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淳
- 作品数:6 被引量:29H指数:3
-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首发和复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的磁共振成像对比研究被引量:8
- 2014年
- 目的利用磁共振成像(MRI)技术比较首发和复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特征。方法 2009年8月—2010年11月对89例近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颈动脉高分辨MRI黑血成像,其中51例为首发,38例为复发。对脑卒中同侧的责任颈动脉进行分析,对比初发及复发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动脉斑块负荷及成分的差别。结果与初发患者相比,复发患者的平均壁面积(WA)、壁厚度(WT)及平均壁体积(PWV)较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钙化比例高(44.7%比23.5%,P=0.035),脂质坏死核心(LRNC)更丰富[(179.14±254.81)mm3比(71.65±111.15)mm3,P=0.027]。在复发患者与首发患者中,斑块内出血(IPH)、纤维帽破裂或者两者都发生的比例分别为15.8%和3.9%。结论复发患者颈动脉斑块较初发患者有显著进展,利用MRI监测初发患者的斑块情况有利于防治脑卒中的再次发生。
- 方淳刘晓晟孙文萍刘传森肖亚平
- 关键词:颈动脉斑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磁共振成像
- 临床表现为偏头痛的囊状动脉瘤一例报告
- 根据国际头痛学会(International Headache Society IHS)发布的第2版“头痛疾患的国际分类”的诊断标准,容易发生继发性头痛的“头颈部血管血管性病变”按编码顺序如下:脑梗死(含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 赵玫刘传森方淳肖亚平
- 关键词:囊状动脉瘤偏头痛病理诊断手术治疗
- 文献传递
- 6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脑血管造影诊断及介入治疗分析被引量:12
- 2011年
- 目的分析总结既往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脑血管造影(DSA)诊断及介入治疗情况,对今后脑血管病介入诊治的开展提出建议。方法结合文献综述,对本院神经内科介入治疗的启动与发展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既往脑血管疾病患者的DSA诊断及治疗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结果2007年11月~2010年10月共纳入符合条件的脑血管疾病患者60例,其中男性33例,女性27例,平均年龄46±11岁。其中出血性及出血前脑血管疾病29例(48.3%),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22例(36.7%),其他脑血管疾病9例(15.0%)。实施动脉瘤介入栓堵治疗11例;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2例;锁骨下动脉支架置入术1例;锥动脉开口部支架置入术1例;颅内静脉窦血栓碎栓及球囊扩张术2例;海绵窦动静脉瘘介入栓堵术2例。介入治疗成功率100%,发生轻度并发症2例(2.9%),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病例。结论只要严格掌握适应证,选择合适的病例、材料和方法,并进行充分的术前血流动力学评价,结合谨慎而熟练的操作,配合妥善术后观察和处理,登记和随访研究等措施的实施,神经介入必将会作为安全有效的脑血管病诊治手段为脑血管病的诊治带来质的飞跃。
- 赵丽丽王芳栗兵霞李晓民陈珩方淳
- 关键词:脑血管疾病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术神经介入治疗
- 临床表现为偏头痛样头痛的未破裂囊状动脉瘤一例
- 2012年
-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32岁,以“反复头痛5年”为主诉于2011年11月17日入院。
- 赵玫刘传森肖亚平方淳
- 关键词:囊状动脉瘤偏头痛未破裂反复头痛
- 腔内隔绝术应用于复杂颅脑血管病变专家共识被引量:1
- 2021年
- 采用血管腔内隔绝技术治疗复杂性脑动脉瘤为代表的脑动脉病变,近年已取得肯定效果。鉴于当前国内外尚无覆膜支架在颅脑血管疾病中应用的统一参考标准,有必要针对其临床应用进行进一步规范和指导。在此基础上,本专家委员会组织国内神经介入治疗领域权威专家撰写专家共识,旨在总结目前覆膜支架治疗复杂颅脑血管病变的临床结果,提出适合覆膜支架应用的临床参考标准,供临床医师在参照本共识内容基础上结合具体情况,对复杂颅脑血管病变患者采取个体化腔内隔绝治疗方案。
- 无朱悦琦李明华谭华桥方淳
- 关键词:脑血管病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治疗
- Solitaire支架联合Penumbra导管取栓治疗复杂性超急性脑梗死一例被引量:8
- 2014年
- 超急性期脑梗死的溶栓治疗,其发病4.5h内,静脉溶栓治疗是一线的标准积极治疗手段,根据文献报道,其溶栓治疗时间窗越早,疗效越好,3h内更佳。但静脉溶栓对于颅颈部大血管的急性闭塞的再通率低,尤其针对累及颈内动脉末端、大脑前和大脑中动脉近端的“T”型闭塞,效果差。
- 肖亚平刘传森黄东雅方淳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机械取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