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芳

作品数:6 被引量:6H指数:2
供职机构:山西医科大学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 3篇理学

主题

  • 2篇衍生物
  • 2篇荧光
  • 2篇荧光光谱
  • 2篇荧光光谱法
  • 2篇青蒿
  • 2篇青蒿素
  • 2篇光谱
  • 2篇光谱法
  • 2篇包合
  • 2篇包合作用
  • 1篇胆碱
  • 1篇冻干
  • 1篇药物
  • 1篇液相
  • 1篇液相微萃取
  • 1篇乙醇
  • 1篇乙醇胺
  • 1篇右旋布洛芬
  • 1篇脂质纳米粒
  • 1篇制药

机构

  • 6篇山西医科大学

作者

  • 6篇王芳
  • 4篇张淑秋
  • 3篇赵青
  • 2篇卞伟
  • 2篇张丽锋
  • 2篇王锐利
  • 1篇白小红
  • 1篇傅力明
  • 1篇张汝鑫
  • 1篇程慧芳
  • 1篇高娟
  • 1篇张浩
  • 1篇张国兰
  • 1篇司旭东
  • 1篇郭文荣
  • 1篇王亚坤
  • 1篇王蕊
  • 1篇马静

传媒

  • 2篇中国药物与临...
  • 1篇光谱实验室
  • 1篇合成化学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年份

  • 3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中空纤维液相微萃取结合高效液相-柱后衍生化法青蒿素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2016年
青蒿素(artemisinin,ART)是一种从菊科植物黄花蒿叶里提取出来的具有内过氧桥的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因其抗疟作用效率高、速度快、毒性低,并且与大部分其他类别的抗疟药无交叉抗性等优点,成为目前全球抗疟的主要药物。但因其结构中不含有共轭基团,故不能够直接用紫外色谱进行含量测定。
高娟王芳张汝鑫白小红张淑秋
关键词:青蒿素含量抗疟作用液相微萃取抗疟药青蒿素类药物
荧光光谱法研究蛇床子素与β-环糊精及其衍生物的包合作用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通过荧光光谱法探讨β-环糊精(β-CD)、磺丁基-β-环糊精(SBE-β-CD)、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甲基β-环糊精(M-β-CD)对蛇床子素的包合作用。方法固定1×10-4mol/L蛇床子素磷酸缓冲溶液浓度不变,分别加入不同体积的浓度为0.01 mol/L的β-CD、M-β-CD、HP-β-CD、SBE-β-CD溶液,观察蛇床子素的荧光强度的变化,并用荧光双倒数法对包合常数进行计算。结果当β-环糊精及其衍生物的浓度由0-2.2×10-4mol/L不断改变时,蛇床子素的荧光强度不断增强,说明了有包合物生成。结论β-环糊精及其衍生物与蛇床子素的包合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蛇床子素可以进入到β-环糊精及其衍生物的疏水空腔内,形成包合比为1∶1的包合物。
傅力明王亚坤张浩王蕊王芳卞伟
关键词:Β-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包合作用荧光光谱法蛇床子素
聚乙二醇修饰青蒿素脂质纳米粒冻干工艺优化及其表征
2015年
目的筛选聚乙二醇(PEG)修饰青蒿素脂质纳米粒(PEG-ART-NLC)最优冻干保护剂处方,研究其冷冻干燥工艺及质量表征。方法制备含不同冻干保护剂的PEG-ART-NLC冻干粉,以外观、再分散性、复溶后外观、粒径、Zeta电位为指标,优化保护剂处方,并对比冻干前后脂质纳米粒质量变化。结果 4%甘露醇和4%蔗糖具良好的保护作用和再分散性,冻干后纳米粒粒径增大14.0 nm,Zeta电位绝对值降低8.8 m V,包封率降低14.5%,电镜下冻干前后纳米粒形态均为圆形或椭圆形,无明显差异。结论 4%甘露醇和4%蔗糖为最优保护剂处方,可用于制备稳定的PEG-ART-NLC冻干粉。
赵青王芳王锐利张丽锋张淑秋
关键词:青蒿素
荧光光谱法研究儿茶素与对磺化杯[n]芳烃的相互作用被引量:1
2013年
采用荧光光谱法在室温下研究了酸性(pH=2.00)、中性(pH=7.00)及碱性(pH=9.00)条件下对磺酸基杯[4]芳烃(SCX4)、对磺酸基杯[6]芳烃(SCX6)及对磺酸基杯[8]芳烃(SCX8)与儿茶素的包合作用。固定儿茶素浓度,逐渐改变对磺化杯[n]芳烃的浓度,儿茶素的荧光强度有规律地降低,表明主-客体包合物的形成。同时用最小二乘法进行非线性拟合计算出包合常数,初步验证了对磺化杯[n]芳烃与儿茶素1:1的包合模式,并且室温条件下,SCX8在pH=9.00的磷酸缓冲体系中对儿茶素的包合能力最强,包合常数为2.769×104L·mol-1。
马静王芳张国兰郭文荣司旭东卞伟
关键词:儿茶素荧光光谱包合作用
右旋布洛芬中主要有关物质的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确定右旋布洛芬中主要有关物质种类并确定其降解因素。方法 TLC法分离获取右旋布洛芬中主要有关物质样品,利用MS1初步确定其种类,通过标准品与样品MS2图、HPLC图对比确定其结构,并通过强制降解试验确定其降解因素。结果有关物质样品纯度达92.61%,确证为4-异丁基苯乙酮,高温是右旋布洛芬降解的主要因素。结论右旋布洛芬中主要有关物质为4-异丁基苯乙酮,贮存时应避免高温。
赵青王芳王锐利张丽锋张淑秋
关键词:右旋布洛芬HPLCMS
新型胆碱衍生物的合成及其体外抗疟活性
2016年
以N,N-二甲基乙醇胺和N,N-二乙基乙醇胺为初始原料,分别与不同碳链长度的溴代烷烃回流反应合成了6个新型的季铵盐型胆碱衍生物(3a^3f),其结构经UV-Vis,1H NMR和HR-MS表征。初步抗疟活性测试结果表明:3a^3f对恶性疟原虫3D7的增殖均有一定的体外抑制活性,(1-羟基)二乙基正丁基溴化铵(3f)的活性最强[IC50(68.1±6.5)nmol·L-1],但低于青蒿素[IC50(5.7±1.54)nmol·L-1]。
王芳赵青程慧芳张淑秋
关键词:乙醇胺溴代烷季铵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