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允章
- 作品数:39 被引量:140H指数:7
- 供职机构:陕西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陕西省社会发展科技攻关项目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普伐他汀对颅内动脉狭窄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观察普伐他汀对颅内动脉狭窄的疗效,同时探索颅内动脉硬化好转和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共纳入60例有大脑中动脉和(或)基底动脉狭窄的住院患者。所有患者予以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同时予以普伐他汀20mg/d 1年。分别于入院时和1年后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评价颅内动脉狭窄的程度。主要结局指标是颅内狭窄动脉的变化。结果:1年后,颅内狭窄动脉好转者、稳定者和恶化者分别为34(56.7%)、22(36.7%)和4(6.6%)例。女性患者动脉狭窄好转的可能更大(P<0.05)。有10例(16.7%)患者脑卒中复发。有43条(53.1%)狭窄动脉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普伐他汀对颅内动脉狭窄有较好的疗效,女性患者动脉狭窄好转的可能更大。以后的研究应观察他汀类药物对有颅内动脉狭窄患者的死亡的影响。
- 杨谦李伟宋允章王倩陈岩李静艳刘军
- 关键词:普伐他汀
- 误诊为线粒体脑病的抗NMDA受体脑炎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 2018年
- 抗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NMDA受体)脑炎,是由NR1/NR2参与的自身免疫反应引起的细胞毒作用产生神经精神症状,临床表现多样,影像学表现阳性率不高(约35%)或不典型,易误诊、漏诊,产生不良后果。现报道1例误诊为线粒体脑病的抗NMDA受体脑炎,以提高认识,做到及早诊断、及时治疗。
- 陈晓莉张国平郭荣静陈瑞利郭生龙宋允章杨谦
- 关键词:线粒体脑病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文献复习脑炎误诊自身免疫反应
- 脑出血早期干预对应激性溃疡的预防作用
- 2002年
- 宋允章
- 关键词:脑出血早期干预应激性溃疡并发症
- 针刺结合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的疗效分析被引量:7
- 2007年
- 杨俊生宋允章杨军郭民霞
- 关键词:单纯针刺脑卒中偏瘫疗效分析治疗用药
- 幽门螺杆菌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关系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cytotoxin-associated protein,CagA)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65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存在颈动脉斑块分为颈动脉斑块阳性组(阳性组)35例和颈动脉斑块阴性组(阴性组)30例;另选择同期门诊体检健康者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CagA-HP-IgG抗体阳性率,探讨阳性组颈动脉病变与CagA-HP-IgG抗体的相关性,分析血清CagA-HP-IgG抗体对颈动脉病变的诊断效能。结果阳性组血清CagAHP-IgG抗体阳性率为62.9%,高于阴性组的40.0%和对照组的2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检验显示,阳性组颈动脉病变与血清CagA-HP-IgG抗体水平呈正相关(r=0.745,P=0.024)。血清CagA-HP-IgG抗体诊断颈动脉病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5%和88.7%,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38(95%CI:0.882,0.995)。结论血清CagA-HP-IgG或可作为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早期诊断颈动脉病变的一项检测指标。
- 吕建萌袁婕雷琦潘雅娟宋允章杨谦
-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
- Binswanger病患者脑白质疏松的磁共振波谱分析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运用磁共振波谱(MRS)分析Binswanger病患者脑白质的特征和变化规律。方法:选择61例Binswanger病患者、脑白质疏松症患者53例及正常对照者41例进行双侧侧脑室体旁白质的MRS检查,测定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酸(Cr)及胆碱(Cho)峰的浓度,并计算NAA/Cr及Cho/Cr值。结果:Binswanger病组与正常对照组双侧侧脑室体旁白质的NAA/Cr及Cho/Cr值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Binswanger病组与脑白质疏松症组双侧侧脑室体旁白质的NAA/Cr及Cho/Cr值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Cho/Cr值与白质疏松程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测定脑白质的NAA/Cr及Cho/Cr值是早期诊断Binswanger病的有效指标。
- 郭生龙张虹王秋莲李伟陈岩宋允章
- 关键词:脑白质疏松症磁共振波谱学
- TCD、颈部血管B超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价值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评价颈部血管B超,经颅多普勒(TCD)对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的价值。方法:对5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颈部血管B超、TCD和DSA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TCD的符合率67.6%,颈部B超符合率为58.8%。结论:TCD和颈部血管B超可以作为进行DSA检查前的筛查。
- 刘军于叔麒刘娅萍郭生龙宋允章
- 丁苯酞联合舍曲林对合并抑郁的帕金森病患者的效果被引量:8
- 2020年
- 目的探讨合并抑郁的帕金森患者应用丁苯酞联合舍曲林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2017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合并抑郁的帕金森病患者60例随机分组:采取常规方案治疗(对照组,n=30)与采取加用丁苯酞联合舍曲林给药方案治疗(观察组,n=30),比较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帕金森病症状、抑郁症状、血液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帕金森并抑郁患者总有效率经评定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76.67%(P<0.05)。两组开展治疗前,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评分经测定无差异(P>0.05),治疗后各组测定值均有降低,且观察组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两组开展治疗前,抑郁自评量表(HAMD)评分经测定无差异(P>0.05),治疗后,各组测定值均有降低,且观察组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两组开展治疗前,血液学指标重组人帕金森蛋白7(PARK7)、神经营养因子3(NT-3)、C反应蛋白(CRP)经测定无差异(P>005),治疗后,PAPK7、CRP均有降低,NT-3均有升高,且观察组降低和升高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合并抑郁的帕金森患者应用丁苯酞联合舍曲林给药方案治疗,可增强临床效果,改善帕金森及抑郁症状,保护神经细胞、对神经功能恢复具促进作用。
- 侯新鸽叶建宋允章
- 关键词:帕金森病抑郁丁苯酞
- 丁苯酞对慢性低灌注大鼠血清及脑组织中Bcl-2、Bax表达影响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讨丁苯酞对慢性低灌注大鼠血清及脑组织中B淋巴细胞瘤/白血病-2(Bcl-2)、Bcl-2相关蛋白X(Bax)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Wistar大鼠45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丁苯酞组,每组各15只。模型组与丁苯酞组以结扎动脉远近端的方法制备大鼠慢性低灌注模型,丁苯酞组于造模后采用丁苯酞注射液进行注射,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于3 d后采用HE染色观察病理形态学改变,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及脑组织匀浆液中Bcl-2、Bax的表达情况。结果慢性低灌注后3 d,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清及脑组织匀浆液Bcl-2表达下降、Bax表达上升(P<0.05);与模型组比较,丁苯酞组血清及脑组织匀浆液Bcl-2表达上升,Bax表达下降(P<0.05)。结论 Bcl-2低表达,Bax高表达可能在慢性低灌注病理损伤过程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丁苯酞处理可以增加Bcl-2的表达、降低Bax的表达,这可能是丁苯酞修复慢性低灌注损伤的分子机制之一。
- 吕建萌王妮宋允章雷琦杨谦
- 关键词:丁苯酞慢性低灌注
- 普伐他汀干预青中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C-反应蛋白的变化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观察应用普伐他汀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C-反应蛋白的变化。方法:于2003-03/2005-12选择陕西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126例,脑梗死诊断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标准,并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经颈部血管彩色超声检查确定。脑梗死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药物干预组63例和低脂饮食干预组63例,患者均知情同意。并设健康对照组56例,为同期健康查体者。药物干预组在饮食控制的基础上给予普伐他汀10mg口服,1次/d,疗程为6个月。低脂饮食干预组采用饮食控制,加强体育运动,减轻体质量等方法。干预6个月后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C-反应蛋白及血脂水平的变化。结果:因部分患者未能完成随访,药物干预组5例脱落,低脂饮食干预组8例脱落。药物干预组患者63例,58例进入结果分析,低脂饮食干预组63例,55例进入结果分析。健康对照组56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药物干预组干预6个月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明显低于低脂饮食干预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分别为(4.18±3.79),(6.85±1.91)分,P<0.05]。②药物干预组干预8周后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低于低脂饮食干预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分别为(6.36±2.17),(15.92±4.75)mg/L,P<0.05]。③药物干预组干预8周、6个月后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入组时,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于入组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以6个月为例,分别为(2.68±1.12),(4.60±1.36)mmol/L;(0.89±0.61),(1.42±1.13)mmol/L;(1.48±0.20),(2.62±0.94)mmol/L;(1.78±0.32),(1.30±0.13)mmol/L,P<0.05]。④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指数与C-反应蛋白水平呈正相关(β=0.19,P<0.05)。结论:①对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脑梗死患者,长期服用普伐他汀可稳定甚至缩小粥样斑块,并降低其C-反应蛋白水平,从而可
- 杨谦郭生龙陈岩李莘宋允章
- 关键词:普伐他汀颈动脉C-反应蛋白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