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静平

作品数:21 被引量:96H指数:5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医学教育研究立项课题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多发性肌炎
  • 4篇皮肌
  • 4篇皮肌炎
  • 4篇肌炎
  • 4篇间质性
  • 3篇新型冠状病毒
  • 3篇血管
  • 3篇影像
  • 3篇冠状
  • 3篇冠状病毒
  • 3篇肺疾病
  • 3篇X线
  • 3篇X线计算
  • 3篇X线计算机
  • 3篇病毒
  • 2篇断层摄影
  • 2篇血管造影
  • 2篇医学影像
  • 2篇影像分型
  • 2篇造影

机构

  • 16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延安大学
  • 2篇汉中市中心医...
  • 1篇滨州医学院附...
  • 1篇陕西省人民医...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西北大学
  • 1篇陕西中医药大...
  • 1篇陕西中医药大...

作者

  • 16篇张静平
  • 11篇金晨望
  • 7篇郭佑民
  • 4篇刘军
  • 4篇杨凯
  • 3篇杨健
  • 3篇张明
  • 3篇杜永浩
  • 3篇徐小玲
  • 3篇郭晨光
  • 2篇王莉
  • 2篇牛刚
  • 2篇强永乾
  • 2篇范妤欣
  • 2篇梁挺
  • 2篇杨璐
  • 1篇张月浪
  • 1篇刘慧通
  • 1篇惠蓓娜
  • 1篇孙精涛

传媒

  • 3篇现代肿瘤医学
  • 3篇中华解剖与临...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CT理论与应...
  • 1篇中华风湿病学...
  • 1篇中国CT和M...
  • 1篇中国数字医学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年份

  • 3篇2025
  • 2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6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定量CT构建的诺模图对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诊断价值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讨基于定量CT构建的诺模图对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7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的临床和胸部CT资料。所有患者分为轻症组(82例)和重症组(35例)。对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临床和定量CT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重症COVID⁃19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诺模图,并通过ROC曲线分析、校准曲线及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进行模型验证。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年龄(OR=1.155,95%CI:1.069~1.247)、淋巴细胞计数与白细胞计数比值(OR<0.001,95%CI:0~0.005)、LeV%(OR=1.136,95%CI:1.013~1.274)、MLeD(OR=1.009,95%CI:1.001~1.018)是重症COVID⁃19的影响因素。绘制诺模图,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969,校准曲线显示预测概率与实际概率符合度良好。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χ^(2)=4.352,P=0.824)显示诺模图诊断重症COVID⁃19具有较好效能。结论基于定量CT构建的诺模图对于重症COVID⁃19的临床诊断具有较好的效能。
黄晓旗阴玮灵王莉史柯周婕梁玉栋刘亚良张静平金晨望郭佑民
抗ARS抗体阳性和抗MDA5抗体阳性皮肌炎/多发性肌炎相关间质性肺疾病的定量CT特征比较
2025年
目的探讨抗氨酰转移RNA合成酶(ARS)抗体阳性和抗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5(MDA5)抗体阳性皮肌炎/多发性肌炎相关间质性肺病(DM/PM-ILD)患者肺部定量CT特征的差异。方法横断面研究。纳入2012年11月—2022年11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DM/PM-ILD患者167例,其中男57例、女110例,年龄19~78(53.1±11.6)岁。按照患者阳性抗体类型分为2组:123例抗ARS抗体阳性患者为抗ARS组,44例抗MDA5抗体阳性患者为抗MDA5组。所有患者行胸部CT扫描,将CT图像导入“数字肺”分析平台处理。观察指标:(1)比较2组患者基线资料;(2)比较2组患者全肺及各肺叶定量CT指标,包括肺体积、平均肺密度、肺血管体积(IPVV)和CT值<-950 Hu的肺体积占全肺及各肺叶体积的百分比(LAA%_(-950))。结果(1)2组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患者的性别分布和病程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9.71、Z=-3.17,P值均<0.05)。(2)抗ARS组的全肺、左肺、右肺、右肺中叶和下叶、左肺下叶的肺体积均小于抗MDA5组,右肺、右肺中叶和下叶、左肺下叶的平均肺密度均高于抗MDA5组,全肺、左肺、右肺、右肺中叶和下叶、左肺下叶的IPVV均小于抗MDA5组,右肺中叶和下叶、左肺上叶和下叶的LAA%_(-950)均小于抗MDA5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定量CT能够客观地准确评价抗ARS抗体阳性及抗MDA5抗体阳性DM/PM-ILD患者的肺部影像特征差异,可为DM/PM-ILD患者的病情评估及个性化诊疗提供帮助。
盛亚丹杨璐杨凯何立宇黑赫张妤婷佟佳音梁挺张静平刘军金晨望
关键词:皮肌炎
基于定量CT评估不同影像表型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小血管体积变化
2025年
目的基于定量CT探讨不同影像表型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小血管体积的差异。方法横断面研究。纳入2018年12月—2021年12月“数字肺”多研究中心稳定期COPD患者302例,其中男263例、女39例,年龄41~80(65.4±9.1)岁。患者COPD严重程度分级:1级21例,2级124例,3级98例,4级59例。患者均行胸部CT平扫,采用骨算法重建,选取主动脉弓、隆突水平、右侧横膈上方1 cm水平3个层面CT图像评估肺气肿程度和支气管壁厚度。根据肺气肿程度及支气管管壁厚度进行COPD影像表型分型,并据此将患者分为A型组(90例)、E型组(110例)、M型组(102例)共3组。观察项目:(1)比较3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吸烟史等基线资料。比较3组患者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_(1)%)、FEV_(1)占用力肺活量(FVC)的百分比(FEV_(1)/FVC),以及COPD严重程度的差异。(2)比较3组患者全肺、右肺、左肺、右肺上叶、右肺中叶、右肺下叶、左肺上叶、左肺下叶的肺小血管体积的差异。结果(1)3组患者性别、BMI、吸烟史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肺功能指标FEV_(1)%分别为58.65%(49.28%,70.73%)、47.50%(35.83%,61.40%)、35.00%(25.00%,50.13%),FEV_(1)/FVC分别为60.83%(55.00%,64.45%)、48.61%(42.64%,57.34%)、42.38%(37.60%,49.45%),均为A型组>E型组>M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47.71、81.54,P值均<0.001)。3组患者COPD严重程度分级比较,M型组>E型组>A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50.40,P<0.001)。(2)3组患者全肺、左肺、右肺下叶、左肺下叶肺小血管体积比较,E型组均高于A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其他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右肺、右肺上叶、右肺中叶、左肺上叶肺小血管体积比较,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不同影像表型的稳定期COPD患�
韩婷婷杨璐陈伟婷孙国庆朱冰洁陈雁蓉张静平刘军
基于2003—2022年Web of Science数据库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间质性肺疾病研究热点的文献计量分析
2025年
目的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间质性肺疾病的相关论文,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前沿趋势。方法检索2003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收录的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间质性肺疾病的相关论文共506篇,应用CiteSpace 6.1.R6软件进行数据转换和除重,最终纳入302篇文献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应用文献计量在线分析平台、CiteSpace 6.1.R6和Microsoft Excel 2021软件,对发文国家、机构、期刊、作者和关键词等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年度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并在2021年达到巅峰。与美国相比,中国和日本与国际的合作较少。被引用次数位居前九的期刊中,5家位于英国、3家位于美国、1家位于加拿大。作者和参考文献共引分析得到615个节点和2954条连线,得出被引次数最多的前10位作者和前13篇文献,其中位居第一的作者是来自University of California的Anthony Bohan。关键词中,“mortality”和“survival”的出现频次较高,“clinical criteria”和“pulmonary artery hypertension”是近期的突现词。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间质性肺疾病患者继发肺动脉高压、临床指标和生存预后是近期的研究热点。
张妤婷佟佳音张静平盛亚丹杨凯何立宇黑赫刘军金晨望
关键词:文献计量学数据可视化
OSCE在医学影像实践教学考核中的应用效果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在医学影像实践教学考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9名八年制临床医学生为研究对象,在医学影像循环系统课程结束后,进行OSCE模拟考核和问卷调查,并对试卷质量、考试成绩、问卷调查进行分析。结果:试卷的总体信度0.76,难度0.41,区分度0.39,效度0.35,OSCE考试总平均成绩为(40.51±16.01)分,问卷调查分析表明多数学生(69%)对本次OSCE考试提供的场所、设施及考场服务较满意,其中最难的题是第三、四大题及第二、三小问,多数学生(62%)认为难的原因是练习少、不熟练。结论:OSCE能有效客观评价医学影像实践教学效果,但在组织实施和试题库构建方面有待完善。
徐小玲张月浪师美娟张静平金晨望张明
关键词: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问卷调查
输入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CT表现被引量:26
2020年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肺炎(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NCP)的胸部CT影像学表现,为早期诊断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10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患者的年龄、性别、临床病史、流行病学病史、实验室检查结果及胸部CT的影像学资料。结果10例患者中男6例,女4例,年龄22~70岁。8例患者有发热、干咳的临床表现。9例在影像学上表现为单侧肺或者双侧肺中外带肺野或胸膜下磨玻璃样病灶,病灶处于动态变化中,具有多样性、多灶性的特点。增粗血管穿行病灶内、支气管气像在本病中较为常见。胸腔积液少见。结论NCP的影像学具有一定的特征,再结合流行病学病史及临床特点,可对NCP做出初步诊断,是对核酸金标准的有效补充。
高璐张静平杜永浩金晨望牛刚杨健郭佑民强永乾
关键词: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
基于皮肌炎/多发性肌炎相关间质性肺疾病患者影像组学特征构建机器学习影像分型的分类模型
2023年
目的探讨基于胸部CT影像组学特征,利用机器学习算法构建的模型对PM/DM相关间质性肺疾病(DM/PM-ILD)影像分型进行分类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至2020年11月间就诊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DM/PM-ILD的患者107例,共采集胸部CT 315例,由2名资深影像科医生对图像影像分型进行预分类[包括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NSIP)105例,机化性肺炎(OP)90例,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合并机化性肺炎(NSIP+OP)66例,寻常型间质性肺炎(UIP)35例,弥漫性肺泡损伤(DAD)19例],采用ANOVA分析检验各影像分型组间的基线临床信息差异。以4∶1的比例通过分层随机抽样划分训练集与测试集,采用3D slicer分割各肺叶,重建为3 mm^(3)的体素后使用Pyradiomics库提取全肺及各肺叶影像组学特征。通过对5组分别构建随机森林基分类器后再投票集成为最终模型以实现多分类目标。在基分类器构建过程中,首先通过SMOTETomek综合采样实现样本组间平衡,随后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L1项正则化的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回归进行特征筛选。基于影像组学特征构建Radiomics模型,增加性别、年龄信息构建Radiomics^(+)模型。基分类器、集成模型分别使用平均准确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效能。结果NSIP、OP、NSIP+OP、UIP、DAD各组年龄[分别为(57±13)岁、(53±8)岁、(54±10)岁、(44±11)岁、(46±8)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82,P<0.001)。在Radiomics模型中对NSIP、OP、NSIP+OP、UIP、DAD各组,训练集的AUC分别为0.87、0.91、0.91、0.96、0.99,测试集的AUC分别为0.81、0.82、0.79、0.93、0.89。在Radiomics^(+)模型中,对NSIP、OP、NSIP+OP、UIP、DAD各组,训练集的AUC分别为0.89、0.91、0.92、0.97、0.99,测试集的AUC分别为0.84、0.82、0.78、0.94、0.90。结论联合胸部CT影像组学特征及性别、年龄信息,利用机器学习构建的Radiomics^(+)模型对D
李春辉何立宇张静平韩婷婷朱冰洁郭佑民金晨望
关键词:皮肌炎多发性肌炎
术前CT血管造影不同后处理方法对肝门部胆管细胞癌血管侵犯的诊断价值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探讨术前256层螺旋CT血管造影(256-slice spiral CT angiography,256-SCTA)常用后处理方法在肝门部胆管细胞癌肝动脉、门静脉侵犯评估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3月至2017年8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35例经病理证实的肝门部胆管细胞癌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行25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并采用动态容积扫描及Philip EBW后处理工作站对肝动脉及门静脉行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及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reformatting,MPR)重建,在相应后处理图像中评估肿瘤周围血管有无受侵,以术中探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分别计算三种后处理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并行Kappa检验以比较三种后处理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判断肝动脉有无受侵时,诊断效能以MPR最佳,其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92.3%、86.4%、88.6%,阳性预测值80.0%,阴性预测值95.0%,Kappa值0.763(P<0.001),ROC曲线下面积0.893(P<0.01)。判断门静脉有无受侵时,诊断效能同样以MPR最佳,其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94.4%、100.0%、97.1%,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94.4%,Kappa值0.943(P<0.001),ROC曲线下面积0.972(P<0.01)。结论:256-SCTA三种常用后处理方法在判断肝门部胆管细胞癌血管有无受侵时以MPR诊断效能最高,VR及MIP次之。因此,在日常影像后处理工作中应合理应用这些后处理方法以便为临床术前血管评估提供更准确的信息。
张静平郭晨光徐小玲丁宁宁范妤欣张明麻少辉
关键词:CT血管造影肝动脉门静脉
氯离子通道蛋白1调控放射抵抗食管鳞癌细胞放射敏感性的机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氯离子通道蛋白1(chloride intracellular ion channel 1,CLIC1)对食管鳞癌细胞获得性放射抵抗特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蛋白印记法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Eca109R50Gy细胞中CLIC1的表达水平。采用CLIC1小分子特异抑制剂IAA-94(indanyloxyacetic acid-94,IAA-94)抑制Eca109R50Gy细胞中CLIC1功能,通过克隆形成试验、流式细胞仪分析对比CLIC1功能抑制前后的细胞存活分数(SF)、细胞凋亡比率及细胞周期分布。结果:Eca109R50Gy细胞中CLIC1在转录水平及蛋白水平均呈现显著高表达(P<0.001);CLIC1功能抑制组Eca109R50Gy细胞克隆形成能力明显受抑(SF_(IAA-94vs) SF_(Control),P<0.001),而细胞凋亡比率显著增高(P<0.01)。CLIC1功能抑制组Eca109R50Gy细胞G2/M期细胞比例显著增加(P<0.01)。结论:CLIC1在放射抵抗的食管鳞癌细胞中高表达并与其获得性放射抵抗特性有关,抑制CLIC1功能可增强放射抵抗的食管癌细胞对放射线的敏感性,其增敏机制与影响细胞周期分布有关。
张静平陈鑫惠蓓娜孟君琦张晓智
关键词:食管鳞癌细胞周期
基于定量CT评估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相关间质性肺病患者肺部改变
2024年
目的:采用CT定量分析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相关间质性肺病(Polymyositis/dermatomyositis-associated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PM/DM-ILD)患者的肺部改变,探究其评价PM/DM-ILD患者胸部改变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301例PM/DM-ILD及76例非ILD患者胸部CT图像纳入数字肺分析平台,测量两组研究对象全肺及各肺叶的肺容积、平均肺密度及肺血管体积百分比。利用定量CT肺密度直方图计算高衰减区百分比(Percentage of high attenuation area,HAA%)。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与PM/DM-ILD诊断相关的定量参数并构建复合模型。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曲线下面积(AUC)确定鉴别诊断PM/DM-ILD组和非ILD组的最佳定量参数及其阈值、并评价复合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与非ILD组相比,ILD组全肺及各肺叶的肺容积均明显减小、平均肺密度及HAA%均明显增高,双肺上叶肺血管体积百分比明显增大、而双肺下叶肺血管体积百分比明显减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右下肺平均密度(OR=1.015,95%CI:1.003~1.028,P=0.019)、右下肺血管体积百分比(OR=0.763,95%CI:0.584~0.997,P=0.047)及年龄(OR=1.025,95%CI:1.003~1.048,P=0.026)对诊断ILD具有统计学意义。ROC曲线分析显示,右下肺平均密度为鉴别诊断PM/DM-ILD组和非ILD组的最佳CT定量参数,AUC为0.84(95%CI:0.80~0.89),以-770.7 HU为阈值,敏感度为78.1%,特异度为77.8%。基于CT定量参数及年龄构建的复合诊断模型具有更佳的诊断效能,AUC为0.87(95%CI:0.83~0.91)。结论:定量CT能够客观准确评估PM/DM-ILD患者肺容积、平均肺密度及肺血管体积改变。基于CT定量参数及年龄构建的复合模型对ILD的识别显示出良好的诊断效能,为PM/DM-ILD患者的病情评估和诊断提供了便捷的新途径。
杨凯张静平何立宇盛亚丹黑赫郭佑民梁挺金晨望
关键词:皮肌炎间质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