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诚 作品数:9 被引量:33 H指数:4 供职机构: 如皋市人民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近端骨折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 :探讨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近端骨折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8年5月—2016年12月闭合性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近端骨折29例患者,分别采用AO亚洲型股骨顺行髓内钉(expert antirotation 2 femoral nail, Expert A2FN)或AO亚洲加长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Ⅱ, PFNAⅡ)固定。闭合复位21例,切开复位8例;其中股骨干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22例、合并同侧股骨粗隆间骨折2例采用Expert A2FN固定,股骨干合并同侧股骨粗隆间骨折5例采用PFNAⅡ固定。术后随访15~41个月,平均24个月。结果:29例股骨干骨折于术后15~27周愈合,平均19周;其中合并股骨颈骨折22例术后13~24周愈合,平均17周;粗隆间骨折7例均在17周内愈合。均未出现骨折不愈合及感染、内固定断裂等并发症。患肢功能恢复良好。结论:闭合性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时采用Expert A2FN固定、合并同侧粗隆间骨折时根据股骨干骨折的位置选择采用加长型PFNAⅡ或A2FN固定,可取得满意治疗效果。恢复股骨近端良好的颈干角、前倾角,纠正股骨干远端的旋转畸形对骨折的愈合十分重要。 陈诚 宋丹丹鞘内注射IGFBP-3慢病毒载体缓解大鼠骨癌痛的实验研究 2018年 目的:探讨鞘内注射类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 3,IGFBP-3)过表达慢病毒对骨癌痛大鼠痛敏阈值的影响。方法:选用36只健康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骨癌痛组、假手术组、IGFBP3慢病毒载体治疗组、空载慢病毒对照组。于左侧胫骨上端骨髓腔内注射Walker256乳腺癌细胞悬液10μL(2×107细胞),建立大鼠骨癌痛模型,IGFBP3慢病毒载体治疗组鞘内注射IGFBP-3过表达慢病毒。采用von Frey测痛仪在注射后不同时间点测定大鼠机械痛阈值。结果:骨癌痛组接种癌细胞后7天机械性痛敏阈值逐渐下降,接种后10天、14天、21天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鞘内IGFBP3慢病毒后,IGFBP3慢病毒治疗组大鼠机械性痛敏阈值升高,14天和21天分别为9.8±1.6 g和7.68±1.1 g,高于空载慢病毒组的4.8±2.3 g和3.9±0.98 g,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GFBP3可能参与骨癌大鼠痛敏反应,过表达IGFBP3可以缓解骨癌大鼠疼痛反应。 顾本进 秦宝莹 倪俊林 陈诚 丁健关键词:骨癌痛 慢病毒载体 背根神经节 髓内钉内固定技术在四肢长管骨创伤骨折治疗中的效果 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析四肢长管骨创伤骨折患者应用髓内钉内固定技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来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59例四肢长管骨创伤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2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29例患者应用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观察组30例患者应用髓内钉内固定技术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临床效果、术中及术后各项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为96.67%,对照组患者为79.31%,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在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方面,观察组患者均优于对照组患者,2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33%,对照组患者为24.14%,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四肢长管骨创伤骨折患者应用髓内钉内固定技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的优势,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章东明 丁健 乐礼祥 陈诚关键词:并发症 单髁置换与全膝关节置换在内侧胫股关节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VAS评分影响分析 2024年 探究单髁置换与全膝关节置换在内侧胫股关节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VAS评分影响。方法 纳入病例均来源于如皋市人民医院手术室,病例选择内侧胫股关节炎,52例均分2组,以单髁置换术作为观察组的治疗方式、以全膝关节置换术作为对照组的手术方式。结果 1提示:观察组的手术时间(67.22±2.85)min、住院时间(7.25±1.03)d、自主屈膝至90°所需时间(3.33±1.01)d和对照组比较更短、术中出血量(75.25±2.14)ml和对照组进行比较,差异十分显著(t=24.425、54.990、7.569、8.104;P<0.05)。结果 2提示: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85%低于对照组(χ2=4.217;P<0.05)。结果 3提示:观察组治疗后的HSS(96.85±0.82)分、KSS(94.63±0.14)分高于对照组、VAS(1.02±0.03)分低于对照组(t=16.754、16.146、10.978;P<0.05)。结论 与全膝关节置换术相比,单髁置换术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还能减轻其疼痛程度,值得研究和推广。 陈诚 宋丹丹关键词:单髁置换 全膝关节 VAS评分 成人股骨颈骨折术后切口部位感染的风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探讨成人股骨颈骨折术后切口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对 2016 年 4 月至 2019 年 1 月因股骨颈骨折入院手术治疗的 400 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其中男 188 例,女 212 例;年龄 65~88 岁,平均 (78.3±10.6) 岁。按致伤原因分为:跌倒伤 93 例、车祸伤 58 例、外伤 249 例。按照术后是否存切口部位感染,分为感染组 (n=382) 和未感染组 (n=18)。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确定切口部位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多发损伤、肥胖 (BMI ≥ 28)、风湿病、服用激素及贫血史均是切口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 (P<0.05),而其它变量均与切口部位感染的发生不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BMI ≥ 28、糖尿病、服用激素、贫血及术前血红蛋白水平均是切口部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Hosmer-Lemeshow 检验结果显示多因素回归模型的拟合优度可 (χ^2=9.645,P=0.213)。结论糖尿病、BMI ≥ 28、皮质类固醇激素及贫血均是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切口部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乐礼祥 丁健 洪克建 顾本进 刘文虎 陈诚关键词:股骨颈骨折 外科伤口 老年股骨颈骨折实施全髋和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比照观察 2024年 老年病患在股骨颈发生骨折后,就医时在半髋、全髋这两种关节置换手术方式中选择何种手术方式具有更好的效果和安全性,关于这一点进行对照探讨。方法 在2022年1月-2024年1月,自如皋市人民医院骨科,将56例股骨颈发生骨折的老年病患纳入,将其随机分组(随机数字表法),两组均各自有28例病患,在手术方式选择时各自选择半髋关节置换术(半髋组)、全髋关节置换术(全髋组)。关于手术、术后的情况进行记录和对比,并在组内和组间关于髋关节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作比较。结果 半髋组手术耗时(82.98±9.15 min)较全髋组(95.73±10.62 min)短(t=4.813,P<0.05),半髋组术中失血量(153.12±31.08 mL)则比全髋组(216.69±40.34 mL)少(t=6.606,P<0.05)。在手术后,关于引流、初次离床活动的时间及住院天数,半髋组分别为(4.12±0.95)d、(5.31±1.13)d、(10.34±1.98)d,均短于全髋组(t=4.745、4.384、4.675,P<0.05)。在手术后,统计并发症,计算得出,半髋组发生的总概率0%比全髋组21.43%低(χ2=4.667,P<0.05)。在术后3个月,关于髋关节功能、生活质量,全髋组分数分别为(89.84±5.76)分、(90.14±6.15)分,分数均高于半髋组(t=4.793、4.197,P<0.05)。结论 老年人在股骨颈发生骨折后,选择半髋关节置换术具有手术用时短、术中失血少、术后恢复快的优势,手术安全性更好,而全髋关节置换术选择后能够达到更好的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对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更好,更加有效。 陈诚 宋丹丹关键词:股骨颈骨折 半髋关节置换术 全髋关节置换术 红花黄色素联合低分子肝素预防骨折术后卧床患者深静脉血栓的效果 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观察红花黄色素联合低分子肝素预防骨折术后卧床患者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骨折术后卧床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0例使用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观察组30例使用红花黄色素注射液静滴联合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观察术后3 d、7 d切口引流量、出血、切口血肿以及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6例(17.5%),观察组仅1例(3.3%),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两组术后3 d、7 d时切口引流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两组均无切口血肿及其他部位出血。结论:红花黄色素联合低分子肝素预防骨折术后卧床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形成安全有效。 陈诚 顾臻禹关键词:红花黄色素 低分子肝素 骨折 深静脉血栓 四肢长管骨创伤骨折治疗中钢板螺钉内固定技术的应用 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分析四肢长管骨创伤骨折患者采取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此次选择2014年1月-2017年12月于该院接受治疗的四肢长管骨创伤骨折患者105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采取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法治疗52例对照组患者,采取钢板螺钉内固定法治疗53例观察组患者,比较治疗总效果,记录并分析两组患者临床各项指标差异,计算各组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概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8.11%)明显高于对照组(χ^2=7.24,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手术总用时(55.49±5.27)min、住院总用时(5.14±1.03)d、骨折愈合总用时(90.48±11.05)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χ^2=28.47、9.77、15.96,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概率(5.66%)较对照组相比更低(χ^2=5.45,P<0.05)。结论四肢长管骨创伤骨折采取钢板螺钉内固定法治疗效果更佳,能够加速患者骨折处愈合,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章东明 丁健 乐礼祥 陈诚关键词:四肢长管骨 创伤骨折 钢板螺钉内固定 丙泊酚与七氟醚麻醉对围手术期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淋巴细胞分化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探讨丙泊酚与七氟醚麻醉下辅助性T淋巴细胞(helper T lymphocytes,Th)分化的差异性。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5年1月择期行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组(丙泊酚麻醉组)和七氟醚吸入麻醉组(七氟醚麻醉组),各30例。所有患者行无创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于麻醉前、麻醉后、手术开始前、手术开始后、术后1d采集外周静脉血,检测各组患者T细胞对γ-干扰素、白细胞介素4的表达,测定外周静脉血中Th1细胞与Th2细胞的百分率,及Th1细胞与Th2细胞的比值。结果:2组患者无创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丙泊酚麻醉组患者术后1d外周静脉血Th1细胞百分率明显高于七氟醚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不同时间点外周静脉血Th2细胞百分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丙泊酚麻醉组患者术后1d外周静脉血Th1细胞与Th2细胞比值高于七氟醚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七氟醚相比,丙泊酚能够促进Th细胞向Th1细胞分化,对围手术期患者具有一定的免疫保护作用。 阮振华 陈诚 钱沂 沙夕林关键词:辅助性T淋巴细胞 分化 麻醉 丙泊酚 七氟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