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静 作品数:9 被引量:53 H指数:4 供职机构: 北京世纪坛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粗针活检取材满意率及结节治疗方法的预测分析 被引量:12 2014年 目的 研究甲状腺结节首次行粗针活检的取材满意率及预测结节治疗方法的因素.方法 收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的甲状腺结节首次超声引导下粗针穿刺活检患者资料,记录患者年龄、性别、病变的超声特征及穿刺病理结果.结果 共162个结节人选,取材满意率为97.5%(158/162,95% CI 93.8% ~99.3%).参照Bethesda诊断系统,治疗方法确定的153个结节中,拟随访64个(64/153,41.8%,95% CI 34.0% ~ 49.6%),拟手术89个(89/153,58.2%,95% CI 50.4%~66.0%).病变内部血流和边界是预测病变是否需要手术治疗的独立因素(P<0.05).1例患者穿刺后出现局部血肿.结论 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粗针穿刺活检的取材满意率和安全性均较高,病变内部血流和边界是预测病变是否需要手术治疗的独立因素. 李乾 王彬 邵玉红 陈路增 高莹 赵静关键词:甲状腺结节 钙黏蛋白相关蛋白及淋巴细胞结合增强因子通过Wnt通路调控G2期阻滞发挥食管癌放射抵抗作用 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研究淋巴细胞结合增强因子(LEF1)及钙黏蛋白相关蛋白(CTNNB1)的表达与食管癌细胞放射抵抗性的关系并进行机制探讨。方法应用cDNA基因芯片技术筛选食管癌细胞株TE13、KYSE170亲代株和其对应的抵抗株TE13R、KYSE170R在照射前、照射后8h及24h表达差异基因,应用RT-PCR对芯片筛选出的差异基因LEF1及CTNNB1进行验证。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KYSE170和KYSE170R在照射后24h细胞周期分布的差异。结果综合2对细胞株芯片结果,在接受照射后LEF1及CTNNB1抵抗株较亲代株均有表达上调。RT-PCR结果提示在KYSE170R中CTNNB1在照射后8h,LEF1在照射后24h表达高于KYSE170。KYSE170R在照射后24h发生G2期阻滞较KYSE170更明显。结论 LEF1和CTNNB1可能通过Wnt通路,调控食管癌细胞照射后的G2期阻滞,发挥放射抵抗作用。 熊伟 赵静 黄晓智 周德敏 王洪武 高献书关键词:WNT通路 G2期阻滞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性别差异对预后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5 2014年 目的:对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进行随访,评估其病因、合并疾病、临床特征与心衰预后指标的相关性,分析性别差异对患者预后影响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连续纳入慢性心衰患者228例,每3个月门诊随访,收集临床资料、心脏超声参数等。记录患者心衰再入院、心源性死亡以及全因死亡终点发生情况。分析在不同性别中不良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与男性比较,女性年龄偏大,合并高血压、心房颤动、慢性肾脏病和舒张功能不全明显升高(P<0.01)。对影响预后因素分析显示,女性心房颤动是心衰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OR=6.874,95% CI:1.932~24.459,P=0.003),急性期 LVEF降低和肺动脉压力升高是心源性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0.917,95% CI:0.851~0.989,P=0.024;OR=1.107,95% CI:1.021~1.200,P=0.013),稳定期心功能分级是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12.484,95% C I:1.117~139.495,P=0.040)。结论慢性心衰预后的危险因素存在性别差异。对女性患者控制心房颤动、优化舒张性心衰治疗对减少心衰复发,降低心源性死亡可能较男性更有意义。 褚松筠 彭芬 赵静 李葚煦 崔晓静 刘琳 丁文惠关键词:心力衰竭 高血压 心房颤动 预后 性别因素 AKR1C3在放疗食管癌患者病理标本检测中的意义 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对单纯放疗食管癌患者病理标本进行检测,评估醛固酮类还原酶家族1成员C3(AKR1C3)表达与放疗效果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行单纯放疗的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免疫组化检测食管癌患者中AKR1C3的表达情况。结果 AKR1C3在不同分化程度的食管癌患者中表达程度不同,其表达水平与放疗短期疗效呈负相关(P=0.031,95%可信区间0.151~0.914)。结论 AKR1C3有可能成为食管癌放疗疗效判定的敏感性指标。 赵静 熊伟 周德敏 高献书 任军关键词:食管肿瘤 放射疗法 尾加压素Ⅱ诱导巨噬细胞表达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上调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观察尾加压素Ⅱ(UⅡ)对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细胞)表达和分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影响。方法 RAW264.7细胞用UⅡ10^(-10)、10^(-9)、10^(-8)和10^(-7)mol/L刺激后,检测MCP-1 mRNA和蛋白的水平;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氧化酶抑制剂二苯基碘(DPI)或抗氧化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预处理细胞后,再加入UⅡ10^(-7)mol/L刺激,检测MCP-1 mRNA表达和蛋白的分泌;用UⅡ刺激细胞不同时间段后,检测NADPH氧化酶亚基的表达水平;用UⅡ刺激细胞后,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活性氧的生成。结果与不加UⅡ时比较,UⅡ10^(-7)mol/L刺激12 h后,巨噬细胞MCP-1 mRNA表达和蛋白分泌分别提高了100.5%和57.0%(P<0.01)。UⅡ刺激12 h后,p47phox mRNA表达为不加UⅡ时的1.96倍(P<0.01)。UⅡ刺激6 h后,巨噬细胞活性氧为不加UⅡ时的1.8倍(P<0.01)。与单用UⅡ刺激比较,用DPI或NAC预处理后,MCP-1mRNA表达分别下调21.8%和36.2%(P<0.01),蛋白分泌分别下降22.3%和19.5%(P<0.05)。结论 UⅡ可能通过NADPH氧化酶依赖的活性氧介导了小鼠巨噬细胞MCP-1的表达和分泌上调。 邸北冰 丁文惠 赵静 宋娜娜 董晓 褚松筠 唐朝枢关键词:尿紧张素类 巨噬细胞 趋化因子CCL2 NAD 顺铂和洛铂与放射联合对小鼠肺癌移植瘤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了解顺铂、洛铂给药后不同时间照射对小鼠肺癌移植瘤的放射增敏作用影响。方法70只C57BL/6近交系Lewis肺癌移植小鼠随机分组,按10mg药物/kg体重经尾静脉分别注射顺铂和洛铂,给药后在0.5、2.0、4.0、24.0、48.0、72.0、96.0h分别将小鼠处死获取肿瘤组织标本,应用ICP—MS方法测定标本铂含量。80只荷瘤小鼠随机分为对照、单纯药物、单纯照射、药物联合照射组共10个组,注射药物后1、24h或72h对肿瘤局部进行照射,比较各组间肿瘤大小。结果顺铂、洛铂在肿瘤组织浓度均在给药后迅速达到4.78、2.79μg/g(t=3.82,P=0.005),4h后分别降至3.39、0.99μg/g(t=9.10,P=0.000),96h时分别为1.41、0.23μg/g(t=3.70,P=0.006)。顺铂给药后1、24、72h照射组之间肿瘤生长速度相似,但比对照组、单纯照射组、单纯顺铂组均明显变缓;在第15天时肿瘤相对体积分别为4.73、5.52、2.15(F=0.84,P=0.451),而对照组、单纯照射组、单纯顺铂组分别为16.63(F=10.50,P=0.000)、10.34(F=3.12,P=0.046)、12.80(F=8.06,P=0.001)。洛铂给药后1、24、72h照射组之间肿瘤生长速度也相似,但与对照组、单纯照射组、单纯洛铂组相比均明显变缓;在第15天时肿瘤相对体积分别为3.49、4.90、3.86(F=0.32,P=0.727),而对照组、单纯照射组、单纯洛铂组分别为16.63(F=15.21,P=0.000)、10.34(F=4.12,P=0.016)、14.28(F=10.67,P=0.000)。顺铂和洛铂在1、24、72h的放射增敏比分别为2.13、2.03、3.45和2.53、2.00、2.50。结论顺铂一次给药后肿瘤内药物浓度至少能持续96h,其放射增敏作用能持续较长时间;洛铂具有与顺铂相似的抗肿瘤效果及放射增敏作用。 孙明霞 李洪振 高献书 秦尚彬 刘朝兴 张敏 赵静 李晓梅 赵玉亮关键词:洛铂 顺铂 放射增敏 肿瘤移植 小鼠 心脏复极储备异常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被引量:5 2013年 心脏复极异常可导致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和心脏性猝死。复极储备是心脏具有的内源性抗心律失常机制,可用来解释心脏复极异常的程度和心律失常发生的可能性。复极储备降低可发生在多种影响心肌细胞离子电流的病理状况和药物作用下,如各种因素导致外向电流降低和内向电流增加时,这些因素可导致恶性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的易感性增高。现总结心脏复极储备异常的发生机制及相关心律失常的预防和治疗。 赵静 吴林关键词:心律失常 心源性猝死 离子电流 尾加压素Ⅱ诱导巨噬细胞分泌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2016年 目的探索尾加压素Ⅱ(UⅡ)能否促进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系RAW264.7细胞分泌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并探讨相关的信号机制。方法培养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系RAW264.7细胞,以Real-time PCR法和ELISA法分别检测细胞的M-CSF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用细胞免疫印迹法检测p38MAPK和ERK的磷酸化水平。结果 UⅡ呈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促进RAW264.7细胞中M-CSF 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最大效应时间均为刺激12 h,M-CSF mRNA水平是对照组水平的2.73倍,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水平[(50.04±4.28)pg/ml比(20.39±2.75)pg/ml,P<0.01],是对照组水平的2.45倍;最大效应浓度均为10-8mol/L和10-7mol/L,以10-8mol/L UⅡ刺激12 h,M-CSF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分别增加了97.3%和80.8%。采用UⅡ受体(UT)阻断剂Urantide、ERK阻断剂PD98059和p38MAPK阻断剂SB203580分别预处理细胞后,M-CSF蛋白水平较UⅡ组显著降低,分别为[(45±4.04)pg/ml比(57.47±2.93)pg/ml]、[(42.13±4.28)pg/ml比(57.47±2.93)pg/ml]和[(44±5.34)pg/ml比(57.47±2.93)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10-8mol/L UⅡ刺激细胞3 min显著促进ERK和p38MAPK蛋白磷酸化,5 min时ERK磷酸化水平达到峰值,至15 min仍持续高值,而p38MAPK在15 min时磷酸化达到峰值;30 min时,两者的磷酸化水平均减弱。结论UⅡ可通过与受体结合活化ERK和p38MAPK信号通路促进RAW264.7细胞中M-CSF的表达。 路丹 丁文惠 彭芬 李军 赵静 叶小巾关键词: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炎症 肘关节松解术前放射治疗预防异位骨化形成 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探讨术前1~4h内单次放疗预防既往有肘关节异位骨化(HO)形成史的病人肘关节HO形成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了32例肘关节HO病人采用肘关节松解术前1~4h内单次放疗预防术后HO形成的研究结果,其中31例病人术前1~4h内单次放疗剂量总量(DT)7~8Gy;1例病人术前1~4h内单次放疗DT8Gy,术后第6天因出现部分关节功能障碍单次加量DT4Gy。3例病人放疗后短期服用NSAIDS类药物。对治疗前及末次随访时的肘关节功能进行分级,同时对治疗前及末次随访时的肘关节功能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中位随访时间28.25个月(12~38.5个月),7例(21.9%)病人X线片显示HO复发,4例(12.5%)发展为临床型HO,有不同程度关节活动障碍。19例(59.4%)关节活动完全恢复正常。1例病人骨折不愈合,其他病人未观察到明显短期或长期放疗反应。治疗前及末次随访时的肘关节功能分为4级,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4.198,P<0.01)。结论术前1~4h单次DT7~8Gy的放射治疗预防肘关节HO安全有效。 张敏 申文江 高献书 刘兴华 李晓梅 李洪振 刘朝兴 秦尚斌 刘凌 赵勍 赵静 熊伟关键词:异位骨化 肘关节 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