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伟
- 作品数:92 被引量:232H指数:8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化学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 磁共振成像检查对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手术的指导意义
- 目的探讨MRI检查对面肌痉挛的微血管减压手术的指导意义。方法自2001年1月至2010年4月采用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面肌痉挛患者923例,全部患者术前均行序列为
- 梁维邦倪红斌金伟孔杰
- 关键词:微血管减压手术MRI面肌痉挛磁共振成像检查
- 羟考酮联合右美托咪定在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探讨羟考酮联合右美托咪定在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86例三叉神经痛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3例。对照组予以羟考酮麻醉,研究组予以羟考酮联合右美托咪定麻醉。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的血压、平均动脉压、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临床疗效、复发情况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前,两组血压、平均动脉压、血清CRP、TNF-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血压、平均动脉压、血清IL-8、CRP、TNF-α水平均较术前下降,且研究组血压、平均动脉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血清IL-8、CRP、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优良率、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有心动过缓、瘙痒、头晕、恶心呕吐发生,但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羟考酮联合右美托咪定在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效果确切,能够显著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疼痛。
- 徐一凡徐武陈维涛陆天宇戴宇翔梁维邦金伟
- 关键词: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羟考酮炎性反应预后
-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核因子-κB及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
- 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脊髓组织核因子-κB(NF-κB)表达及炎症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探讨其减轻急性脊髓损伤后继发性脊...
- 吴俊梁维邦倪红斌金伟
- 关键词:急性脊髓损伤继发性脊髓损伤促红细胞生成素炎症因子
- 非典型性脑室外中枢神经细胞瘤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 目的探讨提高非典型性脑室外中枢神经细胞瘤诊疗水平的策略和方法。方法对2010年1月我科收治的1例非典型性中枢神经细胞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病理学特征及显微外科手术
- 吴俊梁维邦倪红斌金伟
- 关键词:中枢神经细胞瘤文献复习
- 不同责任血管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疗效分析被引量:13
- 2013年
- 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HFS)为一侧面部不自主地阵发性抽搐,通常仅限于一侧面部。采取显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decompression。MVD)是国际上公认的首选治疗方法。现对2007年1月至2009年5月行MVD手术的311例面肌痉挛进行2~5年的随访,随访主要采取门诊或电话随访,观察不同责任血管减压手术后疗效,其中有效随访230例,失访81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 倪红斌徐武金伟梁维邦明兴
- 关键词:显微血管减压术面肌痉挛责任血管疗效分析阵发性抽搐
- 微血管减压术在三叉神经痛患者中的应用及预后分析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分析微血管减压术在三叉神经痛患者中的应用及预后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86例三叉神经痛患者,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予以三叉神经节射频热凝治疗,观察组使用微血管减压术完成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疼痛情况、睡眠情况,生存质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3.02%(40/43)比72.09%(31/43)](P<0.05)。观察组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分(PSQI)显著低于对照组[(3.35±0.31)分、(7.02±0.81)分比(5.68±0.57)分、(8.45±0.92)分](P<0.05)。观察组的生存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83.43±8.22)分比(68.98±6.51)分](P<0.05)。结论:在三叉神经痛患者中经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能降低患者疼痛程度,提高睡眠质量和生存质量,有利于患者预后的改善。
- 徐一凡徐武陈维涛陆天宇戴宇翔梁维邦金伟
- 关键词:微血管减压术三叉神经痛预后
- 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舌咽神经痛远期疗效分析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评价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舌咽神经痛(glossopharyngeal neuralgia,GN)的远期疗效,提高治疗效果。方法观察并分析我科自2001年1月到2011年10月收治的19例接受显微血管减压手术的舌咽神经痛患者的相关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地卡因实验明确诊断,影像学提示血管对舌咽神经存在不同程度的压迫。手术采取经乙状窦后-幕下入路行微血管减压术,术后对其进行疗效随访。结果所有患者术后早期疗效明显,随访时间1.5~12.5年,平均5.6年。随访过程中1例出现复发,1例疼痛程度及次数较术前明显缓解。本组1例患者术后出现轻度声音嘶哑和吞咽困难,1例出现脑脊液漏,经处理后均痊愈。结论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是治疗舌咽神经痛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影像学诊断对判断神经-血管压迫有重要意义。显微血管减压手术远期效果良好。
- 陆天宇倪红斌徐武陈维涛金伟梁维邦
- 关键词:舌咽神经痛疗效
- 延髓腹侧微血管减压术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影响的临床分析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评价微血管减压手术在治疗颅神经疾病的同时,局部延髓腹侧血管减压对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水平的影响。方法自2007年7月至2009年7月我院收治并行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的45例颅神经疾病(包括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等)同时合并有明显高血压病的患者,排除肾性、内分泌性等继发因素引起的高血压病。其中左侧28例(62.2%),右侧17例(37.8%)。岩尖部薄层MRI平扫明确延髓腹侧及颅神经根部血管压迫情况,行微血管减压手术探查后组颅神经周围,对延髓腹侧造成压迫的血管进行移位、减压。术前及术后监测患者血压水平,术后随访1~2年了解其血压恢复情况,并与术前血压情况进行对比。结果本组所有患者未见明显严重并发症。随访示患者高血压情况有较为明显的改善,本组高血压症状治愈16例(35.6%),好转14例(31.1%),有效11例(24.4%),无效4例(8.9%)。左侧组28例,治愈11例(39.3%),好转10例(35.7%),有效6例(21.4%),无效1例(3.6%);右侧组17例,治愈5例(29.4%),好转4例(23.6%),有效5例(29.4%),无效3例(17.6%)。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合并颅神经疾病的高血压病患者行微血管减压手术后,血压水平可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使交感神经兴奋性下降,解除了高血压发病环节中的神经因素从而使血压下降。临床工作中当患者出现原发性高血压病同时伴有颅神经疾病时,可同时行颅神经及延髓腹侧血管减压,当患有原发性难治性高血压者,若影像学提示异位血管压迫延髓的依据时,可考虑行手术治疗。
- 梁维邦倪红斌陆天宇吴俊金伟徐武蒋健
- 关键词:微血管减压术原发性高血压外科治疗
- 乙状窦后入路切除桥小脑角区脑膜瘤分析
- 倪红斌戴宇翔金伟梁维邦
- 改良移动法则对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昏迷患者促醒作用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0
- 2019年
- 本研究将54例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昏迷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27例,对照组27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治疗技术干预,试验组在常规康复治疗技术基础上进行改良移动法则干预。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GCS评分、CRS-R评分、FOUR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5),试验组治疗后GCS评分、CRS-R评分、FOUR评分、GO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康复干预总天数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作者认为在常规康复治疗技术的基础上应用改良移动法则能显著改善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昏迷患者的意识状态。有的审稿专家认为本研究设计理论依据不足;也有审稿专家认为本研究立题新颖。故现将此文放在"争鸣"栏目发表,以期读者就此开展深入讨论并给以临床尝试,从而进一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 孙翠云王嵘吴含李一辰金伟徐蓉
- 关键词: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昏迷患者促醒作用重症动法常规康复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