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莹

作品数:30 被引量:107H指数:6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医科大学校长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9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9篇老年
  • 6篇细胞
  • 5篇动脉
  • 5篇心病
  • 5篇日间手术
  • 5篇肾脏
  • 5篇肾脏病
  • 5篇慢性
  • 5篇慢性肾脏
  • 5篇慢性肾脏病
  • 5篇冠心病
  • 4篇综合征
  • 3篇蛋白
  • 3篇动脉疾病
  • 3篇心血管
  • 3篇性细胞
  • 3篇血管
  • 3篇血压
  • 3篇老年人
  • 3篇冠状

机构

  • 30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北京老年医院

作者

  • 30篇陈莹
  • 8篇常志文
  • 7篇刘复强
  • 7篇秦明照
  • 6篇崔瑶
  • 4篇郭英
  • 4篇翟艳玲
  • 4篇倪如暘
  • 3篇颜虹
  • 3篇翟艳苓
  • 2篇林文娟
  • 2篇郑辉
  • 2篇陈一文
  • 2篇马张芳
  • 2篇张勇
  • 2篇徐莉
  • 2篇贾小溪
  • 2篇杨琳
  • 1篇何春燕
  • 1篇刘琦

传媒

  • 3篇中华老年医学...
  • 3篇实用老年医学
  • 3篇华西医学
  • 2篇陕西医学杂志
  • 2篇中国医药导刊
  • 2篇中国病案
  • 2篇医学信息学杂...
  • 1篇心肺血管病杂...
  • 1篇临床荟萃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江西医学检验
  • 1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中国心血管杂...
  • 1篇中国医刊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中华全科医师...
  • 1篇中华医学会心...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3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 2篇2006
  • 4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1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疾病诊断相关分组的日间手术实践效果分析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应用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iagnosis-related groups,DRG)相关评价指标对日间手术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将2022年3月-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住院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采取日间手术和非日间手术服务模式的患者间在医疗质量、医疗效率、住院费用、DRG医疗保险(医保)支付等方面的指标差异,并按DRG组分层,在组内进行日间手术和非日间手术患者平均住院日和住院费用的比较。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共纳入日间手术患者29339例,非日间手术患者19019例。日间手术的本地患者比例(71.71%vs.68.62%)、医嘱离院比例(99.93%vs.99.78%)、甲级切口比例(99.92%vs.99.55%)均高于非日间手术患者(P<0.05),平均住院日[(1.00±0.00)vs.(6.98±5.00)d]、例均住院费用[(7306.62±4605.73)vs.(24913.97±24623.54)元]均低于非日间手术患者(P<0.05)。CB49组和CB39组的日间手术患者较非日间手术患者的平均住院日降幅最大,分别降低87.45%和86.24%;DC19组和CC15组的日间手术患者比非日间手术患者例均住院费用降幅最大,分别降低84.15%和73.61%;日间手术患者的DRG医保支付结余率高于非日间手术患者(22.95%vs.5.98%)。结论开展日间手术,可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同时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负担,能有效提高医院床位资源的使用效率,是促进医院高质量发展、顺应DRG医保支付改革的有效措施。
徐莉陈莹倪如暘
关键词: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日间手术
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治疗难治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成功一例
2001年
陈莹刘复强
关键词: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病例报告
老年女性冠心病合并慢性肾脏病3期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2012年
目的分析老年女性冠心病合并慢性肾脏病(CKD)3期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将111例老年冠心痛患者按性别及CKD诊断标准分为女性冠心病+CKD 3期组(A组)32例、女性单纯冠心病组(B组)49例,男性冠心病+CKD3期组(C组)30例,对患者临床情况、生化指标、心脏结构功能、动态血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B组比较,A组患者白蛋白明显降低(P<0.05),脉压虽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A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TC、TG、LDL-C明显升高(P<0.05,P<0.01),血红蛋白、左心室质量指数明显降低(P<0.05,P<0.01),LVEF虽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CKD3期老年患者中女性血脂、血糖水平高于男性,左心室质量指数低于男性,老年女性冠心病合并CKD 3期即可出现白蛋白下降及24 h脉压增加。
崔瑶秦明照陈一文梁颖慧陈莹
关键词:冠心病肾病血脂异常性别因素
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肾脏病三期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指标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了解老年冠心病(CHD)合并慢性肾脏病(CKD)三期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指标的特点。方法年龄≥65岁的住院患者239例,分为CHD合并CKD3组68例,单纯CHD组100例,同期住院的无CHD及CKD的老年患者为对照组71例。记录一般情况,测定糖化血红蛋白、血清肌酐、尿素氮、尿酸、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计算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P)。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检测(IMT)、踝臂指数(ABI)测定、心脏超声检查及24小时动态血压检测计算24小时脉压(24PP)。结果CHD+CKD三期组AIP、IMT高于CHD组及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CHD+CKD三期组ABI低于CHD组及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CHD+CKD三期组PP高于CHD组及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AIP、IMT、ABI、24PP异常在老年CHD合并CKD三期患者中更明显。
崔瑶秦明照陈一文陈莹
关键词:冠心病慢性肾脏病动脉粥样硬化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
合并冠心病的老年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患者营养状态与预后的关系研究被引量:22
2023年
背景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60岁的老年心力衰竭(HF)患者逐年增加,营养状况与老年患者健康状况息息相关,但有关老年HF患者营养状况对预后影响的研究较少。目的探讨合并冠心病的老年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HFpEF)患者的营养状态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2017-2019年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西区老年医学科住院的老年HFpEFⅡ~Ⅳ级合并冠心病患者379例,收集患者病例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随访患者出院1年内因HF再入院和HF全因死亡情况。以营养控制状态(CONUT)评分、老年人营养风险指数(GNRI)和预后营养指数(PNI)评估患者营养状态。将患者分为无营养不良风险组(CONUT评分0~1分,n=42)、低营养不良风险组(CONUT评分2~4分,n=181)、中高营养不良风险组(CONUT评分5~12分,n=156),比较三组间临床资料和预后的差异。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患者1年内因HF再入院和1年内HF全因死亡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CONUT评分、GNRI、PNI对患者1年内因HF再入院和1年内HF全因死亡的预后价值。结果三组年龄、高龄患者比例、性别、体质指数(BMI)、卧床、住院时间、NYHA分级、血红蛋白、淋巴细胞、尿素氮、肌酐、总蛋白、血清白蛋白、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B型脑钠肽(BNP)、1年内HF全因死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无营养不良风险组、低营养不良风险组年龄、高龄患者比例、卧床、住院时间、NYHA分级、陈旧性心肌梗死、尿素氮、肌酐、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BNP、1年内HF全因死亡均低于中高营养不良风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血红蛋白、淋巴细胞、总蛋白、血清白蛋白、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高于中高营养不良风险组,差异有�
陈莹郑辉何玉
关键词:心力衰竭冠心病
老年冠心病患者与抑郁障碍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探讨抑郁障碍是否为老年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并观察冠心病伴抑郁障碍患者炎性标记物水平变化。方法对188例入选者进行临床情况调查、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和血清炎性标记物水平测定,分析冠心病伴抑郁障碍患病率及影响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冠心病患者87例,其抑郁障碍患病率为29.9%(26例),非冠心病人选者lOl例,患病率为11.9%(12例),抑郁障碍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年龄、高血压、糖尿病、脂代谢异常和抑郁障碍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冠心病伴抑郁障碍组和冠心病不伴抑郁障碍组人选者在突发生活事件、心功能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入选者在冠状动脉病变、冠状动脉病变治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冠心病伴抑郁障碍组和冠心病不伴抑郁组外周血炎性标记物水平比较显示,伴抑郁障碍组血清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水平增高,高敏C反应蛋白和肿瘤坏死因子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伴抑郁障碍患病率高于老年非冠心患者群。抑郁障碍是影响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老年冠心病患者抑郁障碍与炎性标记物之间可能存在一定关系。
陈莹常志文翟艳苓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抑郁症炎症
医患沟通学教学方法的探讨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医患沟通学的教学方法。方法:对89名学生采用无记名方式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回收有效问卷89份,结果显示:⑴开设医患沟通理论与实践课程是重要的和必要的。⑵医患沟通学课程的教学内容需不断深化和提高。⑶医患关系和谐与医疗效果密切相关。结论:医患沟通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学中需实景再现、启发性案例,增强学生的沟通意识和能力。
陈莹秦明照王云
关键词:医患沟通问卷调查课程分析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炎性细胞因子与凝血因子水平的变化被引量:7
2006年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炎性细胞因子与凝血因子水平的变化。方法:应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单克隆荧光抗体标记法检测ACS组、稳定性劳力型心绞痛(SA)组及对照组外周血中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P-选择素(P-selectin)和组织因子(TF)、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水平的变化。结果:1.MCP-1、P-selectin均值之间的差异在ACS组、SA组和对照组中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ACS组中此2种炎性因子水平最高,SA组次之,对照组最低。2.TF、TFPI均值在ACS组中显著增高,较其他2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TF、TFPI均值之间的差异在SA组和对照组中无统计学意义(P>0·05)。3.MCP-1、P-selectin、TF及TFPI4种检测指标均值在不稳定心绞痛(UA)组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炎性细胞因子及凝血因子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结论:外周血中炎性细胞因子及凝血因子相互作用可能共同参与了ACS发病过程。
陈莹刘复强常志文翟艳玲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血液凝固因子
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疾病(CKD)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至2012年2月在北京同仁医院干部医疗科住院、≥60岁的202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4例合并CKD(CKD组),138例无CKD(非CKD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生化指标、踝臂指数及24h动态血压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CKD组患者糖尿病病程长于非CKD组[(13±11)比(10±7)年,扣2.35],Hb、白蛋白低于非CKD组[(12.1±1.7)比(13.3±1.3)g/L、(34.4±2.6)比(36.8±3.4)μg/L,t值分别为-5.73、-4.75],尿酸、TG、24h收缩压、24h脉压高于非CKD组[(367±81)比(323±74)μmol/L、(1.6±0.9)比(1.3±0.7)mmol/L、(133±14)比(127±16)mmHg(1mmHg=0.133kPa)、(65±12)比(58±12)mmHg,t值分别为3.82、2.50、2.47和3.68],尿微量白蛋白与肌酐比值(UAER/CR)[86.2(24.6~374.8)比6.0(3.6~17.8)mg/g]、踝臂指数低于非CKD组(0.94±0.18比1.03±0.18,t=-2.7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TC、HDL-C和LDL-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02、1.47、1.48、-0.53、-1.20、-0.76,均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白蛋白、TG、UAER/CR为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CKD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0.79、3.63、1.04,95%C1分别为0.62~1.01、1.45—9.0l、1.00—1.08)。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Hb、白蛋白、踝臂指数与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8、0.33、0.28,均P〈0.01),年龄、尿素氮、血清肌酐、尿酸、TG、UAER/CR、24h收缩压、24h脉压与eGFR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2、-0.63、-0.89、-0.34、-0.18、-0.65、-0.16
崔瑶秦明照陈莹
关键词:老年人
以甲胎蛋白升高为突出表现的胸腺癌1例及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报道1例以AFP等肿瘤标志物升高为突出表现的胸腺癌,结合文献复习加深对此病的认识。方法:81岁女性患者,双下肢水肿。肺CT示前纵隔内占位性病变,累及临近血管、胸膜,考虑为恶性病变可能性大,侵袭性胸腺瘤?结果:病理示胸腺癌。结论:以AFP等肿瘤标志物升高为突出表现的胸腺癌罕见,相关文献复习以避免误诊。
陈莹齐跃郭英庞学伟何春燕秦明照
关键词:胸腺瘤甲胎蛋白癌胚抗原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