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廖奇志

作品数:26 被引量:70H指数:6
供职机构:唐山市眼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玻璃体
  • 12篇切除
  • 12篇玻璃体切除
  • 9篇术后
  • 8篇眼外伤
  • 6篇切除术
  • 6篇晶状体
  • 5篇玻璃体切除术
  • 4篇视网膜
  • 4篇视网膜脱离
  • 4篇手术
  • 4篇术后视网膜脱...
  • 4篇人工晶状体
  • 4篇外伤性
  • 4篇网膜
  • 4篇显微镜
  • 4篇联合激光
  • 4篇睫状
  • 4篇睫状体
  • 4篇睫状体脱离

机构

  • 22篇唐山市眼科医...
  • 1篇唐山钢铁集团...
  • 1篇保定铁路医院

作者

  • 22篇廖奇志
  • 15篇郁丽娟
  • 6篇姜皓
  • 5篇刘鹏飞
  • 4篇侯长军
  • 4篇刘华
  • 4篇薛爱君
  • 3篇杨杉杉
  • 3篇高峰
  • 2篇张庆生
  • 2篇徐春军
  • 2篇李峰
  • 2篇刘立杰
  • 2篇王玲
  • 2篇张怀强
  • 2篇杨露
  • 2篇王金珠
  • 1篇刘存宁
  • 1篇刘淑伟
  • 1篇张军

传媒

  • 6篇中国实用眼科...
  • 5篇眼外伤职业眼...
  • 4篇中华眼外伤职...
  • 2篇食品与药品
  • 1篇中国眼底病论...
  • 1篇中国医师协会...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4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7
  • 3篇2005
  • 1篇2004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眼外伤硅油取出联合折叠型人工晶状体悬吊术的临床观察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复杂性眼外伤行晶状体玻璃体切除及硅油填充术后的硅油取出联合折叠型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的手术方法,并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矫正视力〉0.1于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在唐山市眼科医院收治的32例(32只眼),因复杂性眼外伤而行晶状体、玻璃体切除、硅油填充术的无晶状体硅油填充眼,均行硅油取出联合折叠型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探讨手术技巧、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术后随访3-6个月,平均(5.2±0.5)个月。结果32只眼一次悬吊成功。术中前房维持正常,眼压稳定,无驱逐性出血、视网膜脱离等情况发生。术后2只眼发生脉络膜脱离,2只眼眼压升高。术后第1天,23只眼的裸眼视力为0.1~0.8,占71.88%(23/32),术后1周、3、6个月裸眼视力0.1-0.8者分别为27只眼(84.38%,27,32),30只眼(93.75%,30/32)和31只眼(96.88%,31/32)。术后3个月裸眼视力较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930,P〉0.05)。结论硅油取出联合应用人工晶状体植入系统行折叠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手术效果可靠,术中术后并发症少,是治疗因眼外伤无晶状体硅油填充眼屈光矫正的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姜皓刘鹏飞于迎娟侯长军李峰张军张怀强廖奇志
关键词:硅油取出术晶状体玻璃体切除眼外伤
人工晶状体植入系统行折叠型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治疗眼外伤术后无晶状体眼疗效观察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探讨应用人工晶状体植入系统行二期折叠型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治疗眼外伤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术后无晶状体眼的手术技巧及疗效。方法对25例(25只眼)因眼外伤而行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术后无晶状体眼行二期折叠型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手术技巧、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术后随访时间3~6个月。结果25只眼均一次悬吊成功。术中无明显手术并发症,术后1只眼发生脉络膜脱离,2只眼眼压升高,1只眼术后发生眼内出血,经药物治疗后于15d内吸收。术后第1天的裸眼视力0.3—0.8者占72.00%,术后1周、3个月、6个月裸眼视力0.3—0.8者分别占80.00%,92.00%和96.00%。术后3月裸眼视力较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无统计学意义(t=1.8912,P〉0.05)。结论眼外伤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术后应用人工晶状体植入系统行二期折叠人工晶状体缝线同定术,手术效果可靠,术中术后并发症少,是治疗眼外伤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术后无晶状体眼屈光矫正的理想手术方法。
姜皓廖奇志郁丽娟刘存宁
关键词:眼外伤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折叠人工晶状体
眼外伤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术后残余囊膜Ⅱ期折叠型人工晶状体植入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术后囊膜残余的复杂性眼外伤Ⅱ期行折叠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的手术方法及评价其疗效。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在唐山市眼科医院,因复杂性眼外伤行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术并残余部分晶状体囊膜的32只眼,于术后3-6个月行Ⅱ期折叠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8.4±2.5)个月。结果32只眼均顺利植入折叠型人工晶状体,最后一次随访时,裸眼视力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比较无统计学意义(t=1.7412,P〉0.05)。无明显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论Ⅱ期折叠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囊膜残余的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术后无晶状体眼,减少了术中术后并发症,对改善视力是安全可靠的方法。
姜皓于迎娟董如娇刘华廖奇志郁丽娟
关键词:晶状体玻璃体切除
气液交换术联合激光光凝治疗玻璃体切除术后视网膜脱离
廖奇志杨杉杉高峰郁丽娟
蜡样芽胞杆菌所致外伤性眼内炎分析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通过病例分析腊样芽胞杆菌所致外伤性眼内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对10例(11眼)蜡样芽胞杆菌所致外伤性眼内炎,其中4眼因角膜全部水肿溶解坏死行眼内容摘除术,7眼于诊断后立即行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结果7眼因感染不能控制行眼内容物摘出术,其余4眼随访4月~3年,视力0.03者1眼,数指1眼,手动1眼,光感1眼。结论蜡样芽胞杆菌所致外伤性眼内炎发病迅速,常在24小时内破坏眼球,玻璃体切除联合抗生素的应用是治疗的有效方法,但预后不佳。
廖奇志郁丽娟刘淑伟刘若屏
关键词:外伤性眼内炎蜡样芽胞杆菌
气液交换术联合激光光凝治疗玻璃体切除术后视网膜脱离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气液交换术联合眼外激光光凝治疗玻璃体切除术后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在玻璃体切除术后早期发现视网膜脱离者立即行气液交换,眼内注入20%C3F82-3 mL并置换出等量玻璃体腔液体,然后行多波长氪离子激光光凝术封闭裂孔。结果本组24例24眼中经1-3次光凝有21眼视网膜复位,占87.50%,3眼因裂孔处有牵拉,裂孔不能闭合再次行玻璃体切除术并注20%C3F8而复位。随访10-18个月,21眼中无1眼发生视网膜脱离。结论玻璃体切除术后早期视网膜脱离立即行气液交换术联合激光光凝治疗,具有疗效确定、方法简单、费用低等优点。
廖奇志刘敏张庆生杨露郁丽娟
关键词:激光玻璃体切除术视网膜脱离
改良折叠型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后角膜散光的临床观察
2016年
目的探讨改良折叠型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后角膜表面形态、屈光状态的改变。方法对2012年6月至2014年5月在唐山市眼科医院应用改良折叠型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治疗眼外伤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术后患者23例(23只眼),运用角膜地形图仪检查术前,术后3d、1周、1个月、3个月的角膜散光变化。结果平均角膜散光度术后1个月较1周明显减少,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3个月与1个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即1个月时视力明显提高且趋于稳定。结论改良折叠型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具有术后角膜散光小,视力恢复快等优点,早期即可得到良好的手术效果。
姜皓刘鹏飞于迎娟刘华侯长军李峰王怡兰廖奇志
关键词:眼外伤角膜地形图角膜散光
外伤性睫状体脱离两种巩膜瓣缝合方法的效果比较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巩膜瓣缝合方法治疗外伤性睫状体脱离的效果。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于唐山市眼科医院就诊的外伤性睫状体脱离25例(25只眼)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13例,采用巩膜瓣间断缝合方法;对照组,12例,采用巩膜瓣连续缝合法,对比两组术后眼压、视力、前房深度及散光情况。结果:术后1周UBM检查,两组睫状体脱离均复位且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两组眼压、视力和前房深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1周和1个月散光为(1.25±0.56)D和(0.78±0.55)D,低于对照组的(2.10±0.64)D和(2.51±1.0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50,0.075;P=0.002,0.016)。结论:巩膜瓣间断缝合与连续缝合法治疗外伤性睫状体脱离均可有效复位睫状体,间断缝合法能更好的避免术后大度数散光的发生。
刘晨伟廖奇志
关键词:眼损伤巩膜睫状体脱离
气液交换术联合激光光凝治疗玻璃体切除术后视网膜脱离
廖奇志杨杉杉高峰郁丽娟
严重眼外伤折叠式人工玻璃体球囊植入的早期效果观察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观察严重眼外伤应用折叠式人工玻璃体球囊(FCVB)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唐山市眼科医院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严重眼外伤行折叠式人工玻璃体球囊植入术20例(20眼)的临床资料。其中7例为严重眼球切裂伤, 行Ⅰ期FCVB植入, 13例为外伤术后硅油依赖眼, 行FCVBⅡ期植入。所有患者术后至少随访3个月, 平均(5.8±1.6)个月。观察术后眼外观、眼压、视力、眼前节、眼轴、视网膜复位情况、球囊情况、术后反应、并发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至末次随访, 术后视力提高4例, 视力无明显变化16例;术后眼压(8.95±2.28)mmHg(1 mmHg=0.133 kPa);视网膜均成功复位, 贴附良好;术后未出现球囊破损、球囊排斥、继发性青光眼、眼内炎或严重角膜变性等并发症。眼球外观良好, 未出现明显眼球萎缩, 眼轴(23.27±1.19)mm, 对外观满意者17例, 基本满意者3例。结论折叠式人工玻璃体球囊治疗严重眼外伤可支撑视网膜, 维持正常眼球形态且早期随访无严重并发症。
廖奇志杨建辉侯长军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