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坤

作品数:6 被引量:64H指数:5
供职机构:陕西省安康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动脉
  • 3篇心病
  • 3篇冠心病
  • 2篇疗效
  • 2篇冠状
  • 2篇冠状动脉
  • 1篇蛋白
  • 1篇蛋白酶
  • 1篇滴丸
  • 1篇地平
  • 1篇电图
  • 1篇动脉疾病
  • 1篇动脉介入
  • 1篇动脉介入治疗
  • 1篇心电
  • 1篇心电图
  • 1篇心电图疗效
  • 1篇心绞痛
  • 1篇心力衰竭
  • 1篇血红蛋白

机构

  • 6篇陕西省安康市...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作者

  • 6篇周坤
  • 3篇陈庭燕
  • 2篇孙朝阳
  • 2篇王东
  • 2篇刘发俊
  • 2篇曾德银
  • 1篇沈桂冬
  • 1篇马翔
  • 1篇杨剑
  • 1篇陈进业
  • 1篇王聪
  • 1篇丁红

传媒

  • 1篇心血管康复医...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中华老年多器...
  • 1篇现代药物与临...
  • 1篇解放军医药杂...

年份

  • 1篇2021
  • 3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芪参益气滴丸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5
2019年
目的探讨芪参益气滴丸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8月—2018年2月安康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口服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初始剂量2.5 mg/次,1 d/次,依据患者临床反应可增大剂量至5 mg/次,1 d/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饭后0.5 h口服芪参益气滴丸,0.5 g/次,3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个月。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和心电图疗效,比较两组的临床症状、血清指标。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73.33%、9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68.33%、8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均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内皮素(ET)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一氧化氮(NO)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hs-CRP、PAPP-A、ET均明显低于对照组,NO明显高于对照组,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参益气滴丸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改善临床症状,减轻炎症反应,增强血管内皮功能,且安全性较高,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贺明刚周坤王聪王丹婷李志华
关键词:芪参益气滴丸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冠心病心绞痛心电图疗效血清指标
替格瑞洛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抗血小板聚集率炎性因子及微循环的影响被引量:20
2019年
冠心病作为临床常见心血管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其发病率与病死率呈逐年增长趋势,确切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可能是肥胖、长期吸烟、高血压、大量饮酒、高血脂等多种因素长期共同作用所致[1]。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目前已成为治疗该病的标准方案,虽可获取一定疗效,但有报道称PCI术后冠心病患者出现再发心肌梗死、心性死亡、再狭窄风险较高,故推荐行抗血小板治疗[2,3]。
曾德银周坤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血小板聚集率炎性因子微循环抗血小板治疗
线粒体ATP敏感性钾离子通道开放剂改善冠心病大鼠模型心肌氧化应激损伤的分子机制被引量:12
2019年
目的探索线粒体ATP敏感性钾离子通道(mito KATP)开放剂改善冠心病大鼠模型心肌氧化应激损伤的分子机制。方法选取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不造模且不给予二氮嗪药物干预)、假手术组(仅切皮不进行造模手术)、模型组(制作冠心病大鼠模型,但不给予二氮嗪药物干预)和药物组(制作冠心病大鼠模型,给予二氮嗪药物3 mg/kg干预),每组10只。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及Western blotting实验测定各组血管生成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 RNA及相关蛋白的表达量,同时比较各组大鼠细胞内的乳酸脱氢酶、线粒体膜电位(MMP)和细胞死亡率。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或者t检验。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药物组大鼠FGF-2[(100. 21±12. 33)×103vs (120. 43±10. 33)×103IU]与VEGF [(163. 31±9. 33)×10~3vs (181. 33±11. 13)×10~3IU]m RNA转录水平、FGF-2 [(0. 69±0. 33) vs (1. 32±0. 33)与VEGF [(0. 68±0. 33) vs (1. 20±0. 13)]表达水平、乳酸脱氢酶[(49. 32±3. 51) vs (156. 12±10. 18) U/L]表达均显著降低(P <0. 05)。与模型组相比,药物组细胞死亡率显著降低[(30. 32±3. 48)%vs (66. 12±3. 23)%],而荧光强度显著增加[(780. 12±9. 20) vs (220. 24±6. 15),P<0. 05]。结论 mito KATP通道开放剂可通过促进冠心病大鼠血管FGF-2和VEGF增加,增强乳酸脱氢酶活性,降低MMP、细胞死亡率和冠心病大鼠心肌氧化应激损伤。
孙朝阳周坤马翔
关键词:冠心病
托伐普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对血清TIMP-1、MMP-9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1
2021年
目的:研究托伐普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及对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IMP)-1、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我科CHF患者218例,随机均分为常规治疗组与托伐普坦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托伐普坦治疗)。连续治疗90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平均肺动脉压(MPAP)、平均肺毛细血管楔压(MPCWP)、心排血量(CO)等指标,血清TIMP-1、MMP-9水平,以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托伐普坦组LVESd[(49.33±5.22)mm比(42.54±4.41)mm]、LVEDd[(60.89±6.26)mm比(56.89±5.79)mm]显著缩小,LVEF[(42.79±4.45)%比(46.49±4.81)%],CO[(3.32±0.36)L/min比(3.72±0.39)L/min]及血清TIMP-1[(3.59±0.37)μg/L比(3.80±0.41)μg/L]水平,总有效率(75.23%比89.91%)显著提高,MPAP[(33.48±3.49)mmHg比(27.47±2.85)mmHg]、MPCWP[(22.19±2.33)mmHg比(19.07±2.18)mmHg]及血清MMP-9[(160.75±17.17)μg/L比(148.85±16.08)μg/L]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1)。两组均未见显著不良反应。结论:托伐普坦可显著改善CHF患者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稳定心肌细胞功能,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周坤陈庭燕
关键词:心力衰竭基质金属蛋白酶9托伐普坦
糖化白蛋白与糖化血红蛋白对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疾病的影响分析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分析糖化白蛋白(GA)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冠状动脉疾病(CA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5月收治的284例T2DM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是否发生CAD分为观察组(发生CAD)与对照组(未发生CAD),每组142例。回顾性分析两组的临床资料,采用Gensini评分系统评估CAD的严重程度,并测定所选患者的GA、HbA1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空腹血糖、血脂及肌酐水平。结果两组的性别、年龄、吸烟史、甘油三酯、hs-CRP、HbA1c和G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且观察组HbA1c和G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男性、年龄>65岁、有吸烟史、hs-CRP>5 mg/L、HbA1c>7%和GA>20%是T2DM患者CAD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年龄、hs-CRP、HbA1c和GA与Gensini评分呈明显正相关关系(P<0.05,P<0.01)。HbA1c与GA是评估T2DM患者CAD严重程度的独立影响因素(P<0.01)。结论T2DM发生CAD患者的血清GA及HbA1c水平明显升高,血清GA及HbA1c水平是评估T2DM患者CAD严重程度的独立影响因素。
王东陈庭燕周坤刘发俊
关键词:糖化白蛋白糖化血红蛋白冠状动脉疾病
采用覆膜支架隔绝术治疗危重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13年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也称为远端主动脉夹层,是指以左锁骨下动脉起始处为分界点,夹层仅累计左锁骨下动脉(LSA)起始处以下的主动脉的一种病变。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是心血管疾病中死亡率较高的一种心血管系统的危急病症[1]。近年临床运用覆膜支架隔绝术技术(EVGE)治疗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患者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作者2005年1月—2013年3月对310例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采用覆膜支架隔绝术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沈桂冬杨剑陈进业孙朝阳王东陈庭燕刘发俊曾德银周坤丁红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