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纪朋

作品数:6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定州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血清
  • 2篇血清内皮抑素
  • 2篇抑素
  • 2篇荨麻
  • 2篇荨麻疹
  • 2篇慢性
  • 2篇内皮
  • 2篇内皮抑素
  • 2篇谷胱甘肽
  • 2篇谷胱甘肽治疗
  • 1篇蛋白
  • 1篇地氯雷他定
  • 1篇血清炎症
  • 1篇血清炎症因子
  • 1篇炎症
  • 1篇炎症因子
  • 1篇原发性
  • 1篇治疗慢性荨麻...
  • 1篇四白
  • 1篇特发性

机构

  • 6篇定州市人民医...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邢台市人民医...
  • 1篇保定市第一医...

作者

  • 6篇刘纪朋
  • 4篇李珊珊
  • 3篇胡晓光
  • 2篇卢明辉
  • 2篇刘丽丽
  • 2篇尹保会
  • 1篇成志勇
  • 1篇高顺强
  • 1篇吴娜
  • 1篇孙少勤
  • 1篇王哲
  • 1篇张丽军
  • 1篇曹腊梅

传媒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临床与病理杂...
  • 1篇中国科技期刊...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3篇2024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四白祛斑饮联合无针水光导入谷胱甘肽治疗肝郁脾虚型黄褐斑的临床研究
2024年
本研究旨在探讨四白祛斑饮联合无针水光导入谷胱甘肽治疗肝郁脾虚型黄褐斑的临床效果。方法 通过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23年4月至2024年4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50例肝郁脾虚型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口服红花逍遥胶囊联合外用氢醌乳膏的传统治疗方案,而观察组则采用口服中药四白祛斑饮加减联合无水光导入谷胱甘肽的创新疗法。结果 经过8周的观察周期(分为两个疗程,每疗程4周),每周复诊记录患者的MASI评分、中医症候评分及VISIA皮肤测试仪(斑点、紫外线色斑、棕色斑)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有效率高达88%,显著优于对照组的52%。同时,观察组在MASI评分、中医症候评分及VISIA观察指标的改善上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本研究表明,四白祛斑饮联合无针水光导入谷胱甘肽对于肝郁脾虚型黄褐斑的治疗具有显著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刘纪朋支丽胡晓光李珊珊曹腊梅
关键词:谷胱甘肽
雷公藤多苷片对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血清内皮抑素及TSP-1的影响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苷片对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血清内皮抑素及凝血酶敏感蛋白-1(TSP-1)的影响。方法将118例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9例。对照组采用地氯雷他定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雷公藤多苷片治疗。评估患者的风团大小、风团数目、发作次数、瘙痒程度、持续时间等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内皮抑素、TSP-1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风团大小、风团数目、发作次数、瘙痒程度、持续时间、症状总评分(TSS)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观察组的风团大小、风团数目、发作次数、瘙痒程度、持续时间、TSS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内皮抑素、TSP-1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观察组的内皮抑素、TSP-1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公藤多苷片能明显降低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血清内皮抑素、TSP-1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周美联卢明辉刘纪朋刘丽丽尹保会高顺强
关键词:雷公藤多苷片慢性特发性荨麻疹内皮抑素凝血酶敏感蛋白-1
原发性全身皮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例
2017年
目的:进一步认识原发性全身皮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rimary cutaneous diffuse large B-cellly mphoma,PCLBCL)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其预后评估。方法:收集1例PCLBCL病例资料及相关参考文献,观察其临床表现、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治疗效果判断,并进一步评价预后。结果:PCLBCL常见发病部位为双下肢,其次为躯干和头部。本例病例病理结果考虑皮肤非霍奇金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生发中心外活化B细胞起源。因患者高龄,一般情况差,治疗后效果欠佳。结论:PCLBCL预后取决于患者的年龄、皮肤损伤部位、数量和疾病持续时间及病理特征。
刘纪朋孙少勤张丽军胡晓光李珊珊吴娜王哲成志勇
关键词:皮肤非霍奇金淋巴瘤
枸地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观察枸地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2例慢性荨麻疹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用氯雷他定片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枸地氯雷他定进行治疗,2组均以7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对比2组治疗效果,观察2组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症状积分变化,统计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6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97%(P<0.05);治疗后,2组患者治疗后CD4^+、CD4^+/CD8+比值均较治疗前升高(P均<0.05),临床症状积分、CD8+均较治疗前下降(P均<0.05),且观察组各项指标升高或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均<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6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26%(P<0.05)。结论枸地氯雷他定片治疗慢性荨麻疹不仅可提高治疗效果,还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周美联卢明辉刘纪朋刘丽丽尹保会
关键词:慢性荨麻疹免疫功能血清内皮抑素
水光注射配合强脉冲光治疗女性迟发型痤疮的效果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2024年
目的:研究水光注射配合强脉冲光治疗女性迟发型痤疮的效果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定州市人民医院2022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110例女性迟发型痤疮患者进行研究。将其以系统随机化法分作配合组(n=55)及参考组(n=55)。参考组选用强脉冲光治疗,配合组则于参考组的基础上增用水光注射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皮损症状,皮肤屏障功能,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结果:配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参考组(94.55%vs.81.82%)(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皮损症状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配合组均低于参考组(P<0.05)。治疗后配合组表皮含水量高于参考组,而红斑数量、经皮水分流失量(TEWL)均低于参考组(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配合组均低于参考组(P<0.05)。结论:水光注射配合强脉冲光治疗女性迟发型痤疮的效果较佳,可明显改善皮肤屏障功能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
李珊珊赵旭刘纪朋陈云
关键词:强脉冲光炎症因子
口服氨甲环酸联合无针水光注射谷胱甘肽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研究
2024年
本研究旨在探讨口服氨甲环酸联合无针水光注射谷胱甘肽治疗黄褐斑的临床效果,通过对比单一口服氨甲环酸治疗,评估联合疗法的有效性及患者满意度。方法 选取2023年4月至2024年4月期间,在我院皮肤科就诊的50名黄褐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5例)和观察组(25例)。对照组仅接受口服氨甲环酸250mg,每日两次,并早晚涂抹传明酸进行基础护肤;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联合无针水光注射谷胱甘肽治疗,每周一次,共治疗3个月。治疗效果由专业临床医生及护士根据既定标准进行综合评估,同时收集患者满意度数据。结果 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达96%。相比之下,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统计学分析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口服氨甲环酸联合无针水光注射谷胱甘肽治疗黄褐斑较单一口服氨甲环酸治疗更为有效,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及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刘纪朋支丽李珊珊胡晓光
关键词:黄褐斑氨甲环酸谷胱甘肽患者满意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