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小涛

作品数:8 被引量:90H指数:4
供职机构: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菌群
  • 2篇肠道
  • 2篇肠道菌
  • 2篇肠道菌群
  • 1篇单胞菌
  • 1篇胆固醇
  • 1篇蛋白
  • 1篇蛋白类
  • 1篇低脂
  • 1篇低脂饮食
  • 1篇滴虫
  • 1篇滴虫性
  • 1篇滴虫性阴道炎
  • 1篇地塞米松
  • 1篇地塞米松诱导
  • 1篇性细胞
  • 1篇血症
  • 1篇咽炎
  • 1篇炎性细胞
  • 1篇炎性细胞因子

机构

  • 8篇上海医药工业...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国药集团广东...

作者

  • 8篇徐小涛
  • 6篇黄晓星
  • 6篇刘莉
  • 5篇王一飞
  • 4篇王生
  • 4篇马春梅
  • 4篇郑斌
  • 3篇孟立正
  • 2篇田华洁
  • 2篇刘莉
  • 2篇颜仁杰
  • 1篇梅其炳
  • 1篇余鹏飞
  • 1篇孙海燕
  • 1篇周雪
  • 1篇赵熠

传媒

  • 7篇世界临床药物
  • 1篇中国药理学通...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肠道菌群失调与结肠癌发生发展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7
2014年
肠道菌群是机体重要的组成部分,正常状况下肠道菌群保持稳态,在促进营养物质消化吸收、维持肠道正常生理功能、调节机体免疫等众多生命活动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但当体内外环境发生改变,如年龄、饮食习惯、肥胖等代谢性疾病以及抗生素等药物均会造成菌群失调。近年来,很多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失调可以引发多种疾病,其中结肠癌的发生、发展与肠道菌群失调关系密切。同时,有研究资料表明,通过改善肠道菌群的失调状态可降低结肠癌的发生率和抑制结肠癌的生长恶化,但是具体的作用机制尚无清晰的认识。该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肠道菌群失调与结肠癌发生、发展研究的有关热点问题及治疗进行概述,为肠道菌群研究和结肠癌的治疗提供理论参考。
王生黄晓星余鹏飞徐小涛王一飞刘莉梅其炳
关键词:肠道菌群肥胖菌群失调细菌移位结肠癌
小鼠滴虫性阴道炎模型的建立
2016年
目的建立小鼠滴虫性阴道炎模型。方法从临床滴虫性阴道炎患者白带样品中分离和纯化阴道毛滴虫株。造模前,小鼠分别给予雌二醇(2.5 mg/kg,接种前第9天至接种前第2天连续给药)和地塞米松(10 mg/kg,接种前第4天至接种后第6天连续给药)预处理,小鼠阴道内接种滴虫株后选取不同时间点观察滴虫感染情况,对滴虫感染后的小鼠阴道组织切片经HE染色观察其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接种阴道毛滴虫后第4、6、8和10天,小鼠滴虫感染率分别为93.2%、100%、89.5%和82.9%。病理组织学观察显示,滴虫性阴道炎小鼠可见阴道壁变厚、水肿以及炎症细胞浸润等病理学变化。结论小鼠经雌二醇和地塞米松预处理后给予阴道毛滴虫接种,可成功建立小鼠滴虫性阴道炎模型。
孟立正田华洁黄晓星王一飞徐小涛刘莉
关键词:滴虫性阴道炎地塞米松雌二醇
膳食结构影响氟伐他汀降高胆固醇药效的研究
2015年
目的考察膳食结构是否对氟伐他汀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药效有影响。方法半高脂饲料适应性喂养Wistar大鼠5 d,之后采取全高脂饲料喂养25 d复制大鼠高胆固醇血症模型,同时给予氟伐他汀干预,试验过程中调整不同比例高脂饲料喂养,采用全自动生化仪对多个时间段大鼠血清的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以及HDL-C/TC进行检测,考察氟伐他汀对高胆固醇血症大鼠模型的作用特点。结果半高脂饲料适应性饲养5 d,全高脂饲料继续喂养25 d,大鼠TC和LDL-C水平显著升高,HDL-C/TC值降低,提示高胆固醇血症大鼠模型复制成功。完全高脂饲料喂养组试验第30天以及改半高脂饲料喂养至试验第36天,血脂检测结果显示,氟伐他汀组与模型组相比,TC、LDL-C以及HDL-C/TC值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基础饲料喂养至试验第42天时,氟伐他汀组血清TC、LDL-C和HDL-C水平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P<0.05),HDL-C/TC值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氟伐他汀对于低脂饮食结构喂养条件下的高胆固醇血症动物模型,降低血清TC和LDL-C水平效果更为显著。
王生闵翅驹黄晓星王一飞徐小涛孟立正马春梅刘莉
关键词:氟伐他汀高胆固醇血症
类风湿关节炎生物标记物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7年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慢性滑膜炎、关节软骨及骨质破坏、关节畸形及功能丧失等为主要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生物标记物作为重要的辅助诊疗指标,已广泛应用于RA的诊断、分型以及预后评估等诊疗过程中。蛋白类生物标记物是最早应用于临床的RA诊断标记物,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对RA影响的研究也不断取得进展,近年来肠道菌群与RA的相关性也引起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本文简要综述RA的蛋白类生物标记物、炎性细胞因子与RA的关系以及其他标记物的研究进展,旨在为RA的多途径、多因素早期发现RA,精准治疗RA提供理论参考。
徐小涛王生王生郑斌马春梅刘莉
关键词:炎性细胞因子肠道菌群
SD大鼠烫伤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模型的建立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以新型台式超级控温烫伤仪建立SD大鼠烫伤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模型,并采用磺胺嘧啶银乳膏验证其用于外用烫伤感染制剂的评价效果。方法采用台式超级控温烫伤仪建立SD大鼠接触性烫伤模型(单纯烫伤组),烫伤20 min后,以1×109 CFU/ml铜绿假单胞菌涂抹于大鼠创面(0.1 ml/只),建立烫伤感染模型(烫伤感染组)。在烫伤感染组基础上,给予磺胺嘧啶银乳膏,一日1次,涂抹于创面,厚度约为1.5 mm(磺胺嘧啶银组)。记录或检测大鼠创面起痂时间、愈合面积、痂下铜绿假单胞菌数量及病理组织学等指标评价模型。结果与单纯烫伤组相比,烫伤感染组大鼠创面起痂时间显著延长,创面愈合缓慢,创面收痂面积明显减小,创面组织上铜绿假单胞菌数显著增多,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烫伤感染组相比,磺胺嘧啶银组上述各项指标均明显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HE染色结果表明,烫伤感染组血管扩张,皮肤表皮坏死,炎症细胞浸润明显,而磺胺嘧啶银组上述症状均有明显改善。结论本研究建立的烫伤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模型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和有效性,可用于外用烫伤感染制剂的评价。
马春梅徐小涛黄晓星郑斌赵熠刘莉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磺胺嘧啶银
玉屏风颗粒对地塞米松诱导的免疫抑制幼鼠的影响被引量:10
2018年
目的探讨玉屏风颗粒对地塞米松致免疫抑制幼鼠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BALB/c幼鼠(3周龄)随机分为4组,即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玉屏风组和玉屏风+模型组,每组各10只,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均灌胃给予饮用水,持续21 d;玉屏风组和玉屏风+模型组灌胃给予玉屏风颗粒(1.8 g/kg,一日1次),持续21 d;模型组和玉屏风+模型组均分别于试验第15天和第16天腹腔注射地塞米松(12 mg/kg,一日1次)。末次给药后,小鼠称重,处死,取脾脏和胸腺称重计算脏器指数,并分离脾细胞检测自然杀伤(NK)细胞杀伤活性和CD4^+/CD8^+比值,取腹腔巨噬细胞分离纯化进行功能检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幼鼠体质量、胸腺和脾脏指数、淋巴细胞增殖活性、NK细胞杀伤活性、巨噬细胞吞噬指数和脾淋巴细胞CD4^+/CD8^+比值降低,脾淋巴细胞凋亡比例升高;与模型组比较,玉屏风+模型组幼鼠体质量、胸腺和脾脏指数、淋巴细胞增殖活性、NK细胞杀伤活性、巨噬细胞吞噬指数和脾淋巴细胞CD4^+/CD8^+比值均明显升高,脾淋巴细胞凋亡比例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玉屏风颗粒对地塞米松诱导的幼鼠免疫抑制在不同环节均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朱绮芬郑斌郑斌徐小涛颜仁杰刘莉
关键词:玉屏风颗粒免疫调节幼鼠
口腔扁平苔癣的发病机制及药物临床应用被引量:3
2015年
口腔扁平苔癣(OLP)为慢性口腔黏膜上皮样炎症疾病,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本文通过介绍OLP的病因学机制及与口腔苔藓发生相关的细胞和相关趋化因子阐述口腔苔藓发病的可能机制,并对目前用于治疗OLP的药物进行介绍,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周雪孟立正黄晓星徐小涛王一飞郑斌王生马春梅刘莉
关键词:发病机制药物
新型急性咽炎家兔模型的建立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建立一种新型氨水引起的急性咽炎家兔模型。方法采用6%的氨水溶液50μl,缓慢点滴涂抹在家兔咽部黏膜上,一日1次,持续2 d。观察家兔的症状体征、血液学参数、组织学等指标,对家兔咽炎模型进行评价。结果与造模前相比,造模后家兔中性粒细胞明显升高(P<0.01),提示出现炎症反应。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家兔的咽部黏膜及组织病理变化显著,出现明显的炎症特征,提示造模成功。HE染色可见,模型组家兔咽部黏膜上皮增生,有明显炎性细胞浸润。结论该模型建立过程中,对动物损伤小,不引起呼吸抑制,具有模型稳定、成功率高等特点,不失为急性咽炎的一个很好的模型。
田华洁黄晓星王一飞徐小涛孙海燕刘莉
关键词:急性咽炎家兔模型氨水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