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卒中
  • 3篇失眠
  • 2篇信号
  • 2篇信号通路
  • 2篇通路
  • 2篇缺血
  • 2篇卒中后
  • 1篇胆碱
  • 1篇胆碱能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质
  • 1篇蛋白质酪氨酸...
  • 1篇短暂性
  • 1篇短暂性脑缺血
  • 1篇短暂性脑缺血...
  • 1篇血清
  • 1篇血清IL-8
  • 1篇血性
  • 1篇血液
  • 1篇血液流变

机构

  • 7篇河北省沧州中...
  • 2篇山东中医药大...
  • 1篇河北中医学院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沧州市中心医...

作者

  • 7篇刘景峰
  • 5篇宋伟伟
  • 5篇李宝栋
  • 3篇张玉曼
  • 2篇霍青
  • 1篇崔景军
  • 1篇齐策
  • 1篇郝洪军

传媒

  • 2篇中医药导报
  • 1篇河北医学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辽宁中医杂志
  • 1篇分子诊断与治...
  • 1篇中华诊断学电...

年份

  • 1篇2024
  • 4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147及VWF水平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早期临床转归的关系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研究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子(CD147)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2020年7月至2022年9月期间诊治的102例TIA患者作为实验组,根据卒中风险系数ABCD3⁃I评分表将TIA患者分为高危组、中危组、低危组,根据TIA患者发病72 h内是否发生脑梗死将患者分为脑梗死组(发生脑梗死)、无脑梗死组(未发生脑梗死),另选取98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不同危险程度TIA患者、不同早期临床转归TIA患者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147及VWF水平;采用Spearman分析该些指标与TIA患者脑梗死发生率的相关性。结果实验组CD3^(+)、CD4^(+)、CD4^(+)/CD8^(+)明显低于对照组,CD8^(+)、CD147、VW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不同危险程度TIA患者CD3^(+)、CD4^(+)、CD4^(+)/CD8^(+)呈现:高危组<中危组<低危组,CD8^(+)、CD147、VWF水平呈现:高危组>中危组>低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TIA患者CD3^(+)、CD4^(+)、CD4^(+)/CD8^(+)明显低于无脑梗死组,CD8^(+)、CD147、VWF水平显著高于无脑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分析结果显示,TIA患者脑梗死发生率与CD3^(+)、CD4^(+)、CD4^(+)/CD8^(+)呈负相关,与CD8^(+)、CD147、VWF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147及VWF水平与TIA患者早期临床转归有明显的关联,可作为TIA患者是否会发生脑梗死的重要评估指标。
宋伟伟刘景峰段丽娟张琳琳袁雪梅
关键词: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147VWF
四种抗体阳性重症肌无力合并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例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4种抗体阳性重症肌无力(MG)合并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诊断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14日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风湿免疫科收治的1例4种抗体阳性的MG合并RA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4年6个月前出现眼睑下垂伴周身乏力,吞咽困难,对称性多关节肿痛,先后诊断为MG、RA,给予溴吡斯的明片、醋酸泼尼松片、甲氨蝶呤片、来氟米特片、硫酸羟氯喹片治疗,上述症状好转,因停用溴吡斯的明片且醋酸泼尼松片减量后,病情复发。完善MG相关抗体检查后发现,乙酰胆碱受体(AChR)抗体、肌肉特异性酪氨酸激酶(MuSK)抗体、兰尼碱受体(RyR)抗体、乙酰胆碱酯酶(AChE)抗体同时阳性,调整治疗方案为醋酸泼尼松片、环孢素软胶囊、溴吡斯的明片后,病情逐渐缓解。结论MG合并RA患者中可检测到4种抗体阳性,提示自身免疫重叠中,可同时存在不同抗体介导的致病机制。
孙志娟刘景峰张静阳郝洪军
关键词:重症肌无力受体蛋白质酪氨酸激酶类兰尼碱受体钙释放通道
夜预汤结合疏肝理气针刺法治疗卒中相关失眠障碍观察
2023年
目的观察夜预汤结合疏肝理气针刺法治疗卒中相关失眠障碍疗效。方法纳入107例卒中相关失眠障碍患者(2021年1月—2022年3月)进行前瞻性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患者分成对照组(53例)与观察组(54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卒中常规疗法治疗并口服劳拉西泮治疗,观察组治疗方法同对照组,并结合夜预汤及疏肝理气针刺法治疗,两组数据观察:临床疗效、治疗前中医证候(入睡困难、时寐时醒、寐而不酣、头晕耳鸣等)积分变化、匹兹堡睡眠指数(PSQI)变化及阿森斯失眠量表(AIS)评分变化、失眠严重指数量表(ISI)变化、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变化及、脑卒中患者生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分变化、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30%,52/54)比对照组患者(83.02%,44/53)更高,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证候(入睡困难、时寐时醒、寐而不酣、头晕耳鸣等)积分、PSQI评分及AIS评分、ISI评分、HAMD评分及SS-QOL评分比较,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中医证候(入睡困难、时寐时醒、寐而不酣、头晕耳鸣等)积分、PSQI评分及AIS评分、ISI评分、HAMD评分及SS-QOL评分均改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入睡困难、时寐时醒、寐而不酣、头晕耳鸣等)积分、PSQI评分及AIS评分、ISI评分、HAMD评分及SS-QOL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1例恶心,对照组1例呕吐,2例恶心,P>0.05。结论夜预汤结合疏肝理气针刺法治疗卒中相关失眠障碍疗效显著,可较好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及抑郁心理,患者生活质量提升,不良反应较少,安全可靠。
刘景峰宋伟伟李宝栋王雅荣白德龙赵学栋宋佳张玉曼霍青
关键词:劳拉西泮
夜预汤对卒中后失眠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对NF-κB/NLRP3信号通路的影响
2022年
目的:探讨夜预汤对卒中后失眠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对NF-κB/NLRP3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100只Sprague Dawley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20只。通过暂时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手术制备大鼠脑卒中模型,脑卒中造模成功后大鼠腹腔注射氯苯丙氨酸(PCPA)混悬液制备失眠模型。卒中后失眠模型建立成功后,艾司唑仑组(500 mg/kg),夜预汤低(500 mg/kg)、高剂量组(1000 mg/kg)给予相应药物灌胃,持续4周,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给药结束后,应用水迷宫测试评估大鼠神经功能,同时测定大鼠睡眠时相、神经细胞凋亡水平;应用RT-PCR法及蛋白印迹法测定大鼠脑组织核因子-κB(NF-κB)、结节样受体蛋白3(NLRP3)mRNA与蛋白水平。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艾司唑仑组和夜预汤低、高剂量组大鼠逃避潜伏期、觉醒时间(Wake)、凋亡率、NF-κB mRNA、NLRP3 mRNA、NF-κB蛋白、NLRP3蛋白表达明显降低,经过原平台位置次数、原平台象限留时间、慢波睡眠Ⅰ期(SWS1)、慢波睡眠Ⅱ期(SWS2)、快动眼睡眠(REMS)、总睡眠时间(TST)明显升高,且随夜预汤给药剂量增加,逃避潜伏期、Wake、凋亡率、NF-κB mRNA、NLRP3 mRNA、NF-κB蛋白、NLRP3蛋白表达逐渐降低,经过原平台位置次数、原平台象限留时间、SWS1、SWS2、REMS、TST逐渐升高,呈剂量依赖性(P<0.05);与艾司唑仑组比较,夜预汤低剂量组大鼠逃避潜伏期、Wake、凋亡率、NF-κB mRNA、NLRP3 mRNA、NF-κB蛋白、NLRP3蛋白表达明显升高,经过原平台位置次数、原平台象限留时间、SWS1、SWS2、REMS、TST明显降低(P<0.05);夜预汤高剂量组与艾司唑仑组大鼠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夜预汤对卒中后失眠模型大鼠具有明显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夜预汤能明显抑制NF-κB、NLRP3基因与蛋白表达进而抑制NF-κB/NLRP3通路激活有关。
刘景峰宋伟伟李宝栋王雅荣白德龙赵学栋宋佳张玉曼霍青
关键词:失眠
预知子提取物对卒中后失眠模型大鼠海马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探讨预知子提取物(FAE)对卒中后失眠模型大鼠的影响及相关机制研究。方法:随机将60只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艾司西酞普兰,10 mg/kg),以及预知子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25、50、100 mg/kg);除假手术组外,其他组大鼠均构建卒中后失眠大鼠模型,采用改良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mNSS)量表对大鼠神经功能进行评分确保建模成功,并灌胃相应药物治疗。应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学习和记忆能力,HE染色观察大鼠脑组织病理改变,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TNF-α、IL-1β和IL-6表达水平,RT-qPCR检测PI3K mRNA、Akt mRNA,Western bolting检测大鼠脑组织PI3K、Akt蛋白。结果:假手术组大鼠脑组织未见异常,模型组边界模糊并伴有淋巴细胞浸润,预知子提取物和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后,病理改变较模型组缓解。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逃逸时间,血清TNF-α、IL-1β和IL-6,脑组织PI3K、Akt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加(P<0.05)。在给予预知子提取物和艾司西酞普兰干预后,与模型组比较,预知子提取物各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大鼠逃逸时间,血清TNF-α、IL-1β和IL-6,脑组织PI3K、Akt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且预知子提取物各剂量组具有剂量依赖性。与阳性对照组比较,预知子提取物低、中剂量组大鼠逃逸时间,血清TNF-α、IL-1β和IL-6,脑组织PI3K、Akt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预知子提取物高剂量组各指标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知子提取物可有效改善卒中后失眠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从而降低炎症反应有关。
刘景峰宋伟伟李宝栋王雅荣白德龙赵学栋宋佳张玉曼霍青
关键词:卒中失眠PI3K/AKT信号通路海马
依达拉奉右莰醇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神经功能及BDNF-AKT-CREB信号通路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右莰醇(EDDE)对缺血性脑卒中(CIS)大鼠神经功能的影响,并基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蛋白激酶B(AKT)-cAMP反应元素结合蛋白(CREB)信号通路初步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Sham组)、CIS模型组(CIS组)、EDDE低剂量组(EDDE-L)、EDDE高剂量组(EDDE-H组)、尼莫地平组;采用mNSS评分法进行神经功能评估,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染色检测大鼠脑梗死面积,尼式染色观察大鼠脑组织病理损伤情况,同时检测脑组织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BDNF mRNA、AKT mRNA、CREB mRNA以及BDNF、AKT、CREB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Sham组相比,CIS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脑梗死面积、细胞凋亡率以及IL-1β、IL-6、MDA含量显著增加,而SOD含量、BDNF mRNA、AKT mRNA、CREB mRNA、BDNF蛋白、AKT蛋白、CREB蛋白表达均显著减少(P<0.05),与此同时大脑皮层细胞数量减少、空泡较多,细胞核出现固缩现象;与CIS组相比,EDDE-L组、EDDE-H组和尼莫地平组神经功能评分、脑梗死面积、细胞凋亡率以及IL-1β、IL-6、MDA含量显著减少,而SOD含量、BDNF mRNA、AKT mRNA、CREB mRNA、BDNF蛋白、AKT蛋白、CREB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加(P<0.05),大脑皮层细胞结构也相对完整;其中EDDE-H组和尼莫地平组效果更明显(P<0.05)。结论:EDDE可能通过激活BDNF-AKT-CREB通路,抑制炎症因子表达,降低氧化应激水平,减少CIS大鼠脑梗死面积,改善其神经功能损伤。
赵学栋刘景峰金美美李宝栋
通络涤痰汤治疗痰瘀阻络型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对血清IL-8、ET-1、NO水平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被引量:10
2023年
目的观察自拟通络涤痰汤治疗痰瘀阻络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水平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100例痰瘀阻络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2组患者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通络涤痰汤治疗,2组疗程均为2周。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IL-8、ET-1、NO、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愈显率分别为48.0%(24/50),32.0%(16/50),观察组愈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8、ET-1、NO水平及血浆黏度、全血黏度、血细胞比容、红细胞聚集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NO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观察组各指标较对照组降低或升高更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自拟通络涤痰汤可有效改善痰瘀阻络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可能与减轻机体炎症状态、保护脑血管内皮功能和改善血液流变学有关。
邓海南白德龙崔景军刘景峰齐策宋伟伟李宝栋
关键词:痰瘀阻络型缺血性脑卒中白细胞介素-8血液流变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