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肝内胆管细胞癌合并肝脓肿2例
- 2002年
- 刘涛廖玉珍李京雨
- 关键词:肝内胆管细胞癌肝脓肿合并症CT表现活组织检查
- 附加复合滤过板在儿童介入诊疗术中的应用价值
- 2011年
- 目的:探讨附加复合滤过板在儿童介入诊疗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组织等效固体水模模拟儿童体厚,在血管造影机对模体透视和造影时,使用Multi-Detector半导体空气电离室和Magic Max-Meter测量软件,采集记录管球X线出口处插入0.2 mm铜+1 mm铝厚度的复合滤过板前后的辐射剂量和设备曝光参数,观察分析数据差异和对软射线滤过效果。结果:置放滤过板后,管电流、脉宽、曝光量、总滤过值及半值层等参数值上升,吸收剂量率(D觶)值下降(P<0.05)。与无附加滤过板相比,置放滤过板可使透视和造影时的D觶值下降幅度分别达到40%和65%。结论:使用附加复合滤过板,可明显降低患者的D觶值,是儿童介入诊疗术中辐射防护的重要方法之一。
- 徐力扬李京雨刘涛路军良
- 关键词:儿童介入放射学辐射防护
- 应用覆膜支架及对吻技术治疗髂总动脉瘤1例
- 2009年
- 张强李京雨路军良徐力扬刘涛
- 关键词:外科手术治疗覆膜支架髂总动脉瘤孤立性髂动脉瘤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腔内隔绝术
- 静脉内平滑肌瘤病延伸至右心房一例被引量:2
- 2007年
- 刘涛李京雨张强
- 关键词:静脉内平滑肌瘤病下腔静脉血栓形成右心房子宫肌瘤切除术全身浮肿腹壁静脉
- 双向内膜下血管成形术在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症中的应用被引量:13
- 2009年
- 目的探讨双向内膜下血管成形术在治疗周围动脉完全闭塞性病变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双向内膜下血管成形术治疗5例长段动脉闭塞患者,其中腹主动脉下端合并两侧髂总动脉及髂外动脉闭塞1例,髂外动脉闭塞2例,股浅动脉闭塞2例。在单向内膜下再通时,进入真腔失败后而在患肢闭塞动脉远端血管穿刺,使用导丝从病变对侧进入闭塞段内膜下,在病变内膜下腔,采用导丝贯穿至对侧导管技术,成功后,将导丝从对侧导管引出体外,然后用球囊扩张成型并植入支架。结果本组5例患者均成功完成双向内膜下再通,共植入支架9枚。结论双向内膜下再通可以作为单向内膜下再通进入真腔失败时的补救方法,可有效提高血管成形术的成功率。
- 路军良李京雨张强徐力扬刘涛
- 关键词:动脉硬化闭塞性放射学介入性
- DSA下排除胆道异物1例
- 2009年
- 患者女,79岁。因十二指肠壶腹癌,梗阻性黄疸,先行PTCD引流胆汁后手术切除十二指肠壶腹部肿瘤,行十二指肠乳头成形。术中在十二指肠乳头开口处留置一段直径约4mm长度约50mm塑料支撑管(裁截自输液器)支撑吻合口,
- 路军良李京雨张强徐力扬刘涛
- 关键词:胆道介入
- 咪达唑仑在肝脏恶性肿瘤TACE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在肝脏恶性肿瘤TACE治疗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0例接受TACE的原发性或转移性肝脏肿瘤患者于术前肌内注射咪达唑仑注射液0.06mg/kg体质量,并于注射前、注射后10、30、50min分别监测心率(HR)、血压(BP)、血氧饱和度(SpO2)。TACE术中使用Ramsay改良分级法评价患者镇静状况,术后评价患者对手术过程及术中不良反应的遗忘情况。结果患者术前平均BP偏高,用药后各时间段HR和BP与用药前相比均有所下降(P均<0.01);镇静评价1级7例,2级23例。术后对手术过程及痛苦感受遗忘评价,完全遗忘22例(22/30,73.33%),不完全遗忘8例(8/30,26.67%)。结论 TACE术前使用咪达唑仑,可以迅速起到镇静、催眠和顺行性遗忘作用,适合在动态生命体征监测下使用,为介入治疗前理想的镇静药物。
- 徐力扬李京雨刘涛侯尚策
- 关键词:咪达唑仑肝肿瘤
- 斜位投照DSA对肝癌超选择插管TACE的指导意义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肝癌TACE术中增加DSA斜位投照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TACE术的肝癌患者127例,分别记录正位和右前斜30°~40°投照DSA图像中肝动脉分支重叠的轻、重程度以及两种投照位成功显示肿瘤供血动脉起源位置例数,评价两种方法的差异。结果正位投照时,肝动脉分支轻度重叠52例(52/127,40.94%),重度重叠75例(75/127,59.06%);右前斜位投照时,肝动脉分支轻度重叠108例(108/127,85.04%),重度重叠19例(19/127,14.96o/t)。在对肿瘤供血动脉分支起源位置的观察中,单一正位可显示24例(24/127,18.90%),单一右前斜位可显示74例(74/127,58.27%),包括18例(18/127,14.17%)在正位和斜位均能分辨肿瘤供血动脉起源者。127例中,6例(6/127,4.72%)仅能在正位、56例(56/127,44.09%)仅能在右前斜位分辨肿瘤供血动脉起源位置,47例(47/127,37.01%)在两种位置均无法显示其起源。两种投照方法比较,显示上述肝动脉信息能力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d0.05)。结论肝癌TACE术中增加右前斜30°~40°的投照体位,有助于减少正位投照时肝叶、肝段动脉分支影像重叠现象,更好显示肿瘤供血动脉起源;作为重要的补充投照体位,其有利于完成肝癌超选择插管TACE治疗。
- 徐力扬刘涛李京雨路军良
- 关键词:斜位投照血管造影术数字减影
- 使用增剪侧孔的PTCD引流管治疗高位胆道梗阻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使用增剪侧孔的PTCD引流管治疗高位胆道梗阻的方法与疗效。方法 36例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其中肝门部胆管癌32例,肝转移癌4例。经皮穿刺一侧肝内胆管,增剪侧孔的PTCD外引流管通过闭塞段,猪尾型头端置于接近闭塞部的肝总管或胆总管,侧孔位于梗阻近段,实现全肝(Bismuth-CorletteⅠ、Ⅱ型梗阻)或一侧肝脏(Ⅲ、Ⅳ型梗阻)无肠液返流的内外引流。Ⅳ型梗阻病变累及肝段胆管时,引流管侧孔置于穿刺道所在肝管,头端通过闭塞段置于另一闭塞的肝段肝管,增强引流效果。结果 31例成功施行跨越闭塞段后置管,完成内外引流27例和多闭塞段的单引流管外引流4例,技术成功率86%。5例因导丝未能通过闭塞段,用常规方法行一侧肝叶或肝段胆管外引流。术后1周左右总胆红素平均值由术前(189±53)μmol/L降至(135±34)μmol/L,平均下降幅度(33±13)%;临床症状改善。结论应用增剪侧孔的引流管治疗高位胆道梗阻灵活、方便,近期疗效肯定,可选择做为临床常用方法。
- 李京雨路军良张强刘涛
- 关键词:胆汁淤积胆道外科手术引流术
- 慢性主-髂动脉闭塞内膜下再通治疗的可行性及初步应用被引量:12
- 2009年
- 目的探讨经动脉内膜下途径治疗主-髂动脉闭塞的可行性与治疗方法。方法对1例慢性主髂动脉闭塞患者经右肱动脉穿刺,使用超滑导丝自腹主动脉闭塞端穿入内膜下腔,分别向两侧髂动脉行内膜下再通。右侧导丝顺利重入髂外动脉真腔,左侧使用了双向内膜下再通技术。2支导丝经双侧股动脉穿刺点引出体外。经两侧股动脉用对吻技术行球囊扩张和支架置放(主动脉下端支架1枚,双侧髂动脉支架5枚)。结果主-髂动脉闭塞经内膜下途径成功再通。治疗后主-髂动脉支架内腔形态良好,血流通畅。双下肢缺血症状完全消失,踝臂指数(ABI)由0.32上升至0.96。10个月随访未见再狭窄表现。结论经动脉内膜下途径治疗主-髂动脉闭塞安全、可行,适用于慢性动脉硬化闭塞病变。
- 李京雨刘涛徐力扬张强路军良
- 关键词:介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