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兴元

作品数:25 被引量:189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攀登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肿瘤
  • 6篇肺癌
  • 5篇恶性
  • 4篇预后
  • 4篇腺癌
  • 4篇化疗
  • 4篇基因
  • 3篇直肠
  • 3篇直肠癌
  • 3篇细胞
  • 3篇细胞肺癌
  • 3篇小细胞
  • 3篇小细胞肺癌
  • 3篇疗效
  • 3篇临床疗效
  • 3篇结直肠
  • 3篇结直肠癌
  • 3篇肺癌组织
  • 3篇癌组织
  • 3篇肠癌

机构

  • 20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复旦大学附属...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四川省肿瘤医...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宾夕法尼亚州...
  • 1篇北京肿瘤医院

作者

  • 21篇王兴元
  • 10篇冯奉仪
  • 5篇张频
  • 4篇王金万
  • 4篇罗志国
  • 3篇孙燕
  • 3篇何静
  • 3篇邢镨元
  • 3篇方桦
  • 2篇屈涛
  • 2篇李玉升
  • 2篇杨林
  • 2篇储大同
  • 2篇王佳玉
  • 2篇周生余
  • 2篇丁芳
  • 2篇崔成旭
  • 2篇王秀琴
  • 2篇张苗苗
  • 1篇齐军

传媒

  • 5篇中华肿瘤杂志
  • 3篇中国肿瘤临床
  • 3篇癌症进展
  • 2篇癌症
  • 2篇中国医刊
  • 1篇中华结核和呼...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四川医学
  • 1篇第四届中国肿...
  • 1篇2007医学...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2
  • 3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7
  • 2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2
  • 2篇2001
  • 3篇1999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非小细胞肺癌的化学治疗
2003年
王兴元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卡铂异环磷酰胺丝裂霉素长春碱
吉西他滨单药或与顺铂联合治疗胰腺癌的临床疗效评价被引量:24
2002年
目的 评价吉西他滨单药以及与顺铂联合治疗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胰腺癌的疗效、临床受益反应、生存时间和毒性反应。方法  4 2例患者随机分为吉西他滨单药组 (A组 2 0例 )和吉西他滨+顺铂联合组 (B组 2 2例 )。A组 :吉西他滨 10 0 0mg/m2 ,每周 1次 ,连用 7周 ,休息 1周 ;随后相同剂量每周 1次 ,连用 3周 ,休息 1周。B组 :吉西他滨 10 0 0mg/m2 ,每周 1次 ,连用 3周 ,顺铂 6 0mg/m2 ,第15天给药 ,休息 1周 ,每 4周重复 ,连续用药 3个周期。结果  4 2例患者中 ,可评价客观疗效者 34例(A组 16例 ,B组 18例 ) ,可评价临床受益反应 (CBR)者 36例 (A组 16例 ,B组 2 0例 ) ,可进行毒性反应评估者 4 0例 (A组 19例 ,B组 2 1例 )。A组 :PR 1例 (6 .3% ) ,MR 4例 (2 5 .0 % ) ,SD 7例 (43.8% ) ,PD 4例 (2 5 .0 % ) ;B组 :PR 2例 (11.0 % ) ,MR 3例 (16 .7% ) ,SD 8例 (44 .4 % ) ,PD 5例 (2 7.8% )。PR +MR +SD率A组为 75 .0 % ,B组为 72 .2 %。CBR有效率A组为 87.5 % (14 /16 ) ,B组为 70 .0 % (14 /2 0 )。两组3个月生存率均为 10 0 % ,6个月生存率分别为 81.3%和 6 1.6 % ,12个月生存率分别为 31.3%和11.1%。B组Ⅲ、Ⅳ度血液学毒性反应发生率略高于A组 ,两组相比 ,差异无显著性。
王兴元倪泉兴金懋林李兆申吴玉昕赵玉沛冯奉仪
关键词:吉西他滨顺铂胰腺癌疗效评价
68例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04年
背景与目的:胃是淋巴瘤最为常见的节外侵犯部位。关于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primarygastriclymphoma,PGL)治疗模式目前仍存在争议。本文分析PGL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其治疗方式及预后因素。方法:68例PGL患者中,男性37例(54.4%),女性31例(45.6%),年龄25~82岁,中位年龄50岁。采用手术加化疗治疗37例,手术加化疗加放疗7例,手术加放疗9例,化疗加放疗9例,单纯手术4例,未治疗2例。运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分析和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生存预后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模型。结果:PGL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是上腹部疼痛、消瘦,发病部位以胃体、胃窦多见。本组68例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占同期胃恶性肿瘤的3.4%。T细胞来源1例,其余均为B细胞来源。胃镜活检和X线钡餐诊断率分别是53.2%和40.9%。全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0.5%、78.2%和75.7%。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临床分期、国际预后指数(IPI)及手术对生存有影响,Cox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手术是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结论:PGL治疗宜采用包括以手术、化疗和/或放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本组病例中手术是PGL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
罗志国冯奉仪张频王兴元王奇璐
关键词:胃肿瘤淋巴瘤预后
欧必亭与康泉预防化疗引起恶心呕吐的临床对比试验被引量:4
2001年
目的:比较欧必亭(Tropisetron)和康泉(Kytril)预防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采用随机自身对照方法,将34例接受联合化疗(19例含顺铂)的患者随机分为 A、B两组,均接受2个周期相同方案的化疗。A组第1周期用欧必亭,第2周期用康泉止吐;B组第1周期用康泉,第二周期用欧必亭止吐。结果:欧必亭和康泉第1天止吐的有效率分别为94.1%和97.1%,中位呕吐次数分别为4.5次和3次,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差异无显著性。对迟发性呕吐和副作用也进行了对比,欧必亭和康泉也无明显差别。结论:欧必亭是一种预防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有效药物,它的不良反应很轻。
杨林王金万崔成旭屈涛王兴元李玉升王佳玉储大同
关键词:止吐剂化学治疗恶性呕吐
300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预后分析被引量:27
2009年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方法对300例结直肠癌首发肝转移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肝转移后的生存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0例患者中,原发病灶位于结肠者152例,位于直肠者148例。原发肿瘤为管状腺癌272例,黏液腺癌18例,类癌5例,印戒细胞癌4例,鳞癌1例。原发肿瘤为高分化19例,中分化217例,低分化27例。无区域淋巴结转移104例,有区域淋巴结转移162例。原发肿瘤分期为Ⅰ、Ⅱ期62例,Ⅲ、Ⅳ期为237例。同时性肝转移206例,异时性肝转移94例。肝转移灶为单发48例,多发252例。肝转移灶最大直经≤5cm 249例,〉5cm 51例。300例患者转移后中位生存期为19.0个月,肝转移后1、2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79.0%、29.0%和3.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KPS评分、组织学分级、原发肿瘤T分期、有无区域淋巴结转移、原发肿瘤分期、有无脉管瘤栓、肝转移灶部位、肝转移灶最大直径、肝转移灶数目、同时合并其他转移均与预后有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KPS评分、脉管瘤栓、肝转移灶数目、肝转移灶最大直径是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KPS评分、脉管瘤栓、肝转移灶数目和最大直径是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KPS评分越高、无脉管瘤栓、肝转移灶数目越少、转移灶最大直径越小的患者预后越好。
方桦王兴元王金万张弘纲冯奉仪石远凯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肝转移预后
DNA修复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预测铂类药物敏感性和预后被引量:1
2007年
铂类药物是治疗实体肿瘤常用的药物之一,但是肿瘤细胞对铂类药物耐药导致化疗失败,成为临床治疗的一大难题。DNA修复能力是影响疗效的重要原因。DNA修复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可改变DNA修复能力,因此,检测这些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可以预测疗效。现综述DNA修复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预测铂类药物敏感性和预后的研究进展。
方桦王兴元
关键词:DNA修复多态性铂类药物化疗敏感性
乳腺癌脑转移67例临床分析被引量:5
2005年
背景与目的:随着乳腺癌全身治疗疗效的提高和患者生存期的延长,乳腺癌脑转移在临床上越来越常见。本研究通过分析乳腺癌脑转移的临床特点,探讨其治疗方式及预后因素。方法:67例患者出现脑转移距离确诊乳腺癌的时间为0~15年,中位时间为2.5年。治疗方式为手术加放疗3例,单纯放疗30例,单纯化疗3例,放疗加化疗26例,未治疗5例。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分析和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预后分析。结果:乳腺癌脑转移最常见的症状是头痛,脑实质为最常受累部位。全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4年,出现脑转移后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1个月。月经状况、脑转移数目、合并全身转移情况及治疗方式对患者的生存时间均无明显影响。结论:乳腺癌脑转移预后差,目前治疗仍以全脑放疗为主,化疗的作用还需进一步研究。
何静冯奉仪邢镨元王兴元张频
关键词:乳腺肿瘤放射疗法化学疗法
肺癌组织频繁出现FHIT基因转录本的缺失被引量:8
1999年
目的研究肺癌组织中脆性组氨酸三位体(FHIT)基因的改变。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RTPCRSSCP)方法分析47例肺癌组织和其中16例相应的转移性肺门淋巴结。结果68%(32/47)肺癌原发灶(包括2例肺鳞状细胞原位癌)和94%(15/16)转移性肺门淋巴结出现FHIT转录本缺失,二者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P<0.05)。FHIT基因转录本缺失主要发生于编码区。RTPCRSSCP分析未发现突变。结论(1)在肺癌组织中FHIT基因转录本缺失是频发事件,且可能为早期事件;(2)FHIT基因突变可能是少见事件;(3)转移性肺门淋巴结FHIT基因转录本缺失频率与肺癌原发灶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王兴元孙燕李卫东李卫东王秀琴丁芳
关键词:肺肿瘤FHIT基因基因突变
欧必亭与康泉预防化疗引起恶心呕吐的临床疗效被引量:9
2001年
目的 观察欧必亭 (Tropisetron)预防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并与康泉(Kytril)进行对比研究。方法 采用临床随机自身对照方法 ,将 34例接受联合化疗 (19例含顺铂 )的患者随机分为AB、BA两组 ,均接受两个周期相同方案的化疗。AB组第 1周期用欧必亭 ,第 2周期用康泉 ;BA组第 1周期用康泉 ,第 2周期用欧必亭。结果 化疗第 1天欧必亭组止吐的有效率为97.1% ,中位呕吐次数为 4.5次 ;康泉的有效率为 94.1% ,中位呕吐次数为 3次 ,经统计学处理 ,两组差异无显著性。对迟发性呕吐和副作用也进行了对比 ,欧必亭和康泉差异亦无显著性。结论 欧必亭为预防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有效药物 ,其不良反应轻微。
王金万杨林崔成旭屈涛王兴元李玉升王佳玉储大同
乳腺癌卵巢转移22例临床分析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研究乳腺癌卵巢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临床病程特点。方法根据1991-2009年医科院肿瘤医院22例乳腺癌卵巢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诊断乳腺癌时中位年龄43岁,11例患者病理学类型为浸润性导管癌。诊断卵巢转移灶时中位年龄48岁。卵巢转移灶18例由手术确诊,其中7例在行卵巢去势术时发现,72.2%的卵巢转移为双侧。乳腺癌确诊至出现卵巢转移的中位间隔时间为30个月,原发灶分期和中位间隔时间有相关性。卵巢转移确诊后中位生存期为24.5个月,确诊乳腺癌到随访期结束中位生存时间为60.3个月。卵巢转移后患者1年总生存率62%,3年生存率27%,5年生存率13.1%。结论乳腺癌容易发生卵巢转移,转移多发生在双侧卵巢,多数患者发生转移时临床症状不典型,确诊卵巢转移前多数患者有其它部位转移。初诊时的年龄、分期与卵巢转移性乳腺癌预后可能相关。
张芷旋王兴元邢镨元王娟陈闪闪冯奉仪
关键词:乳腺癌卵巢转移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