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雄
- 作品数:5 被引量:18H指数:2
- 供职机构:空军工程大学航空航天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航空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防科技技术预先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电子电信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一种IR-UWB通信系统技术的研究与实现被引量:1
- 2012年
- 针对超宽带通信的应用特点,设计了一个IR-UWB通信实验系统,在发射端采用雪崩三极管产生超宽带窄脉冲,在接收端利用高速比较器实现超宽带窄脉冲的检测接收,并应用Multisim 11.0对两部分进行仿真,且通过制作实物电路进行性能测试和验证。测试结果表明,发射端产生的脉冲信号波形良好,基本形状符合超宽带要求;接收端电路也能取得较好的超宽带脉冲检测效果。
- 刘雄雷洪利向新
- 关键词:超宽带脉冲脉冲产生雪崩三极管脉冲检测高速比较器
- IEEE 802.11协议传输距离限制及改进研究
- 2013年
- 针对现有802.11通信协议中主要的CSMA/CA协议最大通信距离仅为300 m,超过300 m后,随着距离的增加,系统的性能急剧下降的问题,分析了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并提出根据距离的变化改变ACKtimeout这一方法,提高了CSMA/CA协议远距离传输的性能,用OPNET软件进行仿真。仿真表明:在远距离通信时,提高了系统的吞吐量,减少了接入时延。
- 张锋向新杨宝强刘雄吴旭旭
- 关键词:CSMA远距离
- 前掠翼与平直翼布局气动特性的比较分析被引量:7
- 2011年
- 基于ANSYS 11.0的计算流体力学模块CFX,选取Reynolds平均的三维N-S方程及SST涡粘湍流模型,采用数值计算和流场可视化分析方法,对变前掠翼布局在低速起飞/着陆及高跨音速作战使用状态的气动性能进行了计算。着重对前掠翼与平直翼布局气动特性和流动机理进行了比较,通过对涡结构的分析发现,机翼前掠使得机翼前缘涡和鸭翼机身涡呈"V"字型靠近并相互加强,从而诱导出了二次涡,大大提高了对翼面气流分离的控制能力,验证了增大升力系数和失速迎角的机理。计算结果表明变前掠翼布局设计合理。
- 王旭黄萌任智静刘雄
- 关键词:气动特性涡结构气流分离
- 变前掠翼布局气动特性及流动机理研究被引量:11
- 2010年
- 基于N-S控制方程和流场数值计算方法,研究了变前掠翼布局的气动特性和流动机理。低亚声速下,平直翼构型展弦比最大,因而最高的气动效率,适合起飞和着陆;跨声速时,前掠翼构型均有很好的低阻和失速特性,适合巡航或机动;超声速时,三角翼构型的零升阻力和激波阻力最小,可用于高速突防或逃逸。本文研究结果可为多功能战斗机的气动布局设计提供参考。
- 刘文法王旭刘雄
- 关键词:气动特性N-S方程
- 对变前掠翼布局隐身特性的数值分析被引量:2
- 2010年
- 针对变前掠翼布局设计,给出在鸭翼与机头连接处略有不同的2种方案。气动计算表明:在对变前掠翼布局的作战使用中将三角翼用以突防是合理的,且鸭翼与机头融为一体的尖前缘设计方案更优。对2种方案三角翼布局的双站雷达散射特性计算表明:在大部分方位角内其雷达散射截面都处于0 dBm2以下,且波峰波瓣很窄,不易被雷达发现和连续跟踪。相比较而言,尖前缘的设计方案其隐身特性仍然较优。因而在对变前掠翼布局设计时,宜采用将鸭翼前缘与机头前缘融为一体的设计方案。
- 王旭刘雄任智静米康张建邦
- 关键词:隐身特性气动特性多层快速多极子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