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卫东
- 作品数:68 被引量:317H指数:10
- 供职机构:唐山市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唐山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指导计划项目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综合质控干预对老年闭合性骨折患者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及规范病历书写的效果评价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综合指控干预对老年闭合性骨折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及病历书写规范的效果评价。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在唐山市第二医院及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骨外科住院的老年闭合性骨折(年龄≥60岁)12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应用计算机随机数字法将120例患者分为干预组61例和非干预组59例。干预组患者在围手术期施行药学服务与质控管理干预;非干预组患者在围手术期常规应用抗菌药物及常规书写病历。比较两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效果、抗菌药物费用及两组医疗文书书写规范效果。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与非干预组比较,干预组的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49.2%(30/61)]、无指征用药率[4.9%(3/61)]、选药不合理率[6.6%(4/61)]、用药时机不合理率[6.6%(4/61)]、不合理联合用药率[3.3%(2/61)]均低于非干预组[81.4%(48/59)、16.9%(10/59)、22.0%(13/59)、20.3%(12/59)、18.6%(11/5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3.65、4.49、5.91、4.93、7.33,P值分别为<0.001、0.034、0.015、0.026、0.007);干预组抗菌药物费用[(283.86±59.86)元]低于非干预组[(820.45±136.27)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478,P<0.001)。干预组的术前知情告知类文书签署合格率[100%(61/61)],手术记录完成时限合格率[100%(61/61)]高于非干预组[84.7%(50/59)、79.7%(47/5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7.98、13.79;P值分别为0.005、<0.001)。术前手术替代治疗方案缺失率(0)、术后医患沟通缺失率(0)低于非干预组[11.9%(7/59)、10.2%(6/5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68、4.56,P值分别为0.017、0.033)。结论实施综合质控干预模式减少了不合理抗生素的应用,规范了住院病历书写;对老年闭合性骨折患者临床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病历书写规范有较大的意义。
- 曹海涛蒋雨宸陈超李冀梁卫东
- 关键词:病历书写
- 同种异体骨移植排异16例分析被引量:7
- 2008年
- 回顾性分析1998—06/2007-10行异体骨移植出现排异反应患者16例。植骨原因:腰椎骨折3例,股骨干骨折不愈合1例,股骨髁骨折1例,胫骨骨折并骨缺损6例,陉骨平台骨折并骨缺损3例,胫骨平台陈旧骨折2例。所有患者行局部治疗,根据Borrelli骨折愈合标准评价骨折愈合情况,住院期间及出院后定期复查x射线平片。所有16例获得完整随访。其中患者骨折5例为正常愈合,6例延迟愈合,5例不愈合,延迟或不愈合11例伤口闭合后,于伤后1—1.5年二次手术植自体骨后愈合。表明应从各方面减少排异反应的发生,并应积极采取临床措施,闭合伤口,促进骨愈合。
- 王志生彭晨梁卫东李立东
- 关键词:同种异体骨排异反应
- 跟骨骨折合并糖尿病治疗的临床研究
- 曹立海杨春燕曲家富梁卫东杜晓健彭义孙开艳赵国志杜伟王洪涛
- 通过糖尿病病人跟骨骨折后,根据具体化验结果,采用足部血液循环气压泵治疗,促进末梢微循环,防止水泡发生,造成感染,影响手术时机。同时给予消肿药物治疗。入院检查发现血糖增高后,即给予口服阿斯匹林,确诊糖尿病后给予人体胰岛素餐...
- 关键词:
- 关键词:糖尿病治疗跟骨骨折治疗手术治疗
- 肘关节后脱位合并尺骨冠状突骨折的手术疗效分析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肘关节后脱位合并尺骨冠状突骨折手术疗效。方法 2009年4月至2013年10月我科采用手术治疗肘关节后脱位合并尺骨冠状突骨折30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20~55岁,平均32.6岁。根据Regan-Morrey分型,肘关节后脱位合并Ⅰ型冠状突骨折5例,Ⅱ型14例,Ⅲ型11例。根据骨折愈合时间、肘关节ROM、并发症和Broberg-Morrey评分系统对治疗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随访6~21个月,平均13.5个月。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6.8周,均未发生肘关节再脱位。肘关节屈伸ROM丧失大于10°者4例,旋转ROM丧失大于10°者2例,1例轻度异位骨化。Broberg-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分,其中优18例,良7例,可3例,差2例,总优良率83.3%。结论手术治疗肘关节后脱位合并尺骨冠状突骨折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
- 梁卫东李立东王志生齐威苏立新李力更
- 关键词:肘关节后脱位尺骨冠状突骨折
- 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结合Poller钉技术治疗股骨干或干骺端骨折被引量:11
- 2016年
-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结合Poller钉技术治疗股骨干或干骺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6例股骨干或干骺端骨折患者采用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术中借助阻挡钉技术纠正骨折端的移位方向、成角和维持骨折端的稳定。结果手术时间70~150分钟,术中出血150~500ml。术中无周围神经血管损伤并发症。随访12~18个月,平均13.5个月。术后骨折端对位、对线维持良好,未出现骨折端的移位和成角畸形,骨折均愈合。无感染、畸形愈合、内固定断裂等并发症。结论在闭合复位髓内钉治疗股骨干或干骺端骨折中,Poller技术可以作为复位及固定的工具,有效解决骨折成角畸形及髓内钉无法中心化的问题,提高了骨折的复位质量和固定的稳定性,减少了骨折的不治愈率。
- 梁卫东王爱军李军苏立新李力更
- 关键词:交锁髓内钉阻挡钉闭合复位
- 联合固定技术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探讨被引量:10
- 2017年
- 目的探讨克氏针、张力带、钢丝环扎、可吸收丝线缝合联合固定技术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5年5月唐山市第二医院收治并成功随访的32例髌骨粉碎性骨折患者。其中男性20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44.5岁(19~65岁);左侧10例,右侧22例。致伤原因:摔伤10例,道路交通伤15例,高处坠落伤7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张力带、钢丝环扎、可吸收丝线缝合联合固定技术治疗。结果 32例术后均获得随访,时间12~28个月,平均19.5个月,所有骨折全部骨性愈合。按照B9stman膝关节评分标准评定,优16例,良12例,差4例;优良率87.5%。结论克氏针、张力带、钢丝环扎、可吸收丝线缝合联合固定技术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固定牢固,简单实用,术后可早期行膝关节功能锻炼,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疗效满意。
- 郑秋涛苏立新梁卫东赵小明李立东曹晓强宗双乐
- 关键词:髌骨骨折手术内固定
- 无脑部外伤与骨科相关的意识障碍分析与处理
- 2015年
- 目的探讨无脑部外伤与骨科相关的意识障碍原因、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3-01—2014-01诊治的77例无脑部外伤骨科患者出现意识障碍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68例获得随访6-128个月,平均67.6个月。其中脂肪栓塞综合征(FES)33例中死亡2例,植物状态1例,13例昏迷2-10周,17例表现为较轻的意识障碍,24例目前意识均恢复正常。肺栓塞(PE)21例中死亡9例,植物状态2例,4例昏迷2-5 d,6例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8例目前意识恢复正常。脑梗死(CI)9例中死亡3例,植物状态1例,4例遗留部分后遗症。重度低钠血症(SHN)7例,意识均恢复正常。重症肺炎(SP)5例中死亡4例,1例意识恢复正常。颅内感染(ICI)2例,均死亡。结论无脑部外伤的骨科患者出现的意识障碍要充分认识,辨明病因,积极防治,减少死亡率和病残率。
- 安志刚赵刚李力更郑煦光张宏伟梁卫东吴啸波
- 关键词:骨科
- 外固定支架在长骨干骨折合并脂肪栓塞综合征的多发伤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在治疗长骨干骨折合并脂肪栓塞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我院2004年5月—2010年5月早期应用外固定支架治疗28例长骨干骨折合并脂肪栓塞综合征(FES)患者,男20例,女8例;年龄21~58岁,平均32.7岁。初期积极控制危及生命伤情,早期应用外固定支架临时固定骨折,并进一步进行FES的综合治疗。待FSE临床表现消失、综合生命体征平稳后依据骨折特点及分型分别采用非扩髓髓内钉闭合或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技术(MIPPO)二期固定骨折。结果本组患者死亡1例,病死率3.5%;除1例死亡,其余患者外固定支架术后FES症状明显缓解,二期骨折固定术后未出现FES复发表现。结论外固定支架固定术,具有手术操作创伤小、局部血运破坏少、手术时间短的优点,对长骨干骨折合并脂肪栓塞综合征的多发伤患者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早期治疗方法。
- 王一兵王宏伟郑智君李晓军李建军梁卫东吴啸波李力更
- 关键词:外固定支架损伤控制骨科长骨干
- 负压吸引治疗陈旧性骨折内固定术后急性感染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陈旧性骨折内固定术后急性感染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5—01—2013—06采用负压吸引治疗的32例陈旧性骨折内固定术后急性感染,22例采用负压吸引管引流,10例采用封闭式负压引流(VSD)。结果本组32例随访12~113个月,平均58.7个月。27例急性感染治愈,5例转为慢性感染。2例胫腓骨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急性感染导致骨折不愈合。1例腰椎骨折术后感染,转为慢性感染,出现化脓性脑膜炎,最终死亡。29例骨折愈合,2例骨折不愈合。结论陈旧性骨折内固定术后容易出现急性感染,一旦出现应充分负压引流,提高治愈率,避免转为慢性感染。
- 安志刚李力更郑煦光王宏伟梁卫东张宏伟吴啸波
- 关键词:陈旧性骨折骨折内固定急性感染负压引流
- 髋臼后壁骨折三种内固定方式的生物力学研究及临床意义被引量:3
- 2014年
- 背景:锁定重建接骨板已应用于髋臼后壁骨折的治疗,但关于其固定髋臼后壁骨折生物力学稳定性的研究报道甚少。目的:比较锁定重建接骨板、重建接骨板及单纯拉力螺钉固定髋臼后壁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取成人新鲜半骨盆标本18个,制成髋臼后壁骨折模型,随机分成三组。A组用2枚拉力螺钉固定,B组用重建接骨板固定,C组用锁定重建接骨板固定。进行轴向加载实验,测定各组骨折的纵向位移、内固定失效时的载荷及轴向刚度,以比较各内固定方式的稳定性。结果:在相同载荷下,B组、C组骨折的纵向位移小于A组,B组、C组内固定失效时的载荷及轴向刚度大于A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B组与C组在纵向位移、内固定失效时的载荷及轴向刚度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锁定重建接骨板与重建接骨板的内固定稳定性优于单纯拉力螺钉内固定,锁定重建接骨板与重建接骨板内的固定稳定性相似,均可用于髋臼后壁骨折的内固定治疗。
- 李飞李力更吴啸波梁卫东洪建仁
- 关键词:髋臼骨折内固定生物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