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虹

作品数:85 被引量:266H指数:10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7篇期刊文章
  • 25篇专利
  • 1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0篇生物学
  • 1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1篇医药卫生
  • 8篇农业科学
  • 4篇化学工程
  • 3篇文化科学
  • 2篇理学

主题

  • 27篇基因
  • 24篇蓝藻
  • 17篇微囊藻
  • 15篇铜绿微囊藻
  • 15篇螺旋藻
  • 13篇蛋白
  • 13篇胸腺素
  • 11篇胸腺素Α1
  • 11篇杀藻
  • 10篇细胞
  • 8篇钝顶螺旋藻
  • 8篇转基因
  • 7篇活性
  • 6篇质粒
  • 6篇生物钟
  • 6篇基因表达
  • 6篇基因工程
  • 6篇赤潮
  • 6篇SYNECH...
  • 5篇藻丝

机构

  • 84篇厦门大学
  • 3篇湖南人文科技...
  • 2篇厦门市药品检...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教育部
  • 1篇韶关学院

作者

  • 85篇徐虹
  • 55篇章军
  • 22篇楼士林
  • 20篇刘仁海
  • 18篇周克夫
  • 6篇郑天凌
  • 6篇郑锦乾
  • 5篇秦燕
  • 5篇柯珍恋
  • 4篇徐惠娟
  • 4篇陈天圣
  • 4篇欧阳青
  • 4篇林重阳
  • 4篇吴娟
  • 3篇黄澜
  • 3篇黄晶
  • 3篇李勤喜
  • 3篇黄小花
  • 2篇周大旺
  • 2篇张福星

传媒

  • 12篇厦门大学学报...
  • 8篇高技术通讯
  • 6篇海洋科学
  • 3篇高校生物学教...
  • 3篇中国藻类学会...
  • 2篇中国海洋药物
  • 2篇微生物学报
  • 2篇福建农业学报
  • 2篇水生生物学报
  • 2篇海洋环境科学
  • 1篇高等学校化学...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实验生物学报
  • 1篇云南植物研究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佛山科学技术...
  • 1篇中药材
  • 1篇植物科学学报
  • 1篇中国海洋湖沼...

年份

  • 3篇2024
  • 5篇2023
  • 4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6篇2015
  • 1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09
  • 3篇2008
  • 6篇2007
  • 5篇2006
  • 5篇2005
  • 9篇2004
  • 6篇2003
  • 2篇2002
  • 11篇2001
8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螺旋藻基因转化筛选的方法
一种螺旋藻基因转化筛选的方法,涉及一种基因工程。1)构建获得包含有两个插入序列、gfp基因、nptII标记基因和Ap标记基因的螺旋藻整合筛选质粒pEGFP-IS-IS-Km;2)供体质粒pEGFP-IS-IS-Km的超声...
章军徐虹丁旭东杜正伟郑天凌
文献传递
氮磷胁迫下铜绿微囊藻生理代谢响应
铜绿微囊藻是形成蓝藻水华的主要优势藻种,给人们生产生活,水体环境和生态系统带来一系列不利影响.氮、磷作为自养生物的必需元素,影响铜绿微囊藻的生长繁殖和细胞周期.当水体中氮、磷元素富集时易引起藻细胞快速繁殖,爆发水华.在水...
叶倩张丹阳张福星范永香邵雪萍郑天凌徐虹
关键词:铜绿微囊藻生理代谢
一种新型广谱的原核型分泌表达载体的建立及人表皮生长因子的表达被引量:1
2007年
通过Cyanobase藻类学数据库查询,从集胞藻6803转译后加工过程中的某些蛋白的分泌信号序列得到了可以用于分泌型表达的信号序列,进一步通过SignalP3.0Server分析软件预验证,从集胞藻6803得到4种不同蛋白的信号序列A、B、C、D,将这些信号序列插入pET-His-EGF表达载体hegf基因上游,得到了带有分泌型信号的pS-X系列分泌型表达载体,人表皮生长因子(hEGF)在其中的pS-A载体中实现了分泌型表达,hEGF分泌到周质空间的相对表达量约为1%,在其它3个载体中未见表达。获得的pS-A分泌型表达载体是一种新型分泌型表达载体,它利用蓝藻信号序列作为分泌表达的信号肽,实现了hEGF多肽在大肠杆菌中分泌表达,通过融合白亚细胞定位法处理得到的hEGF多肽在胞质、周质空间和培养基中表达的比例为85∶33∶25(density intensity/mm^2),利用渗透休克处理方法得到的比例为50∶37∶25。由于A信号序列本身是集胞藻6803膜蛋白(ID:s110172/NCBI-GI:1001433)的分泌信号肽,说明pS-A载体是一种广谱的原核型分泌表达载体。这一结果为实现hEGF在螺旋藻中的分泌型表达奠定了基础。
郝春芳徐虹章军刘仁海
关键词:信号肽序列分泌型表达
FtsZ在钝顶螺旋藻形态建成中的作用被引量:2
2012年
为了研究细胞骨架蛋白FtsZ在螺旋藻形态建成中的作用,通过PCR克隆了ftsZ基因并进行原核表达,对表达的融合蛋白进行了纯化。通过免疫小鼠制备了FtsZ的多克隆抗体。分别用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技术检测螺旋藻不同形态藻丝体中ftsZ的表达和定位。结果表明,在两株不同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FACHB869和FACHB882中,ftsZ在直线形藻丝体中的表达量都高于螺旋形藻丝体。免疫荧光定位结果显示,FtsZ蛋白在藻细胞中呈环状分布于细胞膜上,且这种环状结构在直线形藻丝体中排列较密而在螺旋形藻丝体中排列疏松。ftsZ在不同形态藻丝体中的表达量和细胞定位差异说明,细胞骨架蛋白FtsZ可能通过改变细胞刚性而参与螺旋藻形态建成。
邹路阳吴娟曾群安徐虹
关键词:钝顶螺旋藻FTSZ细胞骨架蛋白
“双一流”背景下对生命科学领域拔尖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被引量:5
2018年
本文针对如何在国内创建国际一流的办学条件,培养生命科学领域拔尖人才的问题,总结了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近几年在师资、教材、培养平台和培养方式等方面所开展的改革探索。为了在国内培养国际一流的科研创新人才,我院成立了由诺贝尔奖获得者亲自负责的博伊特勒书院,建设了一支由国内外著名科学大师组成的多层次、交互共融的强大师资队伍,打造了一个多层次、多平台、多学科交叉、符合人才成长规律、高效运转的拔尖人才培养体系,从科研训练、课题研究和国际交流三个层次全面提升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在国内本土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生命科学领域拔尖人才,符合"双一流"建设中关于师资建设和人才培养的要求。
徐虹王勤郑毅芳左正宏周大旺李勤喜
关键词:生命科学拔尖人才
蓝藻Synechococcus sp.PCC 7942穿梭表达质粒的构建及胸腺素α_1基因的表达被引量:7
2003年
利用本实验室构建的含蓝藻Plectonema boryanum内源小质粒的穿梭质粒pPRS-1,改建成含热诱导启动子、泛素融合的胸腺素α_1(UB-Tα_1)目的基因、卡那霉素抗性选择标记、rbcs终止子的新的穿梭表达重组质粒pPRFUT。将这种重组质粒转化蓝藻Synechococcus sp.PCC7942,通过抗性筛选获得了具卡那霉素抗性的转化藻株。经Southern-blot杂交证实,穿梭表达质粒已转入蓝藻Synechococcus sp. PCC7942细胞中;在42℃热诱导30min后,目的基因UB-Tα_1得到较高水平表达,表达量约占总蛋白量的7.5%。
章军秦燕欧阳青徐虹周克夫刘仁海楼士林
关键词:蓝藻穿梭质粒胸腺素Α1基因表达
一株环形灵菌红素产生菌及其色素的纯化制备与应用
一株环形灵菌红素产生菌及其色素的纯化制备与应用,涉及微生物发酵技术和活性产物分离鉴定领域。所述一株环形灵菌红素产生菌为Zooshikella sp.SZ‑14,保藏中心登记入册编号:GDMCC No.61474。将菌株S...
徐虹张丹阳陈莹婕
PAHs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降解能力测定被引量:53
2004年
以芴、菲、蒽、芘为碳源和能源筛选、分离PAHs降解菌。14株能降解利用PAHs的菌株被分离。通过HPLC分析,在含芴、菲、蒽、芘的混合培养基质中10号菌的降解能力最强。研究它的降解性能和生长情况,表明该菌在混合反应体系中培养30d后对芴、菲、蒽、芘的降解率分别为95.27、90.46、28和80%;在只含一种PAH的单反应体系中该菌对芴、菲、蒽的降解能力提高,降解率分别可达98.91、94.32和52.17%,而对芘的降解能力则降低,降解率仅为62.47%。与混合PAHs培养体系相比,在单一PAH培养体系中,细菌的对数生长期缩短1/3。经生理生化鉴定和16SrDNA序列对比分析,确定10号菌株属于假单胞菌,命名为PseudomonasspFAP10。
徐虹章军刘陈立邵宗泽
关键词:生物降解多环芳烃假单胞菌
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 PCC7820 ATP含量和细胞分裂昼夜节律的研究
2008年
为了研究铜绿微囊藻 Microcystis aeruginosa PCC7820中是否存在内源昼夜节律,检测了其细胞中的三磷酸腺苷(ATP)含量和细胞分裂的日变化规律。通过生物发光法检测的细胞内 ATP 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在12h光/12h暗(L/D)周期环境下该藻的 ATP 含量呈现明显的近似24h 的昼夜周期性变化,且这种周期性变化在连续光照条件下能至少持续运行3个周期,周期长度具有温度补偿效应,而光照和温度的改变能重置昼夜节律的时相,这说明铜绿微囊藻 ATP 含量的昼夜节律变化受到内源生物钟的控制。通过对细胞数、细胞大小和细胞分裂素含量的检测发现,传代时间为38.4h 的铜绿微囊藻的细胞分裂也呈现受生物钟调控的昼夜节律性,这种昼夜节律变化可能是生物钟通过一种门控机制调控 M.aeruginosa PCC7820的细胞分裂时相而产生的。
徐虹林重阳黄晶
关键词:铜绿微囊藻昼夜节律ATP含量细胞分裂
教科融合指导开展“捉虫大赛”活动——“遗传与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案例解析
2024年
本案例是“遗传与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线虫实验的一个教学环节。线虫是生物学研究中一个典型的模式生物,实验课在传授线虫的基础知识和实验技术外,开展“捉虫大赛”活动的目的是将教学和科研融合,让学生参与建设学院的线虫种源库。该活动为首次开展,过程是:在校园周边采集线虫,并分离纯化,经18S DNAPCR测序鉴定与实验课提供的秀丽线虫不同种的即获得新种。经过一学期的课外活动实践,学生共分离鉴定了8个线虫新种。通过教科融合,该活动明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内驱力,改善教学效果,促进一流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章军俞勇郑伟陈祥仁赵扬徐虹李勤喜
关键词:实验教学线虫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