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蛋白
  • 2篇再灌注
  • 2篇针刺
  • 2篇水通道
  • 2篇水通道蛋白
  • 2篇水通道蛋白-...
  • 2篇疼痛
  • 2篇通道蛋白
  • 2篇缺血
  • 2篇缺血再灌注
  • 2篇中药联合
  • 2篇灌注
  • 2篇癌性
  • 2篇癌性疼痛
  • 1篇虚寒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病
  • 1篇血管病变
  • 1篇阳虚
  • 1篇阳虚寒凝

机构

  • 4篇长春中医药大...
  • 1篇长春中医药大...
  • 1篇吉林大学中日...
  • 1篇吉林省公安厅
  • 1篇长春市绿园区...

作者

  • 5篇舒遵华
  • 1篇王国强
  • 1篇张立新
  • 1篇赵芸芸
  • 1篇王田蔚
  • 1篇方乐
  • 1篇王秀阁
  • 1篇杨海山
  • 1篇刘松岩
  • 1篇赵金祥
  • 1篇陈春芳

传媒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吉林中医药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长春中医药大...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1篇2015
  • 1篇2009
  • 1篇2008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中药联合塌渍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研究
2024年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法综合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10月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临床医院综合内科、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收治的120例癌性疼痛患者,随机法分成对照组、中药组、塌渍组、中药+塌渍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盐酸羟考酮控释片口服,试验组予以对照药物基础上,分别加入分组疗法,比较各组间临床疗效差异。结果各组间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4组患者NRS、KP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塌渍组治疗有效率优于其余3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且不良反应率更低、治疗满意度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癌性疼痛的治疗,应用中药+塌渍联合疗法,能获得更为满意的疗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不良反应更少,临床上值得推广。
白钰舒遵华胡爽王金春胡洋
关键词:癌性疼痛中西医结合
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细胞毒性水肿与水通道蛋白-4表达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观察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细胞毒性水肿与AQP4的表达水平的变化的相关性。方法为假手术组;B组:32只,为缺血再灌注组)。两组随机配对行DWI和T2WI MR检查后处死,脑组织切片免疫组化染色观察AQP-4于不同时间点在梗死区及对侧镜像区的表达。结果B组MCAO后15min即在DWI上出现缺血区高信号;再通后高信号区缩小。可恢复的缺血区拔栓前的rADC平均(69.3±16.4)%;未能恢复的核心区平均(47.6±18.5)%。免疫组化染色显示B组MCAO1h内AQP-4阳性神经细胞△S快速上升。恢复再通后至24h,梗死边缘区移行带阳性细胞明显减少,△S持续下降;梗死中央区阳性细胞缓慢增加,△S缓慢上升。B组拔栓前△S和DWI高信号面积(rs-DWI)均与时间呈线性关系,但再灌注后24h内两项指标均与时间无线性相关。结论脑缺血再灌注状态下AQP-4表达增强与超早期细胞毒性水肿(<1h)以及梗死的形成有关。它也是超早期脑缺血组织rADC值下降,形成DWI上高信号的分子机制之一。
方乐王田蔚杨海山刘松岩舒遵华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磁共振弥散成像水通道蛋白-4
电针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水肿及水通道蛋白-4的影响被引量:11
2009年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缺血再灌注脑水肿可能作用机制。方法7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0只)、模型组(30只)、针刺组(30只)。模型组、针刺组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MCA)缺血再灌模型。针刺组选取穴人中、内关、三阴交进行电针刺激,电流0.3mA,频率15Hz,疏密波,留针30min。干湿重法检测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水通道蛋白-4(AQP4)的表达。结果脑组织含水量模型组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多(P<0.01),针刺组较模型组有所降低(P<0.01或P<0.05),但仍高于假手术组(P<0.01或P<0.05)。脑组织AQP4模型组均较假手术组增强(P<0.01);针刺组大鼠AQP4较模型组有所降低(P<0.01或P<0.05),但仍高于假手术组(P<0.01)。结论针刺治疗缺血性脑水肿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脑内AQP4表达有关。
陈春芳舒遵华张立新
关键词:针刺缺血再灌注脑水肿水通道蛋白-4
中药联合针刺疗法缓解癌性疼痛的疗效观察
2025年
目的探究中西医综合疗法治疗癌性疼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4月—2023年3月就诊于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临床医院肿瘤内科门诊、针灸科疗区或其他门诊收治的癌性疼痛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中药组、针刺组、中药+针刺组,共4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盐酸羟考酮控释片;中药组予以口服盐酸羟考酮控释片联合口服中药汤剂治疗;针刺组予以口服盐酸羟考酮控释片联合针刺治疗;中药+针刺组予以口服盐酸羟考酮控释片联合口服中药汤剂和针刺治疗,疗程均为15天。对比各组总有效率、NRS评分、卡氏功能状态评分标准(KPS)评分、满意度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四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的KPS、NRS评分均有改善,中药+针刺组最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总止痛有效率比较,中药+针刺组治疗总有效率(83.5%)高于对照组(68.3%)、中药组(76.9%)、针刺组(7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抑制、循环抑制、消化道症状和神经症状等不良反应比较,中药组、针刺组、中药+针刺组少于对照组,中药+针刺组最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满意度对比中,中药+针刺组(83.33%)高于对照组(66.67%)、中药组(73.33%)、针刺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癌性疼痛中给予针药联合疗法治疗,疗效更为显著,不良反应少,满意度更高,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比较显著。
宫明哲胡洋赵紫薇王阳舒遵华
关键词:中药针刺癌性疼痛
基于寒瘀损络病机理论研究中医药防治糖尿病血管病变的作用机制
成果内容在多年临床治疗经验基础上,研究组认为,糖尿病血管病变因消渴病迁延而来,消渴病日久耗伤脾肾阳气,阳虚寒盛,温煦鼓动无力,脉络瘀阻,气血不通,阳气不达,络脉失养而发为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等并发症,开拓性地提出了阳虚寒...
王秀阁王国强琴钢赵金祥舒遵华赵芸芸
关键词:糖尿病血管病变病机理论阳虚寒凝消渴病中医药防治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