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多发性肌炎
  • 3篇皮肌
  • 3篇皮肌炎
  • 3篇肌炎
  • 3篇间质性
  • 2篇肺病
  • 1篇阳性
  • 1篇腰椎
  • 1篇腰椎滑脱
  • 1篇影像
  • 1篇影像分型
  • 1篇右下肢
  • 1篇右下肢疼痛
  • 1篇数据可视化
  • 1篇数据库
  • 1篇疼痛
  • 1篇重度腰椎滑脱
  • 1篇文献计量分析
  • 1篇文献计量学
  • 1篇下肢

机构

  • 5篇西安交通大学...

作者

  • 5篇杨凯
  • 4篇金晨望
  • 4篇张静平
  • 2篇刘军
  • 2篇梁挺
  • 1篇杨卫周
  • 1篇陶惠人
  • 1篇郭佑民
  • 1篇段春光
  • 1篇王林
  • 1篇李涛
  • 1篇张波
  • 1篇杨璐

传媒

  • 2篇中华解剖与临...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CT理论与应...

年份

  • 2篇2025
  • 2篇2024
  • 1篇201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抗ARS抗体阳性和抗MDA5抗体阳性皮肌炎/多发性肌炎相关间质性肺疾病的定量CT特征比较
2025年
目的探讨抗氨酰转移RNA合成酶(ARS)抗体阳性和抗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5(MDA5)抗体阳性皮肌炎/多发性肌炎相关间质性肺病(DM/PM-ILD)患者肺部定量CT特征的差异。方法横断面研究。纳入2012年11月—2022年11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DM/PM-ILD患者167例,其中男57例、女110例,年龄19~78(53.1±11.6)岁。按照患者阳性抗体类型分为2组:123例抗ARS抗体阳性患者为抗ARS组,44例抗MDA5抗体阳性患者为抗MDA5组。所有患者行胸部CT扫描,将CT图像导入“数字肺”分析平台处理。观察指标:(1)比较2组患者基线资料;(2)比较2组患者全肺及各肺叶定量CT指标,包括肺体积、平均肺密度、肺血管体积(IPVV)和CT值<-950 Hu的肺体积占全肺及各肺叶体积的百分比(LAA%_(-950))。结果(1)2组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患者的性别分布和病程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9.71、Z=-3.17,P值均<0.05)。(2)抗ARS组的全肺、左肺、右肺、右肺中叶和下叶、左肺下叶的肺体积均小于抗MDA5组,右肺、右肺中叶和下叶、左肺下叶的平均肺密度均高于抗MDA5组,全肺、左肺、右肺、右肺中叶和下叶、左肺下叶的IPVV均小于抗MDA5组,右肺中叶和下叶、左肺上叶和下叶的LAA%_(-950)均小于抗MDA5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定量CT能够客观地准确评价抗ARS抗体阳性及抗MDA5抗体阳性DM/PM-ILD患者的肺部影像特征差异,可为DM/PM-ILD患者的病情评估及个性化诊疗提供帮助。
盛亚丹杨璐杨凯何立宇黑赫张妤婷佟佳音梁挺张静平刘军金晨望
关键词:皮肌炎
截骨术治疗成人极重度腰椎滑脱二例被引量:1
2017年
患者1 女性,46岁,2012年5月以"腰痛伴右下肢疼痛15年,加重伴间歇性跛行5个月"为主诉入院.入院查体:腰椎各方向活动度减低,骶骨上缘可触及明显台阶感,会阴部皮肤感觉无减退,双下肢肌力正常,Babinski征未引出.术前X线片、CT及MRI显示:L5椎体向前滑脱至S2水平,L5椎体及附件密度不均匀,相应节段硬膜囊及神经根受压(图1A、1B).按照改良Newman滑脱分类标准为10+20.
李涛陶惠人杨卫周杨凯张波王林段春光
关键词:重度腰椎滑脱截骨术BABINSKI征成人右下肢疼痛
基于2003—2022年Web of Science数据库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间质性肺疾病研究热点的文献计量分析
2025年
目的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间质性肺疾病的相关论文,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前沿趋势。方法检索2003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收录的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间质性肺疾病的相关论文共506篇,应用CiteSpace 6.1.R6软件进行数据转换和除重,最终纳入302篇文献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应用文献计量在线分析平台、CiteSpace 6.1.R6和Microsoft Excel 2021软件,对发文国家、机构、期刊、作者和关键词等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年度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并在2021年达到巅峰。与美国相比,中国和日本与国际的合作较少。被引用次数位居前九的期刊中,5家位于英国、3家位于美国、1家位于加拿大。作者和参考文献共引分析得到615个节点和2954条连线,得出被引次数最多的前10位作者和前13篇文献,其中位居第一的作者是来自University of California的Anthony Bohan。关键词中,“mortality”和“survival”的出现频次较高,“clinical criteria”和“pulmonary artery hypertension”是近期的突现词。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间质性肺疾病患者继发肺动脉高压、临床指标和生存预后是近期的研究热点。
张妤婷佟佳音张静平盛亚丹杨凯何立宇黑赫刘军金晨望
关键词:文献计量学数据可视化
基于定量CT评估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相关间质性肺病患者肺部改变
2024年
目的:采用CT定量分析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相关间质性肺病(Polymyositis/dermatomyositis-associated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PM/DM-ILD)患者的肺部改变,探究其评价PM/DM-ILD患者胸部改变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301例PM/DM-ILD及76例非ILD患者胸部CT图像纳入数字肺分析平台,测量两组研究对象全肺及各肺叶的肺容积、平均肺密度及肺血管体积百分比。利用定量CT肺密度直方图计算高衰减区百分比(Percentage of high attenuation area,HAA%)。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与PM/DM-ILD诊断相关的定量参数并构建复合模型。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曲线下面积(AUC)确定鉴别诊断PM/DM-ILD组和非ILD组的最佳定量参数及其阈值、并评价复合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与非ILD组相比,ILD组全肺及各肺叶的肺容积均明显减小、平均肺密度及HAA%均明显增高,双肺上叶肺血管体积百分比明显增大、而双肺下叶肺血管体积百分比明显减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右下肺平均密度(OR=1.015,95%CI:1.003~1.028,P=0.019)、右下肺血管体积百分比(OR=0.763,95%CI:0.584~0.997,P=0.047)及年龄(OR=1.025,95%CI:1.003~1.048,P=0.026)对诊断ILD具有统计学意义。ROC曲线分析显示,右下肺平均密度为鉴别诊断PM/DM-ILD组和非ILD组的最佳CT定量参数,AUC为0.84(95%CI:0.80~0.89),以-770.7 HU为阈值,敏感度为78.1%,特异度为77.8%。基于CT定量参数及年龄构建的复合诊断模型具有更佳的诊断效能,AUC为0.87(95%CI:0.83~0.91)。结论:定量CT能够客观准确评估PM/DM-ILD患者肺容积、平均肺密度及肺血管体积改变。基于CT定量参数及年龄构建的复合模型对ILD的识别显示出良好的诊断效能,为PM/DM-ILD患者的病情评估和诊断提供了便捷的新途径。
杨凯张静平何立宇盛亚丹黑赫郭佑民梁挺金晨望
关键词:皮肌炎间质性
皮肌炎/多发性肌炎相关间质性肺病高分辨率CT特征
2024年
目的:探讨皮肌炎(DM)/多发性肌炎(PM)相关间质性肺病(ILD)的高分辨率CT(HRCT)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141例合并ILD的DM/PM患者的胸部HRCT征象。结果:DM/PM-ILD的HRCT表现主要包括:磨玻璃影(87.2%,123/141)、小叶间隔增厚(78.0%,110/141)、小叶内间质增厚(63.8%,90/141)、实变(29.0%,41/141)、胸膜下线(26.2%,37/141)、牵拉性支气管扩张(19.9%,28/141)、蜂窝征(3.5%,5/141);其他合并表现还包括纵隔气肿(3例)、胸腔积液(15例)及心包积液(18例);主要的影像分型为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NSIP),其次为机化性肺炎(OP)。结论:尽管DM/PM-ILD病变类型复杂,但其影像学表现仍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掌握其HRCT主要特征及影像分型有助于该病的早期识别和及时诊治。
马震忠盛亚丹杨凯何立宇韩婷婷佟佳音张静平金晨望
关键词:高分辨率CT影像分型皮肌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