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爱荣

作品数:7 被引量:24H指数:2
供职机构:徐州市妇幼保健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低体重
  • 3篇低体重儿
  • 3篇新生儿
  • 3篇早产
  • 3篇早产低体重儿
  • 3篇留置
  • 3篇护理
  • 3篇PICC
  • 3篇并发
  • 3篇并发症
  • 3篇并发症及护理
  • 2篇动脉留置
  • 2篇动脉留置针
  • 2篇动脉置管
  • 2篇置管
  • 2篇危重
  • 2篇危重新生儿
  • 2篇护理对策
  • 1篇新生儿静脉留...
  • 1篇送管方法

机构

  • 6篇徐州市妇幼保...

作者

  • 6篇王爱荣
  • 6篇黄梅
  • 1篇刘金枝

传媒

  • 2篇当代护士(中...
  • 1篇护理实践与研...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08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PICC在早产低体重儿应用中的常见并发症及护理
目的:探讨PICC在早产低体重儿应用中的常见并发症及护理对策,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对22例早产低体重儿采用PICC导管输入静脉高营养液,分析相关并发症,总结护理对策。结果:22例患儿均置管成功,其中导管尖端异位6...
黄梅闫侠王爱荣
关键词:早产低体重儿PICC并发症护理对策
PICC在早产低体重儿应用中的常见并发症及护理对策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PICC在早产低体重儿应用中的常见并发症及护理对策,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对22例早产低体重儿采用不同部位穿刺置入PICC导管,输入静脉高营养液,观察穿刺过程中有无导管异位、送管困难等,观察输液时有无全身反应,输液部位有无红、肿、热、痛等静脉炎的表现及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等并发症,观察有无堵管及断管的发生,并分析原因、总结护理对策。结果 22例患儿均置管成功,其中导管尖端异位6例、置管后发生机械性静脉炎8例、血栓性堵管2例、体外断管1例。PICC留置时间为3~55d,平均22d,87%的早产低体重儿完成输液计划。结论成熟的PICC置管技术及正确的维护方法在防治并发症方面尤为重要。
黄梅闫侠王爱荣
关键词:早产低体重儿PICC并发症护理
PICC在早产低体重儿应用中的常见并发症及护理
目的:探讨PICC在早产低体重儿应用中的常见并发症及护理对策,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对22例早产低体重儿采用PICC导管输入静脉高营养液,分析相关并发症,总结护理对策。结果:22例患儿均置管成功,其中导管尖端异位6...
黄梅闫侠王爱荣
关键词:早产低体重儿PICC并发症护理对策
文献传递
新生儿静脉留置针两种送管方法的效果比较被引量:18
2008年
目的:探讨新生儿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方法,以提高穿刺成功率。方法:将96例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见回血后,降低穿刺角度,再进1—2mm,右手固定针芯,左手推送导管的双手送管法;观察组采用常规方法穿刺,确定留置针前端在血管内,右手边送套管边退针芯的单手送管法。结果:观察组静脉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结论:单手送管法可以提高新生儿静脉留置成功率。
黄梅刘金枝王爱荣
关键词:新生儿静脉留置针送管方法
危重新生儿动脉留置针不同部位留置效果比较
目的 探讨不同留置部位在危重新生儿动脉留置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126例危重新生儿分成3组,每组各42例分别选择桡动脉、胫后动脉、腋动脉不同部位进行动脉留置.并对3组患儿的一次穿刺成功率、留置时间、平均穿刺时间、堵管率...
黄梅闫侠王爱荣
关键词:危重新生儿动脉置管
危重新生儿动脉留置针不同部位留置效果比较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不同留置部位在危重新生儿动脉留置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26例危重新生儿按穿刺部位随机分成3组,分别选择桡动脉、胫后动脉、腋动脉不同部位进行动脉留置。并对3组患儿的一次穿刺成功率、留置时间、平均穿刺时间、堵管率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动脉置管平均穿刺时间、留置时间,3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堵管率,胫后动脉与桡动脉、腋动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危重新生儿动脉留置方便省时,可及时准确地提供分析及判断病情的信息。胫后动脉平均置管时间最短,留置时间最长。胫后动脉和桡动脉可作为外周动脉穿刺的常规选择,而腋动脉可在紧急情况时选用。
黄梅闫侠王爱荣
关键词:危重新生儿动脉置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