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卫英

作品数:17 被引量:29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电子工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电子工程研究所科技创新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化学工程
  • 5篇金属学及工艺
  • 4篇电子电信
  • 4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5篇陶瓷
  • 4篇电真空
  • 3篇电真空器件
  • 3篇镀镍
  • 3篇镀镍层
  • 3篇真空器件
  • 3篇金属化
  • 2篇电化学抛光
  • 2篇镀层
  • 2篇真空
  • 2篇陶瓷金属化
  • 2篇抛光
  • 2篇无损检测
  • 2篇聚氨酯
  • 2篇化学抛光
  • 2篇环氧
  • 2篇黄斑
  • 2篇厚度
  • 2篇
  • 2篇

机构

  • 15篇中国工程物理...
  • 2篇中国工程物理...

作者

  • 17篇杨卫英
  • 13篇伍智
  • 6篇陈虎
  • 5篇邹桂娟
  • 4篇曾敏
  • 3篇黄晓军
  • 3篇李蓉
  • 3篇李剑
  • 3篇胡守亮
  • 2篇金大志
  • 2篇彭家根
  • 1篇彭康
  • 1篇曾敏
  • 1篇唐兵华
  • 1篇李曼苹
  • 1篇宋春林
  • 1篇刘铁
  • 1篇杨松

传媒

  • 6篇真空
  • 3篇电镀与涂饰
  • 2篇材料导报
  • 2篇真空电子技术
  • 1篇电镀与环保
  • 1篇塑料工业
  • 1篇强激光与粒子...
  • 1篇2014(重...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5
  • 5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0
  • 3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电解质等离子抛光对不锈钢表面状态的影响被引量:1
2021年
采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螺旋测微仪和维氏硬度计研究了电解质等离子抛光技术对不锈钢零件形状、表面粗糙度、微观形貌、元素成分及显微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电解质等离子抛光技术能够以稳定的去除速率打磨零件,显著降低其表面粗糙度,获得均匀一致且无明显缺陷的表面。
陈虎杨卫英李剑
关键词:不锈钢粗糙度微观形貌
电真空用金属零件的去油方法被引量:2
2012年
组成电真空器件的金属零件在机加等过程中表面要沾污到一些油污,如果零件没有得到有效的去油清洗,带有残留污染物的零件装配到高真空环境中,可能成为大量气体和蒸气的来源,影响器件的真空度和使用寿命。结合零件表面油污种类、特性,对两种去油方法进行对比:通过洁净度测试、真空热处理和XPS表面残留分析测试结果,说明含活性剂成分的水基清洗液对表面沾污皂化油和非皂化油类的零件清洗效果好,安全无残留,适合高要求的电真空金属零件的去油清洗。
杨卫英伍智
关键词:电真空器件金属零件去油真空热处理
应用XRF法对陶瓷金属化厚度的检测被引量:4
2006年
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XRF)法研究了陶瓷金属化厚度的无损检测方法,进行了检测用标准片的设计和标定,分析了金属化层成分与含量,建立了XRF无损检测厚度方法的应用程序和校准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对陶瓷金属化厚度进行无损检测是可行的和可靠的;在试验的范围内(12.66~87.02μm),测量误差小于5%,RSD小于2%.
曾敏伍智金大志杨卫英邹桂娟
关键词:X射线荧光光谱法无损检测
电真空器件用陶瓷二次金属化镀镍层起泡现象的研究被引量:8
2005年
陶瓷二次金属化镍层烧结后起泡是影响产品质量和合格率的一个主要因素,本文针对陶瓷的一次金属化和二次金属化工艺,经XPS、XRF、SEM等方法分析,得出:陶瓷的二次金属化起泡与其沉积层的基材和沉积层的厚度有关,陶瓷一次金属化烧结后钼的特殊形貌——钼颗粒较大、颗粒之间结合疏松和钼的电化学特性,决定钼上的沉积层厚度必须在合适范围内——4~9μm,才能减小沉积层中的应力,保证烧结后镍层与钼有良好的结合力。
杨卫英伍智邹桂娟曾敏
关键词:陶瓷金属化起泡
金属化温度对掺锰铬陶瓷封接性能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
2005年
研究了金属化烧结温度对掺锰铬陶瓷的封接性能的影响,初步分析了其影响原因与机理。结果表明:掺锰铬高氧化铝陶瓷对于MoMnSi配方的金属化反应活性高,1300℃是其最佳金属化温度,温度降低和升高都会导致封接性能降低。在最佳温度,金属化层烧结致密,金属化层与陶瓷间形成了主要由锰尖晶石(MnO·Al2O3)和少量硅氧化物构成的过渡层结构,从而将金属化层与陶瓷有效地连接在一起。温度升高使金属化层过度收缩会形成大量孔洞,元素氧化加剧,不利于过渡层的形成,导致封接性能大大降低。
伍智杨卫英李蓉曾敏邹桂娟
镍在多孔钼层表面的电沉积研究
在瓦特镍体系中研究了镍在多孔钼层表面的电沉积,初步探讨了镍层的形成过程,研究了镍层厚度和电流密度对表面形貌的影响,并考察了镀层厚度对封接件抗拉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多孔钼层表面的镍层由细小致密的'细胞状'颗粒组成,镍层首...
陈虎杨松胡守亮杨卫英
关键词:电沉积抗拉强度
文献传递
硫酸-磷酸-铬酸电化学抛光对钼片表面状态的影响
2014年
以硫酸-磷酸-铬酸体系为电解液,对钼片进行电化学抛光。通过测定阴极极化曲线,研究了抛光过程中电压和电流之间的关系。表征了抛光前后钼片的微观形貌、粗糙度和尺寸等。在2.0 A/cm^2下对钼片电化学抛光30 s,可得到均匀平整、无明显坑点的表面,粗糙度由抛光前的0.20μm降至0.05μm。通过严格控制抛光时间可有效保证样品的几何尺寸精度。
陈虎杨卫英伍智李剑
关键词:电化学抛光表面形貌粗糙度几何尺寸
环氧灌注材料的改性对比研究
2007年
采用聚氨酯、中空玻璃微球和纳米材料3种方式对环氧电子灌注材料进行了改性,研究了改性方式对密度、冲击韧性和压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中空玻璃微球改性时密度降低最大,比纯环氧降低了20%左右,密度达到近1.0g/cm^3,聚氨酯改性的冲击韧性最高,纳米材料改性能显著提高压缩性能。
伍智杨卫英
关键词:聚氨酯环氧纳米粉体改性
电真空器件镍/银镀层的中温失效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为分析电真空器件表面Ni/Ag镀层在中温排气后失效的原因,通过模拟真实的排气过程,分别对Ni、Ni/Ag和烧结的Ni/Ag 3种试样进行氧化处理。采用热重分析仪、扫描电镜和能谱仪分析了不同试样在处理前后的增重情况、表面形貌和组成。结果表明,Ni/Ag镀层失效的主要原因是中间层镍层发生了氧化,使Ag层和Ni层之间的结合力减弱,最终使Ag层在外力作用下脱落。另外,Ag对氧的富集作用会使Ag层和Ni层之间的氧浓度增大,因此Ag对Ni层的氧化具有促进作用。
陈虎杨卫英唐兵华彭家根
关键词:电真空器件镀层形貌
聚醚对环氧-聚氨酯互穿网络制备的影响被引量:2
2007年
研究了聚丙二醇醚(PPG)、聚四氢呋喃醚及二者的共聚醚分别形成的聚氨酯预聚体与低分子羟基化合物和环氧树脂的反应性,应用聚氨酯对环氧进行了IPN改性,测试了其红外光谱和冲击强度。结果说明:聚四氢呋喃醚型聚氨酯的反应活性太大,不适宜用于环氧树脂的IPN改性;聚丙二醇醚及其与聚四氢呋喃的共聚醚型的聚氨酯反应活性适中,适合作为环氧IPN改性的聚氨酯组分。采用PPG型聚氨酯对环氧进行了IPN改性,改性后的环氧体系冲击强度大大提高。
伍智杨卫英刘铁黄晓军李曼苹
关键词:聚醚聚氨酯环氧互穿网络聚合物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