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惠玲

作品数:7 被引量:17H指数:2
供职机构: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州市海珠区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新生儿
  • 2篇早产
  • 1篇单胞菌
  • 1篇动脉
  • 1篇动脉收缩
  • 1篇动脉收缩压
  • 1篇新生儿持续性...
  • 1篇新生儿气胸
  • 1篇新生儿缺氧
  • 1篇新生儿缺氧缺...
  • 1篇新生儿缺氧缺...
  • 1篇新生儿缺氧缺...
  • 1篇新生儿重症
  • 1篇新生儿重症监...
  • 1篇新生儿重症监...
  • 1篇胸腔
  • 1篇胸腔闭式
  • 1篇胸腔闭式引流
  • 1篇血性
  • 1篇氧动力学

机构

  • 7篇广州市花都区...

作者

  • 7篇罗惠玲
  • 6篇李广洪
  • 6篇白波
  • 2篇陈波
  • 1篇黄惠仪
  • 1篇黄学良

传媒

  • 1篇华夏医学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广东医学
  • 1篇现代医学与健...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按摩与康复医...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D-二聚体水平升高与继发性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的关系探讨
2024年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水平升高与继发性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PHN)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6月1日至2023年5月31日在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住院的100例诊断为肺动脉高压(PH)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心房和/或动脉导管水平血液是否存在右向左分流或双向分流,或室间隔是否向左侧凸起,分为PPHN组(33例)和PH组(67例),采用酶联免疫荧光法检测所有受试儿血浆D-二聚体浓度,比较两组新生儿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差异,分析D-二聚体水平与其肺动脉收缩压(PASP)的关系,利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分析D-二聚体水平预测PPHN的价值,并对PPHN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秩和检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PPHN组患儿血浆D-二聚体水平高于PH组[5421.25(3311.23,8079.45)µg/L比2799.14(2253.28,3589.12)µ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667,P<0.001),且D-二聚体水平与PASP呈正相关(r=0.671,P<0.001)。用D-二聚体水平预测PPHN的曲线下面积为0.788(P<0.001),当约登指数最大为0.518时,D-二聚体水平截断值为3770.265µg/L,其预测PPHN发生的灵敏度为0.727,特异度为0.79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浆D-二聚体水平>3770µg/L、酸中毒(pH<7.2)、HCO_(3)^(-)≤18 mmol/L及血乳酸>3 mmol/L均是PPHN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D-二聚体水平异常升高可能是引起或促进继发性PPHN发生的重要因素。
白波陈波李广洪罗惠玲黄学良李菲
关键词: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肺动脉收缩压右向左分流曲线下面积秩和检验
高频振荡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气胸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本文主要就高频振荡机械通气(HFOV)联合胸腔闭式引流法对新生儿气胸的治疗进行临床观察。方法;对2010年1月-2012年1月期间,我院所收治的20例气胸新生儿行高频振荡机械通气联合胸腔闲式引流治疗,并对其血气指标变化与临床的疗效进行治疗前后的观察。结果:在治疗12小时之后,新生儿的PaCO2从原来的(10.10±3.27)kPa下降到(5.80±1.84)kPa(P〈0.05),PaO2经原来的(5.50±1.14)kPa升高至(7.22±1.67)kPa(P〈0.05),经过24小时之后,PaO2升至(9.32±2.07)(P〈0.05),且新生患儿的吸氧浓度与平均气道压以及氧合指数等都有所下降。在高频振荡机械通气联合胸腔闭式引流的治疗下,20例气胸新生儿中,有15例得到了完全治愈,有3例放弃了治疗,2例患儿因为出现双侧的气胸,所以治疗无效。绪论:新生儿的气胸以及呼吸衰竭均得到很好的缓解,而且安全性能好,较常频机械通气的治疗优蛰明显.
罗惠玲白波李广洪龚湛潮黄暖潮
关键词:胸腔闭式引流新生儿气胸
经吸痰管微创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2023年
目的观察对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采用经吸痰管微创下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PS)的治疗效果,以及对患儿动脉血气分析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6月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气管插管-注入PS-拔管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INSURE)技术]、观察组[30例,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无创辅助通气的基础上采用经吸痰管微创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LISA)技术]。比较两组患儿治疗0 h、12 h、24 h呼吸机相关参数[吸入氧浓度(FiO_(2))、呼气末正压(PEEP)/呼气气道正压(EPAP)],治疗0 h、24 h氧动力学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氧合指数(PaO_(2)/FiO_(2))],以及患儿住院情况。结果与治疗0 h比,治疗12 h、24 h两组患儿FiO_(2)、PEEP/EPAP均逐渐降低,且不同时间点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与治疗0 h比,治疗24 h两组患儿PaO_(2)、PaO_(2)/FiO_(2)均升高,观察组更高,两组患儿PaCO_(2)均降低,观察组更低;观察组呼吸暂停、72 h内机械通气患儿占比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二次PS应用、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患儿占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采用LISA技术治疗,可改善患儿呼吸机工作参数及氧动力学指标,并能够减少机械通气,避免发生呼吸暂停,缩短患儿住院时间。
黄惠仪白波罗惠玲李广洪黄暖潮
关键词:吸痰管肺表面活性物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氧动力学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和耐药性分析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MA)肺部感染的特点及耐药性,为临床预防、感染控制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28例院内肺部感染SMA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感染的高危因素包括早产、低出生体重、侵入性操作,碳青霉烯等广谱抗生素的长时间使用及胃肠外营养。在病情好转后再次出现气道分泌物增多、黏稠变黄并伴有血白细胞数异常变化、C反应蛋白和(或)降钙素原增高是肺部感染SMA早期和主要的征象。在28例患儿中所分离出的32株SMA,对美洛培南、亚胺培南、氨曲南、头孢曲松的耐药率为100%,对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及三、四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均在50%以上,但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西丁、复方新诺明、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的耐药率相对较低(<30%);其中有19株呈多重耐药,4株对20种抗生素均耐药。结论 SMA是引起NICU院内肺部感染的重要原菌之一,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侵入性操作,缩短机械通气和住院时间,尽早拔除各种置管有利于减少感染的发生。
陈波白波李广洪王艳萍罗惠玲黄暖潮
关键词:肺部感染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耐药性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不同日龄新生儿肺功能变化的研究
2018年
目的:研究不同日龄新生儿生后肺功能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我院检查的健康新生儿340例,其中足月新生儿194例,按照不同日龄(<24 h、24~72 h、>72 h至1周、>1周至28 d)分为A1组、B1组、C1组、D1组4组;其中早产新生儿146例,按照不同日龄分为A2组、B2组、C2组、D2组4组。检测新生儿各项肺功能参数(VT、VT/kg、RR、Ti、Te、TT、TPTEF/TE、VPEF/VE、VPEF、MV、TEF75、TEF50、TEF25、PTEF/VT、MEF、MIF、Crs、Rrs),并对不同日龄下的足月新生儿以及早产新生儿的肺功能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足月新生儿的VT、VT/kg、Ti、MV、TEF75、MEF、MIF、TPTEF/TE、VPEF/VE,4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儿的肺功能TPTEF/TE、VPEF/VE、VPEF、VT/kg 4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足月新生儿以及早产新生儿的肺功能均随着日龄的增加而好转,呼吸系统阻力减少,顺应性增强,肺通气功能逐渐稳定。
罗惠玲白波龚湛潮李广洪杜小群
关键词:足月新生儿早产新生儿肺功能
持续脑功能监测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研究持续脑功能监测在早期诊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7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电脑随机分配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MRI和CT检测,观察组采用持续脑功能监测,比较两组的脑损伤程度及2、6个月龄的心理功能正常率、神经功能正常率。结果两组患儿的脑功能正常率、轻度损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重度损伤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脑功能正常患儿2、6个月龄的心理、神经功能情况均高于脑功能异常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脑功能监测在早期诊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将患儿脑功能情况充分反映出来,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利依据,值得研究。
罗惠玲白波黄暖潮龚湛潮杜小群李广洪
关键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一种新生儿科专用奶瓶清洗杀菌烘干装置
本实用新型属于奶瓶清洗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新生儿科专用奶瓶清洗杀菌烘干装置,针对现有的对奶瓶清洗装置不便于对奶瓶进行有效的固定,清洗时奶瓶易滑落,而导致奶瓶损坏,同时不能在清洗后及时的烘干,不方便使用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
罗惠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