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国兵
- 作品数:3 被引量:6H指数:2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一体化急救模式在创伤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中的救治效果分析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 分析创伤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应用一体化急救模式的救治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1月—2021年1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九龙医院收治的80例创伤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接受常规急救,观察组接受一体化急救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救治时效、急救效果以及急救前后神经系统损害程度。结果 观察组会诊用时、辅助检查用时、急诊至手术开始时间分别为(14.54±2.25)、(21.21±6.21)、(24.21±5.21)min,短于对照组的(23.65±3.34)、(31.35±7.36)、(34.21±6.6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306、6.659、7.486,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达75.00%,高于对照组的4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00,P<0.05);观察组病死率为12.50%,低于对照组的3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88,P<0.05)。抢救后,观察组GCS评分为(9.89±1.78)分,高于对照组的(7.91±1.5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64,P<0.05)。结论 一体化急救模式应用于创伤性重度颅脑损伤救治中,可提高抢救时效性、成功率及救治效果。
- 左奇彭国兵金伟
- 关键词:颅脑损伤创伤性救治效果GCS
- 氨甲环酸在颅脑创伤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分析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 探讨氨甲环酸在颅脑创伤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1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九龙医院收治的80例颅脑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现场救治,止血并建立静脉通道,开放气道。观察组在常规现场救治基础上加用氨甲环酸。比较两组患者24 h后CT检查结果、手术干预及血肿缩小率、患者ICU时间和出院3个月的GOS评分。结果 观察组出血量(3.32±0.92)mL低于对照组(8.35±3.35)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157,P<0.001);观察组脑组织压迫发生率(2.50%)和迟发性颅内血肿发生率(7.50%)低于对照组(22.50%、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14、6.646,P<0.05);观察组手术干预率(5.00%)低于对照组(27.50%),血肿缩小率(85.00%)高于对照组(5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40、9.833,P<0.05);观察组ICU时间(2.81±0.80)d短于对照组(5.52±1.51)d,出院后3个月时观察组GOS评分(3.75±0.85)分高于对照组(3.01±0.9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030、3.715,P<0.001)。结论 颅脑创伤患者在院前急救阶段给予氨甲环酸药物,可缩小血肿体积并降低再次出血发生率,改善疾病预后。
- 彭国兵左奇金伟
- 关键词:院前急救颅脑创伤氨甲环酸出血血肿体积
- 多发伤的急诊一体化救治体会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探讨多发伤急诊一体化救治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05年5月至2009年3月采用传统模式救治的多发伤患者123例为对照组,以2009年3月至2013年3月开展急诊一体化救治的161例患者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病死率、漏诊率均低于对照组,急诊室滞留时间、急诊至手术时间、ICU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一体化救治模式可明显提高多发伤的抢救效率和抢救成功率。
- 何智勇张献辉彭国兵
- 关键词:多发伤急诊一体化救治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