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珊珊 作品数:10 被引量:54 H指数:5 供职机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瑞马唑仑用于宫腔镜鼻咽通气道保留自主呼吸静脉麻醉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5 2023年 目的观察瑞马唑仑用于宫腔镜鼻咽通气道保留自主呼吸静脉麻醉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2022年10月至2023年3月行择期宫腔镜手术的患者12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丙泊酚组、瑞马唑仑组和瑞马唑仑+氟马西尼组(简称瑞马氟马组),每组41例。丙泊酚组采用丙泊酚复合羟考酮全凭静脉麻醉;瑞马唑仑组和瑞马氟马组采用瑞马唑仑复合羟考酮全凭静脉麻醉,3组术中均辅用鼻咽通气道,术毕瑞马氟马组静脉注射氟马西尼0.3 mg进行拮抗。主要观察指标是术中呼吸抑制的发生率。次要观察指标包括镇静诱导时间、苏醒时间、围术期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以及围术期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瑞马唑仑组和瑞马氟马组的镇静诱导时间均长于丙泊酚组[(44±5)、(45±5)min比(40±3)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瑞马唑仑组和瑞马氟马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瑞马唑仑组和丙泊酚组的苏醒时间均长于瑞马氟马组[(10.0±3.5)、(5.3±1.8)min比(2.0±0.7)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瑞马唑仑组长于丙泊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瑞马唑仑组和瑞马氟马组扩张宫颈时、宫内操作时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和脉搏血氧饱和度均高于丙泊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患者诱导前和拔管时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和脉搏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瑞马唑仑组和瑞马氟马组诱导期注射痛和术中呼吸抑制的发生率均低于丙泊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围术期其他不良反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均未见术中知晓和术后呼吸抑制的发生。结论瑞马唑仑用于鼻咽通气道保留自主呼吸静脉麻醉下的宫腔镜手术患者,与等效剂量丙泊酚相比,呼吸抑制发生率低、血流动力学更平稳,特异性拮抗剂氟马西� 王惠军 陈红芽 王珊珊 王古岩关键词:宫腔镜 鼻咽通气道 丙泊酚 氟马西尼 术前动画视频陪伴改善学龄前儿童分离焦虑及诱导配合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4 2021年 目的探究动画视频陪伴对全身麻醉(全麻)下行斜视矫正手术的学龄前儿童术前分离焦虑和麻醉诱导配合度的影响。方法该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19年9月1日至12月31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择期吸入麻醉下行斜视矫正术的患儿80例,年龄3-6岁,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视频组,每组40例。视频组患儿自术前等候、与父母分离至麻醉诱导意识消失过程持续观看动画视频,常规组患儿该过程中无视频陪伴。记录两组患儿进入等候区即刻(T1)、与父母分离时(T2)改良耶鲁围术期焦虑量表(mYPAS)评分,麻醉诱导时记录诱导合作量表(ICC)评分,麻醉恢复室(PACU)观察期间记录苏醒时间,恶心呕吐、喉痉挛、严重咳嗽、低氧血症、窦性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术后第1天随访记录疼痛、头晕、恶心呕吐、嗜睡等术后不良反应,并进行患儿家长麻醉满意度评分。结果T1时,两组患儿mYPAS评分及mYPAS评分>30分的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2时,视频组患儿mYPAS评分和mYPAS评分>30分的比例分别为(34.41±13.23)分和52.50%,低于常规组患儿的(50.64±20.96)和8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视频组ICC评分为(1.83±2.26)分,低于常规组的(4.03±2.9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频组ICC=0比例为37.50%,高于常规组12.50%,而ICC=4-10比例为17.50%,低于常规组4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苏醒时间、PACU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视频组家长麻醉满意度评分为(9.23±0.89)分,高于常规组的(8.63±1.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动画视频陪伴能够减轻全麻下行斜视矫正手术的学龄前儿童术前分离焦虑,改善吸入麻醉诱导配合度,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 王月初 丽艳 王珊珊 石军 岳建英 刘颖 孙毅 苏少飞 王古岩关键词:麻醉 分离焦虑 学龄前儿童 斜视矫正术 复方甘菊利多卡因凝胶对喉罩正压通气患者术后口咽部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评估复方甘菊利多卡因凝胶对喉罩正压通气患者术后口咽部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2023年1至3月在全身麻醉喉罩正压通气下行择期手术的患者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生理盐水组(n=32),男18例,女14例,年龄28~64(48.4±10.6)岁;复方甘菊利多卡因凝胶组(简称甘菊凝胶组,n=32),男18例,女14例,年龄24~64(46.3±10.8)岁。两组患者都采用全凭静脉麻醉,生理盐水组喉罩置入前,对喉罩的前、肩、背部进行生理盐水润滑处理,甘菊凝胶组使用复方甘菊利多卡因凝胶润滑处理。主要观察指标为喉罩拔除后0.5、3.0、6.0、24.0 h不同时间点的术后口咽黏膜炎发生率;次要观察指标包括喉罩拔除后不同时间点的口咽黏膜炎评分、咽喉痛评分、声音嘶哑评分、咳嗽评分和咽干评分,喉罩置入次数、成功置入用时和漏气压,拔除喉罩前后的呛咳、躁动等应激反应和苏醒期舌麻、保护性咽反射受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甘菊凝胶组患者的口咽黏膜炎发生率在喉罩拔除后0.5、3.0、6.0、24.0 h分别为25.0%(8/32)、31.3%(10/32)、28.1%(9/32)和3.1%(1/32),均低于生理盐水组的53.1%(17/32)、59.4%(19/32)、59.4%(19/32)和21.9%(7/32)(均P<0.05)。甘菊凝胶组患者的口咽黏膜炎评分[M(Q_(1),Q_(3))]在喉罩拔除后0.5、3.0、6.0、24.0 h分别为0(0,0.8)、0(0,1.0)、0(0,1.0)和0(0,0)分,均低于生理盐水组的1.0(1.0,1.8)、1.0(0,2.0)、1.0(0,2.0)和0(0,0)分(均P<0.05),甘菊凝胶组患者的咳嗽评分在喉罩拔除后3.0、6.0 h分别为0(0,0)、0(0,0)分,均低于生理盐水组的0(0,0)、0(0,0)分(均P<0.05),甘菊凝胶组患者的咽干评分在喉罩拔除后3.0 h为0(0,1.0)分,低于生理盐水组的1.0(0.3,1.0)分(P=0.019);甘菊凝胶组患者喉罩成功置入用时25.0(20.3,29.8)s,低于生理盐水组的29.0(25.0,32.0)s(P=0.016);两组患者的喉罩置入次数、漏气压、术后咽喉痛和声音� 王惠军 王珊珊 王古岩关键词:间歇正压通气 生理盐水 喉罩 黏膜炎 老年眼科手术患者全身麻醉中瑞马唑仑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5 2023年 目的探讨瑞马唑仑在老年眼科手术患者全身麻醉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老年眼科手术患者1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组、R组和R+F组,每组50例。三组均进行喉罩全身麻醉,P组给予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罗库溴铵麻醉诱导,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静脉维持;R组、R+F组给予瑞马唑仑复合舒芬太尼、罗库溴铵麻醉诱导,术中瑞马唑仑和瑞芬太尼静脉维持;术毕R+F组静脉注射氟马西尼0.3 mg拮抗,P组和R组不做处理,等待自然苏醒。记录三组镇静起效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和拔除喉罩时间,麻醉诱导前(T_(0))、喉罩置入前(T_(1))、喉罩置入后(T_(2))、苏醒时(T_(3))和拔管后(T_(4))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脑电双频指数(BIS);记录三组麻醉诱导时注射痛及围手术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P组比较,R组和R+F组镇静起效时间均延长,R组意识恢复时间、拔除喉罩时间均延长,R+F组意识恢复时间、拔除喉罩时间均缩短(P均<0.05)。与同组T_(0)时间点比较,P组、R组、R+F组T_(1)、T_(2)、T_(3)时间点MAP、BIS均降低,P组T_(1)、T_(2)、T_(3)时间点HR降低(P均<0.05)。与P组同时间点比较,R组、R+F组T1时间点MAP、HR、BIS均升高,R组T_(2)时间点HR、BIS均升高,R+F组T2时间点BIS升高(P均<0.05);与R组同时间点比较,R+F组T_(3)时间点BIS升高(P<0.05)。R组和R+F组麻醉诱导时注射痛、低血压发生率均低于P组(P均<0.05)。R组和R+F组术中低血压发生率均低于P组(P均<0.05)。P组、R组和R+F组术后头晕、嗜睡、低氧血症、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老年眼科手术患者全身麻醉时采用瑞马唑仑有助于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并提高围手术期安全性,术毕给予氟马西尼拮抗有助于患者苏醒。 王惠军 王珊珊 杜英杰 王古岩关键词:氟马西尼 丙泊酚 眼科手术 全身麻醉 老年患者 麻醉诱导期阿托品预给药对支撑喉镜手术中迷走反射的预防作用 2023年 目的探讨麻醉诱导期间阿托品预给药对支撑喉镜手术中迷走反射的预防作用。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3月在北京同仁医院择期全身麻醉下行支撑喉镜手术患者342例,其中男202例,女140例,年龄(48.1±11.9)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n=171)。试验组在麻醉诱导时静脉滴注0.5 mg阿托品,对照组在麻醉诱导时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所有患者在置入支撑喉镜期间如果出现心率<50次/min,则停止手术操作并撤镜,撤镜后心率未恢复者给予阿托品0.5 mg,待心率恢复后继续支撑喉镜操作。主要观察指标为两组患者上悬吊镜前、后心率波动值(ΔHR)>20%发生率。次要观察指标包括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麻醉诱导后、上悬吊镜前、上悬吊镜后即刻心率、平均动脉压(MAP)以及支撑喉镜期间窦性心动过缓、撤镜及需阿托品治疗发生率。结果试验组上悬吊镜后ΔHR>20%发生率、窦性心动过缓发生率分别为14.6%(25/171)、12.9%(22/171),均低于对照组的28.1%(48/171)、29.8%(51/171)(均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上悬吊镜后即刻心率分别为(66.4±13.5)、(60.8±15.7)次/min,均低于上悬吊镜前的(74.7±11.1)、(67.6±12.8)次/min(均P<0.05)。两组患者在各个时间点MAP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撤镜1次+0.5 mg阿托品、撤镜2次+0.5 mg阿托品、撤镜2次+1.0 mg阿托品治疗发生率分别为9.9%(17/171)、1.8%(3/171)、0(0),均低于对照组的24.0%(41/171)、5.8%(10/171)、2.3%(4/171)(均P<0.05)。结论麻醉诱导期阿托品预给药可有效降低支撑喉镜手术中迷走反射的发生。 辛燕 魏征 王珊珊 吴黎黎 王月 王古岩关键词:阿托品 支撑喉镜 迷走反射 年龄因素对吗啡用于瑞芬太尼复合麻醉短小手术患儿恢复期镇痛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 评价年龄因素对吗啡用于瑞芬太尼复合麻醉短小手术患儿恢复期镇痛效应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扁桃体切除术患儿50例,性别不限,年龄3-10岁,BMI≤30 kg/m^2,ASA分级Ⅰ或Ⅱ级.根据患儿年龄分为2组:学龄前组(3-5岁,n=30)和学龄组(6-10岁,n=20).麻醉诱导均采用吸入8%七氟醚和静脉注射吗啡0.1 mg/kg.气管插管术后行机械通气,维持PET CO235 - 45mmHg.吸入2%-3%七氟醚,静脉输注瑞芬太尼0.2 μg·kg^-1·min^-1维持麻醉.在麻醉恢复室期间采用面部表情疼痛评分(FPS评分)和疼痛行为量表评分(FLACC评分)评估疼痛程度.当FPS评分或FLACC评分≥4分时,静脉注射吗啡0.05 mg/kg,若注射2次吗啡(间隔5 min)仍无法缓解时,改为静脉注射芬太尼1 μg/kg,直至FPS评分和FLACC评分〈4分.记录镇痛药物使用情况及其用量(芬太尼用量换算为吗啡用量);记录恶心呕吐、瘙痒和呼吸抑制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学龄前组比较,学龄组麻醉恢复期镇痛药物使用率及其用量降低(P〈0.05),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未见瘙痒和呼吸抑制的发生.结论 吗啡用于瑞芬太尼复合麻醉短小手术患儿恢复期镇痛效应受年龄因素的影响,用于学龄患儿的镇痛效应优于学龄前患儿. 王珊珊 王燕婷 孙瑛 张马忠 许文音 杭燕南关键词:年龄因素 吗啡 哌啶类 镇痛 改良鼻咽通气道保留自主呼吸全身麻醉对宫腔镜日间手术患者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5 2023年 目的探讨新型改良鼻咽通气道保留自主呼吸全身麻醉对接受宫腔镜日间手术患者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2年8至12月北京同仁医院宫腔镜日间手术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喉罩机械通气全身麻醉组(喉罩组,n=40),年龄20~65(46.8±10.1)岁;改良鼻咽通气道保留自主呼吸全身麻醉组(鼻咽通气道组,n=40),年龄26~65(45.5±12.1)岁。主要观察指标为术后不同时间点患者的临床恢复评分(CRS)和改良警觉镇静评分(MOAA/S)。次要观察指标包括两组患者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术前和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术中和术后恢复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鼻咽通气道组患者的CRS评分M(Q_(1),Q_(3))在术后苏醒时、拔管后即刻、拔管后5 min、拔管后15 min和拔管后30 min分别为8(8,9)、8(8,9)、8(8,9)、9(9,9)和10(10,11)分,均高于喉罩组的7(6,8)、7(7,8)、7(7,8)、8(8,8)和9(8,9)分(均P<0.001);鼻咽通气道组MOAA/S评分在术后苏醒时、拔管后即刻、拔管后5 min、拔管后15 min分别为5(5,5)、5(5,5)、5(5,5)、5(5,5)分,均高于喉罩组的4(3,5)、4(4,5)、5(4,5)、5(5,5)分(均P<0.05)。鼻咽通气道组患者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分别为(47.8±4.3)s、(4.1±1.7)min和(4.5±1.7)min,均低于喉罩组的(138.8±4.2)s、(7.2±2.9)min和(8.1±2.7)min(均P<0.05)。鼻咽通气道组患者拔管时的平均动脉压(MAP)为(84.9±10.2)mmHg(1 mmHg=0.133 kPa),低于喉罩组的(93.2±7.5)mmHg(P<0.05);扩张宫颈时的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_(2))为(22.0±5.9)mmHg,低于喉罩组的(37.2±2.2)mmHg(P<0.05);宫内操作、拔管时的PetCO_(2)分别为(45.5±6.7)、(41.6±4.5)mmHg,均高于喉罩组的(39.2±4.1)、(38.6±3.6)mmHg(均P<0.05)。鼻咽通气道组患者术中呼吸抑制、体动发生率分别为27.5%(11/40)、17.5%(7/40),喉罩组均为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嗜睡的发生率为2.5%(1/40),低于喉罩组的17.5 王惠军 陈红芽 王珊珊 杜英杰 王古岩关键词:宫腔镜 喉罩 全身麻醉 程序化镇静镇痛中脑电疼痛指数与脑电双频谱指数的相关性分析 2021年 目的:分析和评价程序化镇静镇痛中病人脑电疼痛指数(pain index,PI)与脑电双频谱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择期在程序化镇静镇痛下施行整形外科手术的病人10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Ⅰ级或Ⅱ级,年龄18~53岁。麻醉开始给予所有病人静脉单次输注咪达唑仑0.04 mg/kg,同时静脉持续输注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1μg/kg,后以0.4~0.7μg·kg^(-1)·h^(-1)静脉持续输注)和瑞芬太尼0.1μg·kg^(-1)·min^(-1)。待BIS值维持在60~80后,手术部位注射膨胀液局部麻醉。使用BIS VISTA监护仪和HXD-I多功能组合式监护仪分别测量和记录病人在局麻开始(T1)、手术开始(T2)、麻醉后30 min(T3)、麻醉后60 min(T4)、停止输注右美托咪定即刻(T5)、手术结束(T6)各时间点的BIS值和PI值。分析各时间点PI值与BIS的相关性。结果:在T1~T6各时点,PI值与BIS值均呈明显正相关关系(r=0.633~0.798,P<0.05)。结论:在程序化镇静镇痛中,PI值与BIS值呈明显正相关关系,PI值随着BIS值(镇静的减浅或加深)而上升或下降,表明PI值可作为评估程序化镇静镇痛有效性的良好监测指标。 王珊珊 夏伟鹏 王古岩关键词:疼痛指数 脑电双频谱指数 右美托咪定滴鼻对斜视儿童全身麻醉术前焦虑和配合度的影响 被引量:13 2021年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滴鼻对拟在全身麻醉下做斜视手术儿童术前焦虑和配合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8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择期行斜视手术的6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右美托咪定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麻醉诱导前30min,右美托咪定组给予2μg/kg右美托咪定缓慢滴鼻,对照组给予0.02ml/kg的生理盐水缓慢滴鼻。记录两组患儿滴鼻30min后的入睡情况。比较分析两组患儿术前1d、手术当日、麻醉诱导时的改良耶鲁围术期焦虑量表(modified Yale preoperative anxiety scale,mYPAS)评分,麻醉诱导时的麻醉诱导期合作度量表(induction compliance checklist,ICC)评分,术后躁动量表(pediatric anesthesia emergence delirium,PAED)评分、苏醒时间、出恢复室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滴鼻30min后,右美托咪定组有11例患儿入睡,对照组无患儿入睡,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12.540,P=0.000)。术前1d,两组患儿的mYRAS评分及mYRAS评分≥40分的例数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手术当日和麻醉诱导时,右美托咪定组患儿的mYRAS评分及mYRAS评分≥40分的例数均显著低于和少于对照组(P<0.05)。麻醉诱导时,右美托咪定组患儿的ICC评分和ICC评分≥4分的例数均显著低于和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右美托咪定组患儿PAE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苏醒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出恢复室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右美托咪定组患儿术后嗜睡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右美托咪定组患儿术后烦躁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术后疼痛、恶心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术前30min采用2μg/kg右美托咪定滴鼻,可明显提升患儿配合度,改善术前焦虑,同时可缓解患儿术后躁动,且安全性较好。术后苏醒时间略有延长,但不影响出恢复室时间。 初丽艳 王月 王珊珊 王古岩关键词:儿童 术前焦虑 全身麻醉 瑞马唑仑预防全麻诱导期丙泊酚注射痛在日间宫腔镜手术患者中的有效剂量测定 2025年 目的探讨瑞马唑仑预防日间宫腔镜手术患者全麻诱导期丙泊酚注射痛的半数有效剂量(50%effective dose,ED_(50))和95%有效剂量(95%effective dose,ED_(95))。方法选取2024年1—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接受择期喉罩全麻行日间宫腔镜手术患者22例,麻醉诱导期予瑞马唑仑预处理,依次给予丙泊酚、瑞芬太尼、米库氯铵行全麻诱导。采用改良Dixon序贯法进行研究,瑞马唑仑起始剂量为0.08 mg/kg,若患者丙泊酚注射痛为阴性,则下一例患者减少剂量,反之,则增加剂量;瑞马唑仑剂量增减梯度为0.01 mg/kg,直到出现7次阴性-阳性反应折返点后停止试验。同时观察麻醉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2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5~65岁,平均(47.0±11.4)岁。瑞马唑仑用于日间宫腔镜手术患者预防麻醉诱导期丙泊酚注射痛的ED_(50)为0.060 mg/kg(95%CI:0.052~0.067 mg/kg),ED_(95)为0.072 mg/kg(95%CI:0.066~0.108 mg/kg)。麻醉诱导期共发生低血压6例、恶心呕吐1例、头晕1例,未见其他不良反应。结论瑞马唑仑预防日间宫腔镜手术患者全麻诱导期丙泊酚注射痛的ED_(50)为0.060 mg/kg(95%CI:0.052~0.067 mg/kg),ED_(95)为0.072 mg/kg(95%CI:0.066~0.108 mg/kg),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陈红芽 王惠军 奚春花 吴黎黎 胡春华 杜英杰 王珊珊 王古岩关键词:丙泊酚 注射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