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震

作品数:3 被引量:20H指数:1
供职机构:浙江省中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电极
  • 1篇电极对
  • 1篇定位孔
  • 1篇休克
  • 1篇血流
  • 1篇血流动力学
  • 1篇血性
  • 1篇药囊
  • 1篇影响及意义
  • 1篇预后
  • 1篇皂苷
  • 1篇失血
  • 1篇失血性
  • 1篇失血性休克
  • 1篇手柄
  • 1篇锁紧
  • 1篇凸起
  • 1篇牵开器
  • 1篇人参
  • 1篇人参皂苷

机构

  • 3篇浙江省中医院

作者

  • 3篇徐震
  • 2篇张昕
  • 2篇黄李法
  • 1篇崔健军
  • 1篇竺国充
  • 1篇吕晓皑
  • 1篇陈祖鹏
  • 1篇李徐

传媒

  • 1篇浙江创伤外科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硬膜外人参皂苷药囊电极对兔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流动力学影响及意义的实验性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硬膜外人参皂苷药囊电极对兔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健康新西兰大白兔32只,随机分成人参皂苷药囊电极治疗组和尼莫地平对照组,采用兔视交叉注血法制造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应用64排螺旋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CTP)分别测量注血前至14天治疗组和对照组的脑灌注压(CPP),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达峰时间(TPP)及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基底动脉、失状窦、直窦和大脑大静脉直径,并比较两组之间的参数。结果:注血第2~14天治疗组的平均ICP明显低于对照组,而CPP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第4~12天的CBF、第2~12天的CBV明显大于对照组,而第4~12天的TPP均小于对照组(P<0.05)。蛛网膜下腔出血第4~14天治疗组上失状窦平均直径均大于对照组,蛛网膜下腔出血第2~14天:治疗组直窦和大脑大静脉直径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参皂苷药囊电极与尼莫地平地比较,明显的降低了SAH大白兔ICP和TPP,并增加了引流静脉直径、CPP、CBF和CBV,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提供了一条新的参考途径。
徐震黄李法张昕
关键词:人参皂苷蛛网膜下腔出血血流动力学
一种牵开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牵开头可更换、长短可调节的牵开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牵开器,包括第一牵开臂和第二牵开臂,所述第一牵开臂中部与第二牵开臂中部铰接,所述第一牵开臂后部与第二牵开臂后部均...
徐震吕晓皑
文献传递
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救治中的应用被引量:19
2011年
目的总结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早期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的救治经验。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收治的91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常规大量液体复苏和限制性液体复苏的治疗效果。结果重型颅脑损伤合并休克的患者,早期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是合理有效的措施,限制性液体复苏组和常规液体复苏组在入院24小时及1周内的死亡率虽都无显著差异,但限制性液体复苏组1周时的死亡率要更低,出院时限制性液体复苏组预后良好(GOS分级Ⅳ~Ⅴ)的比率则更是显著高于常规液体复苏组。结论早期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可以提高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和远期预后。
陈祖鹏李徐徐震张昕竺国充崔健军黄李法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休克限制性液体复苏预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