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晓燕

作品数:29 被引量:90H指数:6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攻关计划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篇糖尿
  • 15篇糖尿病
  • 11篇胰岛
  • 11篇胰岛素
  • 9篇异黄酮
  • 9篇黄酮
  • 9篇2型糖尿
  • 9篇2型糖尿病
  • 9篇大豆异黄酮
  • 8篇抗氧化
  • 8篇抗氧化剂
  • 7篇糖尿病患者
  • 7篇复合抗氧化剂
  • 7篇2型糖尿病患...
  • 7篇病患
  • 5篇胰岛素抵抗
  • 4篇血糖
  • 4篇脂肪
  • 4篇脂肪性
  • 4篇脂肪性肝病

机构

  • 29篇北京大学深圳...
  • 8篇广西医科大学
  • 5篇中山大学
  • 1篇深圳市疾病预...
  • 1篇深圳市蛇口人...

作者

  • 29篇徐晓燕
  • 25篇张帆
  • 22篇蓝薇
  • 11篇戴亚丽
  • 10篇朱翠凤
  • 9篇郭松超
  • 8篇韩令川
  • 8篇戴雅丽
  • 6篇张宁波
  • 6篇吴佩娴
  • 5篇谢谦
  • 5篇林远
  • 5篇苏宜香
  • 4篇卢东晖
  • 3篇徐秀双
  • 3篇彭卫群
  • 2篇刘颜
  • 2篇薛冬梅
  • 2篇孙春明
  • 2篇吴嘉

传媒

  • 4篇江西医学院学...
  • 3篇中国全科医学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2篇实用临床医学...
  • 2篇中国临床康复
  • 2篇2006年中...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齐鲁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广东医学
  • 1篇广西医学
  • 1篇营养学报
  • 1篇罕少疾病杂志
  • 1篇华南预防医学
  • 1篇中国性科学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年份

  • 2篇2017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5篇2006
  • 1篇2005
  • 9篇2004
  • 3篇2003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格列美脲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
2007年
目的:观察磺脲类(SU)继发性失效者联合甘精胰岛素(IG)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胰岛β细胞功能变化。方法:对SU继发性失效患者改用格列美脲,睡前分别注射甘精胰岛素(IG组,24例)、中性鱼精蛋白锌胰岛素(NPH组,30例),16周后比较两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以及血清C肽的变化。结果:两组血糖和HbA1c均有下降(P<0.01或<0.05),IG组较NPH组发生低血糖较少(P<0.05),且治疗后C肽升高(P<0.05)。结论: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有较好疗效,并有可能改善β细胞的功能。
徐晓燕张帆蓝薇戴亚丽
关键词:格列美脲甘精胰岛素胰岛Β细胞功能
复合抗氧化剂对2型糖尿病患者糖负荷时炎性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大豆异黄酮、维生素C和维生素E复合抗氧化剂协同作用对2型糖尿病 (T2DM)患者糖负荷时血管内皮炎性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符合条件的T2DM患者按性别和体质指数分层后随机分为4组,分别给予不...
张帆朱翠凤戴雅丽蓝薇徐晓燕苏宜香郭松超
关键词:糖负荷大豆异黄酮糖尿病患者炎性细胞因子复合抗氧化剂
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分析被引量:11
2009年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方法将118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病变分为2组,A组60例,伴有大血管病变;B组58例,无大血管病变。2组进行生化放免指标测定,肝脏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进行超声检查,分析2组患者各危险因素之间的差异。结果与B组比较,A组IMT增加更明显(1.01±0.22 vs 0.84±0.16,P<0.05),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患病率更高(67.5%vs 47.5%,P<0.05);2组ALT、HbAlc、TC、LDL-C、HDL-C、BMI及HOMA-IR的均值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G均值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回归分析提示2组患者颈动脉IMT与ALT、TC、LDL-C、HOMA-IR及BMI均相关;偏相关分析提示IMT与ACT独立相关。结论脂代谢异常、胰岛素抵抗、NAFCD与T2DM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相关。
吴佩娴张帆蓝薇戴亚丽徐晓燕
关键词:2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胰岛素抵抗
复合抗氧化剂对2型糖尿病病人糖负荷时炎性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的抗氧化剂复合物 ,大豆异黄酮、维生素 C和维生素 E的协同作用对 2型糖尿病 (T2 DM)病人糖负荷时血管内皮炎性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观察正常人对照组、糖尿病对照组和 3个不同剂量复合抗氧化剂 T2 DM病人干预组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前、试验后 1 h、2 h、4h、6h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和白细胞介素 6(IL- 6)的水平。结果  4个 T2 DM组空腹时 TNF- α和 IL- 6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其中 TNF-α水平四个 T2 DM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后 ,复合抗氧化剂呈剂量依赖性部分逆转T2 DM病人高血糖过氧化压力损伤下血管内皮细胞 TNF- α、IL- 6的表达。结论 不同剂量的天然抗氧化剂均可通过抑制 TNF- α和 IL- 6的表达来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免受高血糖过氧化压力的过氧化损伤 ,从而达到防治或延缓动脉粥样硬化 (AS)的目的。其中 ,由 1 50 mg大豆异黄酮和 50 0 mg VC、40 0 IU VE组成的混合干预物效果最佳且剂量较低 ,可作为 T2 DM人群以防治等并发症为目的的适宜摄入量。
张帆朱翠凤蓝薇戴雅丽徐晓燕彭卫群郭松超
关键词:复合抗氧化剂糖负荷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大豆异黄酮
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患者性激素的变化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性激素的改变与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ED)的关系。方法:将ADA标准诊断为糖尿病的男性患者,根据其有无ED分为糖尿病ED组与糖尿病非ED组,所有患者均排除了同时有肝、肾、甲状腺疾病,并停用了各种影响勃...
徐晓燕闵志军张帆
关键词: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性激素
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讨持续皮下输注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控制和胰岛B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对28例初诊T2DM患者进行为期2周的持续皮下输注(CSⅡ)治疗,分析比较治疗前后空腹及餐后2 h血糖(FPG、2hPG),空腹胰岛素、C肽、胰岛素抵抗指数,胰岛素分泌指数、空腹胰岛素(FINS)与FPG比值。结果持续皮下输注(CSⅡ)治疗后,FPG、2 hPG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空腹及餐后2 h胰岛素和C肽分泌、胰岛素分泌指数、FINS与FPG比值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胰岛素抵抗指数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结论持续皮下输注治疗可显著改善初诊T2DM患者胰岛B功胞功能。
徐晓燕张帆韩令川
关键词: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胰岛素糖尿病胰岛B细胞
瑞易宁单独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观察单独使用瑞易宁或瑞易宁联合二甲双胍 (瑞易宁 /联合二甲双胍 )治疗 2型糖尿病病人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1 2 6例门诊 2型糖尿病患者 ,平均体重指数BMI为 2 5 1kg/m2 ,平均年龄 5 3 6岁 ,6 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有 4 0例 (32 % )。 77例 (6 1 % )为空腹血糖很高的新诊 2型糖尿病患者 ,4 9例 (39% )既往曾用非瑞易宁口服降糖药治疗但血糖控制不佳 ,平均病程 7 2年。接受瑞易宁 /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时间平均半年以上 (0 3~ 2 2年 ) ,检测空腹血糖 (FPG)和体重变化 ,了解低血糖事件及患者自觉健康状况改善情况。结果 经瑞易宁 /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后 ,患者血糖得到明显改善。其中新诊 2型糖尿病患者FPG由 (1 1 7± 3 0 )mmol/L降至 (6 8± 1 8)mmol/L(P <0 0 0 1 ) ,既往曾用口服降糖药治疗患者FPG由 (8 8± 2 6 )mmol/L降至 (7 3± 2 1 )mmol/L(P <0 0 1 ) ,两组病人治疗后空腹血糖达标率 (系指FPG≤ 7 0mmol/L)分别为 88% (P <0 0 0 1 )和 6 3%(P <0 0 0 1 ) ,体重平均下降 3 8kg和 0 9kg,轻度低血糖反应有 7例 (5 6 % ) ,96人 (76 % )自觉健康状况改善 ,1 0 2人 (81 % )对瑞易宁 /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满意并愿意长期使用。结论 瑞易宁 /联合二甲双胍治疗 2型糖尿病是有效?
徐秀双薛冬梅孙春明徐晓燕蓝薇
关键词:瑞易宁二甲双胍2型糖尿病血糖胰岛素抵抗
复合抗氧化剂对2型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的影响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观察大豆异黄酮和维生素C(VitC)、维生素E(VitE)的协同作用对T2DM患者糖负荷后糖代谢的影响。方法将60例符合研究条件的T2DM患者随机分为非干预组(B组)、低剂量组(C组)、中间剂量组(D组)、高剂量大豆异黄酮和VitC、VitE混合干预组(E组),同时以正常人为对照组(A组)。检测各组空腹及OGTT后1,2,4,6 h的血糖及胰岛素水平,计算各自的6h曲线下面积。结果4个糖尿病(DM)组OGTT后血胰岛素/血糖曲线下面积及血糖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4个DM组间比较:血胰岛素曲线下面积,C,D,E组均低于B组,且E组与B组比较虽差异无显著性,但也有一定的意义(P=0.063)。血糖曲线下面积:D组和E组均低于B组,但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糖变化:正常人于餐后1 h达峰值,餐后2 h即恢复至空腹水平。4个DM组血糖于餐后1 h即显著升高,餐后2 h达峰值,餐后6 h才慢慢回落至空腹水平。血糖的增值D组和E组均显著低于B组和C组(P<0.05)。结论中等剂量和高剂量的大豆异黄酮VitC、VitE复合抗氧化剂对T2DM患者糖负荷后胰岛素和血糖的曲线下面积均有改善的倾向。由150 mg大豆异黄酮和500 mg VitC、400 IU VitE组成的混合干预物,可作为T2DM人群以降低餐后血糖为目的的营养支持适宜摄入量。
张帆戴亚丽彭卫群蓝薇徐晓燕朱翠凤
关键词:大豆异黄酮维生素E血糖曲线下面积营养支持
男性假两性畸形的诊断和治疗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分析男性假两性畸形的临床特征,提高对男性假两性畸形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男性假两性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例Leydig细胞不发育或发育不全(或睾丸对LH不反应症)患者术后性别为女性,其中1例行人工阴道形成术;3例行腹股沟隐睾摘除术。1例5α-还原酶缺陷症患者行两性畸形纠正+尿道形成术+阴茎弯曲纠正术,术后性别为男性;1例完全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患者未进一步治疗。结论男性假两性畸形疾病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患者的性别应根据诊断作出选择。
吴佩娴张帆李天石蓝薇戴亚丽徐晓燕
关键词:假两性畸形
复合抗氧化剂对2型糖尿病患者糖负荷时炎性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被引量:6
2004年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大豆异黄酮、维生素C和维生素E复合抗氧化剂协同作用对2型糖尿病患者糖负荷时血管内皮炎性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方法:将120例符合条件的2型糖尿病患者按性别和体质量指数分层后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糖尿病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时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大豆异黄酮、维生素C和维生素E的混合干预物或安慰剂并与正常人(正常对照组)比较,观察各组在OGTF时0,1,2,4,6h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 结果:4个2型糖尿病组空腹时TNF-α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F=8.76,P<0.01)。OGTT中糖尿病对照组IL-6水平于餐后1h[(54.03±99.26)μg/L]达峰值,1,2 h均显著高于空腹[(54.65±104.70)μg/L](F=9.12,P<0.01;F=3.56,P<0.05);TNF-α水平于餐后2h[(67.26±95.05)μg/L]达峰值,2,4h均显著高于空腹(F=10.23,9.56,P<0.01)、1h(F=3.45,3.26,P<0.05)和6h(F=11.36,10.05,P<0.01)。低剂量组波动趋势同糖尿病对照组,IL-6水平餐后1h达高峰显著高于空腹(F=4.13,P<0.05);TNF-α水平餐后于餐后2h达峰值,2,4h均显著高于0 h(F=8.97,8.56,P<0.01)、1h(F=3.12,3.01,P<0.05)和6 h(F=9.01,8.87,P<0.01)。4h开始下降,至6 h时回落至空腹水平。
张帆朱翠凤戴雅丽蓝薇徐晓燕苏宜香郭松超
关键词:复合抗氧化剂糖负荷炎性细胞因子大豆异黄酮维生素E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