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爱萍
- 作品数:8 被引量:25H指数:3
- 供职机构:江阴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品管圈活动用于静脉内心电图定位PICC尖端的效果评价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评价品管圈活动在静脉内心电图定位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 CC)尖端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至6月PI CC置管患者32例作为对照组,实施肿瘤科常规护理,将2016年7月至12月PI CC置管患者30例作为研究组,实施品管圈活动,2组患者均行静脉内心电图定位PI CC尖端。比较有形成果包括心电图波形稳定性、PI CC尖端到位率、PI CC非计划拔管率,记录无形成果包括自信心、责任心、积极性、团队凝聚力、沟通协调、解决问题能力、和谐度和品管手法。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心电图稳定性高,PI CC尖端到位率高,PI CC非计划拔管率低(P<0. 05)。研究组患者自信心、责任心、积极性、团队凝聚力、沟通协调、解决问题能力、和谐度和品管手法评分高于对照组(P<0. 05)。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改善静脉内心电图定位PI CC尖端效果,提高无形效果。
- 朱竹华许敏菊徐爱萍张丽艳
- 关键词: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品管圈活动心电图
- 一种鼻饲输液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鼻饲输液装置,包括:输液管;供液装置,与输液管连接,以通过输液管向患者体内输入营养液;加热装置,与输液管连接以加热通过输液管内的营养液;加热装置与输液管可拆卸连接。本实用新型鼻饲输液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
- 徐爱萍许敏菊尤孰郦黄琴清张丽艳
- 腔内心电图技术在PICC尖端定位中的作用
- 2017年
- 评估腔内心电图技术在PICC尖端定位中的应用。方法 入选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阴医院肿瘤科置入PICC的肿瘤患者120例(年龄22-81岁)。置管过程中以腔内心电图P波特征指导置管操作及导管尖端定位,判断导管尖端位置和方向。导管固定后行X线检查确定导管尖端位置,据此评估腔内心电图技术在PICC穿刺置管术中的准确率。结果 所有患者腔内心电图的P波均有特征性改变,11例患者在穿刺置管中第1次送管无论深浅均未出现特征性P波的变化,向后撤退导管,调整体位重新送管,直至引导出特异性P波。以胸部X线片结果为金标准,诊断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的准确率为99.2%,位于上腔静脉最佳留置部位的准确率可达到97.5%。结论 腔内心电图技术可在PICC穿刺置管时引导出高尖P波,可以明显提高PICC尖端位于中心静脉部位的到位率;置管过程中,可监测腔内心电图P波的变化来判定最佳的导管体内留置长度,提升护理工作效率。
- 许敏菊黄红娣徐爱萍
- 关键词:PICC
- 医用床护栏套
-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医用床护栏套,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横梁套(4)以及支撑杆套(5),横梁套(4)包括横梁套左片和横梁套右片,横梁套左片位于医用床护栏内侧,横梁套右片位于医用床护栏外侧,所述横梁套(4)内侧底部设置有从前至后...
- 许敏菊刘洪珍张汀荣徐爱萍
- 文献传递
- 综合护理干预对肺癌靶向治疗患者应对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12
- 2018年
-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肺癌靶向治疗患者应对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40例肺癌靶向治疗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肿瘤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评估、健康教育、药物治疗护理、不良反应护理、心理护理、运动护理、生活干预、穴位按摩等综合护理干预;护理前后分别采用医学应对方式量表(MCMQ)和生存质量核心量表(QLQ-C30)评价两组应对方式和生活质量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回避、屈服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面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功能量表的躯体、情绪、认知、角色、社会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症状量表的恶心呕吐、疼痛、疲倦及经济困难、食欲缺乏、腹泻、便秘、失眠、呼吸困难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改善肺癌靶向治疗患者的应对方式,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朱竹华许敏菊徐爱萍张丽艳
- 关键词:综合护理生活质量
- 腔内心电图定位PICC导管尖端的效果分析被引量:8
- 2019年
- 目的:探讨腔内心电图定位PICC导管尖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8年7月150例PICC患者,参照随机数字表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PICC置管技术,置管成功后给予胸部正位X线摄片,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腔内心电图实时定位,成功后给予胸部正位X线摄片。比较两组一次尖端到位率、异位率和尖端位置(最佳、过浅、过深),记录两组并发症。结果:研究组一次尖端到位率为97.33%,高于对照组的88.00%(P<0.05),研究组一次尖端异位率为2.67%,低于对照组的12.00%(P<0.05)。研究组尖端最佳位置例数(66例)多于对照组(54例),过浅、过深例数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渗血、局部感染、导管脱落、机械性静脉炎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腔内心电图定位PICC导管尖端可提高一次到位成功率和最佳位置率,不增加并发症。
- 黄红娣徐爱萍许敏菊
- 关键词:PICC导管
- 预见性护理在肺癌免疫治疗患者中的应用及对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 2022年
- 研究预见性护理在肺癌免疫治疗患者中的应用及对焦虑、抑郁情绪。方法:研究以我院的70例肺癌免疫治疗患者为观察对象,纳入的病例数时间为2020年3月~2022年3月,单双号方式设置分组,命名为对照组、观察组,两组分别接受常规护理、联合预见性干预措施,观察两组的情绪变化,进行舒适性评估,统计患者护理满意度、不良反应。结果:对比两组的HAMA、HAMD评分结果,其观察组中数值统计比对照组高,分别是(14.72±3.89)分、(13.09±3.88)分,组间差异显著,P<0.05;两组的护理舒适性评估,观察组在心理、生理及环境方面的舒适性分值更高,分别是(90.34±3.34)分、(80.58±4.28)分、(92.18±3.89)分,组间差异对比P<0.05;检验两组的护理满意度,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并且P<0.05;检验两组的不良反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并且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在肺癌免疫治疗患者中的应用可以减轻病人的焦虑、抑郁情绪,提升患者舒适度,减少不良反应,取得患者满意度更高,值得使用。
- 徐爱萍
-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肺癌免疫治疗焦虑情绪抑郁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