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邹继业

作品数:5 被引量:31H指数:3
供职机构:陕西省农业遥感信息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农业科技创新项目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地理分布
  • 1篇植被
  • 1篇植被覆盖
  • 1篇植被覆盖度
  • 1篇中国谷子
  • 1篇日照时数
  • 1篇生态
  • 1篇湿润指数
  • 1篇水资源
  • 1篇水资源安全
  • 1篇气候
  • 1篇气候变暖
  • 1篇气候变暖背景
  • 1篇潜在地理分布
  • 1篇秦岭林区
  • 1篇全球气候
  • 1篇全球气候变暖
  • 1篇热量
  • 1篇热量资源
  • 1篇资源安全

机构

  • 5篇陕西省农业遥...
  • 2篇陕西省气象局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作者

  • 5篇邹继业
  • 2篇刘瑞芳
  • 2篇何慧娟
  • 2篇高蓓
  • 1篇顾蔚
  • 1篇王娟
  • 1篇卓静
  • 1篇胡凝

传媒

  • 1篇干旱区研究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第32届中国...
  • 1篇第33届中国...

年份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中国谷子潜在地理分布的多模型比较被引量:12
2017年
谷子是中国干旱和半干旱区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它耐旱、耐瘠薄、抗逆性强、适应性广,是未来应对干旱形势的重要战略储备作物.本文基于谷子的157个地理分布点数据,利用中国谷子产量与环境指标的相关性分析,选出10个气候指标、7个土壤指标和3个地形指标,采用Max Ent、EMFA、RF和GAM共4个物种分布模型,分析中国谷子的潜在适宜性分布.结果表明:4种模型均可成功模拟谷子的潜在地理分布,其中,Max Ent模型的模拟效果最好.选用的环境指标中,水热条件对谷子生长最敏感.模型结果结合Arc GIS空间分析模块的结果表明,中国谷子的潜在适宜生长区(最适宜区和适宜区)总面积为55.68×10~4km^2,远远大于当前谷子的实际种植面积,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的东北平原、长白山以南与牡丹江流域,华北地区的淮河以北,华中地区汉江以东与大别山以北,西北地区的黄土高原、鄂尔多斯高原南部、祁连山脉东部、天山山脉东部与阿尔泰山脉,西南地区的重庆以北和贵州西部局地区域.
高蓓胡凝郭彦龙顾蔚邹继业
关键词:谷子ARCGIS潜在地理分布
气候变暖背景下秦岭地区≥10℃热量的时空变化被引量:6
2016年
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秦岭地区农业热量的时空变化研究对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和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依据1961—2010年秦岭南北71个气象台站的资料,应用气候倾向率、Mann-kendall突变检验、Moralt小波分析和ArcGIS空间插值法,对秦岭南北近50年来≥10℃的积温、初日、终日和持续日数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秦岭南北≥10℃的积温和持续日数均呈增加趋势,初日为提前趋势,终日为推迟趋势;秦岭北部≥10℃初日变化速率低于秦岭南部,秦岭北部≥10℃积温、持续日数和终日的变化速率高于秦岭南部。(2)秦岭北部≥10℃积温、初日、终日和持续日数发生突变的年份分别为1995年、2003年、1973年和2000年,秦岭南部≥10℃积温、初日、终日和持续日数发生突变的年份分别为2004年、1995年、1974年和1977年。秦岭南北部≥10℃积温具有明显的20-30年和7-10年的振荡周期。(3)空间上,秦岭地区≥10℃积温的空间变化相似,整体呈增加趋势。
高蓓邹继业刘瑞芳
关键词:全球气候变暖热量资源
近15 a秦岭林区水源涵养量变化特征被引量:13
2017年
秦岭是陕西省乃至全国最主要的水源涵养区之一,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涵养区。研究秦岭地区水源涵养能力的空间分布,以及随时间的时空演化规律,对于寻找影响水源涵养能力变化的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都具有重要意义。在地表能量平衡原理和水均衡原理的基础上,利用2000—2014年降雨量和蒸发量数据对秦岭地区的水源涵养量进行定量评估,探讨近15 a来秦岭水源涵养量的时空演化特征,结果表明:在降雨量和陆地蒸散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秦岭地区年水源涵养量在8.22~441.4 mm之间波动,整体呈现出波动增加的趋势,其中2011年最大,为441.4 mm,2002年最小,仅为8.22 mm;年水源涵养量安康市最高,宝鸡市最低;近15 a来,秦岭地区水源涵养能力的结构有所改善,<0 mm和0~300 mm所占比例呈下降趋势,占总面积的比例由84.48%下降至76.95%;300~600 mm和>600 mm所占比例呈现出波动上升的趋势,占总面积比例由15.52%上升至23.01%。秦岭地区年水源涵养量线性变化趋势以增加为主,增加的面积占总面积近9成,其中微弱增加占主导;增加最显著的地区主要集中在汉江中段。该研究结果可以为秦岭地区水资源保护提供科学的参考。
卓静何慧娟邹继业
关键词:林区水资源安全
陕西省生态建设过程中湿润指数变化规律研究
植被是一个地区生态环境的重要指标,水热状况从宏观上决定植被覆盖类型,并且影响植被疏密程度[1],在半湿润半干旱区,植被变化对降水反应最敏感[2]。陕西省地处干旱区,生态环境相对脆弱,自1999年起陕西加大生态环境工程建设...
何慧娟王娟邹继业
关键词:植被覆盖度湿润指数相关系数
文献传递
陕西省日照时数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利用1961—2010年陕西80个气象观测站的逐日观测资料,分析了陕西省近50a来日照时数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显示:近50年来,陕西省年和四季的日照时数多年平均变化可以看出,年日照时数由东北向西南递减,汉中和安康是年日照...
邹继业刘瑞芳高蓓刘少雄
关键词:GIS日照时数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