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健 作品数:30 被引量:192 H指数:8 供职机构: 如皋市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江苏省“135”工程重点医学人才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关节镜下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老年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疗效对比分析 被引量:18 2016年 目的研究关节镜下半月板切除术与半月板成形术治疗老年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将74例老年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关节镜下治疗患者按照计算机表法平均分为研究组(n=37)和对照组(n=37)。对照组应用关节镜下半月板切除术进行治疗,研究组应用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进行治疗,对所有患者随访一年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观察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老年半月板损伤患者应用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值得应用探索。 顾本进 陈开阳 丁健 洪克建关键词:关节镜 半月板损伤 半月板切除术 半月板成形术 低分子肝素对脊柱脊髓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栓塞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2 2012年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对脊柱脊髓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栓塞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自2008年9月~2010年7月,共收治单纯脊柱损伤患者58例,合并有脊髓损伤者51例,脊柱退变患者73例。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低分子肝素组。实验组于术后12 h低分子肝素2 500单位皮下注射,次日起一日2次低分子肝素2 500单位皮下注射。术后低分子肝素应用时间为7~21 d,平均11 d。观察切口引流量、失血量及失血指数。[结果]对照组中,83例患者有3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低分子肝素组中,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下肢肿胀等不良反应。两组切口引流量、失血量及失血指数相比,作配对t检验,P>0.05,差别无显著性意义。[结论]低分子肝素对脊柱脊髓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是安全、有效的。 唐亮 丁健 朱洁 许明建 卢弘栩 房宏生关键词:低分子肝素 下肢深静脉血栓 内固定治疗下肢多发骨折147例 被引量:2 2004年 手术治疗下肢多发性骨折 14 7例 ,对 30 2处骨折中 2 4 5处行内固定治疗。结果 14 7例中 12 3例疗效优良 ,2 4例疗效差。术后感染 5例 ,畸形愈合 5例 ,延迟或不愈合 5例 ,关节僵硬或强直 8例。内固定物断裂 3例 ,去除内固定后再骨折 1例。结论 :下肢多发骨折早期有效的内固定治疗 。 丁健 沈美文关键词:多发性骨折 下肢 内固定 成人股骨颈骨折术后切口部位感染的风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探讨成人股骨颈骨折术后切口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对 2016 年 4 月至 2019 年 1 月因股骨颈骨折入院手术治疗的 400 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其中男 188 例,女 212 例;年龄 65~88 岁,平均 (78.3±10.6) 岁。按致伤原因分为:跌倒伤 93 例、车祸伤 58 例、外伤 249 例。按照术后是否存切口部位感染,分为感染组 (n=382) 和未感染组 (n=18)。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确定切口部位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多发损伤、肥胖 (BMI ≥ 28)、风湿病、服用激素及贫血史均是切口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 (P<0.05),而其它变量均与切口部位感染的发生不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BMI ≥ 28、糖尿病、服用激素、贫血及术前血红蛋白水平均是切口部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Hosmer-Lemeshow 检验结果显示多因素回归模型的拟合优度可 (χ^2=9.645,P=0.213)。结论糖尿病、BMI ≥ 28、皮质类固醇激素及贫血均是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切口部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乐礼祥 丁健 洪克建 顾本进 刘文虎 陈诚关键词:股骨颈骨折 外科伤口 复杂Pilon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 2006年 目的:探讨Roedi-AllgowerⅢ型Pilon骨折不同的治疗方法、手术时机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1999年8月至2006年2月收治Ⅲ型Pilon骨折患者25例,年龄22—65岁,平均37.8岁。开放性骨折9例,闭合性骨折16例,合并腓骨骨折21例。胫骨骨折钢板固定14例。螺钉加克氏针固定4例,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5例,踝关节融合2例。结果:术后随访6—80个月,平均37个月。按Mazur评分标准:优9例,良11例,中3例,差2例,优良率80%。结论:影响复杂Pilon骨折预后的因素很多,术前对损伤作出正确的评估,正确选择手术时机,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戴永平 丁健 卢弘栩 沈美文关键词:PILON骨折 骨折固定术 手术时机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研究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7年6月至2009年4月对57例(71个受累椎体)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3~5d,所有患者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定疗效。结果 57例患者共71个椎体均成功完成手术,单侧椎弓根注射共58个椎体,双侧椎弓根注射共13个椎体,单侧注射椎体共注射骨水泥3~6mL,平均4.3mL,双侧注射椎体共注射5~9mL,平均8.4mL。所有患者术后12h~5d内疼痛症状明显缓解及消失,9例患者发生骨水泥渗漏,但均无神经受损症状发生。53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27个月,平均17个月。VAS术前、术后3d及随访1年时评分平均为7.9、2.7及3.1分。术前与术后及术前与术后1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术后与术后1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能迅速缓解疼痛,增强椎体的强度和脊柱的稳定性,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是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 唐亮 丁健 房宏生 洪克建关键词: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症 压缩性骨折 鞘内注射IGFBP-3慢病毒载体缓解大鼠骨癌痛的实验研究 2018年 目的:探讨鞘内注射类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 3,IGFBP-3)过表达慢病毒对骨癌痛大鼠痛敏阈值的影响。方法:选用36只健康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骨癌痛组、假手术组、IGFBP3慢病毒载体治疗组、空载慢病毒对照组。于左侧胫骨上端骨髓腔内注射Walker256乳腺癌细胞悬液10μL(2×107细胞),建立大鼠骨癌痛模型,IGFBP3慢病毒载体治疗组鞘内注射IGFBP-3过表达慢病毒。采用von Frey测痛仪在注射后不同时间点测定大鼠机械痛阈值。结果:骨癌痛组接种癌细胞后7天机械性痛敏阈值逐渐下降,接种后10天、14天、21天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鞘内IGFBP3慢病毒后,IGFBP3慢病毒治疗组大鼠机械性痛敏阈值升高,14天和21天分别为9.8±1.6 g和7.68±1.1 g,高于空载慢病毒组的4.8±2.3 g和3.9±0.98 g,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GFBP3可能参与骨癌大鼠痛敏反应,过表达IGFBP3可以缓解骨癌大鼠疼痛反应。 顾本进 秦宝莹 倪俊林 陈诚 丁健关键词:骨癌痛 慢病毒载体 背根神经节 镍钛记忆合金环抱钢板治疗粉碎性锁骨骨折64例分析 2003年 丁健关键词:粉碎性锁骨骨折 疗效观察 后外侧切口人工全髋置换术中缝合外旋肌和保留关节囊对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4 2019年 目的探讨后外侧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术中缝合外旋肌和保留后方关节囊对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80例经后外侧切口行THA的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保留修复后方关节囊及外旋肌术式,对照组不给予保留修复后方关节囊。分析并比较两组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和切口长度,血流变学指标变化;采用Harris评分对两组手术前后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统计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肌力情况。结果治疗组术中出血量为(220.37±37.51) ml,对照组为(228.94±36.93) ml,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3);治疗组住院时间为(15.08±1.91)天,对照组为(15.49±2.58)天,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治疗组术后引流量为(113.57±45.72) ml,少于对照组(209.68±51.97) ml,且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两组的手术时间和切口长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0.802);术后6个月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全血粘度[(4.25±1.36),(4.31±1.28) mPa·s]、血浆粘度[(1.71±0.19),(2.46±0.43)mPa·s]、红细胞比容[(37.91±2.37),(38.02±2.40)%]、红细胞刚性指数[(5.60±0.84),(5.66±0.71)]均较术前下降(P=0.000),红细胞变形指数[(0.88±0.04),(0.89±0.03)]较术前上升(P=0.000),但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髋关节Harris评分优良率(70%)高于对照组(45%),且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治疗组术后关节脱位发生率较对照组低,有效肌力较对照组高。结论经后外侧入路行THA术中修复关节囊和外旋肌群能有效降低术后关节脱位发生率,术中出血量少,有助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洪克建 丁健 刘文虎 房红生 顾本进关键词:关节脱位 髓内钉内固定技术在四肢长管骨创伤骨折治疗中的效果 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析四肢长管骨创伤骨折患者应用髓内钉内固定技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来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59例四肢长管骨创伤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2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29例患者应用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观察组30例患者应用髓内钉内固定技术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临床效果、术中及术后各项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为96.67%,对照组患者为79.31%,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在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方面,观察组患者均优于对照组患者,2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33%,对照组患者为24.14%,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四肢长管骨创伤骨折患者应用髓内钉内固定技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的优势,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章东明 丁健 乐礼祥 陈诚关键词: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