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红艳
- 作品数:4 被引量:50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心肺复苏患者临床特征的研究被引量:12
- 2011年
-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对832例心肺复苏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内容包括年龄、性别、既往病史、首发症状、来诊方式、来诊时间和临床诊断等。结果:①本组患者自主循环恢复为232例(27.9%),最终出院有28例(3.4%),其中痊愈的和遗留神经功能缺损的分别为67.9%(19/28)和32.1%(9/28);②院内复苏患者自主循环恢复率为29.9%(184/616),高于院外复苏者(22.2%,48/216;P<0.05);③首发症状最常见的为呼吸心跳骤停(37.6%,313/832)和神经系统症状(37.5%,312/832);④心血管疾病复苏患者完全康复的比例为100.0%(7/7),明显高于呼吸系统疾病组(66.6%,4/6;P>0.05)和神经系统疾病组(0,0/4;P<0.01);⑤电击、溺水与自缢等意外事故造成心脏停搏的自主循环恢复率为31.7%(13/41),与创伤组相近(35.4%,45/127;P>0.05)。结论:虽然心肺复苏患者的最终出院率还比较低,但在院内进行复苏、和心血管疾病、意外事故和创伤的患者,复苏成功率相对较高。
- 贺蕾樊晓鸣贺红艳彭超英刘鹏孟庆义
- 关键词:心肺复苏急诊
- 闭合性腹部创伤实脏器破裂早期诊断方法被引量:16
- 2014年
- 钝性腹部创伤往往合并腹腔脏器损伤,特别是合并肝脏、脾脏损伤甚至破裂。以往由于条件和技术的局限,对腹部钝性创伤导致的实脏器破裂的早期诊断,多依赖于常规查体,随着医学影像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常规超声、超声造影、CT扫描、MRI、核素扫描等相继出现,为腹部钝性创伤实脏器破裂的早期诊断提供临床依据。腹部钝性创伤早期诊断的关键点可归纳为快和准两方面,即快速判断患者是否合并危及生命的实脏器损伤、有无活动性出血、出血部位、是否需要急诊手术等,以上几种检查方法各具特点,但目前超声造影、CT扫描可能更具准确、快捷和可行性等特点,临床上应根据患者条件进行选择。
- 贺红艳钱远宇
- 关键词:钝性腹部创伤超声超声造影CT
- 钝性腹部创伤早期临床特点及超声造影诊断效果研究被引量:19
- 2014年
- 目的:探讨钝性腹部创伤患者早期临床特点及超声造影诊断实质性脏器损伤的效果。方法:钝性腹部创伤患者90例,来诊后在2h内分别进行腹部CT和超声造影检查。依据腹部CT结果将其分为3组:A组为腹腔存在实质脏器损伤且伴腹腔(盆腔)积液,B组为存在腹腔实质脏器损伤但无腹腔(盆腔)积液,C组无腹腔实质脏器损伤且无腹腔(盆腔)积液。分析3组患者早期临床特点,并将超声造影诊断结果与腹部CT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符合A组有26例,B组28例,C组36例。早期生命体征比较,除了A组心率要高于C组外(P<0.05),其他指标包括体温、血压均无显著性差异。血常规比较,A组血红蛋白要低于C组(P<0.05),B组与C组比较无显著差异。血气分析3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超声造影诊断实质脏器创伤,A组符合率92.3%(24/26),B组100%(28/28),C组100%(36/36),三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钝性腹部创伤多合并不同程度实质性脏器创伤,存在腹腔(盆腔)积液者早期心率和血红蛋白可发生改变,超声造影对其早期诊断效果显著。
- 钱远宇贺红艳彭超英孟庆义刘杰
- 关键词:超声造影钝性腹部创伤生命体征
- 急诊死亡患者临床特征的研究被引量:7
- 2012年
- 目的:探讨大型综合性医院急诊抢救死亡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对1880例急诊临床死亡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内容包括年龄、性别、既往病史、首发症状、来诊方式、来诊时间和死因诊断等。结果:①本组前五位死亡原因为原因不明死亡(42.23%),创伤(17.61%)、脑血管疾病(15.32%)、心血管疾病(7.34%)和恶性肿瘤晚期(4.30%);②创伤死亡患者的男性明显高于女性(男/女:261/70),也显著高于其他各组(均P<0.01);③原因不明死亡、心血管系统疾病、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晚期的急诊死亡年龄特征呈增龄变化,而创伤急诊死亡高峰年龄段在15~30岁(38.37%,127/331);④发病至就诊时间<1h为59.04%(1110/1880),全部死亡患者中由120送诊的只有29.08%(528/1880)。⑤发病至死亡时间<1h的为39.89%(750/1880),不明原因患者在发病1h内急诊死亡占66.25%(526/794),高于创伤(41.69%,138/331),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239,P<0.01)。结论:急诊抢救死亡多为发病后<1h就诊,发病至死亡<1h,和死亡原因不明的,和非120送诊的患者,这提示加强急诊患者最初的诊治尤为重要。
- 贺红艳宗杰王玉锋缪媛媛彭超英钱远宇孟庆义
- 关键词:急诊心肺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