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武
- 作品数:22 被引量:141H指数:8
-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清肝降脂方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疗效观察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观察清肝降脂方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的疗效。方法将80例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高血压病常规西药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清肝降脂方。治疗8周后,观察两组病人血压、血脂及中医证候疗效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病人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收缩压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降压疗效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降压疗效总有效率为8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中医证候疗效的总有效率为92.5%,高于对照组的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清肝降脂方对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病人具有较好的疗效,在辅助西药降血压、降血脂的同时,可明显改善病人的临床症状,比单纯服用西药临床疗效更佳。
- 董巧稚蔡玲玲范宗静匡武崔杰李冬张婧倩李岩逯金金万洁林谦
- 关键词:高血压病血压中医证候
- “伤寒传足不传手”之我见被引量:3
- 2019年
- "伤寒传足不传手"首次由北宋著名伤寒大家韩祗和提出,后世医家争论不休。持相同观点的医家如朱肱、刘草窗等多以阴阳为总纲,根据五行生克观念,对伤寒六经的传变进行阐释;持相反意见的医家如刘完素等认为之所以会出现"伤寒传足经不传手经"的错误认识,是因为足经发病的热病多,手经发病的热病很少,而且手经发病的热病病情轻微;当代医家刘渡舟、何任等从经络脏腑相应来分析,认为手足经都有所传,而且传经形式有多种,传经是活法,不是定例。笔者从《伤寒论》中六经归属问题、六经诸病证特点以及经络循行特点等分析,认为"伤寒足经症状多而手经症状少"的现象,不仅跟邪气性质相关,尚暗含经脉循行气化升降的理论,值得深究。
- 匡武付小芳焦扬
- 关键词:伤寒传经六经刘完素
- 五运六气禀赋与急性心肌梗死发病规律的关系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探讨五运六气禀赋与急性心肌梗死发病规律的关系。方法收集2019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心内科收治的90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病历资料,运用运气理论分析病人出生年份运气情况及发病规律。结果出生天干丙,岁运为水,岁气为燥火者,在己亥年(土运不及,岁气为风火)罹患急性心肌梗死人数最多;出生天干为庚,岁运为金,岁气为寒湿者,在己亥年(土运不及,岁气为风火)罹患急性心肌梗死人数最少。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发病与病人出生时五运六气的特点有一定关系。
- 李明轩李红典匡武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五运六气中医运气学发病规律
- 生脉注射液防治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再灌注损伤的临床研究被引量:9
- 2010年
- 目的探讨生脉注射液防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术后再灌注损伤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 ,将62例急诊介入诊疗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生脉注射液治疗,疗程7 d。观察2组再灌注损伤事件(再灌注心律失常、血管无再流或慢再流、心功能不全以及严重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术后12 h内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左室射血分数显著升高(P<0.05),术后及酶峰cTnI、CK-MB明显减少。2组间严重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无显著性差异。2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生脉注射液防治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疗效。
- 王轩吴旸沈彬郭自强王小斐崔小云农一兵匡武
- 关键词:生脉注射液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损伤
- 八物降下汤治疗阴阳失调证难治性高血压的效果及对血压与尿常规的影响
- 2023年
- 目的 观察八物降下汤治疗阴阳失调证难治性高血压(RH)的效果及对血压与尿常规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5—8月北京市顺义区医院心脏内科收治的RH患者80例,依照随机分组对照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八物降下汤治疗,2组均治疗8周。比较2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24 h动态血压监测(ABPM)(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白昼收缩压、白昼舒张压、夜间收缩压、夜间舒张压)及尿常规指标[尿微量白蛋白(mAlb)、β_(2)微球蛋白(β_(2)-MG)]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82.50%(χ^(2)=5.000,P=0.025);治疗8周后,2组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白昼收缩压、白昼舒张压、夜间收缩压、夜间舒张压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或复常,且2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mAlb、β_(2)-MG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降低的程度大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 八物降下汤治疗阴阳失调证RH的效果显著,在控制血压的同时改善了尿常规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沈彬匡武姜秀国
- 关键词:高血压阴阳失调尿微量白蛋白
- 浅析“通补胃阳法”在冠心病治疗中的运用
- 2023年
- 冠心病是临床工作中较常见且危害性较大的心血管疾病,根据其发病时的临床表现可将其归属于中医学中的“胸痹”一病。然而,心属少阴,胃属阳明,心胃经络相通,为母子脏腑关系,很多病人在罹患冠心病的同时常苦于消化系统疾病,属心胃母子同病,临床治疗中如单纯运用“活血化瘀”“宣痹通阳”等胸痹之法治疗此种冠心病,或因胃阳不健,痰浊瘀血祛而复聚,使病缠绵而难愈。基于此,对叶天士《临床指南医案》中所提出的“通补胃阳”理论进行分析,从“开阖枢”理论和“藏象”理论入手,总结并阐发“通补胃阳法”治疗冠心病的理论可行性,以求此法可更好裨益于临床。
- 黄炫淳李慧胡蓝烁匡武
- 关键词:胸痹冠心病
- 合并窦房结病变的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应用益气复脉颗粒疗效探讨被引量:8
- 2018年
- 目的:探讨合并窦房结病变(SND)的房颤患者射频消融(RFCA)术后应用益气复脉颗粒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收治的合并SND的阵发性房颤成功行RFCA,且不合并器质性心脏病患者22例。窦性心动过缓18例,其中合并窦性停搏6例;单纯窦性停搏4例。术后应用益气复脉颗粒8周,随访1年,评价房颤复发率、窦房结功能及中医证候。结果:早期复发4例,其中2个月后房颤自行消失3例。术后平均心率增加21例,且持续至1年。仍为严重窦性心动过缓而植入心脏起搏器1例。所有患者无≥3 s窦性停搏。所有患者术后中医证候积分减少≥70%。结论:合并SND的房颤患者RFCA术后应用益气复脉颗粒,能减少房颤复发,改善窦房结功能,改善临床症状。
- 胡继强崔晓云李岩王轩林谦匡武张保栋
- 关键词:窦房结病变导管射频消融
- 益气活血、温阳利水方治疗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0
- 2018年
-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温阳利水方治疗收缩性心力衰竭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气虚血瘀,阳虚水泛型收缩性心力衰竭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温阳利水方,疗程4周,观察治疗前后病人血浆N末端脑钠肽原(NT-proBNP)浓度、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功能分级变化及中医证候疗效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病人LVEF均明显提高,血浆NT-proBNP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LVEF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试验组心功能疗效、中医证候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益气活血、温阳利水方治疗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病人临床疗效显著。
- 董巧稚逯金金蔡玲玲范宗静匡武崔杰李冬张婧倩周鹍李岩万洁林谦
- 关键词:收缩性心力衰竭
- 穴位贴敷在胸痹心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12
- 2018年
- 目的 观察穴位贴敷对胸痹心痛患者症状的改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在东方医院心内科住院的胸痹心痛患者100例,分为治疗组52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和护理方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采用穴位贴敷技术,比较两组症状改善程度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1%,对照组为8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93,P〈0.05);治疗组患者满意度94.2%,对照组8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83,P〈0.05);治疗组患者依从性92.3%,对照组9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27,P〉0.05).结论 穴位贴敷对胸痹心痛患者中医症状改善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患者满意度提高,值得推广.
- 沈娟雷志蕊潘磊张莉邱雯崔晓云匡武张园园
- 关键词:护理穴位贴敷胸痹心痛
- 中西医结合治疗室性期前收缩有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被引量:6
- 2021年
- 目的系统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9年11月,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30篇文献,涉及2626例病人。Meta分析结果表明:中西医结合较单用传统抗心律失常西药治疗室性期前收缩可提高总有效率[RR=1.26,95%CI(1.19,1.32),P<0.00001],改善室性期前收缩临床症状[RR=1.23,95%CI(1.17,1.30),P<0.00001]、动态心电图情况[RR=1.23,95%CI(1.16,1.30),P<0.00001]及中医证候积分[SMD=-0.50,95%CI(-0.71,-0.30),P<0.00001],减少室性期前收缩频数[SMD=-0.76,95%CI(-0.95,-0.56),P<0.00001]及不良反应[RR=0.60,95%CI(0.44,0.82),P=0.001]。结论现有证据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室性期前收缩可提高病人临床疗效,改善临床症状、动态心电图和中医证候积分,并减少室性期前收缩频数,安全性较好。
- 吴慧芳郭自强李星星匡武张婧倩许秋雯
- 关键词:室性期前收缩中成药中西医结合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