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红平

作品数:14 被引量:37H指数:4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蛋白
  • 4篇乙型
  • 4篇乙型肝炎
  • 4篇细胞
  • 4篇干扰素
  • 4篇肝炎
  • 3篇受体
  • 3篇糖蛋白
  • 3篇糖蛋白受体
  • 3篇去唾液酸糖蛋...
  • 3篇去唾液酸糖蛋...
  • 3篇唾液
  • 3篇唾液酸
  • 3篇基因
  • 3篇病毒
  • 2篇乙型肝炎病毒
  • 2篇真核
  • 2篇特异
  • 2篇特异性
  • 2篇家族基因

机构

  • 13篇华中科技大学
  • 4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埃森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辛辛那提大学
  • 1篇温州医科大学
  • 1篇武汉钢铁(集...

作者

  • 14篇黄红平
  • 11篇杨东亮
  • 9篇杨燕
  • 6篇余源
  • 5篇刘慎沛
  • 5篇陆蒙吉
  • 4篇刘嘉
  • 4篇张春燕
  • 4篇胡斌
  • 3篇田拥军
  • 3篇陈妍
  • 2篇李方和
  • 2篇龚劲松
  • 2篇卢银平
  • 2篇王宝菊
  • 2篇董继华
  • 2篇马智勇
  • 1篇鲍俊杰
  • 1篇马镭勇
  • 1篇胡权

传媒

  • 5篇中华肝脏病杂...
  • 2篇医学分子生物...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中华医院管理...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实用肝脏病杂...
  • 1篇第一届全国化...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2
  • 1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2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主要亲水区Ⅱ的抗原性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研究HBsAg主要亲水区Ⅱ的4个氨基酸变异对HBsAg抗原性的影响。方法定点突变HBsAg主要亲水区Ⅱ的4个氨基酸对应的s基因(P120T、C121S、K122I和T123N),构建4个真核表达重组质粒。用重组质粒和表达G145RHBsAg质粒体外瞬时转染HepG2细胞。4种抗体和7种国产HBsAgELISA诊断试剂盒检测转染细胞上清液和细胞裂解液中变异HBsAg的免疫反应性,免疫荧光检测单克隆抗体与转染细胞内变异HBsAg的免疫反应性。结果成功构建了表达HBsAg主要亲水区Ⅱ的4个氨基酸变异的重组质粒,P120T、C121S、K122I和T123N变异HBsAg的免疫反应性比野生HBsAg低,T123N变异导致HBsAg存在分泌障碍。结论HBsAg主要亲水区Ⅱ的4个氨基酸对维持HBsAg的空间构象和抗原性具有重要作用。
田拥军张正茂夏昶刘慎沛余源黄红平杨燕陆蒙吉杨东亮
关键词:乙型抗原性
肝脏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特异性RNA适配子的SELEX筛选与鉴定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获得能够特异性高亲和力结合肝脏特异性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asialoglycoprotein receptor,ASGPR)的RNA适配子,为开发诊断和治疗肝脏疾病的靶向性试剂和药物奠定基础。方法合成一个长度为115nt含有25个随机序列的单链DNA随机文库,通过体外转录构建出单链RNA适配子随机文库,以肝脏ASGPR大亚基为靶蛋白,采用SELEX(systematic evolution of ligands by exponential enrichment)技术筛选具有高亲和力的AsGPR特异性RNA适配子;通过膜结合测定实验、凝胶阻滞实验鉴定筛选适配子对靶蛋白的特异性和亲和力。结果经过12轮筛选获得了具有高亲和力的肝脏ASGPR特异性RNA适配子。结论成功地筛选出了具有离亲和力的肝脏ASGPR特异性RNA适配子库。
刘嘉杨燕胡斌马智勇余源黄红平陆蒙吉冯新华郭培宣杨东亮
关键词:适配子SELEX技术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
中国旱獭干扰素α家族基因在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中的表达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将不同基因型中国旱獭干扰素α(IFNα)基因在真核和原核细胞中进行表达,检测其生物学活性,以期利用克隆的中国旱獭IFN在动物模型上探索慢性乙型肝炎有效的IFN治疗方案和策略。方法利用分子克隆技术将14个不同亚型的中国旱獭IFNα家族基因亚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将中国旱獭IFNα5亚型基因亚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病毒保护实验检测表达产物的生物学活性,比较不同基因亚型IFNα生物学活性的差异,分析中国旱獭IFNα生物学活性的种属特异性。结果 14个基因亚型中国旱獭IFNα中,8个功能基因亚型真核表达产物有生物学活性,而6个假基因亚型产物没有生物学活性,8个功能基因亚型真核表达产物生物学活性存在差异,且其活性都受种属特异性限制。原核表达纯化产物具有较好的生物学活性。结论中国旱獭IFNα家族基因能在真核和原核细胞中表达,表达产物具有生物学活性。本研究为在中国旱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模型上探索IFN治疗策略奠定了实验基础。
卢银平王宝菊黄红平田拥军杨燕董继华陆蒙吉杨东亮
关键词:干扰素Α旱獭属真核细胞原核细胞
武汉地区儿童乙型肝炎患者病毒S基因“a”决定簇变异的研究被引量:7
2005年
目的研究武汉地区儿童乙型肝炎患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S基因变异株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筛选出30例经乙型肝炎疫苗免疫的儿童乙型肝炎患者及30例未免疫儿童乙型肝炎患者,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HBV S基因片段,直接将PCR产物进行DNA序列测定。结果在60例儿童乙型肝炎患者中检测出55例adw血清亚型,其中8例HBV S基因发生氨基酸置换;直接测序检测的已免疫和未免疫儿童乙型肝炎患者S基因氨基酸置换频率分别为20.0%和6.7%,感染基因变异株的患儿发病年龄明显偏大,其疫苗免疫年限均较长。结论本地区流行的乙型肝炎病毒毒株主要为adw血清亚型;乙型肝炎疫苗具有免疫选择表面抗原基因变异株的作用;基因变异株病毒感染有随疫苗免疫年限延长而明显增加的趋势。
胡权黄建国雷延昌黄红平杨燕杨东亮
关键词:儿童乙型肝炎基因变异HBV聚合酶链反应
表达HBsAg特异性siRNA的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的构建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构建表达针对HBsAg小发卡RNA(shRNA)的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以观察该病毒在体外对HBsAg和HBeAg的抑制作用。方法将表达针对HBsAg的shRNA定向克隆到pAAV/U6-hrGFP质粒中,获得重组表达质粒(pAAV-shHBs-hrGFP);采用磷酸钙转染法将该质粒与包装质粒pAAV-RC和辅助质粒pHelper共同转染AAV293细胞,进行rAAV-shHBs-hrGFP重组病毒包装。收获病毒感染HepG2.215细胞;采用ELISA法检测HBsAg和HBeAg水平。结果酶切鉴定、测序结果表明,pAAV-shHBs-hrGFP载体成功构建。包装收获的rAAV-shHBs-hrGFP病毒液可以感染HepG2.215细胞,并且可以抑制HBsAg和HBeAg的表达。结论制备的rAAV-shHBs-hrGFP病毒载体能够抑制HBV在体外的抗原表达。
胡斌杨燕刘嘉马智勇黄红平余源刘慎沛杨东亮
关键词:RNA干扰HBSAG
胞质内DNA依赖的干扰素调节因子激活物在HBV复制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观察细胞质内的DNA依赖的干扰素调节因子激活物(DAI)对HBV复制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影响机制。方法首先将siDAI与HBV1.3复制型质粒pHYl06共转染HepG2细胞,实验分两组:一组转染后6h,提取细胞总RNA,实时定量RT—PCR检测细胞内干扰素诱导的含三角形四肽重复蛋白(IFIT)1与白细胞介素6的表达水平。另一组在转染后第4天收集细胞上清液,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HBsAg与HBeAg的表达水平;抽提细胞内的HBV核心颗粒,Southernblot检测细胞内HBV复制中间体(松弛环状DNA、双链线性DNA、单链DNA)。然后将siDAI、siTBK与HBV1.3复制型质粒DHY106共转染HeDG2细胞,同样方法检测转染后细胞上清液中HBsAg和HBeAg的表达。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问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结果siDAI转染导致了胞内DAI表达下调;DAI表达水平下降后HBV的复制与病毒蛋白表达受到了抑制:HBsAg和HBeAg的相对表达水平在siDAI组分别为0.0195±0.0050、0.0140±0.0040,在空白对照组为0.3150±0.0200、0.0124±0.01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770,P〈0.05;f=7.777,P〈0.05);且抑制效果呈剂量依赖性。下调DAI后,对HBV诱导的IFIT1、白细胞介素6表达没有影响垆〉0.05)。同时下调DAI和TBKl后,HBV蛋白表达仍然受到抑制。结论下调DAI能抑制HBV的复制与蛋白表达,其机制与I型干扰素及核因子-kB信号通路无关。
王秋景李世波黄红平刘慎沛杨燕杨东亮
关键词:干扰素I型
中国旱獭α干扰素家族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克隆中国旱獭α干扰素(IFNα)家族基因,以期利用克隆的中国旱獭家族IFNα在动物模型上探索慢性乙型肝炎有效的干扰素治疗方案和策略。方法利用分子克隆技术对中国旱獭IFNα家族基因进行克隆,并对所克隆的系列基因进行测序、分型、系统发生树分析、同源性比较及理化特性分析。结果从112个中国旱獭IFNα基因克隆中获得18个独立的不重复序列,其中的14个序列来自4次以上相对独立的PCR产物,将它们分为14个基因亚型,其中8个是功能基因亚型,6个是假基因亚型。中国旱獭IFNα各基因亚型之间在核苷酸水平和氨基酸水平有很高的同源性,平均分别为93%和85%,前体蛋白N端含23个氨基酸的疏水性信号肽。结论中国旱獭IFNα家族至少有14个基因亚型,这些基因的克隆可能应用于中国旱獭HBV动物感染模型,进行干扰素基因治疗和研究干扰素治疗策略。
卢银平王宝菊黄红平田拥军鲍俊杰董继华陆蒙吉杨东亮
关键词:Α干扰素基因分型
热休克蛋白90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了解热休克蛋白90(HSP90)对HBV复制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构建人HSP90真核表达质粒pXF3H-HSP90(HA—HSP90),与HBV复制型质粒HBV1.3共转HepG2细胞,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HBsAg表达水平,Southemblot检测HBV复制中间体的表达。将HA—HSP90表达质粒或HSP90siRNA转染HepG2细胞,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白细胞介素(IL)-1D、IL-6以及干扰素应答基因1(IFIT1)的表达。将TANK结合激酶1(TBK1)siRNA、HBV1.3、HA—HSP90共染HepG2细胞,Southemblot检测HBV复制中间体的表达。多组间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检验。结果成功构建了表达HSP90的真核表达质粒HA—HSP90。转染HA—HSP90的HepG2细胞内高水平表达外源蛋白,而未转染质粒的细胞内没有检测到外源蛋白的表达。转染HA-HSP90质粒组细胞上清液中的HBsAg表达量吸光度值为0.124±0.033,明显低于转染空载体pXF3H组的0.340±0.011及未转染组的0.615±0.069(F=61.013,P〈0.05)。过表达HSP90也能抑制HBV复制,转染HA-HSP90组、转染空载体pXF3H组与未转染组HBV复制中间体表达量吸光度值分别为108.92±8.59、872.45±13.00和7856.37±6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8260.00,P〈0.05)。在HepG2细胞内高表达HSP90能诱导高水平的IFIT1产生,其中HA—HSP90组与空载体对照pXF3H组IFIT1表达的2 ^△△ CT值分别为82.139±0.919和5.579±0.6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108,P〈0.05),但未检测到IL-1β与IL-6的诱导表达。下调HepG2细胞中干扰素信号通路分子TBK1不影响HSP90对HBV的抑制,其中HSP90组与siTBK1±HSP90组HBV复制中间体条带灰度值分别为1952.64±67.88和2366.64±71.16(F=31.30,P〉0.05)。结论HSP90能够抑制HBV的复制与蛋白表达,这种抑制作用不依赖于TBK1通路,也与IL-1β信号通路无关。
黄红平余源刘慎沛张春燕陈妍杨燕
关键词:热休克蛋白质类肝炎病毒乙型
抗人ASGPR大亚基异构体蛋白H1b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和鉴定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制备小鼠抗人ASGPR大亚基异构体蛋白H1b的多克隆抗体,并鉴定其特异性。方法:合成H1b特异性多肽,以匙孔血蓝蛋白(KLH)作为载体构建多肽免疫原,通过致敏小鼠,制备小鼠抗人H1b蛋白的多克隆抗体;ELISA法检测抗体效价,通过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鉴定抗体的特异性与适用范围。结果:得到小鼠抗人H1b蛋白的多克隆抗体,效价达1∶105。纯化后的抗体用于Western blot可高特异性识别真核表达的H1b蛋白,并可用于免疫组织化学实验。结论:成功制备小鼠抗人H1b蛋白的多克隆抗体,该抗体具有较高的效价以及特异性,能区分ASG-PR大亚基的两种剪接异构体,从而为进一步研究H1b蛋白的生理功能及其在人类疾病中的意义提供了有利工具。
刘嘉丁红晖杨燕胡斌余源黄红平陆蒙吉杨东亮
关键词: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多克隆抗体剪接异构体
乙型肝炎病毒影响肝细胞对双链DNA诱导产生的Ⅰ型干扰素应答
2012年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病毒(HBV)是否影响肝细胞对双链DNA(dsDNA)分子诱导产生的Ⅰ型干扰素应答。方法:以肝癌细胞HepG2以及整合有HBV基因的HepG2.2.15细胞为模型,转染dsDNA分子poly(dA-dT),实时定量RT-PCR检测IFN-β、干扰素应答基因IFIT1与炎症因子TNF-α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NF-κB、IRF3的核转位以及pTBK1的表达。HBV复制型质粒HBV1.3转染HepG2、HBV siRNA转染HepG2.2.15后,实时定量RT-PCR检测细胞中IFIT1的表达。结果:poly(dA-dT)能够诱导HepG2细胞产生Ⅰ型干扰素,在转染后6小时,IFN-β与IFIT1表达达高峰,而后下降,TNF-α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明显变化。Poly(dA-dT)转染后6小时能检测到TBK1的磷酸化与IRF3的核转位,但NF-κB的核转位不明显。HepG2.2.15细胞在poly(dA-dT)转染后12小时能检测到TNF-α的一过性表达,而IFN-β与IFIT1的表达在72小时才达到高峰,与之对应的:在转染后6小时,没有检测到TBK1的磷酸化与IRF3的核转位。poly(dA-dT)与HBV1.3共转HepG2后,HBV的蛋白表达受到抑制,而将HBV siRNA转染HepG2.2.15后,细胞对poly(dA-dT)的应答明显增强。结论:HepG2与HepG2.2.15能够应对ds-DNA的刺激,通过NF-κB与IRF3信号通路产生Ⅰ型干扰素或炎症因子,但HBV的存在影响了肝细胞对dsDNA产生的固有免疫应答。
刘慎沛杨燕黄红平余源张春燕陈妍杨东亮
关键词:双链DNA固有免疫应答乙型肝炎病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