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老年
  • 7篇慢性
  • 5篇动脉
  • 5篇肾脏
  • 5篇肾脏病
  • 5篇慢性肾脏
  • 5篇慢性肾脏病
  • 4篇动脉粥样硬化
  • 4篇心病
  • 4篇疾病
  • 4篇冠心病
  • 3篇老年冠心病
  • 3篇老年人
  • 2篇心血管
  • 2篇心血管疾病
  • 2篇血管
  • 2篇血管疾病
  • 2篇疾病管理
  • 2篇病管理
  • 2篇病人

机构

  • 16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16篇崔瑶
  • 12篇秦明照
  • 6篇陈一文
  • 6篇陈莹
  • 3篇刘谦
  • 3篇郭英
  • 3篇梁颖慧
  • 2篇张瑞华
  • 2篇葛维莹
  • 2篇王云
  • 1篇颜虹
  • 1篇李眉
  • 1篇郑辉
  • 1篇李敏
  • 1篇赵薇
  • 1篇周健
  • 1篇刘博
  • 1篇郑洁

传媒

  • 3篇实用老年医学
  • 2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中国糖尿病杂...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医刊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中华全科医师...
  • 1篇疑难病杂志
  • 1篇国际眼科纵览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THE 23...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09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尿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在老年心血管疾病病人急性发作期的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研究尿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在老年心血管疾病病人急性发作期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北京同仁医院老年科收治的年龄≥60岁的住院病人207例,分为急性期组94例和对照组113例,并将急性期组分为重度动脉硬化组23例和轻度动脉硬化组71例。记录一般情况,观察并比较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尿酸(UA)、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NAG水平,计算并比较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及肾小球滤过率(eGFR)。结果急性期组除HbA1c外其他生化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但NA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重度动脉硬化组各生化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但尿NAG值显著高于轻度动脉硬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结论尿NAG不仅对老年心血管疾病病人急性发作期有很好的预测价值,而且可能作为一种炎症因子成为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预测指标。
崔瑶陈莹郭英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分析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发生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病情严重程度及其与住院期间死亡危险性关系。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79例年龄≥65岁的COPD住院患者,36例COPD发生下呼吸道真菌感染患者为感染组,43例未发生下呼吸道真菌感染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基础资料、实验室检查、抗菌药物及激素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住院时间及转归情况;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老年COPD住院患者长期卧床及各种侵入性操作吸痰、机械通气、留置尿管的分布率,感染组分别为47.22%、52.78%、16.13%、41.67%;对照组分别为18.60%、18.60%、2.32%、18.60%,感染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pH值、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氧化碳分压、糖化血红蛋白、降钙素原、血沉、超敏C-反应蛋白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抗菌药物种类、激素与呼吸机辅助通气使用率均多于对照组;感染组住院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并发症多于对照组,好转出院率略低于对照组。结论对老年COPD患者应早期诊断真菌感染,减少侵入性操作,积极控制感染,改善营养状态,改善预后。
崔瑶王云秦明照郑辉张瑞华李敏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真菌感染
老年女性冠心病合并慢性肾脏病3期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2012年
目的分析老年女性冠心病合并慢性肾脏病(CKD)3期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将111例老年冠心痛患者按性别及CKD诊断标准分为女性冠心病+CKD 3期组(A组)32例、女性单纯冠心病组(B组)49例,男性冠心病+CKD3期组(C组)30例,对患者临床情况、生化指标、心脏结构功能、动态血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B组比较,A组患者白蛋白明显降低(P<0.05),脉压虽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A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TC、TG、LDL-C明显升高(P<0.05,P<0.01),血红蛋白、左心室质量指数明显降低(P<0.05,P<0.01),LVEF虽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CKD3期老年患者中女性血脂、血糖水平高于男性,左心室质量指数低于男性,老年女性冠心病合并CKD 3期即可出现白蛋白下降及24 h脉压增加。
崔瑶秦明照陈一文梁颖慧陈莹
关键词:冠心病肾病血脂异常性别因素
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肾脏病三期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指标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了解老年冠心病(CHD)合并慢性肾脏病(CKD)三期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指标的特点。方法年龄≥65岁的住院患者239例,分为CHD合并CKD3组68例,单纯CHD组100例,同期住院的无CHD及CKD的老年患者为对照组71例。记录一般情况,测定糖化血红蛋白、血清肌酐、尿素氮、尿酸、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计算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P)。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检测(IMT)、踝臂指数(ABI)测定、心脏超声检查及24小时动态血压检测计算24小时脉压(24PP)。结果CHD+CKD三期组AIP、IMT高于CHD组及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CHD+CKD三期组ABI低于CHD组及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CHD+CKD三期组PP高于CHD组及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AIP、IMT、ABI、24PP异常在老年CHD合并CKD三期患者中更明显。
崔瑶秦明照陈一文陈莹
关键词:冠心病慢性肾脏病动脉粥样硬化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
Th17细胞生物学功能及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1年
传统上CD4+T细胞分为辅助性T细胞(Th)1和Th2细胞亚群。Th1产生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IL)-2,活化巨噬细胞介导细胞免疫;Th2产生IL-4、IL-5和IL-13,活化嗜酸性粒细胞介导体液免疫。但是,IFN-γ缺陷鼠或IFN-γR缺陷鼠无IFN-γ信号。
崔瑶秦明照
关键词:TH17TREG心血管疾病斑块破裂CHF
老年慢性失代偿性心衰患者的中期照护模式探讨被引量:4
2016年
慢性心衰症状、体征稳定〉1月称为稳定性心衰是指在原有慢性心脏疾病基础上逐渐出现心力衰竭(心衰)的症状、体征。慢性稳定性心衰恶化称为失代偿性心衰,如失代偿突然发生则称为急性心衰。由于心衰疾病症状的复杂性,患者不仅要坚持长期、复杂的药物治疗,还要注意生活方式的改变,包括控制钠盐和液体摄入,适当体力活动,避免感冒及精神刺激等,因此如何有效地管理这类患者。
崔瑶秦明照刘谦
关键词:疾病症状急性心衰再住院率疾病管理利钠肽
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疾病(CKD)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至2012年2月在北京同仁医院干部医疗科住院、≥60岁的202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4例合并CKD(CKD组),138例无CKD(非CKD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生化指标、踝臂指数及24h动态血压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CKD组患者糖尿病病程长于非CKD组[(13±11)比(10±7)年,扣2.35],Hb、白蛋白低于非CKD组[(12.1±1.7)比(13.3±1.3)g/L、(34.4±2.6)比(36.8±3.4)μg/L,t值分别为-5.73、-4.75],尿酸、TG、24h收缩压、24h脉压高于非CKD组[(367±81)比(323±74)μmol/L、(1.6±0.9)比(1.3±0.7)mmol/L、(133±14)比(127±16)mmHg(1mmHg=0.133kPa)、(65±12)比(58±12)mmHg,t值分别为3.82、2.50、2.47和3.68],尿微量白蛋白与肌酐比值(UAER/CR)[86.2(24.6~374.8)比6.0(3.6~17.8)mg/g]、踝臂指数低于非CKD组(0.94±0.18比1.03±0.18,t=-2.7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TC、HDL-C和LDL-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02、1.47、1.48、-0.53、-1.20、-0.76,均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白蛋白、TG、UAER/CR为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CKD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0.79、3.63、1.04,95%C1分别为0.62~1.01、1.45—9.0l、1.00—1.08)。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Hb、白蛋白、踝臂指数与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8、0.33、0.28,均P〈0.01),年龄、尿素氮、血清肌酐、尿酸、TG、UAER/CR、24h收缩压、24h脉压与eGFR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2、-0.63、-0.89、-0.34、-0.18、-0.65、-0.16
崔瑶秦明照陈莹
关键词:老年人
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肾脏病1~4期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老年冠心病(CHD)合并慢性肾脏病(CKD) 1~4期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危险因素指标.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1月北京同仁医院干部医疗科收治的年龄≥60岁的冠心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共277例,...
崔瑶陈一文秦明照
老年人慢性肾脏病分期的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慢性肾脏病(cKD)分期中评价肾功能的。肾小球滤过率(GFR)分界值45ml·min-1·1.73m^-2的意义。方法选择我院就诊患者2258例,根据年龄分为非老年组和老年组,采用注射99^m锝(Tc)标记二乙三胺五醋酸(DTPA)肾动态显像方法测定GFR并进行CKD分期,采集血标本检测血清肌酐(SCr)、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结果2组患者血清肌酐、GFR、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及CKD各期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血清肌酐高于非老年组(Z=-11.15,P〈0.01),GFR、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均低于非老年组(F=1.60、Z=-14.63、Z=-12.60,均P〈0.01),CKD各期构成比均大于非老年组(X^2=276.40,P〈0.01)。2组患者血红蛋白均值和贫血发生率在不同CKD分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97.03、204.80、268.38、340.00,均P%0.05)。CKD各期间两两比较,非老年组血红蛋白均值和贫血发生率在CKD3a期和3b期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94、X^2=0.43、均P〉0.05);老年组血红蛋白均值和贫血发生率CKD3a期和3b期比较,CKD3a期血红蛋白均值高,贫血发生率低(Z=-5.20、X^2=18.39,均P%0.01)。结论老年患者中,GFR〉60ml·min^-1·1.73m^-2比例增高,GFR分界值45ml·min·1.73m^-2的提出对于评估老年人群慢性肾脏病具有现实意义。
陈莹秦明照郑洁颜虹李眉崔瑶张瑞华赵薇郭英
关键词:慢性肾脏病肾小球滤过率贫血
无高血压的糖耐量减低患者24h动态血压分析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观察未合并高血压的糖耐量减低患者24 h血压改变情况。方法回顾分析2005~2007年入院查体患者162例,根据空腹血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或餐后2 h血糖分为健康对照组40例,无高血压的糖耐量减低组37例,无高血压的糖尿病组45例,无糖耐量减低的高血压组40例,记录各组的血脂(TG、TC、HDL、LDL)、偶测血压数值,采用动态血压监测仪记录24 h动脉血压并测量24 h平均收缩压(24 h SBP)、24 h平均舒张压(24 h DBP)及24 h动态脉压(24 h PP)。结果(1)糖耐量减低组与糖尿病组的TG高于健康对照组和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糖耐量减低组24 h SBP及24 hDBP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与高血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耐量减低组24 h PP与高血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耐量减低患者在临床明确诊断高血压前已发生血压调节的明显改变。
崔瑶陈一文梁颖慧葛维莹
关键词:糖耐量减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