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旸

作品数:91 被引量:586H指数:14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1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1篇心肌
  • 18篇中医
  • 16篇动脉
  • 15篇再灌注
  • 14篇心力衰竭
  • 14篇再灌注损伤
  • 14篇衰竭
  • 14篇缺血
  • 14篇灌注损伤
  • 13篇缺血再灌注
  • 13篇缺血再灌注损...
  • 13篇冠状
  • 12篇心病
  • 12篇血管
  • 12篇冠心病
  • 11篇灌注
  • 10篇多糖
  • 10篇心肌缺血
  • 10篇证候
  • 9篇慢性

机构

  • 89篇北京中医药大...
  • 45篇北京中医药大...
  • 7篇北京中医药大...
  • 4篇中国中医科学...
  • 4篇北京急救中心
  • 3篇广东省中医院
  • 3篇中国中医科学...
  • 2篇北京市朝阳区...
  • 2篇北京中医药大...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陕西中医药大...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河南中医学院...
  • 1篇江苏省中医院
  • 1篇解放军白求恩...
  • 1篇山东中医药大...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山东中医药大...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91篇吴旸
  • 47篇崔杰
  • 44篇范宗静
  • 15篇谢连娣
  • 14篇崔晓云
  • 13篇王轩
  • 11篇李岩
  • 10篇林谦
  • 9篇郭自强
  • 9篇逯金金
  • 9篇胡继强
  • 9篇刘洋
  • 8篇农一兵
  • 7篇匡武
  • 4篇张晨
  • 4篇金刚
  • 4篇沈彬
  • 3篇李鹏
  • 3篇刘静
  • 2篇宋麦芬

传媒

  • 17篇中西医结合心...
  • 7篇中华中医药杂...
  • 5篇环球中医药
  • 4篇中国中西医结...
  • 3篇现代中西医结...
  • 3篇时珍国医国药
  • 3篇北京中医药大...
  • 3篇中国医院用药...
  • 3篇北京中医药
  • 3篇药物评价研究
  • 2篇吉林中医药
  • 2篇辽宁中医杂志
  • 2篇实用心脑肺血...
  • 2篇中国中医基础...
  • 2篇北京中医药大...
  • 2篇中国医药导报
  • 2篇中华中医药学...
  • 2篇世界中医药
  • 2篇中国循证心血...
  • 1篇当代医学

年份

  • 2篇2025
  • 15篇2024
  • 12篇2023
  • 15篇2022
  • 9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5篇2018
  • 4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3
  • 2篇2011
  • 6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9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miRNA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诊疗中作用的临床研究进展被引量:10
2022年
目前我国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影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运重建效果,因此探索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对提高血运重建疗效、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分析了miRNA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患者炎症反应、血小板、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心肌损伤程度及发生心室重构、心血管事件的关系,认为miRNA具有作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的潜力,并总结了中医药通过调控miRNA治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相关研究、挑战与前景,同时指出了临床通过miRNA诊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存在的问题及挑战。
李宇轩李冬燕荣锟李鹏崔晓云逯金金刘静吴旸林谦李岩
关键词:心肌再灌注损伤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微RNASMIRNA
破格救心汤治疗脓毒性心肌病(心肾阳虚证)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1
2021年
目的观察在标准治疗基础上使用破格救心汤治疗脓毒性心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脓毒性心肌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破格救心汤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中医疗效,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全身感染相关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OFA),心功能指标[平均动脉压(MAP)、心脏指数(CI)、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乳酸(Lac)及乳酸清除率,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心肌损伤标志物[N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心肌肌钙蛋白I(cTnI)],统计机械通气、肾脏替代治疗时间和28 d病死率。结果观察组的中医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MAP、CI、LVEF均升高,但观察组改善更明显(P<0.05);观察组7 d后TNF-α、IL-6、NT-proBNP、cTnI水平及乳酸清除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及肾脏替代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但28 d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破格救心汤可以提高脓毒性心肌病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能抑制炎症反应,保护心肌,改善脓毒性心肌病患者预后。
黄亚秀李少萍黄永莲陈冬杰彭晓洪王评吴旸
关键词:扶阳理论破格救心汤心肌保护
复方丹参注射液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肾功能损害的影响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注射液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肾功能损害的影响。方法将50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静滴,2组以7 d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2组冠脉血流分级、心功能指标以及肾功能损害发生情况,检测治疗前及治疗3 d后肾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冠脉血流TIMI分级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LVEF、CI及SVI均显著升高(P均<0.05),LVEDD、LVESD、SCr、CysC及eGFR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急性肾损害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疗效确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肾功能,降低术后肾损害的发病率。
王轩崔杰崔晓云李岩胡继强吴旸
关键词: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复方丹参注射液肾功能损害
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中医证候特点分析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研究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与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中医证候特点。方法采用统一调查表,收集北京地区6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急性心肌梗死有效病例1 158例,其中糖尿病组361例,非糖尿病组797例,建立ACCESS数据库,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对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中医证候特点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糖尿病组易见阴虚有热症状,阳虚与阴虚比例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两组虚证均以气虚为主,实证均以血瘀为主,且以虚实夹杂证最为多见,糖尿病组比例更高;糖尿病组有56种证型,非糖尿病组有74种证型,虚证以气阴两虚证多见,实证以血瘀痰阻证多见。虚实夹杂证糖尿病组40种,非糖尿病组56种,2组构成比排在前4位的证候类型均为:气虚血瘀痰阻证、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血瘀痰阻证、气虚阴虚血瘀证,而糖尿病组气阴两虚血瘀痰阻证的比例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结论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中医证候类型表现复杂多样,治法应注意攻补兼施、寒温并用以求阴平阳秘。
易京红李静刘红旭吴旸王承龙胡元会鲁卫星霍艳明
关键词:糖尿病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中医证候特点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与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及中医证型分布特点研究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探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病人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非瓣膜性心房颤动与同型半胱氨酸(Hcy)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6年3月1日—2017年3月31日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心内科住院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病人118例,并遵循年龄分层原则,按照入院先后顺序连续选取2016年8月1日—2016年9月30日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心内科病房70例非心房颤动病人作为对照组。应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病人中医证型量表”采集病人临床信息、中医四诊信息及辅助检查资料,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组合并高血压、脑血管病比例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118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病人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分析发现,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病人中医证型分布为气虚血瘀证(59例)>气阴两虚证(24例)>痰瘀互阻证(14例)>阴虚火旺证(7例)>心血不足证(5例)>水饮凌心证(4例)>痰火扰心证(3例)>心阳不振证(2例)。与对照组比较,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组左心房内径(LAD)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组血浆Hcy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85例Hcy升高(>15μmol/L)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病人Hcy与LAD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Hcy增高与LAD无相关性(P>0.05)。对41例病程超过1年的Hcy升高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病人Hcy与LAD进行相关性分析,提示二者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高血压、脑血管病常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合并,互为因果;气虚血瘀证是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病人的最常见中医证型。
崔景润李军吴旸
关键词: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同型半胱氨酸中医证型左心房内径
中老年心肾综合征患者中医证候要素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中老年心肾综合征患者中医证候要素的分布规律,为中医治疗心肾综合征临床提供思路。方法本研究纳入慢性心衰患者共100例,根据eGFR将纳入本研究的所有患者分为心肾综合征组和非心肾综合征组。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包括年龄、性别、N端前脑钠肽、左心室射血分数、NYHA心功能分级及中医证候要素。结果心肾综合征组患者年龄更大,左室射血分数更低,N末端B型利钠肽原更高,NYHA心功能分级更高,与非心肾综合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同时心肾综合征组患者阳虚、水饮证候要素出现频率更高,与非心肾综合征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年龄是心肾综合征重要的危险因素,心肾综合征出现伴随中医证候向阳虚、水饮演变的过程。
刘璐吴旸崔杰吴国宝范宗静林谦
关键词:证候要素
生脉注射液防治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再灌注损伤的临床研究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探讨生脉注射液防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术后再灌注损伤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 ,将62例急诊介入诊疗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生脉注射液治疗,疗程7 d。观察2组再灌注损伤事件(再灌注心律失常、血管无再流或慢再流、心功能不全以及严重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术后12 h内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左室射血分数显著升高(P<0.05),术后及酶峰cTnI、CK-MB明显减少。2组间严重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无显著性差异。2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生脉注射液防治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疗效。
王轩吴旸沈彬郭自强王小斐崔小云农一兵匡武
关键词:生脉注射液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损伤
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前后焦虑、抑郁及证候要素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前后焦虑、抑郁状态的演变及证候要素的特点,为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的中医药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90例心房颤动且接受射频消融术治疗患者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时相关指标,并采用SPSS 25.0软件处理数据。结果:(1)焦虑和抑郁:术后1周,焦虑患者数量(36例)略高于术前(3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焦虑患者数量(19例)明显低于术前(32例)及术后1周(3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抑郁患者数量(37例)高于术前(21例);术后1个月,抑郁患者数量(14例)低于术后1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抑郁患者数量(14例)略低于术前(2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焦虑和抑郁证素分布及演变:术前,焦虑患者中气虚证(62.5%)、阴虚证(53.1%)较多,其次为气滞证(25.0%),术后1周、术后1个月,血瘀证比例(44.4%、47.4%)高于气滞证(27.8%、26.3%);术前,抑郁患者中气虚证(47.6%)、气滞证(42.9%)、血瘀证(42.9%)较多,术后1周、术后1个月,血瘀证比例(70.3%、71.4%)高于气虚证(51.4%、42.9%)、气滞证(40.5%、42.9%)。结论:(1)射频消融术对于心房颤动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具有一定影响。焦虑状态术后1周时加重不明显,术后1个月时明显减轻;抑郁状态术后1周时明显加重,术后1个月时恢复到术前水平。(2)焦虑患者术前的中医证素主要是气虚、阴虚、气滞,抑郁患者则为气虚、气滞、血瘀,二者术后血瘀证均明显增加。
刘伟李星星林泉范宗静崔杰胡继强吴旸
关键词:射频消融术心房颤动证候要素
人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Fas/FasL系统的表达及黄芪多糖的干预研究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研究Fas/Fas L系统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人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HCMEC)凋亡通路中的作用,以及黄芪多糖(APS)对其干预作用,为APS更广泛的临床应用提供试验依据。方法:培养原代人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建立缺氧再灌注损伤模型,继而采用APS进行干预,随机分为:HCMEC正常对照组(control),HCMEC损伤组(HR),HCMEC损伤组+低浓度的药物(APS-L);HCMEC损伤组+中浓度的药物(APS-M),HCMEC损伤组+高浓度的药物(APS-H)。进而采用Western Blot、PCR等方法检测凋亡相关通路调控基因蛋白Fas、Fas L。结果: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基因蛋白Fas、Fas L表达显著上调(P<0.05),说明Fas、Fas L表达的增加与人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增加呈平行关系;用APS治疗后Fas、Fas L表达减弱,随着APS浓度的升高,Fas及Fas L的表达逐渐减少,其中,中高剂量APS效果更明显(P<0.05)。结论:APS在一定程度上可抑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微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Fas/Fas L系统参与有关。
范宗静唐杰谢连娣刘洋吴旸
关键词:黄芪多糖缺血再灌注损伤FAS/FASL系统
黄芪多糖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影响的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成年SD雄性大鼠35只,采用冠状动脉结扎的方法建立大鼠心肌缺血模型。分为假手术组(A组),缺血再灌注组(B组),黄芪多糖预处理组(C组),黄芪多糖后处理组(D组),阳性药物对照组(E组),共5组,每组7只。测定心肌坏死标记物、心肌标本梗死面积及重量。结果与缺血再灌注组(B组)比较,黄芪多糖预处理、后处理治疗组大鼠心梗面积明显减少,并且疗效优于腺苷治疗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黄芪多糖预处理组作用明显强于黄芪多糖后处理组(P<0.05)。与腺苷治疗组比较,黄芪多糖预处理、后处理治疗组大鼠心梗质量明显减少(P<0.05)。与假手术组(A组)相比,缺血再灌注组(B组)CK及TNI的数量显著增加(P<0.01)。与缺血再灌注组(B组)相比,C、D、E3组CK及TNI数量显著减少(P<0.05)。与腺苷组相比,黄芪多糖预处理、后处理CK及TNI数量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多糖干预组的CK、Tn-Ⅰ水平、心肌梗死区质量及面积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黄芪多糖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刘洋范宗静吴旸谢连娣谭弘周鹍
关键词:心肌缺血再灌注黄芪多糖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