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青青

作品数:6 被引量:28H指数:4
供职机构: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稀土
  • 3篇迁移
  • 2篇水稻
  • 2篇中稀土
  • 2篇稀土矿
  • 2篇溪流
  • 2篇模拟降雨
  • 2篇降雨
  • 2篇产流
  • 2篇产流产沙
  • 2篇产沙
  • 1篇稻田
  • 1篇植株
  • 1篇水保
  • 1篇水保措施
  • 1篇水稻田
  • 1篇水稻植株
  • 1篇稳性
  • 1篇稀土矿区
  • 1篇稀土元素

机构

  • 5篇福建师范大学
  • 2篇福建省湿润亚...
  • 1篇泉州师范学院

作者

  • 5篇陈志强
  • 5篇陈志彪
  • 5篇张青青
  • 1篇曾月娥
  • 1篇陈海滨
  • 1篇姜超

传媒

  • 3篇稀土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年份

  • 1篇2020
  • 4篇201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南方红壤小流域水稻植株中稀土元素的内稳性特征被引量:2
2018年
化学计量内稳性是维持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稳定性的重要机制。水稻作为我国南方地区日常生活中的主要粮食和经济作物,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本研究基于内稳性模型,以我国南方红壤小流域水稻田中的水稻植株为研究对象,探究土壤-水稻系统中稀土元素的含量及迁移累积特征和内稳性特征。结果显示:(1)本研究中水稻土的稀土元素含量的平均值为320.79 mg·kg^-1,高于福建省土壤稀土元素背景值(223.47 mg·kg^-1)以及全国土壤稀土元素背景值(187.60 mg·kg^-1);(2)水稻植株不同器官对稀土元素累积能力大小顺序依次是:根〉叶〉稻谷,水稻植株不同器官稀土元素的生物迁移系数也呈现出根〉叶〉稻谷的规律;(3)水稻植株根部的H为1.68;叶部的H为0.44;稻谷的H为-1.31。各器官的内稳性指数呈现出根〉叶〉稻谷的规律。虽然水稻稻谷中稀土元素的含量很低,暂低于居民稀土元素摄入的安全剂量,也未超过亚临床损害剂量的临界值,但水稻稻谷的内稳控制力很弱,易受周边环境的影响,居民长期食用存在一定的潜在健康风险。
马倩怡陈志强陈志彪陈志彪
关键词:水稻植株
模拟降雨下离子型稀土矿区坡面产流产沙与稀土迁移规律被引量:4
2018年
通过野外模拟降雨实验,研究离子型稀土矿区坡面产流产沙的基本特征及稀土迁移的内在机制。结果表明:(1)总产流量和总产沙量分别为2971.3×10^-3L、14.87×10^-3kg,随着降雨历时的延长,产流率和产沙率均呈先增加后减少,再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累计产流量和累计产沙量随着降雨的持续进行先加速递增,后匀速递增,直至降雨结束,两者呈线性关系。(2)各降雨时段内径流和泥沙中的稀土含量分别在5.57 ug·L^-1-20.33 ug·L^-1、116.2 mg·kg-1-290.7 mg·kg^-1范围内,径流和泥沙迁移的单位稀土含量和稀土总量分别为10.91 ug·L^-1、32.42 ug,228.23 mg·kg-1、3393.79×10^-3mg;在径流中表现为重稀土含量、重稀土迁移量高于轻稀土含量、轻稀土迁移量,而在泥沙中则呈现出相反的规律。(3)随着降雨历时的延长,径流和泥沙的稀土含量及稀土迁移量均呈先增加后减少,再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研究成果为揭示降雨过程中土壤侵蚀与稀土迁移对生态环境的作用机理提供了参考。
张青青陈志强陈志强姜超陈志彪陈海滨
关键词:稀土矿模拟降雨产流产沙
模拟降雨淋溶下离子型稀土矿区稀土的纵向迁移被引量:2
2020年
为探讨土壤中稀土迁移对地下水污染的可能性,本研究通过土柱淋溶实验模拟降雨淋溶下土壤中稀土的纵向迁移。实验结果表明,淋溶前后各土层稀土分配模式未发生变化;土壤淋出液稀土含量在实验前期呈波动式下降,中后期表现出低值稳定的状态;淋溶实验后土层第一、二层土壤中的稀土含量变化显著,第三、四层土壤的稀土含量均有所降低,第五层土壤中的稀土含量基本一致。研究发现,稀土元素会因为淋溶作用在表层土壤中纵向迁移,但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迁移能力下降,短期降雨淋溶不会造成地下水的污染,但研究区内存在长期降雨淋溶后稀土元素被析出,并随雨水下渗污染地下水的潜在威胁。
冯柳俊陈志强陈志彪张青青
关键词:稀土
南方红壤侵蚀流域水稻田中稀土元素的迁移累积特征被引量:6
2018年
稀土元素通过植物吸收经食物链最终进入人体,并在人体中累积,进而影响食用人群的健康.水稻作为我国南方地区的主要粮食和经济作物,是人们生存的基础.本文通过南方花岗岩红壤侵蚀流域水稻植株根系土壤及其各部位稀土元素含量的调查,探究稀土元素在土壤-水稻系统中的迁移累积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中稀土元素含量平均值为389.02 mg·kg^(-1),水稻土壤中呈现出重稀土元素相对富集的特点.土壤中稀土元素在Eu处呈亏损状态;除10号样点外,其他样点土壤的稀土元素在Ce处呈富集状态.水稻植株不同部位的稀土元素含量差异较大,水稻根、叶及稻谷中稀土元素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152.63、5.03和0.64 mg·kg^(-1),呈根>叶>稻谷的规律.稻谷中的稀土元素含量虽未超过日均稀土元素的摄入量(5.33μg·kg^(-1)·d^(-1)),但长期食用仍存在一定的健康风险.土壤稀土元素向水稻植株各部位的转移能力差异较大,呈根>叶>稻谷的规律.
马倩怡陈志强陈志彪张青青曾月娥
关键词:稀土元素水稻迁移
南方典型红壤区不同水保措施下坡面产流产沙及稀土迁移特征被引量:13
2018年
以南方典型红壤区福建省长汀县水土保持科教园5种水土保持措施为研究对象,采集坡面产流产沙及稀土迁移数据,以期揭示南方红壤区水保措施的减水减沙效益及对稀土迁移的阻控效应。结果表明:(1)全坡面种草、封禁、低效马尾松施肥、乔灌草混交、人工补植马尾松5种水土保持措施的年均减流率和年均减沙率分别为65.41%,69.29%,63.42%,86.19%,72.59%和91.87%,84.21%,81.54%,94.13%,81.75%。(2)各降雨量下,5种水土保持措施径流和泥沙的稀土迁移强度分别比对照小区低85.13%,94.86%,66.89%,95.46%,93.10%和89.92%,80.38%,70.18%,93.38%,92.73%;且中雨时,各水保措施下径流和泥沙的稀土迁移强度最高。(3)除全坡面种草措施外,其余4种水土保持措施下径流的轻稀土迁移强度比重稀土迁移强度低55.68%,40.38%,85.76%,85.94%;而5种水土保持措施下泥沙的重稀土迁移强度则比轻稀土迁移强度低82.29%,81.25%,78.38%,75.35%,77.05%。综上,5种水土保持措施均有较好的减水减沙效益和稀土阻控效应,其中乔灌草混交措施的效果最佳。研究结果为充分发挥水保措施在生态修复和稀土迁移中的作用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证支撑。
张青青陈志强陈志强陈志彪
关键词:水保措施减水减沙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