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余俊

作品数:16 被引量:46H指数:4
供职机构: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政治法律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5篇法治
  • 4篇教育
  • 2篇地方立法权
  • 2篇学位
  • 2篇未成年
  • 2篇未成年人
  • 2篇立法权
  • 2篇回应
  • 2篇回应型
  • 2篇法典
  • 2篇法典化
  • 2篇法权
  • 2篇城乡
  • 1篇行政
  • 1篇行政处罚
  • 1篇学区
  • 1篇学术
  • 1篇学术规范
  • 1篇学位条例
  • 1篇一体化

机构

  • 16篇安徽师范大学

作者

  • 16篇余俊
  • 2篇张磊

传媒

  • 2篇地方立法研究
  • 1篇黑龙江社会科...
  • 1篇北方论丛
  • 1篇环境保护
  • 1篇学术界
  • 1篇法学论坛
  • 1篇中共山西省委...
  • 1篇安徽师范大学...
  • 1篇江苏大学学报...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大庆师范学院...
  • 1篇浙江工业大学...
  • 1篇中国教育法制...
  • 1篇人权研究(辑...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5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城乡融合发展中地方立法权扩容的解释尺度
城乡融合发展战略与地方立法权的扩容是密切相关的,城乡融合发展战略的实施必然需要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和传统文化等立法权的下放;而设区的市关于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和传统文化等地方立法内容的扩容也给城乡融合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法治...
余俊
关键词:地方立法权
算法自动化决策在行政处罚中的应用风险与规制路径被引量:4
2022年
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发展,算法自动化决策逐渐应用于行政处罚领域。其在行政处罚的各个阶段都可以发挥自身优势,有助于降低执法成本、提升执法效率、减少人为干扰、避免同案异罚,但同时也存在抵牾正当程序原则、难以体现过罚相当原则、可能噬夺执法者处罚决定权限等应用风险。为此,在行政处罚领域应对算法自动化决策予以规制:增强算法自动化决策透明度,保障行政相对人的程序参与权;提升裁量基准精细化,保留行政、司法部门的决策审查权;明确算法自动化决策的辅助功能,严格界定自动化处罚裁量的适用边界。
余俊王守慢
关键词:行政处罚规制路径
党领导立法的主体性问题被引量:2
2018年
立法决策是立法过程的核心要素。立法主体在立法过程中要坚持党的领导,实际上就是从法治实践中确立了党委在立法决策中的主体地位。可是,由于立法学理论中立法主体概念的不周延性和专门性,使得法学研究对各级党委在立法工作中的领导作用无法律定位。为此,有必要将立法决策主体与立法主体概念分离开来,以加强和改善党委对立法工作领导的方式,明晰党委在立法中的职责范围。
余俊
大气污染治理中区域协同立法的问题被引量:5
2018年
目前,我国地方大气污染治理还处于地方政府在各自行政区划范围内进行立法和承担环境责任的状态,区域间联防联控机制的法治化运行还存在一些问题。2015年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时虽然对区域间联防联控进行了专门规定,但可操作性不强。改善区域间大气污染联合防治机制,还需要对大气污染严重区域加强协同立法,完善地方政府的主体责任。同时,也要加强对区域协同立法的合法性规制,促进依法立法。
余俊
关键词:大气污染治理空气质量联防联控排污权交易
城乡融合发展中农村土地发展权的建构——基于城乡建设地方立法权的思考被引量:2
2019年
城乡融合发展战略与农村土地发展权制度建构密切相关,又有所不同。城乡融合发展战略侧重发展的内容,属于中央和各级政府的政策和规划范畴;而农村土地发展权制度建构侧重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中利益衡平,属于法治范畴。建立城乡融合发展中农村土地发展权的地方立法运行机制,是地方对国家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权的立法回应与落实。将城乡融合发展战略融入国土空间开发规划之中,以地方立法引导农村土地发展权制度建构,有利于明晰《立法法》中城乡建设地方立法权限的范围。
余俊
关键词:城乡建设地方立法权
从长三角湖泊保护立法看地方性法规的起草技术被引量:2
2019年
立法技术是提高立法质量的重要保证,而法规起草技术则是决定立法质量的关键因素。随着2015年修订的《立法法》将历史文化保护、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立法权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工作越来越受各界重视。为了提高地方立法的质量,就需要提高地方性法规起草人员在立法体例的设计、规范构造、具体法规条文的表述等方面的立法技术。
余俊
关键词:法规起草
人权理论视域中“天人合一”话语改造的法治价值
2019年
国外占主导地位的人权理论以人本主义哲学为依据,将人与生态环境作为法律主体和法律客体分离开来,在这种"主客二分"思维方式影响下产生的自然法与实在法、人法与物法等背景预设的法学话语体系长期抑制了中华法文化学术话语的生产和创新。在中国传统法文化中,"天人合一"话语体系蕴含着"主客体一元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法哲学思想,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人权理念。在人类社会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的转型发展中,挖掘"天人合一"话语所蕴含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整体主义思维方法、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义利观,以及天理国法人情相协调的制度保障体系的思想精髓,对中国社会平衡充分发展的法治保障与人权理论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
余俊
关键词:天人合一话语体系法治价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体系的范式形成被引量:1
2017年
党的十八大以来,为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和解决各种现实问题,中共中央总结党领导人民实施法治建设的历史经验,提出了关于依法治国的一系列新概念和新观点。尤其是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以全会的形式专题研究部署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深刻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过程中法治理论的系列重大问题,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基本特征、核心内容、发展方向等理论难题,明确了党的领导、人民群众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关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法治理论体系的作用进行了高标定位,这标志着具有鲜明的理论品格、时代特征和重大现实意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体系范式的形成。
余俊
关键词:法治
学区划分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影响与地方立法对策被引量:3
2020年
由于城乡教育资源的差别,一些城市优质中小学附近出现了天价学区房现象,这种现象折射出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农村教育资源的稀缺性、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合理性等问题。根据《义务教育法》,为缩小城乡、区域、校际之间教育的差距,避免各种不良的教育资源垄断,大多省、直辖市和自治区都制定了一些学区划分的实施办法来保障义务教育的公平性,促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可关于学区划分的纠纷案件,焦点问题常常集中在这些规范性文件的本身合法性上。为了在城乡之间实现更广范围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必要从地方立法的层面强化农村网络教学资源投入等制度保障机制,从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发展对策上以破解学区房现象下的教育不公平问题。
余俊
关键词:教育公平教育均衡发展
特殊困境未成年人家庭教育的地方立法保障被引量:13
2020年
家庭教育影响孩子一生,家长应该肩负起加强孩子思想道德、人身安全、心理健康、行为习惯等教育任务的主体责任。可是,对于一些留守、流动、孤残等特殊困境儿童,家庭教育的实施还存在很大困难。为了保障特殊困境家庭的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重庆等一些地方通过地方立法,界定了政府、学校和社会为特殊困境未成年人提供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法律责任,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但也存在一些保障范围不足的问题。为此,地方立法应该建立一种家庭尽责、政府推进、学校指导和社会参与的家庭教育关爱机制,让更多的特殊困境未成年人能够享有科学优质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
余俊
关键词:家庭教育关爱机制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