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慧娟

作品数:31 被引量:216H指数:9
供职机构:陕西省农业遥感信息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气象局气象科技创新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天文地球
  • 10篇农业科学
  • 4篇生物学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0篇植被
  • 7篇气候
  • 6篇NDVI
  • 5篇植被覆盖
  • 4篇生态
  • 4篇林区
  • 4篇干旱
  • 3篇遥感
  • 3篇退耕
  • 3篇退耕还林
  • 3篇气候变化
  • 3篇MODIS
  • 2篇动态监测
  • 2篇多波段
  • 2篇植被覆盖度
  • 2篇植被净初级生...
  • 2篇生态环境
  • 2篇生物多样性
  • 2篇湿润指数
  • 2篇时空分布特征

机构

  • 31篇陕西省农业遥...
  • 4篇陕西省气象局
  • 2篇南京信息工程...
  • 2篇中国气象局国...
  • 2篇中国石油天然...
  • 2篇中国气象局兰...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作者

  • 31篇何慧娟
  • 15篇卓静
  • 11篇王娟
  • 10篇董金芳
  • 5篇权文婷
  • 5篇李登科
  • 4篇李红梅
  • 3篇邓凤东
  • 3篇高蓓
  • 2篇杨晓春
  • 2篇沈润平
  • 2篇刘安麟
  • 2篇郭铌
  • 2篇史学丽
  • 2篇王钊
  • 2篇周辉
  • 2篇袁媛
  • 2篇邹继业
  • 1篇雷向杰
  • 1篇郭伟

传媒

  • 4篇陕西气象
  • 3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生态学报
  • 2篇干旱地区农业...
  • 2篇西北林学院学...
  • 2篇干旱区研究
  • 2篇干旱区地理
  • 2篇第32届中国...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中国沙漠
  • 1篇中国农业气象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测绘与空间地...
  • 1篇地理空间信息
  • 1篇地球信息科学...
  • 1篇中国气象学会...
  • 1篇中国气象学会...

年份

  • 2篇2017
  • 8篇2016
  • 10篇2015
  • 2篇2012
  • 2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MOD16产品的陕西关中地区干旱时空分布特征被引量:20
2016年
基于MOD16产品,利用作物缺水指数法,结合气象站点观测资料及MOD17植被指数信息,分析了2000—2013年陕西关中地区干旱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基于MOD16产品的作物缺水指数的计算结果与站点土壤相对湿度的变化规律一致,并且两者的相关系数通过了P〈0.001的显著性检验,说明MOD16数据可以用于关中地区干旱的时空变化分析;作物缺水指数的空间分布不均匀,在关中地区的东部和北部值较高,较为干旱,特别是在关中东北部和西安市周边干旱特别严重,作物缺水指数多年平均值在0.795-0.832,达到重旱等级,并且区域内干旱程度呈显著上升趋势;作物缺水指数有明显的年内变化波动,在3—6月及10—11月值最高,作物缺水指数达0.7左右,其中3—6月是重旱和特旱集中发生的时期,而10—11月以轻旱和中旱为主;2000—2013年作物缺水指数在2003年出现最低值(0.65左右),后逐年升高,在2013年达最高值(0.8左右);2000—2013年轻旱面积呈减小的趋势,中、特旱呈增加趋势;作物缺水指数与温度、降水及植被的关系密切,高温少雨时,作物缺水指数偏高,干旱容易发生,同时归一化植被指数较低。
何慧娟卓静李红梅权文婷
关键词:干旱
基于RS和GIS的延安市生态环境质量动态监测
采用RS、GIS技术,结合层次分析法,建立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模型。利用该模型对延安市1997年、2004年的生态环境进行综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将生态环境质量分为5级,结果表明:1997-2004年延安市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卓静邓凤东何慧娟
关键词:RS/GIS生态环境质量动态监测
文献传递
秦岭地区水源涵养能力评估被引量:4
2015年
在水均衡原理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计算区域水源涵养量的方法,并利用该方法结合RS和GIS软件对2000—2012年秦岭地区的水源涵养能力强弱的空间分布及其生态价值进行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地区属于一般或者中等水源涵养能力区;强和极强水源涵养能力区主要集中在汉江流域部分地区;涵养能力弱的区域集中在嘉陵江流域、石头河流域以及黑河流域;紫阳县、汉阴县以及汉滨区水源涵养能力较好,陈仓区、眉县以及凤县水源涵养能力较弱;2000—2012年秦岭地区平均水源涵养量为7.22×1010 m3/a,水源涵养的经济价值为4.83×1010元/a。
卓静何慧娟王娟
关键词:水源涵养生态价值
陕北长城沿线风沙区近23a植被与气候变化
陕北长城沿线风沙区位于毛乌素沙漠东南部边沿,属毛乌素沙地向东南移动的最活跃地段,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本文使用1981年~2003年23a长时间序列的NOAA/AHRRNDVI数据、气候资料,分析了陕北长城沿线风沙区植被覆盖...
李登科郭铌何慧娟
关键词:植被NDVI气候
文献传递
基于GIS和RS的西安、咸阳城市扩展特征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以1988年、2000年及2014年TM影像为数据源提取了西安、咸阳两市的城镇建设用地信息,运用扩展强度指数、年均扩展速率、景观指数、城市形态分形维数及提取城市重心等方法对1988—2014年西安、咸阳两市的城市扩张状况及其扩张的驱动力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西安、咸阳两市建成区面积分别从1988年1.13×108 m2、2.37×107 m2扩张到2014年4.80×108 m2、2.18×108 m2,分别扩张了4.2倍及9.2倍;(2)所有城区中年均扩展速率最高的为西安市未央区,达38.43%,灞桥区及咸阳市两城区城市扩展速率均以两位数增长;(3)西安市城市重心转移大体上呈向北迁移的趋势,咸阳市城市重心一直向东北方向即西安市方向发展。各指数表明西安、咸阳两市总体扩展较快,西安市城三区以点的方式填充扩展,城郊区以面的方式快速扩展,咸阳市城区扩展经历了外围扩展到内部填充的过程。
王娟卓静何慧娟
关键词:GISRS城镇建设用地
2000-2013年陕北退耕还林区NPP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素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是表征植物活动的重要变量,主要受气候、土地利用等环境因子的影响.陕北退耕还林区是中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区域之一,自1999年该区域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以来,植被生长状况有了明显好转,植被覆盖水平...
王娟卓静何慧娟董金芳
FY-3C/MERSI数据应用于陕西省干旱时空动态监测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基于FY-3C/MERSI 1 km遥感数据,分别利用植被供水指数模型(VSWI)、归一化干旱指数模型(NDDI)、多波段干旱指数模型(MBDI),对陕西省2014年夏季的干旱过程进行动态监测,结合研究区同时段10 cm土壤相对湿度资料,对3种干旱遥感监测模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3种遥感监测模型对陕西省2014年夏季干旱过程监测的准确性均有较好表现,其中VSWI的动态监测稳定性更好;MBDI与VSWI对干旱中期干旱程度的反演结果准确性相当,但对于干旱前期与后期,VSWI结果的准确性更好。基于VSWI监测结果,将陕西省分为陕北、关中和陕南地区进行讨论,结果表明FY-3C/MERSI具备对陕西省这次干旱过程进行时空动态监测的能力。
权文婷李红梅周辉何慧娟能佳
关键词:干旱监测
近12年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
2012年
采用1997、2004、2007和2009年的Landsat TM影像,利用遥感监督分类方法得到4期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土地利用信息,通过GIS空间分析以及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得到1997—2004年、2004—2007年和2007—2009年3个时段的土地利用变化的数量、速率、幅度、空间分布格局等相关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陕北能源化工基地耕地经历了先减少后略微增加的过程;草地经历了前期增加,中期、后期减少的过程;林地则是处于持续增加的状态,表现为前期显著增加,中后期增加速率减慢;同时12a间土地利用格局发生显著变化,1997年的耕地所占比例为38.6%,是主导类型,2009年的草地成为了主导类型,占33.8%。监测的4个年份,耕地、草地、林地、未利用地都是土地利用变化的主导类型,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主要表现为耕地、草地与其它土地利用类型间的相互转化。
卓静刘安麟郭伟邓凤东何慧娟
关键词: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土地利用变化遥感GIS
FY-3C/MERSI与MODIS的多波段干旱指数反演及对比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以陕西省为研究区,选取2014年代表旱情发展过程的5、7和8月份的FY-3C/MERSI数据及与其同期的MODIS反射率产品和陆表温度数据,构建多波段干旱指数(MBDI),比较两种数据MBDI结果的空间相关性,结合研究区土壤相对湿度数据对MBDI进行相关性分析,比较MBDI监测结果的空间分布特征及不同干旱程度下像元数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MERSI-MBDI与MODIS-MBDI呈显著正相关,R2达0.7以上,通过0.001水平显著性检验;(2)MERSI-MBDI与MODIS-MBDI与10 cm土壤相对湿度均通过0.05水平显著性检验,MERSI-MBDI与土壤相对湿度具有更好的相关性,通过了0.01水平显著性检验;(3)MERSI-MBDI与MODIS-MBDI旱情监测结果在空间上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并与研究区实际情况相符,且不同干旱程度下像元数的变化趋势也十分一致。研究表明,通过与MODIS数据对比,MERSI数据可以很好的进行陕西省旱情变化监测。
权文婷周辉李红梅何慧娟能佳
关键词:MODIS
基于MODIS数据的陕西省植被净初级生产力与实际蒸散的变化关系分析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分析陕西省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及实际蒸散量(ET),为生态环境中碳循环、水循环特征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基于美国航天局(NASA)提供的净初级生产力产品(MOD17A3)及蒸散产品(MOD16)数据,利用GIS与数理统计等方法,对陕西省2000—2014年植被NPP与ET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关系进行分析。[结果]陕西省植被NPP与ET的分布特征均为南高北低;2000—2014年陕西省植被NPP在波动中呈现上升趋势,其中陕北地区增加最大,陕南地区增加最不显著;陕西省ET年际变化呈波动状态。植被NPP与ET空间相关性较显著,陕北地区相关系数极高,而陕南地区相关性并不显著。[结论]在较为干旱区域植被NPP与ET的关系更为密切。
王娟何慧娟卓静董金芳
关键词:ETMODIS数据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