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窥镜下睫状体光凝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
- 2004年
- 目的 探讨内窥镜下睫状体光凝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对 16例 (16只眼 )难治性青光眼先行三维闭合式玻璃体切除及晶状体切除 ,根据术前眼压情况 ,在内窥镜直视下行部分睫状体光凝。结果 以 6 mm Hg≤眼压≤ 2 1mm Hg为手术成功标准 ,在 16只眼中 ,14只眼成功实施内窥镜下睫状体光凝术 ;另 2只眼因玻璃体切除中发生再出血而无法窥见睫状突改为睫状体冷冻术。结论 内窥镜下行玻璃体晶状体切除合并睫状体光凝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 ,是一种相对安全。
- 赵志慧李玉涛姜皓谢九冰
- 关键词:睫状体光凝术难治性青光眼内窥镜晶状体眼压玻璃体切除
- 睫状体光凝联合前房穿刺术治疗无晶状体眼继发青光眼
- 2011年
- 目的观察经巩膜的睫状体激光光凝联合前房穿刺术对无晶状体眼继发青光眼的治疗效果。方法12例(12眼)无晶状体眼继发青光眼,进行半导体激光经巩膜的睫状体光凝联合前房穿刺术,术后随访6~15个月。结果最后1次随访时眼压明显降低(t=7.4712,P〈0.001),最后1次随访时无明显疼痛感觉。结论半导体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联合前房穿刺术对无晶状体眼继发青光眼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 姜皓赵春梅岳向东
- 关键词:睫状体光凝术前房穿刺术无晶状体眼
- 人工晶状体后囊膜夹持固定术治疗后发性白内障
- 2010年
- 目的探讨人工晶状体后囊膜夹持固定术治疗后发性白内障(PCO)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人工晶状体后囊膜夹持固定术治疗PCO55例(手术组),观察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及并发症,并与同期应用Nd:YAG激光行晶状体后囊膜切开病例58例(激光组)进行观察比较。结果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均有提高,0.05~0.1者手术组2只眼,激光组1只眼;0.1~0.3者手术组6只眼,激光组5只眼;0.4~0.8者手术组9只眼,激光组13只眼;>0.8者手术组38只眼,激光组39只眼。所有病例术后无人工晶状体偏位和脱位,随访0.5~2年,未见黄斑囊样水肿和视网膜脱离发生。结论人工晶状体后囊膜夹持固定术治疗PCO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手术效率高,临床效果佳,易于掌握,并发症少等优点,可作为Nd:YAG激光晶状体后囊膜切开术的有效补充手段,值得临床应用。
- 刘彦才刘庆华刘芳姜皓
- 关键词:晶状体后发性白内障夹持后囊膜混浊
- 应用HRT观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盘沿面积变化情况及其与视野缺损的对应关系
- 2008年
- 目的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和正常人盘沿面积进行比较,观察POAG盘沿面积变化特点,探讨POAG盘沿面积变化与视野缺损的对应关系。方法利用海德堡视网膜断层扫描仪(HRT-Ⅱ)和Octo-pus101视野G2程序对29例(50只眼)POAG患者和27例(50只眼)正常人进行检测,将HRT检测的两组盘沿面积划分为6个区域进行比较,并将出现视野缺损的POAG患者盘沿面积减少最大区域与视野缺损较重部位进行一致性比较。结果POAG患者和正常人各区域及总体盘沿面积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其中,以颞下区盘沿面积变窄最为明显,依次为颞上区、鼻下区、鼻上区,鼻侧区与颞侧区无明显差异。出现视野改变的POAG患眼盘沿面积变窄最明显区域与视野缺损较重部位一致性比较符合率为93.3%。结论开角型青光眼盘沿面积较正常人明显变窄,颞下区最明显,盘沿面积改变与视野缺损有较好的一致性。HRT盘沿面积检测是POAG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 刘彰姜皓
- 关键词: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盘沿面积
- 应用海德堡视网膜断层扫描仪对高眼压症视盘结构参数的测定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应用海德堡视网膜断层扫描仪(HRT)对高眼压症患者视盘结构进行测试,观察眼压大于25mmHg和小于25mmHg的高眼压症视盘结构参数的异同。方法对27例(50只眼)高眼压症患者和27名(50只眼)正常人进行HRT检查,并将高眼压症患者分为眼压≥25mmHg(23只眼)。和眼压〈25mmHg(27只眼)两组。将获得的视盘结构参数分为三组进行比较:①高眼压症眼与正常眼②眼压≥25mmHg和〈25mmHg的高眼压症眼。③眼压25mmHg的高眼压症眼与正常眼。结果高眼压症眼与正常眼比较视盘参数中盘沿面积、盘沿体积、最大杯深、轮廓线高度变化值、神经纤维截面面积差异有显著性(P〈0.05):眼压大于和小于25mmHg的高眼压症眼比较盘沿面积、盘沿体积、平均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神经纤维截面面积差异有显著性(P〈0.05);眼压〈25mmHg的高眼压症眼与正常眼比较各视盘参数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眼压〈25mmHg高眼压症的HRT视盘结构无明显变化,而眼压≥25mmHg高眼压症的HRT视盘结构参数中盘沿面积、盘沿体积、平均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及神经纤维截面面积发生了较明显改变,这四个参数可作为诊断早期青光眼的重要参考指标。
- 刘彰岳向东赵春梅姜皓王杰
- 关键词:海德堡视网膜断层扫描仪高眼压症
-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应用透明质酸钠的临床观察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观察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中应用透明质酸钠保持前房深度的手术效果。方法 78例(87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分为2组:透明质酸钠组33例(41眼)行前房注入透明质酸钠后再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照组45例(46眼)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结果浅前房发生率透明质酸钠组12.20%(5/41),对照组32.61%(15/46),两组比较P<0.05。手术成功率透明质酸钠组97.56%(40/41),对照组91.30%(42/46),两组比较P>0.05。结论维持正常前房深度下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可降低浅前房发生率。
- 姜皓刘彰赵春梅李峰岳向东
- 关键词: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浅前房透明质酸钠
- HRT-Ⅱ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早期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 刘彰姜皓段春艳岳向东赵春梅赵霞房学军景晓彬王杰
- 任务来源:“HRT-Ⅱ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早期诊断的研究”课题是2008年唐山市科技攻关指导项目,课题编号08130201b。项目所属科学技术领域:该项目属于眼科临床研究。主要研究内容:标准化静态阈值视野检查一直以来被认...
- 关键词:
- 关键词:青光眼原发性开角型视盘参数
- 改良折叠型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变化分析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改良折叠型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对眼外伤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术后黄斑区视网膜的影响。方法对2011年5月至2013年12月在唐山市眼科医院随机抽取行改良折叠型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的眼外伤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术后患者25例(25只眼),利用OCT测量术前及术后1d、1周、1个月时以黄斑中心凹为中心直径1mm区域、3mm区域及5mm区域的上方、鼻侧、下方、顺侧9个区域的视网膜厚度。结果术前及术后1d、1周、1个月时黄斑区视网膜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折叠型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对黄斑区视网膜的影响小,是安全有效地治疗眼外伤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术后无晶状体眼屈光矫正方法。
- 姜皓梁丽刘鹏飞刘华徐斌梅云腾廖奇志
- 关键词:眼外伤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折叠人工晶状体OCT
- 25G经结膜无缝合玻璃体切割手术系统在糖网病性玻璃体积血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05年
- 目的观察25G经结膜无缝合玻璃体切割系统(TSV25G)在糖网病性玻璃体积血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应用TSV25G治疗14例糖网病性玻璃体积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4例患者除1例外,余13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随访视力增加0.5以上者7例(53.9%)。结论TSV25G应用于早期糖网病性玻璃体积血,手术安全,省时,效果好,更有利于糖网病光凝术后玻璃体积血的再次治疗。
- 李玉涛白领娣张怀强姜皓
- 关键词:玻璃体积血病性
- 睫状体光凝联合前房穿刺术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止痛效果观察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分析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半导体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后眼痛症状的成因及联合前房穿刺术后对减轻眼痛症状的效果。方法 35例(35眼)青光眼以半导体激光经巩膜的睫状体光凝联合前房穿刺术。术后随访眼压及疼痛6个月以上。结果术前平均眼压(56.73±21.62)mmHg,术后第2周平均眼压(28.36±11.01)mmHg(t=8.099,P=0.001)。术前轻度疼痛5眼,重度疼痛22眼,剧痛8眼;术后第2周无痛22眼,轻度疼痛11眼,重度疼痛2眼;术后1月只有1眼仍有轻度疼痛,2月后疼痛消失。结论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半导体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联合前房穿刺术可以有效地减轻术后疼痛。
- 姜皓刘彰赵春梅李峰岳向东
- 关键词:睫状体光凝术前房穿刺术眼压止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