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肿瘤
  • 3篇子宫
  • 3篇宫颈
  • 2篇子宫内膜
  • 2篇子宫内膜癌
  • 2篇内膜
  • 2篇内膜癌
  • 2篇宫内
  • 2篇宫内膜
  • 2篇宫内膜癌
  • 1篇血清
  • 1篇血清HA
  • 1篇血清标志
  • 1篇血清标志物
  • 1篇阴道
  • 1篇阴道肿瘤
  • 1篇预后
  • 1篇原发性
  • 1篇诊刮
  • 1篇人乳

机构

  • 3篇北京协和医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清华大学第一...

作者

  • 6篇李淑敏
  • 3篇吴令英
  • 3篇白萍
  • 2篇张蓉
  • 2篇章文华
  • 2篇李晓光
  • 2篇李洪君
  • 2篇李林
  • 1篇赵方辉
  • 1篇乔友林
  • 1篇黄曼妮
  • 1篇陈凤
  • 1篇刘彬
  • 1篇刘芝华
  • 1篇王希霞
  • 1篇戎寿德
  • 1篇张功逸
  • 1篇孙慧
  • 1篇李义
  • 1篇贾英华

传媒

  • 2篇癌症进展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中华妇产科杂...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年份

  • 2篇2016
  • 3篇2012
  • 1篇200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外阴上皮内瘤变Ⅲ级进展为外阴癌一例被引量:2
2016年
患者61岁,外阴瘙痒5年,因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s,CIN)Ⅲ级(CIN3)外院术后2个月发现外阴上皮内瘤变(vulvar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VIN)Ⅲ级(VIN3),于2004年3月入院。外院病理:(子宫标本)宫颈局灶CIN3,VIN3,提示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
章文华白萍李淑敏孙慧
关键词:外阴肿瘤外阴上皮内瘤变
我国山西省子宫颈癌高发区人乳头瘤病毒感染调查被引量:137
2003年
目的在子宫颈癌高发区调查妇女生殖道高危型别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状况,探讨浓缩子宫颈癌高危人群的方法,为子宫颈癌的免疫和化学预防提供科学依据和人群基础。方法选取30~50岁的已婚妇女为对象。研究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妇女自己取样检查法,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受检妇女在医师的指导下自己采集阴道分泌物,然后调查其人口学基本信息;第二阶段由医师进行直接取样。将收集到的子宫颈脱落细胞放入装有固定液的试管保存,应用第2代杂交捕获(HybridCapture2)试验进行HPVDNA检测。标本中检出的HPVDNA≥2.0pg/ml即为感染阳性。两份标本的检测结果中任一项阳性即认作感染阳性。数据用VFP软件两遍录入后,进行核对纠错,应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9683名妇女,人群顺从性为75.4%。该人群HPV感染率为27.5%,阳城县HPV感染率高于襄垣县(P<0.001)。不同年龄组(30~,35~,40~,45~50)的HPV感染率分别为24.5%、27.4%、28.2%、27.4%,经统计学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604)。山区HPV感染率显著高于半山区(P=0.001)。教育程度为非正式上过学、小学、初中、高中及以上妇女的HPV感染率分别为26.1%、26.6%、27.5%、30.0%,经统计学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106)。结论本研究是迄今国内规模最大的调查,人群顺从性较高。
沈艳红陈凤黄曼妮刘彬王希霞赵方辉李淑敏李楠吴令英戎寿德章文华任生达黄瑞德乔友林
关键词:人乳头瘤病毒子宫颈癌流行病学患病率
宫颈鳞状细胞癌ⅠB2期治疗模式探讨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宫颈鳞状细胞癌ⅠB2治疗方法及预后因素。方法 1999年5月至2010年5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初治、资料完整的宫颈鳞状细胞癌ⅠB2264例入组。中位年龄43岁(21~60岁),全组中直接手术57例,术前新辅助化疗或新辅助化疗加腔内放疗140例,术前腔内放疗53例,放疗加增敏化疗14例。全组接受手术252例,其中2例因术中病理证实淋巴结转移而仅行淋巴结清扫,后改根治性放疗加化疗,250例行盆腔或加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Ⅲ型根治性子宫切除。结果 252例淋巴结清扫患者中切除淋巴结<20个47例,≥20个205例,淋巴结无转移190例,有转移62例。250例根治性子宫切除患者中,浅肌层受侵117例,深肌层受侵120例,未注明深度13例。脉管瘤栓阴性206例,阳性44例。高分化21例,中分化127例,低分化105例,未报分化11例。全组患者5年无瘤存活率、总存活率分别为85%、89%。术前化疗、放疗加手术,手术,同步放化疗三组无瘤存活率分别为85.2%、92.9%、52.2%,三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淋巴结切除个数<20个与≥20个相比,无瘤存活率分别为77.9%、87.8%,差异临近统计学意义(P=0.057)。淋巴结无转移与转移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01。脉管瘤栓阴性与阳性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00)。而肌层受侵深度、组织分化程度对预后无影响。直接手术与术前新辅助化疗、放疗相比:淋巴结转移率直接手术组(31.6%)高于术前化疗、放疗组(21.8%),但无统计学差异。脉管瘤栓阳性率直接手术组(35.1%)明显高于术前化疗、放疗组(1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手术组接受术后辅助性放疗合并增敏化疗占71.9%,高于术前化疗、放疗组(62.2%),但无统计学差异。宫颈鳞状细胞癌ⅠB2期5年无瘤存活率、总存活率较高,达85%、89%。结论术前化疗、放疗加手术和直接手术患者无瘤存活率好于同步放化疗。淋巴结转移数、�
张蓉张功逸李林吴令英白萍李洪君李淑敏李晓光
关键词:宫颈肿瘤
原发性阴道平滑肌肉瘤九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阴道平滑肌肉瘤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对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1973年1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9例原发性阴道平滑肌肉瘤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占同期收治的阴道恶性肿瘤患者的2.7%(9/330)。患者年龄35—66岁,中位年龄48岁;临床表现为阴道肿物3例,腹痛、阴道流血2例,阴道痛2例,排便困难及排尿困难各1例。本病术前确诊率低,在本院初次治疗的3例患者均于术前予肿物活检后病理检查确诊,另6例患者为外院行单纯肿物切除术后病理检查确诊;9例患者中5例同时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查。9例患者中,8例初次治疗为手术治疗,其中4例术后辅以化疗或放疗。9例患者均进行随诊,其中3例失访,随诊时间为7—134个月,中位随诊时间为66个月;随访期内6例复发,其中4例为2年内局部复发或邻近器官转移,3例复发后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均存活〉5年,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4/9。结论原发性阴道平滑肌肉瘤罕见,术前确诊率低,建议术前行肿瘤活检以明确诊断;目前主要的治疗方式为手术治疗,必要时结合放化疗可提高患者生存率。
李林张蓉吴令英白萍李淑敏李洪君李晓光
关键词:阴道肿瘤平滑肌肉瘤预后
术前分段诊刮病理在子宫内膜癌诊断中的价值
2012年
子宫内膜癌是我国女性生殖道第二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90%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均有症状表现,可通过术前分段诊刮病理及早发现,给予及时处理。然而,术前分段诊刮病理确定的肿瘤组织学分型、分级及宫颈浸润等特征准确性不高,可能会影响子宫内膜癌患者治疗方案的制定。本文将对术前分段诊刮病理诊断子宫内膜癌组织学分型、分级及宫颈浸润等临床病理方面的价值进行如下综述。
贾英华李淑敏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组织学分型宫颈浸润
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has-miR-14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人类微小RNA-141(has-miR-141)在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5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24 h内的血清标本,以同期收治的12例子宫肌瘤患者术前24 h内的血清和5例健康志愿者的血清作为对照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子宫内膜癌患者和对照组血清中has-miR-141的表达水平,并分析has-miR-141表达水平与5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子宫内膜癌患者的血清has-miR-141的表达水平(2.6295±2.038)高于对照组的(1.561±0.6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中has-miR-141表达与组织病理分型、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诊断有关(P﹤0.05),非子宫内膜样癌、淋巴结转移、Ⅲ期+Ⅳ期患者has-miR-141的表达水平高于子宫内膜样癌、无淋巴结转移、Ⅰ期+Ⅱ期患者。不同组织病理分级、年龄、CA125值患者血清中has-miR-141的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中has-miR-141呈高表达水平,且与淋巴结转移、病理分型及临床分期有关。has-miR-141有可能成为一种诊断子宫内膜癌的新型标志物,同时有可能作为进展期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依据,从而为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有效帮助。
贾英华韩瑛李义刘芝华李淑敏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血清标志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