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漪

作品数:55 被引量:263H指数:10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8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5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5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4篇肝癌
  • 18篇肿瘤
  • 14篇栓塞
  • 14篇细胞
  • 13篇肝动脉
  • 12篇射频
  • 12篇肝细胞
  • 11篇化疗
  • 10篇原发性
  • 9篇消融
  • 8篇动脉
  • 8篇化疗栓塞
  • 8篇复发
  • 8篇肝肿瘤
  • 7篇射频消融
  • 7篇术后
  • 7篇切除
  • 6篇动脉化疗
  • 6篇动脉化疗栓塞
  • 5篇动脉栓塞

机构

  • 55篇复旦大学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作者

  • 55篇陈漪
  • 34篇任正刚
  • 31篇葛宁灵
  • 27篇夏景林
  • 26篇叶胜龙
  • 25篇干育红
  • 15篇王艳红
  • 15篇张博恒
  • 12篇杨毕伟
  • 10篇张岚
  • 10篇汤钊猷
  • 9篇叶青海
  • 8篇谢晓莺
  • 7篇林芷英
  • 7篇樊嘉
  • 6篇邹静怀
  • 6篇钦伦秀
  • 6篇马曾辰
  • 6篇陈荣新
  • 5篇吴志全

传媒

  • 7篇中国临床医学
  • 6篇实用肿瘤杂志
  • 4篇中华肿瘤杂志
  • 4篇第十二届全国...
  • 3篇中华结直肠疾...
  • 2篇中华肝胆外科...
  • 2篇中华外科杂志
  • 2篇癌症
  • 2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肿瘤
  • 1篇肝脏
  • 1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同济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微创外科...
  • 1篇实用肝脏病杂...
  • 1篇中华临床医学...
  • 1篇国际肿瘤学杂...
  • 1篇中华消化外科...
  • 1篇第十一届全国...

年份

  • 1篇2022
  • 4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8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8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3篇2005
  • 6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1
  • 1篇1997
5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乙肝病毒DNA载量与肝细胞肝癌射频术后肿瘤复发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血清HBVDNA载量水平与HBV相关性肝细胞肝癌射频术后肿瘤复发和生存期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9月至2013年9月在我院接受根治性射频消融治疗的462例HBV相关性原发性肝细胞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
张岚沈沪佳谢晓莺陈漪干育红葛宁灵张博恒王艳红任正刚
文献传递
700例肝癌介入治疗少见并发症分析
<正>目的研究介入治疗,即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lization,TACE)少见并发症。方法本文回顾性地分析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癌研究所700例肝癌介入治...
夏景林任正刚林芷英叶胜龙干育红吴晓风葛宁灵陈漪马曾辰吴志全樊嘉钦伦秀孙惠川汤钊猷杨秉辉
文献传递
溶瘤腺病毒在肿瘤基因治疗中的应用
2008年
溶瘤腺病毒在肿瘤的基因治疗中有重要意义,病毒EIA基因本身具有抗肿瘤作用,还能作为载体携带外源性治疗基因,增强其抑制肿瘤的能力。但肿瘤靶向性以及体内抗肿瘤效果的实现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提高,以利于临床应用。
陈漪叶胜龙
关键词:基因疗法
骨桥蛋白下游信号分子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 通过肝癌组织芯片检测骨桥蛋白(OPN)下游的信号蛋白,以确定其在肝癌组织中的信号传导途径.方法构建肝细胞癌组织芯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并分析OPN及其相关分子、整合素αV、CD44v6、磷酸化黏着斑激酶(p-FAK)、p-Src、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的表达水平及其关系.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或Fisher's确切概率法),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OPN及其受体整合素αV、CD44v6和相关信号分子p-FAK、p-Src、Src、p-ERK、p-AKT在肝癌组织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癌周正常肝组织(P<0.05).FAK在肝癌和癌周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PN的表达与整合素oV(P<0.01)、p-ERK(P<0.01)、CD44v6(P<0.05)密切相关,与p-FAK、p-Src、p-AKT无相关性(P>0.05).但p-FAK(P<0.05)、p-Src(P<0.01)和p-AKT(P<0.05)均与OPN受体整合素αV密切相关,p-FAK还与OPN的受体CD44v6密切相关(P<0.01).结论 OPN通过其受体整合素αV、CD44v6激活下游的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途径以促进肝癌转移.
张岚李海玉殷晓璐许雁萍陈漪谢晓莺沈月芳叶青海任正刚
关键词:信号传导骨桥蛋白
携带IL-24基因的溶瘤腺病毒抑制原发性肝癌肺转移的作用研究
肝细胞肝癌(hepatocel lular carcinoma HCC,以下简称肝癌)在全球恶性肿瘤发病率中占第6位,恶性肿瘤死因中占第3位,中国的发病率更是高居世界之首。目前手术切除仍是肝癌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是因为较...
陈漪
关键词:肝细胞溶瘤病毒IL-24
文献传递
不宜切除小肝癌射频与射频联合全身化疗的随机对照初步研究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 研究射频联合化疗治疗不宜切除小肝癌的临床安全性以及对肝癌原位复发率的影响。方法 ≤ 3cm不宜切除的原发性肝癌患者 38例 ,其中 2 7例 1年随访资料完整。根据射频与射频联合全身化疗的随机分组方案入选标准 ,射频组 12例 ,射频联合全身化疗组 15例。在超声引导下行多电极射频治疗。化疗方案为 :表阿霉素 5 0mg ,d1,3,静推 ;顺铂 4 0mg ,d1,3,静滴 ;氟脲嘧啶 5 0 0mg ,d1,2 ,3,静滴。观察患者术后 1,4 ,7d的肝功能、血常规和并发症 ,术后 1,6 ,12个月复查CT(增强 ) ,评价两组患者治疗的安全性及原位复发率。结果 两组射频术后 1个月 ,均无原位复发。射频联合全身化疗组 6 ,12个月的原位复发率较单射频组明显下降 ,差异有显著性。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 ,肝功能、血常规变化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对≤ 3cm不宜切除的原发性肝癌患者 ,射频联合全身化疗是安全的 。
干育红叶胜龙任正刚夏景林张博恒王艳红葛宁灵陈漪杨毕伟
关键词:小肝癌射频治疗全身化疗肝肿瘤RFA
小肝癌射频治疗远期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小于3 cm的原发性肝癌射频治疗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了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2004年1月至2009年1月期间186例接受射频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的肿瘤直径≤3 cm,肿瘤数目≤2个。术后1个月行增强磁共振以明确射频毁损疗效,以后定期随访血生化和影像学检查。采用Kaplan-Meier模型进行生存分析。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67个月(1∽106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66.00±11.84)个月。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96%,75%和55%,中位无瘤生存时间为(29.00±3.68)个月。完全消融毁损率为99.0%。多因素分析显示,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是影响总生存时间的唯一危险因素(P=0.03)。所有患者无严重并发症,没有手术相关死亡。结论射频消融对于小肝癌患者是一种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法,尤其对于≤3 cm的肿瘤。伴有肝硬化的极早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应首选射频消融治疗。
张岚谢晓莺干育红任正刚葛宁灵陈漪
关键词:射频消融原发性肝肿瘤
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5cm以下肝癌的疗效及预后因素
2005年
目的研究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直径<5cm肝癌的效果以及预后因素。方法对1995年2月-2004年2月间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的直径<5cm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60例的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log-rank方法单因素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确定独立的危险因素。结果肝动脉化疗栓塞后的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77.52%、47.42%、33.68%。血清胆红素水平>17.0μmol/L、凝血酶原时间超过14s、有门静脉癌栓和有远处转移是影响预后的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对于手术不能切除的直径<5cm的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是可供选择的有效治疗方法,但有血清胆红素升高或凝血酶原延长的病人,或有门静脉癌栓和远处转移的病人,预后较差。
张岚陈漪任正刚夏景林干育红叶胜龙林芷英杨秉辉汤钊猷
关键词:抗肿瘤药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性
肝癌介入治疗少见而严重的并发症研究被引量:19
2003年
目的 研究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 (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lization,TACE)的少见并发症。方法 本文回顾性分析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癌研究所 70 0例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少见并发症。结果  70 0例中共发生介入术后肝癌自发破裂 3例 ;十二指肠球部穿孔 1例 ;肝脓疡 2例 ;肺动脉栓塞 1例 ;肝动脉闭塞 2 0例 (其中15例在第 3次以后的肝动脉造影时发现 ,4例在第 2次介入治疗时发现 ,1例在第 1次介入治疗时发生 ) ;本组未发生不可逆性肝肾功能衰竭致死亡。结论 尽管介入治疗的严重副反应不多 。
夏景林任正刚陈漪林芷英叶胜龙干育红葛宁灵汤钊猷马曾辰吴志全周信达樊嘉杨秉辉
关键词:肝癌介入治疗并发症栓塞术回顾性分析
上皮间质转化与肝细胞癌肺转移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研究上皮间质转化和肝细胞癌肺转移的关系。方法2000年1月至2004年3月于中山医院肝外科手术病理诊断为肝细胞癌的患者中,根据术后随访期内有无肺转移分为有肺转移组和无远处转移组,每组随机选择50例患者的原位肝癌组织制成组织芯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二步法)方法检测组织芯片上肺转移组和无远处转移组患者的肝癌组织的上皮间质转化的标志(E—cadherin、Vimentin、Fibronectin),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这些标志和肝细胞癌肺转移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了性别、年龄、HbsAg、甲胎蛋白(AFP)、肿瘤大小、数目、癌栓、包膜、肝门淋巴结、肿瘤分化程度、E-钙黏蛋白(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的表达与肺转移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患者AFP水平〉400ng/ml、肿瘤直径〉10cm、门静脉癌栓、分化程度低、E—cadherin的低表达、Fibronectin的高表达、Vimentin的高表达与肝细胞癌肺转移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直径〉10cm、门静脉癌栓、分化程度低、Fibronectin高表达是肝细胞癌肺转移的危险因素。结论肝细胞癌患者肝癌组织的上皮间质转化与其发生肺转移有密切关系。
王妍薛同春谢晓莺陈漪叶胜龙任正刚
关键词:肝细胞上皮间质转化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