葛宁灵
- 作品数:48 被引量:277H指数:10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建筑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更多>>
- 肝癌射频消融治疗严重或少见并发症分析
- 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治疗是一种新的肝癌微创治疗,适用于肿瘤较局限、肝功能失代偿而不适合手术,或肝癌复发对传统治疗方法不敏感的患者,射频不失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介绍了...
- 夏景林任正刚叶胜龙干育红王艳红张博恒邹静怀陈漪葛宁灵
- 关键词:肝癌射频消融治疗并发症
- 文献传递
- 杀伤性T淋巴细胞抗肿瘤研究现状被引量:16
- 1999年
- 机体免疫监视功能中起重要作用的是细胞免疫,起特异性杀伤肿瘤作用的是杀伤性T淋巴细胞(CTL),国内外对其抗肿瘤的研究很广泛。本文综述CTL的特异性杀伤作用机理,体内外诱导、培养、扩增方法。
- 葛宁灵叶胜龙
- 关键词:杀伤性T细胞肿瘤免疫疗法CTL
- 射频毁损术与再手术切除治疗复发性小肝癌对照研究被引量:10
- 2008年
- 目的研究射频毁损术治疗肝癌切除术后疗效以及其与再手术切除效果的比较。方法病例为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间在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治疗的213例复发性小肝癌(肿瘤结节直径≤3cm,结节数≤3个),包括射频毁损术68例,再手术切除145例。Kaplan—Meier方法估计生存期,Log—rank分析生存曲线之间的差别,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总体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从接受射频毁损术或再手术切除治疗时计算。结果射频毁损术治疗的患者和再手术切除治疗的患者的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4.7%、65.1%、37.3%和88.1%、62.6%、41.0%,其生存曲线无明显差别(P=0.693)。但射频毁损术的1、3、5年无瘤生存率低于再手术切除组,分别为58.0%、27.8%、12.4%和79.4%、48.1%、34.4%(P=0.001)。首次肝癌切除术后复发间期超过2年的患者的预后较好。结论虽然射频毁损治疗的无瘤生存率低于再手术切除,但其远期总体生存率类似于再手术切除,可作为复发性小肝癌再切除术的替代性治疗。
- 任正刚干育红樊嘉陈漪吴志全钦伦秀葛宁灵周俭夏景林王艳红叶青海王鲁叶胜龙
- 关键词:肝肿瘤复发射频毁损术
- 原发性肝癌介入术后破裂出血的临床危险因素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介入术后破裂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及临床表现特征。方法:回顾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癌研究所2003年12月—2008年2月行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TACE)后1周内所发生的肝癌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共入选患者1546例,行TACE,3527例1周内发生肝癌破裂出血8例,该并发症发生率为0.2%,破裂出血发生于术后11~103h,8例均予保守治疗,病死率50%。8例中肿瘤均具有位于肝脏表面、向外突出、最大直径超过5cm的特点,2例合并有明显的肝动脉-门静脉瘘。所有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腹痛和腹胀、血红蛋白下降以及血液动力学改变。结论:肿瘤破裂出血是原发性肝癌介入术后少见但严重的并发症。肿瘤>5cm,邻近肝包膜下或向外突出是其发生的危险因素。早期发现并积极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 方剑葛宁灵任正刚张博恒夏景林叶胜龙干育红陈漪
- 关键词:肝癌化疗栓塞肿瘤破裂
- 肝癌介入治疗少见而严重的并发症研究被引量:19
- 2003年
- 目的 研究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 (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lization,TACE)的少见并发症。方法 本文回顾性分析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癌研究所 70 0例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少见并发症。结果 70 0例中共发生介入术后肝癌自发破裂 3例 ;十二指肠球部穿孔 1例 ;肝脓疡 2例 ;肺动脉栓塞 1例 ;肝动脉闭塞 2 0例 (其中15例在第 3次以后的肝动脉造影时发现 ,4例在第 2次介入治疗时发现 ,1例在第 1次介入治疗时发生 ) ;本组未发生不可逆性肝肾功能衰竭致死亡。结论 尽管介入治疗的严重副反应不多 。
- 夏景林任正刚陈漪林芷英叶胜龙干育红葛宁灵汤钊猷马曾辰吴志全周信达樊嘉杨秉辉
- 关键词:肝癌介入治疗并发症栓塞术回顾性分析
- 减量化疗肝动脉栓塞治疗肝癌合并梗阻性黄疸的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研究减量化疗肝动脉栓塞治疗伴有梗阻性黄疸原发性肝癌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首选减量化疗肝动脉栓塞治疗的伴有梗阻性黄疸的原发性肝癌病例。患者均为单个肿瘤。结果 24例患者中位生存期为9.0月,1、2、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33.3%、22.2%、16.6%。单因素及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肿瘤大小及AFP水平是生存时间影响因素(P<0.05),总胆红素水平不是影响生存的因素(P>0.05)。24例患者术前总胆红素水平平均为70.5μmol/L,术后1月33.2μmol/L,较术前明显下降(P=0.006)。所有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首选减量化疗肝动脉栓塞治疗伴有梗阻性黄疸的原发性肝癌是安全、有效的。
- 赵志英田慧杨毕伟唐文清邹静怀陈荣新葛宁灵陈漪夏景林
- 关键词:肝动脉
- 减量化疗肝动脉栓塞治疗肝癌合并白细胞和(或)血小板减少的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研究减量化疗肝动脉栓塞对伴有白细胞和(或)血小板减少的原发性肝癌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92例行减量化疗肝动脉栓塞治疗的原发性肝癌病例。所有病例伴有白细胞≤3.0×109/L和(或)血小板≤50×109/L。全组292例分成3组,A组伴有白细胞减少85例;B组伴有血小板减少41例;C组同时伴有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166例。结果全组中位生存期23.0月,1年生存率72.2%;A、B和C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6.0月、36.0月和20.0月,1年生存率分别为73.6%、87.5%和69.5%。对292例患者作单因素及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白细胞≤2.0×109/L(r=0.657,P=0.016)、肿瘤>5 cm(r=3.175,P=0.000)和白蛋白≤35 g/L(r=0.452,P=0.000)是生存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血小板计数不是生存的影响因素。60例(20.5%)患者在介入治疗术前和(或)术后使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CSF),用药与否对生存没有影响。介入术后1月内随访白细胞与血小板均无明显下降,所有患者无严重骨髓抑制发生。结论减量化疗肝动脉栓塞治疗伴有白细胞和(或)血小板减少的原发性肝癌是安全有效的。
- 杨毕伟唐文清赵志英陈荣新葛宁灵陈漪邹静怀夏景林
- 关键词:肝动脉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
- 减量化疗肝动脉栓塞治疗肝癌合并门脉癌栓的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研究减量化疗肝动脉栓塞治疗伴有门脉癌栓原发性肝癌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72例经减量化疗肝动脉栓塞治疗的伴有门脉主干和(或)一级分支癌栓的原发性肝癌。其中合并门脉一级分支癌栓者76例,合并门脉主干(包括同时合并门脉一级分支)癌栓者96例。结果 172例肝癌的中位生存期为8.0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39.5%、22.3%、17.0%。伴有门脉一级分支癌栓与伴有门脉主干癌栓的两组患者平均生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8.2月vs 18.5月,P>0.05);两组1、2、3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9.1%、15.7%、13.7%vs 39.8%、29.3%、20.3%,P>0.05)。单因素及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肿瘤大小及AFP水平是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172例患者共行377次介入,无消化道大出血、肝功能衰竭、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减量化疗肝动脉栓塞治疗伴有门脉癌栓的原发性肝癌是安全有效的。
- 赵志英黄佩新杨毕伟唐文清陈荣新葛宁灵陈漪邹静怀夏景林
- 关键词:肝动脉
- 肝癌射频消融治疗严重或少见并发症分析被引量:19
- 2005年
- 目的分析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治疗肝癌的严重或少见并发症. 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月~2004年12月272例肝癌RFA治疗的严重或少见的并发症资料. 结果 272例肝癌行RFA 301次,严重或少见并发症10例,发生率为3.32% (10/301),其中2例导致死亡,病死率为0.66%(2/301).10例并发症包括:腹腔出血1例,感染2例(腹膜炎合并败血症1例,胆汁瘤继发肝脓疡1例),上消化道出血3例(其中1例为胆道出血),肝动静脉瘘1例,血气胸1例,食管胸膜瘘1例,肿瘤针道播散1例. 结论 RFA严重并发症依次为上消化道出血、感染、腹腔出血等.
- 夏景林任正刚叶胜龙干育红王艳红张博恒邹静怀陈漪葛宁灵
- 关键词:肝癌射频消融术并发症
- 白细胞介素-12基因再修饰基因瘤苗免疫小鼠的脾细胞过继治疗肝癌被引量:3
- 2003年
-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 (IL) 2和B7 1双免疫基因转染肝癌细胞瘤苗免疫小鼠后获得的脾淋巴细胞经mIL 12基因修饰后治疗小鼠肝癌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用 2 0 0PFU 细胞滴度的重组腺病毒载体 (Adv)将人IL 2和B7 1基因共同转染小鼠肝癌Hepal 6细胞株 ,经 80mg L丝裂霉素 (MMC)处理制备成肝癌细胞瘤苗 ,免疫同系小鼠后分离其脾淋巴细胞 (SLC) ,转染mIL 12基因 (Adv滴度 2 0 0PFU 细胞 )后注射入直径 1cm的小鼠皮下移植肝癌内 ,观察抗瘤效果。结果 转mIL 12基因SLC治疗组小鼠瘤体增加值最小 ( 0 .0 8± 0 .0 5 )cm3,与各对照组比差异有显著性 [(转染BGFP基因SLC、未转染SLC和生理盐水注射组分别为 ( 3 .46± 0 .15 ) ,( 3 .5 6± 0 .2 3)和( 8.12± 0 .5 4)cm3,P <0 .0 5 ]。结论 IL 2和B7 1双基因修饰肝癌瘤苗诱导小鼠产生的免疫脾淋巴细胞可能成为一种新的过继免疫治疗效应细胞及携带IL 12基因的载体细胞 ;基因治疗、特异性主动免疫和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结合将有更优越的抗瘤效果。
- 葛宁灵叶胜龙刘银坤郑宁孙瑞霞汤钊猷
-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2免疫治疗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