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明
- 作品数:2 被引量:14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谷氨酰胺对肝脏肿瘤切除术患者IL-1、TNF-α水平及急性肺损伤的影响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探析谷氨酰胺对肝脏肿瘤切除术患者细胞因子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急性肺损伤(ALI)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1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90例肝癌患者,均行肝脏肿瘤切除术,按就诊编号分为两组,观察组(n=45,静脉给予0.4 g·kg^(-1)·d^(-1)谷氨酰胺治疗)及对照组(n=45,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作为安慰剂)。于治疗前、治疗7 d后,对比两组IL-1、TNF-α水平及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Murray肺损伤评分(MLIS)情况,并观察手术前后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变化。结果治疗7 d后两组IL-1、TNF-α水平及MLIS及APACHEⅡ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两组ALT、AST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给予行肝脏肿瘤切除术的肝癌患者谷氨酰胺治疗有利于降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抑制炎症反应,改善肝功能指标,减轻肺损伤程度。
- 彭明刘荣肖金辉
- 关键词:谷氨酰胺肝癌细胞因子急性肺损伤
- 2种麻醉策略对下肢骨折患者术后镇痛作用、炎性反应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0
- 2021年
- 目的探讨2种麻醉策略对下肢骨折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炎性反应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行切开内固定术的下肢骨折患者86例。根据不同麻醉策略将其分为静脉全身麻醉组(全麻组)和腰硬联合麻醉组(联合麻醉组),每组43例。全麻组采用丙泊酚+舒芬太尼策略,联合麻醉组0.75%罗哌卡因+舒芬太尼策略,2组术后均采用静脉自控镇痛。比较2组麻醉效果,麻醉前(T0)、术后即刻(T1)、术后6 h(T2)、术后24 h(T3)及术后72 h(T4)疼痛评分、炎症因子、血管内皮功能因子变化。结果联合麻醉组的麻醉效果(Ⅲ级:86.02%)明显优于全麻组(Ⅲ级:60.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T4时刻,2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y scoring,VAS)评分均呈现进行性下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进行性升高(P<0.05),但联合麻醉组VAS评分均低于全麻组,VEGF高于全麻组(P<0.05);T1~T3时刻,2组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高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血皮质醇(compound F,FC)及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均升高,并均在T2时刻达到最高水平后开始下降,在T4时刻均低于T0时刻(P<0.05),联合麻醉组TNF-α、IL-6、hs-CRP、FC、AngⅡ水平在T1~T4时刻均低于全麻组(P<0.05)。结论静脉全身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均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相较于静脉全身麻醉,腰硬联合麻醉在提高下肢骨折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减轻术后炎性反应和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方面的作用效果更为显著。
- 彭明刘荣肖金辉吴敏
- 关键词: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