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蓝薇

作品数:59 被引量:217H指数:8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局资助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攻关计划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公益性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2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4篇糖尿
  • 24篇糖尿病
  • 17篇胰岛
  • 17篇胰岛素
  • 16篇2型糖尿
  • 16篇2型糖尿病
  • 15篇甲状腺
  • 14篇基因
  • 11篇糖尿病患者
  • 11篇突变
  • 10篇受体
  • 10篇腺癌
  • 10篇基因突变
  • 10篇甲状腺癌
  • 9篇异黄酮
  • 9篇黄酮
  • 9篇激素
  • 9篇激素受体
  • 9篇甲状腺激素
  • 9篇甲状腺激素受...

机构

  • 59篇北京大学深圳...
  • 8篇广西医科大学
  • 6篇中山大学
  • 2篇哈尔滨医科大...
  • 2篇广州医科大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汕头大学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深圳市福田区...

作者

  • 59篇蓝薇
  • 46篇张帆
  • 39篇戴亚丽
  • 22篇徐晓燕
  • 15篇吴佩娴
  • 15篇卢东晖
  • 13篇韩令川
  • 12篇彭卫群
  • 10篇朱翠凤
  • 9篇郭松超
  • 9篇叶静
  • 8篇林远
  • 8篇戴雅丽
  • 7篇谢谦
  • 7篇张宁波
  • 7篇于洁
  • 6篇叶敏
  • 5篇苏宜香
  • 5篇刘虹丽
  • 4篇孙春明

传媒

  • 7篇中国全科医学
  • 4篇中国老年学杂...
  • 3篇广东医学
  • 3篇江西医学院学...
  • 3篇2006年中...
  • 2篇齐齐哈尔医学...
  • 2篇中华内科杂志
  • 2篇中国临床康复
  • 2篇中国医药导报
  • 2篇中国实用医药
  • 2篇中华现代护理...
  • 1篇中国糖尿病杂...
  • 1篇医学综述
  • 1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中国地方病学...
  • 1篇齐鲁医学杂志
  • 1篇中国针灸
  • 1篇华中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年份

  • 1篇2020
  • 4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4篇2009
  • 5篇2008
  • 2篇2007
  • 7篇2006
  • 7篇2005
  • 8篇2004
  • 4篇2003
5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新的GNAS1基因突变导致的假性甲旁减(PHP)Ia型的研究——附一家系报道
目的:假性甲旁减(PHP)Ia型又称Albright遗传性骨营养不良症(AHO),是PHP中的主要类型。其发病机制是由于PTH的受体蛋白[N-蛋白,刺激性G蛋白亚基(Gs)]活性下降,功能缺陷,分子缺陷为GNAS1突变。...
孙立昊张帆戴亚丽赵红燕刘建民顾丽群卢东晖蓝薇崔斌宁光
关键词:基因突变
美多芭加用吡贝地尔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评定美多芭与吡贝地尔联合应用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方法56例帕金森病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单用美多芭组(28例)和美多芭加用吡贝地尔组(28例),临床疗效采用改良Webester量表进行治疗前后评定,同时测定出现运动并发症(运动症状波动及异动症)的时间。结果临床总有效率单用美多芭组为71.43%,美多芭加用吡贝地尔组为85.71%,美多芭加用吡贝地尔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用美多芭组(P<0.05)。单用美多芭组出现运动并发症的时间是4.02年±1.96年,美多芭加用吡贝地尔组为5.01年±2.03年,两组出现运动并发症的时间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用美多芭和美多芭加用吡贝地尔治疗帕金森病均有效,而且美多芭加用吡贝地尔比单用美多芭治疗帕金森病有效率更高。
张季声吴军蓝薇林志坚童晓欣张海鸥
关键词:帕金森病美多芭吡贝地尔异动症药物治疗
甲状腺癌促甲状腺激素受体胞内环基因突变的研究
2005年
戴亚丽张帆叶静蓝薇于洁彭卫群宁洁
关键词:甲状腺癌促甲状腺激素受体基因突变肿瘤组织
抑癌基因促甲状腺激素受体和p16启动子甲基化与甲状腺乳头状癌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 研究促甲状腺激素受体(TSHR)和p16抑癌基因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表达及启动子甲基化的情况,分析两种抑癌基因的甲基化状况与肿瘤发生的关系.方法 对5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和32例对照组织(2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12例甲状腺腺瘤)提取RNA后,反转录为cDNA,进行PCR,检测两种抑癌基因mBNA的表达情况,运用甲基化PER(其中p16使用巢氏甲基化PCR)检测上述组织中两种抑癌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的情况,对两种抑癌基因甲基化和未甲基化的组织随机进行测序.结果 甲状腺乳头状癌组50例患者中,有34例(68%)TSHR基因、27例(54%)的p16基因启动子发生了甲基化;对照组32例患者中,有7例(21.9%)TSHR基因、5例(15.6%)的p16基因启动子发生了甲基化;甲状腺乳头状癌组TSHB基因、p16基凶启动子甲基化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61,P&lt;0.05;χ2=12.08,P&lt;0.05).TSHR基因和p16基因mRNA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量分别为0.41±0.11、0.51±0.17,相应的对照组织的mRNA的表达量分别为0.63±0.08、0.72±0.22,两种基因的mRNA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86和3.66,P&lt;0.05).最终,经DNA测序证实,两种抑癌基因启动子发生甲基化的其CpG岛的碱基未发生改变,仍为CG;未发生甲基化的,碱基由CG变为TG.结论 两种抑癌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和发展均相关.
戴亚丽叶静姜志茹彭卫群林远蓝薇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
大豆异黄酮等对T2DM合并AS患者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索不同剂量的大豆异黄酮和VC、VE混合干预物对TDM合并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病人糖负荷后血液中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筛选出40名已确诊的TDM合并AS患者,随机分入非干预组(...
朱翠凤张帆郭松超徐晓燕戴雅丽韩令川蓝薇
关键词:黏附分子大豆异黄酮T2DM
阿片类药物在呼吸疾病中的应用现状被引量:3
2018年
阿片受体及其内源性阿片肽广泛分布于大脑和外周组织,在调节内分泌、疼痛、呼吸、应激反应、体温调节、心血管、胃肠和免疫功能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相较阿片受体调控呼吸的基础研究,迄今有关阿片类药物对呼吸系统的临床观察总结有限。口服或静脉应用阿片类药物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难治性呼吸困难有确切疗效,但雾化吸入是否有效仍有争论,对此有必要作深入研究。阿片类药物对晚期肺癌患者具有镇痛、止咳和提高通气功能的作用。阿片类药物可改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睡眠质量和呼吸障碍。吸食阿片类药物是否会诱发支气管哮喘,目前还没有定论。阿片类药物在特发性肺纤维化终末期姑息疗法中的应用价值受到关注。
许欣蓝薇
关键词:阿片类药物肺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癌哮喘
复合抗氧化剂对2型糖尿病病人糖负荷时炎性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的抗氧化剂复合物 ,大豆异黄酮、维生素 C和维生素 E的协同作用对 2型糖尿病 (T2 DM)病人糖负荷时血管内皮炎性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观察正常人对照组、糖尿病对照组和 3个不同剂量复合抗氧化剂 T2 DM病人干预组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前、试验后 1 h、2 h、4h、6h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和白细胞介素 6(IL- 6)的水平。结果  4个 T2 DM组空腹时 TNF- α和 IL- 6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其中 TNF-α水平四个 T2 DM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后 ,复合抗氧化剂呈剂量依赖性部分逆转T2 DM病人高血糖过氧化压力损伤下血管内皮细胞 TNF- α、IL- 6的表达。结论 不同剂量的天然抗氧化剂均可通过抑制 TNF- α和 IL- 6的表达来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免受高血糖过氧化压力的过氧化损伤 ,从而达到防治或延缓动脉粥样硬化 (AS)的目的。其中 ,由 1 50 mg大豆异黄酮和 50 0 mg VC、40 0 IU VE组成的混合干预物效果最佳且剂量较低 ,可作为 T2 DM人群以防治等并发症为目的的适宜摄入量。
张帆朱翠凤蓝薇戴雅丽徐晓燕彭卫群郭松超
关键词:复合抗氧化剂糖负荷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大豆异黄酮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与TNF-α、肥胖的关系被引量:15
2008年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与TNF-α、肥胖的关系。方法测定109名2型糖尿病组及86名对照组身高、体重、腰围、腹围、臀围及空腹血清TNF-α、胰岛素、血糖水平,并计算所有受试者胰岛素抵抗指数,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①肥胖者血清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非肥胖者(P<0.01)。②糖尿病组血清TNF-α水平、体脂参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③经Logistic分析发现胰岛素抵抗指数与TNF-α、腰/臀比水平密切相关。结论①腰/臀比是影响胰岛素抵抗的主要因素;②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TNF-α水平明显升高。
卢东晖张帆阴慧清戴亚丽蓝薇
关键词:胰岛素抵抗肿瘤坏死因子-Α肥胖糖尿病
乳头状甲状腺癌与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第三胞内环基因突变的研究
2006年
目的探讨乳头状甲状腺癌的发病是否与促甲状腺激素受体(TSHR)第3胞内环基因突变相关。方法采用多聚酶联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和DNA测序方法,对65例乳头状甲状腺癌和44例正常甲状腺组织TSHR第3胞内环基因进行检测。结果经PCR-SSCP检测乳头状甲状腺癌促甲状腺激素受体(TSHR)第3胞内环未发现明显带型异常;取2例对照组织和3例甲状腺癌组织进行DNA测序,TSHR2000位点碱基均由C→T,使得所编码的601位氨基酸由组氨酸(CAT)→酪氨酸(TAT)突变(His→Tyr),余未发现其他基因突变。结论乳头状甲状腺癌发病与TSHR第3胞内环基因突变无关;中国人TSHR基因与国外人群存在多态性差异。
蓝薇张帆戴亚丽于洁
大豆异黄酮等复合抗氧化剂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代谢的影响被引量:10
2004年
目的:探讨大豆异黄酮与维生素C、维生素E的协同作用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代谢的影响。 方法:将120例符合研究条件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糖尿病非干预组、低剂量组、中间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与30例正常人对照。分别检测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Y)时0,1,2,4,6h血液中三酰甘油、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载脂蛋白A1(apolipoprotein A1,ApoA1)、载脂蛋白B(apohpoprotein B,ApoB)的动态变化。 结果:OGTT后,正常对照组各项血脂指标与空腹比较均无显著性变化。4个糖尿病组中非干预组餐1,2 h后的三酰甘油显著高于0 h(F=5.05,4.52,P<0.05);餐后6h总胆固醇显著高于0,1h(F=3.86,3.91,P<0.05);餐后4,6hLDL-C显著高于0 h(F=4.34,6.28,P<0.05);餐后6hApoB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F=4.31,P<0.05)和高剂量组(F=3.99,P=0.046)。低剂量组餐后1,2 h的三酰甘油显著高于Oh(F=4.51,4.46,P<0.05);餐后6h LDL-C显著高于0 h(F=5.38,P<0.05);餐后6 hApoB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F=4.29,P<0.05)和高剂量组(F=3.87,P<0.05)。而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则呈剂量依赖性表现出降低三酰甘油、胆固醇、LDL-C,ApoB和升高HDL-C,ApoA1。
朱翠凤张帆徐晓燕蓝薇戴雅丽苏宜香郭松超
关键词:大豆异黄酮复合抗氧化剂2型糖尿病血脂代谢维生素C维生素E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