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育强

作品数:4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梅州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结核
  • 2篇肺结核
  • 1篇毒性肝炎
  • 1篇血常规
  • 1篇阳性
  • 1篇阳性检出率
  • 1篇诊疗
  • 1篇生化
  • 1篇生化检验
  • 1篇生化检验项目
  • 1篇痰涂片
  • 1篇涂片
  • 1篇外泌体
  • 1篇临床资料分析
  • 1篇结核分枝杆菌
  • 1篇患者诊疗
  • 1篇回顾性分析
  • 1篇检出
  • 1篇检出率
  • 1篇发热

机构

  • 4篇梅州市人民医...
  • 1篇杭州市萧山区...

作者

  • 4篇王育强
  • 2篇陈灿华
  • 1篇李文根
  • 1篇何宗运
  • 1篇李梅

传媒

  • 1篇四川医学
  • 1篇深圳中西医结...
  • 1篇分子诊断与治...
  • 1篇转化医学杂志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19
  • 1篇201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痰涂片、TB⁃DNA、Gene Xpert MTB/RIF在肺结核中的阳性检出率对比
2024年
目的探析对比痰涂片、结核分枝杆菌脱氧核糖核酸(TB⁃DNA)检测、Gene Xpert系统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耐药实时荧光定量基因扩增检测技术(Gene Xpert MTB/RIF)在肺结核中的阳性检出率。方法选择梅州市人民医院感染科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391例肺结核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接受检查的463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痰涂片、TB⁃DNA、Gene Xpert MTB/RIF诊断。以结核培养结果为金标准,对比不同诊断技术对非肺结核、肺结核的诊断结果;对比不同诊断技术对肺结核的诊断价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痰涂片、TB⁃DNA、Gene Xpert MTB/RIF在肺结核中的阳性检出率。结果不同诊断技术对肺结核的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Gene Xpert MTB/RIF阳性检出率(51.52%)高于TB⁃DNA(37.59%)、痰涂片(22.48%)。ROC曲线结果显示,Gene Xpert MTB/RIF诊断肺结核的AUC为0.937(0.919~0.956),高于其余诊断策略(P<0.05);其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5.9%、91.6%。结论相较于痰涂片、TB⁃DNA诊断技术,Gene Xpert MTB/RIF对于肺结核的阳性检出率更高,与结核培养结果金标准一致性更高。Gene Xpert MTB/RIF诊断效能更优,应根据实践情况灵活选择诊断技术。
王育强刘送妹李梅陈灿华钟玲李文根
关键词:肺结核痰涂片
病毒性肝炎相关血常规及生化检验项目的临床应用效果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炎相关血常规及生化检验项目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梅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人员80名作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研究对象予以生化检验与血常规检查,观察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清蛋白(ALB)、清蛋白与球蛋白比值(A/G)、血小板计数(PLT)、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白细胞计数(WBC)、淋巴细胞百分比的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淋巴细胞百分比、TBIL、ALT明显较高,中性粒细胞百分比、PLT、WBC、ALB、A/G明显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毒性肝炎相关血常规及生化检验项目的临床应用具有显著临床效果,能够明确患者的血常规及生化指标值的变化情况,能为临床治疗提供良好的指导意义。
潘美苑曾笑笑王华先何宗运王育强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血常规生化检验
外泌体microRNA在初治肺结核患者诊疗中的研究进展
2024年
结核病是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疾病,是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重大挑战,而我国则是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结核病虽可累及全身,但仍以肺结核最常见,初治肺结核(newly diagnosed pulmonary tuberculosis,PPTB)的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对于结核病的控制和减轻患者、社会疾病负担至关重要。近年来,外泌体及其携带的微小RNA(miRNA)在肺部疾病诊疗中的应用取得明显进展,也为PPTB的临床诊疗提供了新思路。我们旨在对外泌体miRNA在初治PTB患者诊疗中的应用进展进行阐述,以期为PPTB的诊疗提供参考。
王育强刘送妹陈灿华
关键词:初治肺结核外泌体结核分枝杆菌
我院近十年不明原因发热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分析不明原因发热的常见病因病灶及不同患者中病因的差异,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以发热查因收治住院的患者资料,对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按照不同性别、年龄、院内获得性FUO及院外获得性FUO的特点及差异。结果共纳入428例患者,男224例,女204例,年龄14~90岁,平均(46.6±11.2)岁。患者首次就诊的平均体温(39.5±0.7)℃。共359例患者确诊(83.9%),确诊的患者中感染性疾病269例(74.9%),病原菌以细菌感染最多,共209例(77.7%);非感染性炎症性疾病43例(12.0%)。成人Still病、血管炎及系统性红斑狼疮最多,分别为10例、10例、8例;肿瘤性疾病42例(11.7%),淋巴瘤最多,为33例;其他疾病5例(1.4%)。女性患者因非感染性炎症性疾病导致的发热比例明显高于男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9岁组患者非感染性炎症性疾病比例明显高于60~岁组,肿瘤性疾病比例明显低于60~岁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57例患者发生院内获得性FUO,均确诊为感染性疾病,其中49例患者为细菌感染,真菌感染7例,病毒感染患者1例。结论 FUO的主要病因为感染性疾病,以细菌感染为主,但肺结核及真菌感染同样不容忽视。对于不同性别、年龄的患者,应结合具体的人口学特征有针对性的判断FUO病因。此外,对于院内获得性FUO,应重点考虑感染性疾病的可能性。
王育强刘送妹
关键词:不明原因发热病因回顾性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