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了一种全血、多参数的流式检测技术用以分析人类外周血调节性B细胞(regulator B cells,Breg)相关分子标志物,即CD19^+TGF-β^+、CD19^+IL-10^+、CD19^+CD25^+,比较不同刺激条件CpG+PIB及LPS+PIB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并探讨Breg细胞与实体肿瘤的相关性.实验结果显示,人全血经5~6 h刺激因子刺激后能够有效地检测到Breg细胞,且两种检测条件均能够获得较好的检测效果,其中CpG+PIB刺激条件有更高的检测效率.应用该检测方法分别检测健康人20例及肿瘤患者60例,结果提示肿瘤患者CD19^+IL-10^+细胞比例(1.05±0.78)%与健康人(0.45±0.23)%相比显著升高(P=0.001);而肿瘤患者CD19^+TGF-β^+细胞比例(0.96±0.87)%与健康人(0.91±0.40)%相比没有显著差异(P=0.764),肿瘤患者CD19^+CD25^+细胞比例(18.16±10.57)%与健康人(18.83±6.22)%相比没有显著差异(P=0.729),但Ⅳ期肿瘤CD19^+TGF-β^+细胞比例(1.23±1.16)%以及CD19^+CD25^+细胞比例(23.41±11.70)%均高于健康组.该方法的建立为探讨Breg细胞与疾病免疫状态的相关性提供了一种可行的研究方法.
肱骨颈位于肱骨大结节下方和胸大肌肌肉止点上方,是皮质骨和松质骨的交界处,易于骨折。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高发率导致肩部外伤时肱骨手术颈骨折的风险增加。在这种情况下,肱骨头的松质骨经常被压碎,导致关节面塌陷和骨缺损形成。手术治疗的难度在于解剖学上对关节面进行复位并保持稳定^([1])。本文介绍了采用自制生物型髓内钉结合加压锁定钢板(Locking and pressurizing steel plate,LCP)的方式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合并骨缺损的方法,并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