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晟 作品数:54 被引量:298 H指数:10 供职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基础研究重点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轻工技术与工程 机械工程 更多>>
CT灌注成像对兔急性肾功能衰竭前期诊断的实验研究 2006年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在实验性兔急性肾功能衰竭前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兔后腿肌注50%甘油等渗盐水10ml/kg,建立急性肾小管坏死性肾功能衰竭(ARF)动物模型,分别在注射前与注射后6h行CT灌注成像,使用GEPerfusion 2软件测量肾皮质的CT灌注参数值,包括血流量(RBF)、血容量(R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表面通透性(PS),进行统计学分析,并与临床常规指标血肌酐、尿素氮比较其灵敏性。结果:注药前后RBF为(867.75±149.89)ml.min-1.100g-1VS(557.05±222.83)ml.min-1.100g-1,RBV为(74.69±12.84)ml.100g-1VS(41.72±18.93)ml.100g-1,MTT为(4.70±1.27)s VS(4.92±1.04)s,PS为(26.24±5.20)ml.100g-1VS(54.73±10.77)ml.min.100g-1。前后对比,肾皮质RBF、RBV降低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PS值显著增高(P=0.01),MTT较注药前略有增高,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注药前后6h的血肌酐、尿素氮变化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CT灌注成像能准确显示出实验性兔ARF前期的血液动力学变化,较常规血肌酐、尿素氮检查灵敏,对ARF前期诊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刘晓晟 许建荣 华佳 范瑜关键词:肾功能衰竭 血液灌注 双源CTA对冠状动脉临界狭窄病变斑块判断的价值 被引量:42 2017年 目的:以血管内超声(IVUS)为金标准,判断双源螺旋CT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DSCTA)对临界病变的斑块定量及斑块稳定性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冠状动脉造影(CAG)证实的临界病变62例(83个部位),男性25人,女性37人,均于来院后先行DSCTA后1~2周内做CAG及IVUS检查。在DSCTA和IVUS图像上分别测量临界病变血管外膜内面积(EEMCSA)、最小管腔面积(MLA)、斑块面积(PA)、斑块负荷(PB)、面积狭窄率及血管重构指数(RI),并进行相关性分析;进一步以IVUS为金标准,判断DSCTA诊断易损斑块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结果:以IVUS为金标准,DSCTA对冠脉临界病变的管腔狭窄率判断无明显统计学差异,EEMCSA、MLA、PA、PB及RI测量结果无明显差异,且相关性好,但DSCTA对EEMCSA、MLA、PA、PB及RI指标均有低估倾向。83个临界病变中,DSCTA诊断易损斑块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分别为72.92%、74.29%、79.55%、66.67%及73.49%。结论:以IVUS为金标准,DSCTA可以对冠脉临界性病变进行较准确的定量和定性诊断。 吴启源 袁明远 许建荣 殷焱 周华 王伟 范晓军 刘晓晟关键词:冠状动脉临界病变 血管内超声 冠状动脉血管造影 肠粘膜靶向磁共振对比剂Gd-DTPA-CPs的实验研究 目的:制备一种肠粘膜靶向的磁共振对比剂Gd-DTPA-CPs,探讨其通过直肠给药途径运用于大鼠肠粘膜MR成像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改良的乳化微滴融合法制备Gd-DTPA-CPs,经过结构表征和细胞毒性试验后,对正常大鼠进行... 刘晓晟 程杰军 许建荣 朱君文献传递 ANCA阳性小血管炎的胸部高分辨率CT表现 被引量:16 2010年 目的:探讨ANCA阳性小血管炎(ANCA-associated small vessel vasculitis,AASV)的肺部高分辨率CT(HRCT)的影像学表现。方法:搜集26例经临床证实的ANCA阳性小血管炎的胸部HRCT资料,对其HR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AASV的主要表现包括:①间质性改变:主要为网状改变,不规则网状改变17例(65.4%)、结节状网状改变3例(11.5%),在不规则网状改变中,树冠征阳性较具特点,共7例;其它有小叶间隔增厚22例(84.6%)、磨玻璃影22例(84.6%)、支气管扩张9例(34.6%)、胸膜下线7例(26.9%)。囊状改变:葡萄串样2例(7.7%)、串珠样13例(50%)、蜂窝样9例(34.6%),囊内小叶核心征阳性较具特点,共13例(50%);②肺泡改变:其中弥漫渗出较具特点,共8例(30.8%),局部渗出1例(3.8%)、空气捕捉征3例(11.5%)、树芽征1例(3.8%)、实变灶3例(11.5%);③结节改变:均为散发,共10例(38.5%);④其它影像学改变:包括条索影22例(84.6%),斑片影12例(46.1%)、钙化灶(近胸膜下)3例(11.5%)、胸膜增厚17例(65.4%),结节状叶间胸膜增厚较具特点,共5例(19.2%),肺不张4例(15.4%)、纵隔、腋下淋巴结显示25例(96.2%);肿大4例(15.4%)、胸腔积液7例(26.9%)、心包积液4例(15.4%)、肺动脉高压3例(11.5%);⑤10位患者随访结果:无变化3例、加重5例,减轻2例。结论:HRCT可提供ANCA阳性小血管炎胸部病变的众多信息,对ANCA阳性小血管炎诊疗有重要参考价值。 林志谦 许建荣 程杰军 刘晓晟 张科蓓 华小兰关键词:间质性肺疾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大动脉炎血管壁的磁共振表现特点 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分析大动脉炎血管壁的MR表现特征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2例临床确诊为大动脉炎的患者接受了MR检查,其中处于病情活动期20例,非活动期12例。分析并比较了两组患者受累动脉管壁的MR表现特征。结果:所有受累动脉的血管壁均不同程度的环形增厚。活动期组患者的管壁厚度较非活动期组患者明显增厚〔(4.6±0.4)mmvs(3.4±0.6)mm,P<0.01〕;比较两组增厚的血管壁形态,管壁呈"多环征"(分别为89/100和25/60)、内层明显强化(分别为66/100和24/60)、血管外界模糊不清(分别为72/100和20/60)等征象,经X2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大动脉炎血管壁的MR主要征象是管壁增厚及其信号改变。MRI能观察血管壁精细的形态学变化,对大动脉炎管腔狭窄前的早期诊断以及活动性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刘晓晟 姚秋英 许建荣 赵辉林 成芳 路青关键词:血管壁 大动脉炎 磁共振成像 CT、PET、PET/CT对肿瘤腹膜转移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 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价CT、PET、PET/CT对腹膜转移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00年1月—2008年5月国内外公开发表的以病理学和(或)手术结果为金标准的关于CT、PET、PET/CT诊断腹膜转移的中英文文献。采用SAS8.0、Meta-DiSc1.4、STATA10.0软件,检验异质性,根据异质性结果选择相应效应模型,计算出汇总灵敏度和汇总特异度,以综合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SROC)、曲线下面积(AUC)定性、定量评价该诊断方法的准确率。结果11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PET对腹膜转移诊断的汇总特异度最高[0.96(0.91~0.98)],PET/CT的汇总灵敏度最高[0.77(0.67~0.85)],PET、PET/CT和CT的AUC和Q*分别为0.92、0.85,0.99、0.96,0.91、0.84,PET/CT与CT的AU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3,P<0.05)。结论对肿瘤腹膜转移,PET/CT是一种准确性较高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王余椿 刘晓晟 许建荣关键词:腹膜转移 META分析 基于4D-CTA的脑动脉瘤血流动力学建模仿真 目的血流动力学建模仿真已成为研究脑动脉瘤的重要工具,但既往研究常忽略动脉瘤和载瘤动脉血管壁的弹性变形,可能造成仿真结果偏离患者的实际在体血流环境。考察基于刚性壁假设的传统CFD模型与考虑动脉瘤壁变形的动态模型在瘤内血流参... 徐利建 刘晓晟 赵兵 梁夫友首发和复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的磁共振成像对比研究 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利用磁共振成像(MRI)技术比较首发和复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特征。方法 2009年8月—2010年11月对89例近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颈动脉高分辨MRI黑血成像,其中51例为首发,38例为复发。对脑卒中同侧的责任颈动脉进行分析,对比初发及复发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动脉斑块负荷及成分的差别。结果与初发患者相比,复发患者的平均壁面积(WA)、壁厚度(WT)及平均壁体积(PWV)较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钙化比例高(44.7%比23.5%,P=0.035),脂质坏死核心(LRNC)更丰富[(179.14±254.81)mm3比(71.65±111.15)mm3,P=0.027]。在复发患者与首发患者中,斑块内出血(IPH)、纤维帽破裂或者两者都发生的比例分别为15.8%和3.9%。结论复发患者颈动脉斑块较初发患者有显著进展,利用MRI监测初发患者的斑块情况有利于防治脑卒中的再次发生。 方淳 刘晓晟 孙文萍 刘传森 肖亚平关键词:颈动脉斑块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磁共振成像 老年人离体颈动脉管壁磁共振分层表现与组织学对照研究 目的对照研究老年人离体颈动脉管壁磁共振分层表现与组织学层次的异同点,探讨3.0T高分辨多序列MRI对动脉粥样斑块进行定性、定量的能力。方法对17根新鲜离体人颈动脉标本(上海市红十字会遗体捐献接收站提供,仁济医院伦理委员会... 赵辉林 许建荣 刘晓晟 路青文献传递 糖化血红蛋白与颈动脉易损斑块磁共振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应用颈动脉高分辨磁共振黑血成像(MR-BBI)技术,探讨脑卒中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与颈动脉易损斑块特征以及脑梗死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153名急性颈内动脉供血区脑卒中患者被分为高HbA1c组(≥6.5%)及低HbA1c组(<6.5%),所有的患者均在发病1周内完成颈动脉MR-BBI及头颅常规MRI,定量分析责任侧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参数(管腔狭窄率、斑块负荷和成分)和相应供血区急性脑梗死(ACI)病灶分布及大小。结果与低HbA1c组患者比较,高HbA1c组患者具有更大的斑块负荷以及大坏死脂核斑块发生率。高HbA1c水平是颈动脉斑块发生以及坏死脂核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OR)分别为3.71及7.08。在同时存在颈内动脉供血区ACI及颈动脉斑块的患者中,HbA1c水平与ACI大小存在相关性。结论在急性颈内动脉供血区脑卒中患者中,高水平HbA1c与责任侧颈动脉易损斑块特征尤其是大坏死脂核密切相关,可能有助于预测ACI的严重程度。 孙贝贝 李晓 刘晓晟 赵锡海 许建荣 赵辉林关键词:糖化血红蛋白 颈动脉易损斑块 急性脑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