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红霞 作品数:11 被引量:41 H指数:4 供职机构: 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舒适护理干预对反复行ERCP高龄患者生理及心理舒适度的影响 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干预对反复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高龄患者生理及心理舒适度的影响。方法前瞻性入组2012年1月-2016年10月间在本科反复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的60例高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舒适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生理及心理舒适度。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鼻腔不适、恶心呕吐、口咽不适、口渴饥饿等不适评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部不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焦虑程度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生理及心理舒适度,利于病情的预后和康复。 王娜 马红霞 张淑红关键词:舒适护理干预 ERCP 基于横断面调研改进静脉治疗质量对选择输液工具的影响 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探讨基于横断面调研改进静脉治疗质量对选择输液工具的影响。方法:利用金数据在线创建《静脉治疗横断面调研表》表单,统一培训护士,通过手机扫入二维码对65个临床科室的静脉治疗状况进行横断面调研,分析影响因素,制定改善措施并比较实施前后输液工具的使用状况。结果:实施后钢针使用率、留置针使用率均优于实施前(P<0.01);实施后钢针选择不规范率、留置针选择不规范率及无针输液连接率均低于实施前(P<0.01)。结论:横断面调研是静脉治疗质量监控的有效手段,能够有效降低钢针的使用率,提高并规范了留置针的使用率,对实行《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有促进作用,利于静脉治疗专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马红霞 张淑红 吴晶晶 王倩倩 王娜关键词:静脉治疗 赛肤润与硫酸镁在小儿甘露醇外渗治疗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比较赛肤润与硫酸镁用于小儿甘露醇外渗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小儿甘露醇外渗提供参考。方法:将60例外周静脉输注甘露醇时发生外渗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出现外渗后两组患儿均立即停止输液,原针头连接无菌注射器抽吸外渗药液。对照组采用硫酸镁治疗,每天3次,每次30 min;观察组采用赛肤润治疗,根据部位大小每次喷1滴或2滴赛肤润,涂抹均匀并按摩3~5 min,每隔4 h 1次,两组观察治疗时间均为72 h,72 h后无效者更改治疗方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赛肤润用于小儿甘露醇外渗的治疗效果优于硫酸镁,且操作简单、安全。 吴晶晶 张淑红 马红霞 王倩倩 张爱迪关键词:甘露醇 药物外渗 硫酸镁 赛肤润 小儿 喜辽妥联合水胶体预防经外周肠外营养静脉炎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观察喜辽妥联合水胶体预防经外周静脉肠外营养(PPN)静脉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经外周静脉肠外营养的患者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后用水胶体固定并在穿刺点上方沿静脉走向一定范围内涂抹喜辽妥乳膏,对照组采用普通3M透明贴固定,不进行其他干预。比较两组患者静脉炎的发生情况及输液部位的疼痛程度以及静脉炎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静脉炎和输液部位疼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外周静脉肠外营养喜疗妥水胶体可有效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减轻输液部位的疼痛。 陈红 马红霞 张淑红关键词:静脉炎 水胶体联合喜辽妥预防小儿输注甘露醇所致静脉炎的效果 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探讨水胶体联合喜辽妥预防小儿输注20%甘露醇所致静脉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经外周浅静脉留置针输注20%甘露醇的患儿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留置针穿静脉穿刺成功后采用3M透明贴固定,不进行其他干预,观察组穿刺成功后使用水胶体固定并在穿刺点上方向沿静脉走向一定范围内涂抹喜辽妥乳膏,比较两组患儿静脉炎的发生率、留置针使用时间及输液部位的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静脉炎发生率及输液部位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01),留置针平均使用时间长于对照组(P<0.001)。结论水胶体联合喜辽妥预防小儿输注20%的甘露醇所致的静脉炎效果显著,能有效预防静脉炎发生,减轻输液部位的疼痛,延长留置针使用时间。 吴晶晶 马红霞 张淑红关键词:水胶体 喜辽妥 静脉炎 甘露醇 患儿 PDCA循环在降低NICU新生儿腕带使用缺陷率中的应用 2019年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降低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腕带使用缺陷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2017年4月~6月本院NICU新生儿腕带使用缺陷进行调查分析,并于2017年7月~12月应用PDCA循环实施NICU腕带使用缺陷管理,比较PDCA循环前后新生儿腕带使用缺陷率的改善情况。结果实施PDCA循环后,新生儿腕带使用缺陷率由36.53%降至19.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PDCA循环实施NICU腕带使用缺陷管理,可降低新生儿腕带使用缺陷率,保障新生儿安全。 崔莹莹 陈学玲 马红霞关键词:PDCA循环 新生儿 腕带 身份识别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留置针相关静脉炎发生率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留置针相关静脉炎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以"降低留置针相关静脉炎发生率"为活动主题,运用品管圈手法进行现状调查、目标设定、要因分析、对策拟定并实施。[结果]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留置针相关静脉炎的发生率由活动前的10.59%降至活动后的4.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对降低留置针相关静脉炎的发生率、提高留置针使用质量、确保输液品质有持续改进的作用。 张淑红 马红霞 徐晓丽关键词:静脉炎 品管圈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降低新生儿PICC并发症中的应用 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在降低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并发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12月本院行PICC置管的新生儿20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2017年1~6月在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行PICC置管的100例新生儿为对照组,置管过程中采用传统护理方法进行风险管理;2017年7~12月行PICC置管的100例新生儿为观察组,采用FMEA进行风险管理,探究导致风险发生的根本原因,提出预防与解决方案并实施。结果观察组静脉炎、穿刺失败、导管堵塞、滑脱、异位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将FMEA用于新生儿PICC置管风险管理,有助于降低置管相关并发症,提高护理安全,值得推广。 陈学玲 崔莹莹 马红霞关键词: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 新生儿 PICC 并发症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胃癌根治术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胃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科室2015年1月~2016年11月间行胃癌根治术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的围手术期处理措施,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围手术期处理措施,对2组术后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缩短,引流管拔除时间提前,首次下床活动时疼痛评分降低,肛门排气恢复、排便恢复、肠鸣音恢复、饮食恢复,肺部感染发生率、恶心呕吐发生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是2组在术后切口感染和吻合口漏发生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胃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安全有效,可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促进肠道功能恢复,加速患者术后康复,缩短术后住院时间。 马红霞 吴晶晶 张淑红关键词:快速康复外科理念 胃癌 围手术期 护理 SKIN集束化管理模式在预防无创正压通气(NPPV)患者鼻面部压疮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基于SKIN理念运用循证研究的方法构建并实施集束化管理模式对预防无创正压通气(NPPV)患者鼻面部压疮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6—12月接受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将2018年1—10月接受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40患者作为观察组,实施SKIN集束化管理模式,观察实施SKIN集束化管理模式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鼻面部压疮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呼吸机治疗的依存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SKIN理念运用循证研究的方法构建并实施集束化管理模式,可有效降低NPPV患者鼻面部压疮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呼吸机治疗的依存性。 罗晓霞 吴菊香 张淑红 马红霞关键词:NPPV 压疮 SK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