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长艳

作品数:56 被引量:825H指数:17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期刊文章
  • 14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2篇天文地球
  • 4篇水利工程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4篇水汽
  • 21篇降水
  • 18篇气候
  • 15篇盆地
  • 13篇水汽输送
  • 12篇川渝盆地
  • 11篇青藏
  • 11篇青藏高原
  • 11篇夏季
  • 10篇环流
  • 9篇水汽收支
  • 9篇气候特征
  • 8篇气候变化
  • 7篇水资源
  • 6篇东西部
  • 6篇降水量
  • 5篇水资源特征
  • 5篇热带
  • 5篇资源特征
  • 5篇可降水量

机构

  • 55篇中国气象局成...
  • 6篇中国气象科学...
  • 5篇四川省气候中...
  • 4篇云南大学
  • 3篇成都信息工程...
  • 3篇四川省气象局
  • 2篇南京信息工程...
  • 2篇西藏高原大气...
  • 1篇中国气象局
  • 1篇西藏自治区气...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雅安市气象局
  • 1篇四川省森林病...

作者

  • 56篇周长艳
  • 34篇李跃清
  • 10篇齐冬梅
  • 5篇李薇
  • 5篇彭俊
  • 5篇唐信英
  • 5篇彭骏
  • 5篇陈隆勋
  • 4篇岑思弦
  • 4篇陈丹
  • 3篇高文良
  • 3篇陈永仁
  • 3篇张顺谦
  • 2篇陈超
  • 2篇何金海
  • 2篇王顺久
  • 2篇房静
  • 2篇任倩
  • 1篇陈文秀
  • 1篇卓嘎

传媒

  • 10篇高原山地气象...
  • 8篇高原气象
  • 5篇冰川冻土
  • 4篇资源科学
  • 2篇气象
  • 2篇大气科学
  • 2篇第六届全国青...
  • 2篇中国气象学会...
  • 2篇全国优秀青年...
  • 1篇地理学报
  • 1篇长江科学院院...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成都信息工程...
  • 1篇热带气象学报
  • 1篇应用气象学报
  • 1篇南京气象学院...
  • 1篇干旱气象
  • 1篇沙漠与绿洲气...
  • 1篇2009年高...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5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7篇2008
  • 1篇2007
  • 10篇2006
  • 6篇2005
5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夏季青藏高原热状况对川渝盆地气温变化的影响
<正> 青藏高原对全球和区域大气环流与天气气候有着重要的影响。在热力作用方面,高原通过对大气的非绝热加热,引起大范围旱涝冷暖异常变化。早在20世纪50年代,叶笃正等根据地面观测就认为高原地面相对其上空大气而言,是一个热源...
李跃清高文良周长艳
文献传递
青藏高原湿池的气候特征及其变化被引量:7
2017年
利用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研究了青藏高原湿池的气候特征及其变化,得出以下主要结论:气候平均状态下,6—9月,整个青藏高原上空相对于全球中高层地区而言是一个垂直深厚的高湿区,称之为青藏高原湿池。利用比湿的相对纬偏值研究了高原湿池的垂直分布特征,通过分析发现,6—9月高原湿池相对于全球同高度地区来说是一个垂直深厚的水汽含量最大值区,不同高度层的水汽含量数值可达纬圈平均值的1倍以上到3倍以上;随着高度的增加,湿池内部比湿相对纬偏值大值区明显地向下游地区倾斜延伸,能从高原上空一直向下游延伸到120°E及以东地区,表明了高原上空的大气水汽含量对周边地区的重要影响。夏季高原湿池主要有三种空间变化模态:全区一致型,东西反向型,南北反向型。定义了一个夏季高原湿池强度指数,分析发现1979—2011年以来夏季高原湿池整体表现出显著的增强趋势,在1997年前后发生了年代际变化,33年期间主要具有3~4年、7~8年左右的振荡周期。夏季青藏高原湿池的增强趋势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总体来说,高原西部增湿强于东部,而对高原西部来说,高空增湿强于近地面,增湿幅度最大值区域主要位于400~200 h Pa附近。最后,综合多种再分析资料以及其他研究学者采用探空观测资料、卫星资料的相关研究结果,分析了所选研究资料的适用性,结果表明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对于本研究是适用的,基于该资料得出的研究结论是可信的。
周长艳邓梦雨齐冬梅
夏季青藏高原及周边大气热源与四川盆地暴雨的关系被引量:10
2019年
利用1960-2016年川渝逐日降水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夏季青藏高原及周边大气热源与四川盆地暴雨的关系。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及其周边的大气热源对四川盆地夏季暴雨频数具有显著的影响。影响关键区分别位于高原中南部及其南侧和高原中东部及其东侧,由此定义了一个影响四川盆地夏季暴雨频数的高原热力差指数Itc,该指数能够较好地反映出盆地夏季暴雨频数的东、西部差异变化特征。当Itc偏高时,副高位置偏西偏北,阿拉伯海、孟加拉湾水汽输送增强,同时贝加尔湖西侧槽或低压位置偏西,盆地西部水汽辐合上升异常增强,暴雨明显偏多;而盆地东部暴雨偏少。当Itc偏低时,副高位置偏东,来自于东南沿海的水汽输送在盆地东部增强,同时贝加尔湖南侧多阻塞形势,使得水汽在盆地东部辐合上升增强,产生暴雨偏多;此时盆地西部暴雨偏少。
陈丹陈丹周长艳
关键词:青藏高原大气热源四川盆地暴雨副高水汽输送
川渝盆地东西部夏季降水及相关环流特征比较
基于我国台站降水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比较了川渝盆地东、西部夏季降水的气候变化特征以及相联系的大尺度环流特征,主要结论为:(1)1951004年川渝盆地东西部夏季降水主要呈反位相变化,最主要的雨型是西多东少...
周长艳李跃清房静彭骏
关键词:川渝盆地夏季降水年际变化大尺度环流
文献传递
前期印度洋海温异常对夏季高原“湿池”水汽含量的影响及其可能原因被引量:6
2017年
利用Hadley中心提供的逐月海温资料、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以及NOAA(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的逐月向外长波辐射(OLR)资料探讨了1979~2011年夏季青藏高原"湿池"的水汽含量与前期印度洋海温异常的关系,并对可能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夏季青藏高原水汽(去趋势)EOF第二模态与前期印度洋海温存在密切的正相关,前期3~4月关键区(5°S^20°N,45°E^75°E)的海温异常可以作为夏季高原水汽的预测信号。在暖水年,赤道附近显著的东风异常对夏季高原水汽输送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500 hPa上副热带高压显著增强并西移,600 hPa上赤道附近为显著的异常东风,将水汽从西太平洋、南海、孟加拉湾向西输送到印度半岛,并在异常反气旋环流西侧的南风作用下,将水汽带向青藏高原。高层风场上,西太平洋地区辐合,青藏高原上空辐散。以上环流形势表明暖水年夏季青藏高原水汽偏多;冷水年则相反。就影响机制而言,前期春季印度洋海温显著偏暖,引起其上空异常的对流上升运动,驱动异常沃克环流从春到夏显著维持,副热带高压的季节性北跳和异常增强西移,有利于赤道东风异常的增强和西移,并经过水汽输送通道将水汽带向青藏高原上空。
任倩周长艳何金海岑思弦邓梦雨
关键词:沃克环流
近50年四川高温变化特征及其影响被引量:29
2013年
利用1961-2010年四川141个气象观测站逐日气温观测资料,分析了四川近50年的高温变化规律及其影响。结果表明,50年来四川高温初日表现为提前趋势,每10年提前1.2天;高温终日则表现为推迟趋势,每10年推迟1.8天;高温日数总体呈显著增加趋势,每10年增加0.7天;高温最长持续日数总体也呈显著增加趋势,每10年增加0.3天。从区域分布上来看,50年来四川盆地南部是高温天数增加、强度增强最显著的区域;盆地西部、中部地区是高温天数增加和强度增强趋势第二显著的区域。20世纪90年代以来,盆地南部高温天气显著增多、增强,大气降水明显减少,高温干旱灾害严重;盆地西部、中部地区高温天气灾害增多、增强的同时,伴随着大气降水的显著减少,区域水资源形势严峻。
周长艳张顺谦齐冬梅唐信英李跃清
关键词:高温日数
长江上游和中下游地区空中水汽资源气候特征对比分析被引量:3
2010年
利用ERA-40再分析资料通过多种统计诊断方法对比分析了长江流域上、中下游空中水汽资源的气候变化特征。研究表明:1958~2001年以来长江流域上游以及中下游地区年平均大气可降水量均呈显著减少趋势,减少率分别为0.25和0.26 kg/(m2.10 a);年平均状态下,长江流域上中下游地区均为水汽汇,上游地区年平均收入水汽226×105kg/s,中下游地区收入124×105kg/s;1958~2001年长江上游地区的年平均总水汽收入呈显著减少趋势,每10 a减少9.8×105kg/s;中下游地区则呈显著增加趋势,每10 a增加11.5×105kg/s。夏季水汽收入变化是影响长江流域水汽收支的重要因素,44 a来,长江上游地区水汽总收入减少和该区域夏季南边界上输入的水汽减少密切相关;而中下游地区水汽总收入的增加则主要是由夏季北边界上输出的水汽显著减少所导致;1958~2001年长江流域上、中下游地区水汽收支的变化和该时期夏季风北扩强度的变化有密切关系,其携带的南来水汽扩展变化则是最直接的影响因子。
周长艳王顺久徐捷李跃清
关键词:长江流域空中水汽资源大气可降水量水汽收支
川渝盆地东西部夏季降水及相关环流特征比较
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和比较川渝盆地东、西部夏季降水变化的气候特征以及与东西部夏季降水异常变化相联系的环流特征,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 1951-2004年川渝盆地东、西部夏季降水上要呈反位相变化,最主要的雨型是西多东少,a...
周长艳李跃清房静彭骏
关键词:川渝盆地夏季降水环流特征副热带高压年代际变化
文献传递
金沙江流域及邻近地区空中水资源的气候特征分析被引量:21
2010年
本文研究了长江上游金沙江流域及邻近地区空中水资源的气候特征,主要结论如下:①金沙江流域大气可降水量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冬季最低,夏季最高。流域主要位于高原东侧大气可降水量最大经向梯度带上,受到了高原大地形的显著影响;②冬、春季节金沙江流域水汽主要来源于中纬度偏西风水汽输送,高原南侧经过孟加拉湾北部的南支偏西风水汽的贡献尤其重要;夏季该流域上空水汽主要来源于孟加拉湾和南海、西太平洋地区;秋季则主要来源于南海、西太平洋地区;③20世纪60年代至今,金沙江流域的主要水汽源地、水汽输送通道上空大气可降水量总体呈增加趋势,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述区域上空增湿更是明显;1958年-2002年金沙江流域大部分地区夏季水汽输送总体呈增强趋势,主要由纬向输送增强所致;④近年来金沙江流域整体大气降水、径流量地增加以及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频繁发生都与空中水资源的变化密切相关。
周长艳王顺久彭骏
关键词:金沙江流域空中水资源大气可降水量水汽输送
2008年1月我国低温雨雪冰冻气象灾害中的水汽输送特征被引量:18
2008年
本文利用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对2008年初我国低温雨雪冰冻极端气象灾害中的水汽输送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灾害集中发生的1月份,高原南侧、孟加拉湾北部的偏西风水汽输送和来源于西太平洋副高南侧的偏东风水汽输送为我国南方地区源源不断地输送水汽;和气候平均状态相比,1月份来自孟加拉湾、西太平洋、南海地区的异常偏南风水汽输送尤为强盛;此外还具体分析了4次天气过程的水汽输送、辐合形势以及偏南风水汽输送的扩展特征,发现第3次过程中国东部大陆尤其是华南、江南一带上空的水汽输送最强,来源于南半球的水汽也参与了第3次过程;每1次天气过程的发生发展均对应出现偏南风水汽输送大值区。
周长艳高文良李跃清
关键词:雨雪水汽输送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