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庭燕
- 作品数:8 被引量:46H指数:4
- 供职机构:陕西省安康市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冠心病146例脂联素、超敏C反应蛋白、尿酸检测及其与冠心病的关系被引量:8
- 2013年
- 目的:探讨脂联素、超敏C反应蛋白、尿酸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对我院186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根据其检查结果分为SAP组70例,UAP组50例,AMI组26例,冠脉造影正常者(对照组)40例。检测各组血清APN、hs-CRP及UA的含量。结果:冠心病各组血清APN、hs-CRP及UA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测定APN,hs-CRP,UA水平,对于判断预后并指导治疗、预防和控制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有重要意义。
- 陈庭燕杨晓强官功昌
-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冠状动脉疾病C反应蛋白质代谢尿酸代谢
- 冠心病125例C反应蛋白血清胆红素检测及与不稳定性心绞痛的关系分析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血清胆红素与不稳定性心绞痛的关系。方法:将125例冠心病患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62例)和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63例),研究C反应蛋白、血清胆红素与病情程度的相关性,进行为期3个月的随访,观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UAP组CRP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与对照组相比则明显下降(P<0.01)。CRP升高组随访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高(P<0.01)。结论:C反应蛋白和血清胆红素可以作为预测疾病进展和预后的有效指标,C反应蛋白越高,胆红素水平越低,则病情越重,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也越高。
- 陈庭燕王晓华官功昌
- ST段抬高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心电图ST段及T波演变与左心功能恢复关系分析被引量:13
- 2019年
-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急症,有着极高的病死率,发病群体以中老年人为主。ST段抬高型是其中发病率较高的类型,临床表现为患者持续出现超过20min的缺血性胸痛,心肌标记物不断发生变化且浓度升高,心电图监测中显示典型ST段抬高,属于急性心肌梗死疾病之一。为进一步准确评价ST段抬高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心电图ST段及T波演变与左心功能恢复关系,本次研究选取98例ST段抬高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陈文博李文静陈健陈庭燕
- 关键词: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ST段抬高型心电图ST段缺血性胸痛心功能恢复
- 托伐普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对血清TIMP-1、MMP-9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1
- 2021年
- 目的:研究托伐普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及对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IMP)-1、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我科CHF患者218例,随机均分为常规治疗组与托伐普坦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托伐普坦治疗)。连续治疗90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平均肺动脉压(MPAP)、平均肺毛细血管楔压(MPCWP)、心排血量(CO)等指标,血清TIMP-1、MMP-9水平,以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托伐普坦组LVESd[(49.33±5.22)mm比(42.54±4.41)mm]、LVEDd[(60.89±6.26)mm比(56.89±5.79)mm]显著缩小,LVEF[(42.79±4.45)%比(46.49±4.81)%],CO[(3.32±0.36)L/min比(3.72±0.39)L/min]及血清TIMP-1[(3.59±0.37)μg/L比(3.80±0.41)μg/L]水平,总有效率(75.23%比89.91%)显著提高,MPAP[(33.48±3.49)mmHg比(27.47±2.85)mmHg]、MPCWP[(22.19±2.33)mmHg比(19.07±2.18)mmHg]及血清MMP-9[(160.75±17.17)μg/L比(148.85±16.08)μg/L]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1)。两组均未见显著不良反应。结论:托伐普坦可显著改善CHF患者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稳定心肌细胞功能,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 周坤陈庭燕
- 关键词:心力衰竭基质金属蛋白酶9托伐普坦
- 糖化白蛋白与糖化血红蛋白对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疾病的影响分析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分析糖化白蛋白(GA)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冠状动脉疾病(CA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5月收治的284例T2DM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是否发生CAD分为观察组(发生CAD)与对照组(未发生CAD),每组142例。回顾性分析两组的临床资料,采用Gensini评分系统评估CAD的严重程度,并测定所选患者的GA、HbA1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空腹血糖、血脂及肌酐水平。结果两组的性别、年龄、吸烟史、甘油三酯、hs-CRP、HbA1c和G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且观察组HbA1c和G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男性、年龄>65岁、有吸烟史、hs-CRP>5 mg/L、HbA1c>7%和GA>20%是T2DM患者CAD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年龄、hs-CRP、HbA1c和GA与Gensini评分呈明显正相关关系(P<0.05,P<0.01)。HbA1c与GA是评估T2DM患者CAD严重程度的独立影响因素(P<0.01)。结论T2DM发生CAD患者的血清GA及HbA1c水平明显升高,血清GA及HbA1c水平是评估T2DM患者CAD严重程度的独立影响因素。
- 王东陈庭燕周坤刘发俊
- 关键词:糖化白蛋白糖化血红蛋白冠状动脉疾病
- 阿托伐他汀治疗非心脏瓣膜病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非心脏瓣膜病阵发性心房颤动窦性心律维持中的作用。方法:110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A组54例,B组56例。A组仅给予厄贝沙坦+胺碘酮治疗;B组在给予厄贝沙坦+胺碘酮治疗的同时联合服用阿托伐他汀治疗,随访12个月,观察终点为房颤动转复后至3、6、12个月时的窦性心律维持情况及血浆C反应蛋白浓度。结果:B组阵发性心房颤动转复为窦性心律后的维持比率在3月时与A组相比无明显差异(86.54%VS 82.35%,P>0.05),血浆C反应蛋白浓度与A组相比也无明显差异(P>0.05);但至6、12个月时仍维持窦性心律的比率高于A组(82.69%VS 62.75%;78.85%VS 60.78%,均P<0.05),同时血浆C反应蛋白浓度也低于A组(P<0.05)。结论:在胺碘酮、沙坦类药物治疗非心脏瓣膜病所致的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同时联合使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其维持窦性心律的作用可能优于仅使用胺碘酮及沙坦类药物,机制可能与阿托伐他汀的抗炎作用等有关。
- 刘胜强王世君陈庭燕刘发俊任晖张军康
- 关键词:心房颤动胺碘酮厄贝沙坦阿托伐他汀
- 采用覆膜支架隔绝术治疗危重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13年
-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也称为远端主动脉夹层,是指以左锁骨下动脉起始处为分界点,夹层仅累计左锁骨下动脉(LSA)起始处以下的主动脉的一种病变。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是心血管疾病中死亡率较高的一种心血管系统的危急病症[1]。近年临床运用覆膜支架隔绝术技术(EVGE)治疗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患者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作者2005年1月—2013年3月对310例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采用覆膜支架隔绝术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 沈桂冬杨剑陈进业孙朝阳王东陈庭燕刘发俊曾德银周坤丁红
-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
- 覆膜支架治疗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围术期并发症分析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探讨覆膜支架治疗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围术期并发症的特点以及处理和预防的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临床病例分析方法,回顾总结2008年2月至2012年7月经确诊并接受覆膜支架治疗的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患者68例,考察经皮主动脉内覆膜支架技术治疗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资料,重点研究病例围术期并发症,总结并发症类型、原因并探讨处理和预防措施。结果共13例发生围术期并发症,包括内漏、升主动脉夹层、腹腔脏器缺血、脑卒中和缺血性脊髓损伤、急性肾衰竭、动脉瘤,并发症发生率为19.12%;其中有3例死亡,病死率4.41%,1例由于脑卒中和缺血性脊髓损伤造成截瘫。结论覆膜支架技术作为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的主要临床疗法,虽疗效确切,但在围术期并发症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需予以高度重视,并采取相应措施。
- 沈桂冬杨剑陈进业孙朝阳王东陈庭燕刘发俊曾德银周坤丁红
-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围术期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